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31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汇算清缴审计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房地产开发(开发、预售、销售、收款)

6、金融保险

(二)投资主体分:

1、外资企业:

居民企业(有限公司、股份公司)、非居民企业(外资代表处)。

2、内资企业:

国有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私营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个人合伙、个人独资、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三)所得税征收方式分

1、企业所得税定率征收(B类):

按收入或成本的比例(核定率)计算所得额再乘所得税率25%计算所得税,内资(国有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私营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是按收入计算,外资主要是(代表处)按成本计算。

2、个人所得税定率征收:

按收入或成本的比例计算所得额再乘个人所得分级税率计算所得税,主要是:

个人合伙、个人独资、个体工商户。

3、企业所得税查帐征收(A类):

按收入-成本-费用+调增-调减=所得额再乘所得税率25%计算所得税。

内资(国有有限公司、集体企业、私营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外资企业:

居民企业(有限公司、股份公司)

4、个人所得税查帐征收:

按收入-成本-费用+调增-调减=所得额再乘个人所得分级税率计算所得税,主要是:

(四)流转税种分

1、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17%,小规模纳税人3%,交国税。

2、营业税:

工程建筑安装、电信业务3%,服务业5%,娱乐5-10%。

交地税。

(五)所得税征管部门分:

1、地方税务局征收所得税:

一般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伙、个人独资、个体工商户。

2、国家税务局征收所得税:

一般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外资企业。

3、准确区分要看企业提供的季度所得税申报表上的税局盖章

二、企业查帐汇算清缴

1、按利润表(损益表)的顺序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再按利润+调增-调减=所得额再乘所得税率25%。

2、三级复核;

3、企业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4、基本情况表:

全名,类型按执照(如有限公司),地址按执照,执照号码按执照,税务代码按交所得税的国地税证代码,投资者按最近一期验资报告或上年查帐报告(当中可能会有股权变更,须跟企业核实)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注释实收资本部份

5、主营收入审核表:

分业务类型(销售、服务、工程)按月从主营收入明细帐填,若只有一个业务类型,可按总帐各月合计数填,若总帐已按业务类型分开,可按总帐分业务类型各月合计数填。

合计应与报表(税务报表)及总帐相符,若相符结论:

可以确认,若有差额列明原因及金额。

收入凭证抽查。

重点应与税务申报表相核对,如销售业务应与年度增值税申报表核对相符,服务与工程业务应与年度营业税申报表核对相符,不符应与企业沟能,查明原因,在结论写明原因及金额并作纳税调整,但只调多不调少。

6、其他业务(营业外)收入审核表:

按项目(指其他业务(营业外)收入具体明细)(如帐本列明的材料销售、赔偿收入等,如不能明确具体是什么收入要客户指明)按年合计数填,未审数与审核数都要填列。

其他业务(营业外)支出也在此表格填,方法同其他业务(营业外)收入。

收入支出凭证抽查,其他业务(营业外)支出应抽查大额支出凭证是否有合法的支出发票,若无应记录此凭证,并与客户沟通是否调增所得额,若客户能提供合法发票则不用调整。

反之则要调增所得税。

注意:

其他业务支出发生数,有时只是根据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相关税金及附加,检查方法同主营税金及附加。

如其他业务收入是服务收入10万元,按服务收入计算的税金及附加应是100,000.00*5%*(1+7%+3%+2%)=5600元,加上防洪费100,000.00*0.1%=100元,此税金及附加企业可能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7、主营成本审核表:

同主营收对应分业务类型(销售、服务、工程)按月从主营成本明细帐填,若只有一个业务类型,可按总帐各月合计数填,若总帐已按业务类型分开,可按总帐分业务类型各月合计数填。

可以确认,若有差额列原因及金额。

纳税人一般想少交税,成本只会多报不会少报(与收入相反)应抽查大额成本支出凭证是否有合法的支出发票,若无应记录此凭证,并与客户沟通是否调增所得额,若客户能提供合法发票则不用调整。

成本做帐时:

1)生产销售业务:

进货,借:

原材料贷:

银存

生产,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

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入库

借:

产成品,库存商品贷: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出库

主营成本贷:

库存商品。

所以检查大额成本发票应重点查

(1)原材料有进货发票的

银存凭证,从原材料借方发生额抽查购进原材料是否有合法发票。

(2)有直接人工工资表的

应付工资等凭证,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借方发生额抽查人工成本。

(3)有生产用水电费发票的

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凭证,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借方发生额抽查水电费等的实际发生额。

2)商贸业务:

库存商品贷:

所以检查大额成本发票应重点查有进货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抵扣进项)的

银存凭证,从库存商品借方发生额抽查。

而不应查

库存商品凭证,因其原始凭证只有企业的领料单或出库单,不足以证明进货时是否有发票。

3)服务业务:

发生成本,借:

银存。

所以检查大额成本发票应重点查有成本发票的凭证,借:

银存凭证,从主营成本借方发生额抽查,成本发生时是否有合法发票。

4)工程施工建筑业务:

进工程物资;

,借:

工程物资贷:

建造,借:

工程施工贷:

工程物资、应付工资、应付帐款等,完工或按完工进度结转成本,一般企业简化核算,不设工程结算科目,

工程施工,借:

应收帐款银行存款贷:

主营收入所以检查大额成本发票应重点

(1)查有进货发票的

银存,从工程物资借方发生额抽查是否有合法进货发票。

(2)查有直接人工工资表及有直接分包工程发票,或应支付的直接机械费用发票的

工程物资、应付工资、应付帐款等凭证。

从工程施工(相当于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抽查人工费是否有工资表,机械费是否有合法发票。

10、主营税金及附加审核表:

要按所有涉及主营税金附加的所有税费分别填,合计应与利润表主营税金及附加相符,若是利润表有误,即利润表主营税金及附加比实际大,造成少交所得税的,应按实际数调减主营税金及附加,增加所得额。

利润表主营税金及附加比实际小,造成多交所得税的,无需调整。

各税种的计算:

由于发生主营税金附加时分录:

主营税金附加贷:

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所以未审数应是各税费的贷方发生额,审核数应按以下方法计算。

1)营业税=服务业收入额*5%,工程建筑安装、电信业务收入额3%,娱乐业务收入5-10%,各业务收入额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工作底稿数据。

2)城建税=应交的流转税*7%或5%(企业在广州市区7%,企业在非市区5%)

3)教育费附加=应交的流转税*3%

4)流转税是指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计税基础是实际应交纳的流转税,即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关税及消费税一般较少涉及。

5)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际应交纳的流转税绝对不是增值税销项税,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际应交的增值税为=销项-进项-上月留抵的进项税,全年实际应交增值税应是第12月增值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主表第19行累计数。

另,第12月增值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主表第1行全年累计销售额应与“主营收入”底稿销售业务累计销售额相同,若有差额应与客户沟通,若底稿实际销售业务比申报表多,应按底稿调增收入,反之则无需调减收入。

并在底稿和正式报告反映应交增值税以及收入额的差额。

6)

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际应交的增值税为=本年累计销售额*3%,全年实际应交增值税应是第12月增值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主表第12行全年累计数。

年累计销售额应与“主营收入”底稿销售业务累计销售额相同,若有差额应与客户沟通,若底稿实际销售业务比申报表多,应按底稿调增收入,反之则无需调减收入。

并在底稿和正式报告反映应交增值税(不是收入额)的差额。

7)对于一年中,纳税人经过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两个阶段(如1-3月是小规模纳税人,在4月后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从4月起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并不反映前三个月交的增值税,第12月增值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主表第1行全年累计销售额与第19行累计应纳税额只反映4-12月的发生额)在计算应交增值税时,应分别计算各阶级应交的增值税,即:

先计算1-3月是小规模纳税人交的增值税=1-3月累计销售额*3%,再计算4-12月应交增值税第19行累计应纳税额,同时应注意小规模纳税人阶段1-3月累计销售额与一般纳税人阶段4-12月累计销售额相加应与年累计销售额应与“主营收入”底稿销售业务累计销售额相同。

8)对于营业税纳税人,营业税=服务业收入额*5%,工程建筑安装、电信业务收入额3%,娱乐业务收入5-10%,各业务收入额根据“主营业务”工作底稿数据。

原则上应与《广东省地方税收纳税申报表(综合)》营业税全年累计数相符,若无全年累计数,应将1-12各月发生数相加合计。

若有差额应与客户沟通,若底稿实际销售业务比申报表多,应按底稿调增收入,反之则无需调减收入;

并在底稿和正式报告反映应交营业税以及收入额的差额。

特别注意:

《营业税法规解析》对营业税差额纳税规定;

如:

广告业务收入是指广告的设计、制作、刊登、广告性赞助收入等。

广告发布的计税:

广告发布者必须有“媒体、载体”。

就是说要通过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幻灯、路牌、招贴、橱窗、霓虹灯、灯箱等将广告发布出去。

对利用上述“媒体、载体”发布广告。

应就取得全部收入计征营业税和文化事业费。

[收入×

5%=营业税;

收入×

3%=文化事业](营业税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费不计算),;

广告代理的计税:

广告代理是广告公司本身没有“媒体、载体”。

承揽广告业务后,首先要进行制作,一是自己本身有能力制作(如:

文字语言编辑、图文编辑或音像编辑),制作后送“媒体、载体”发布。

二是自己无有能力制作,要找专业公司(专门的音像公司、广告公司或其他制作公司)进行制作后送“媒体、载体”发布。

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

从事广告代理业务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也就是说:

允许扣除“发布费”后的差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营业税法规解析》规定,制作费不能作为发布费进行扣除。

国税函〔1999〕353号规定:

纳税人从事广告代理业务也应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建筑业务实行分包的,总承包人缴纳营业税时,是以全部工程收入减去付给分包的价款后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的。

至于分包人应纳的营业税,由总承包人在支付工程收入时负责扣缴,扣缴税款的依据为分包人取得的工程收入。

(具体规定见营业税差额纳税政策),如在企业营业税申报表上无法判断企业是否属差额纳税,应与询问企业,若是差额纳税,还要询问企业是否得到专管员的同意。

9)文化事业建设费=应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营业额×

3%;

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交纳义务人,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若有差额应与客户沟通,并在底稿和正式报告反映差额。

10)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2%;

广东11年开始征收的新税种。

地方教育费附加,以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

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同时计算征收

11)堤围防护费(防洪费)=营业额(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0.1%(外资为0.09%),原则上应与《广东省地方税收纳税申报表(综合)》堤围防护费全年累计数相符。

有些企业全年计提堤围防护费时作:

主营业务税金附加贷:

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此时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科目包含堤围防护费,则在做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底稿时应填堤围防护费;

管理(销售、营业)费用贷:

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此时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科目不包含堤围防护费,则在做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底稿时不应填堤围防护费。

堤围防护费发生数应在管理(销售、营业)费用明细税目反映,数额应与广东省地方税收纳税申报表(综合)堤围防护费全年累计数相符;

有些企业上半年计提堤围防护费时作:

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此时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科目包含上半年堤围防护费,则在做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底稿时应填上半年堤围防护费,下半年计提堤围防护费时作:

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此时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科目不包含下半年堤围防护费,则在做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底稿时不应填下半年堤围防护费,堤围防护费下半年发生数应在管理(销售、营业)费用明细税目反映,全年堤围防护费原则上应与广东省地方税收纳税申报表(综合)堤围防护费全年累计数相符。

12)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底稿“适用税种或附加”按各税种(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堤围防护费、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填,注意不含增值税,计税依据为上述收入做为计税依据,税率按各税种税率,帐面与审核数原则相同,审核数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出,各税种帐面、审核合计数应与利润表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相符,如不符应复查是否计算错误,如是企业报表有误,报表数多于实际数,应调增所得额,反之无需调整。

主营业务税金附加应熟练计算,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还有地方教育费附加之和应是流转税的12%,知道收入应能计算出税费总额及各项税费。

11、费用支出审核表:

项目按费用明细帐各明细全年累计发生额分别填列,未审数与审核数相同,各明细合计应与总帐、报表数相符,差额较大时,应与客户沟通,报表数大于实际数应调增所得额,反之无需调整,各明细无全年累计数,应让客户补齐或自已累计。

若企业费用帐较多(有管理、销售、营业、制造费用)等,应插入多张相应的审核表作底稿,利润表上的每个科目都应审核,对于生产企业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不在利润表上反映,但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应插入相应底稿审核,填列与检查方法与费用支出审核表相同,即抽查大额的成本费用支出,以证实成本费用的真实性。

12、财务费用审核表:

一般只有银行利息收入及手续费,并且企业财务费用发生额较小,不作重点检查,只需按财务费用明细帐分明细填列即可,可不抽查凭证,但

有利息支出时,应检查是否有贷款合同,若是银行利息应抽查是否有银行计息单据,非银行利息支出(如企业间或个人借款)应抽查是否有收利息方开具的发票(一般是对方税局代开发票)并且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若无银行计息单据或收利息方开具的发票,应调增所得额。

企业可能将票据贴现业务列为利息支出,应抽查大额手续费是否确有票据贴现产生的贴现利息,票据贴现应有银行票据贴现收费单据。

有汇兑损益时,应注意企业是否有进出口业务,并抽查汇兑计算表。

当手续费发生较大时(万元以上),可能不是普通的汇款手续费,企业也可能将票据贴现业务列为手续费支出,应抽查大额手续费是否确有票据贴现产生的手续费,票据贴现应有银行票据贴现收费单据。

13、工资审核表:

一般选择“据实扣除”。

1)工资各项目应根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管理费用、在建工程(有些企业可能还在工程施工、专项支出、经费支出等科目列有工资,凡是列有工资的成本费用科目均要在此列填。

2)实际发放数一般等于合计数,因企业当月计提工资时:

成本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贷:

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下月发工资时:

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贷:

银存现金。

在资产负债表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有贷方余额如果是12月计提的工资要在下年1月发放,则视同在11年当年未发放,调增未发放工资。

当企业不计提工资而直接发放时:

银存现金,此时在资产负债表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无余额。

3)有的企业在年末计提年终奖,要到下年2012年提交董事会决定是否发放,但下年董事会决定不发放年终奖或不是全额发放时,企业在11年计提的年终奖与实际发放的差额要作调增所得税。

对于这种情况较少,如发现年末应付工资余额较大时(比之前的月份平均工资大),应询问企业是否有计提年终奖的情况,是否全部发放。

4)计税人数一般根据1-12月工资表人数的平均数,一般企业各月工资较平均或相同,只要检查一个月的工资表也可以知道工资人数,或可以看《扣缴个人所得税汇总报告表》中全年的汇总人数。

工资表一般在发放工资的凭证后:

银存现金,或借:

银存现金,所以若企业计提工资应从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中查,若企业不计提工资而直接发放时应从成本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查。

若以上方法无法查到人数应询问企业,让企业提供工资人数。

5)扣除限额是实际发放额。

调增额=合计-实际发放额。

P.S.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审定。

工会经费扣除限额为工资扣除限额的2%并要取得工会的专用收据,若无法取得工会的专用收据,无论金额大小都应调增所得额。

专用收据一般在交款凭证:

其他应交款贷:

银存中查。

福利费扣除限额为工资扣除限额的14%并实际支付,若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年末数大于年初数,则可能是企业计提福利费而未支付,应将年末与年初数的差额调增所得额。

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为工资扣除限额的2.5%并实际支付,若其他应交(付)款-教育经费科目年末数大于年初数,则可能是企业计提教育经费而未支付,应将年末与年初数的差额调增所得额。

14、业务招待费审核表:

1)企业所得税中双重扣除标准的设定:

60%与5‰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3)企业对业务招待费进行纳税调整时,可以分三步操作:

第一步,就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或者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的业务招待费,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步,就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总额的40%,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步,就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总额的60%,与销售(营业)收入的5‰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5‰,则应当就大于的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如图:

贵单位本纳税年度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账载金额4,537.80元,按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60%的比例计算可税前扣除的限额为2,722.68元;

本纳税年度销售(营业)收入5,113,938.06元,按销售(营业)收入5‰的比例计算可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为25,569.69元,取其低者为允许税前扣除的税收金额2,722.68元,贵单位自报纳税调整增加0.00元,纳税调整增加经审核确认为1,815.12元。

15、资产折旧摊销审核表:

一、固定资产,应取得固定资产盘点表

1)资产类别及折旧年限:

应分

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年;

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折旧为10年;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折旧为5年;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折旧为4年;

电子设备,折旧为3年。

2)本期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平均原值或折余价值:

年初前购入的固定资产且未提完折旧,并与上年报告固定资产平均原值核对,若与上年报告相符且未提完折旧,平均原值=年初额,若小于上年报告数且未提完折旧,平均原值=上年报告数。

当年购入的固定资平均原值应按月换算为年平均原值,如3月购入1万电子设备,平均原值=1*(12-3)/12=0.75万,因当月购入资产下月才提折旧。

并要抽查大额购入资产是否有合法发票。

可在固定资明细帐中查。

检查固定资产发票时应注意该固定资是否属企业名下,可能老板以个人名议购入的固定资产(如房屋、车辆)挂在公司帐下(大额的房产应复印房产证、汽车行驶证),这种情况的资产实质不属于公司资产,其折旧或摊销额不能在税前扣除,应调增所得额。

3)残值率:

税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即残值率要大于0,企业计提的折旧额要小于残值率等于0的折旧额[(1-0.5)/3<

1/3],若发现企业残值率等于0,应与企业沟通调整,按残值率大于0(一般5%)时计算出折旧额与企业的折旧额的差额调增所得额。

4)本期纳税调增或调减额:

只需填调增无需调减,等于本期资产折旧或摊销额小计减税前扣除折旧或摊销额。

5)年折旧率换算:

电子设备为例,提3年,残值率为5%,年折旧率=(1-5%)/3=31.67%。

6)无形资产平均原值:

与固定资产相同,可在无形资产明细帐中查,但无形资产取得当月起摊销,即11年3月取得换算平均原值为:

(12-2)/12*原值。

7)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一般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8)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除非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或者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

这种情况较少。

9)本期资产折旧或摊销额、税前扣除折旧或摊销额、本期纳税调增或调减额:

与固定资产相同。

10)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平均原值:

与无形资产相同,可在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明细帐中查。

11)开办费摊销年限:

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

12)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年限:

即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低于3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

16、广告费用和业务宣传费审核表:

大额支出要抽查是否有合法广告发票,广告发票手写或机打发票,不能是定额发票,定额发票作为不符广告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