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52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案例分析文档Word下载.docx

审计报告按审计报告的性质分:

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四种基本类型: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非基本——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外形特征分为实物、文件、口头、环境证据;

按来源不同分为外部和内部证据;

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分为直接和间接证据;

按证据所提供的逻辑证明分为正面和反面证据。

问:

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有哪些?

答:

1.风险评估程序2.控制测试3.实质性程序。

具体审计程序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订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按性质和作用不同分为综合类、业务类和备查类;

按内容不同分为分析表、问题备忘录和核对表。

审计档案的分类:

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三级复核制度:

第一级复核----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复核;

第二级复核---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复核;

重点复核---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复核。

重要性的定义: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考虑。

3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某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财务报表错报包括:

财务报表金额的错报和财务报披露的错报。

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

也称为“可容忍错报”,是指某认定在被认为有重要错报之前,可以有的最大错报。

审计模式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账面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制度基础审计:

是将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即注册会计师从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入手,根据对内控制度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重点。

风险基础审计:

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及如何收集证据、收集多少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特点:

根据风险的大小来分配审计资源。

审计风险的分类:

审计职业风险(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和客户经营风险)和审计项目风险。

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呈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内部控制:

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检查。

注师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

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和是否被执行。

风险评估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方面有哪些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的人员;

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3检查文件和报告;

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控制测试:

是指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控制测试的要求: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控制测试的范围:

是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

确定控制测试范围的一般考虑因素?

1在整个拟信赖的期间,被审计单位执行控制的频率。

2在所审计期间,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

3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4过过测试与认定相关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

5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的程度。

6控制的预期偏差。

对自动控制的测试范围的特别考虑?

1测试与应该用控制有关的一般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确定系统是否发生更改,如果发生更改,是否存在适当的系统更改控制。

3确定对交易的处理是否使用授权批准的软件版本。

管理建议书:

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会计核算方面分为:

1存货核算方面;

2长期投资核算方面;

3收入成本核算方面。

综合管理方面分为:

1内部审计方面;

2对外担保方面;

3会计工作机构及会计人员配备方面;

4合并报表方面。

审计抽样: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抽样风险:

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的类型:

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抽样风险在细节测试中的类型:

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

非抽样风险:

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中与抽样无关的所有风险均属于非抽样风险。

审计抽样的步骤?

1确定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2样本设计3确定样本规模4随机选取样本5实施审计程序6分析样本误差7推断总体误差8评价样本结果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

两者在样本规模的确定、样本的选取和评价样本结果的方法上存在异同。

统计抽样是运用模型确定样本规模(明确承认相关因素);

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运用概率论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

非统计抽样是运用判断确定样本规模(不明确承认相关因素);

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运用判断评价样本结果。

属性抽样方法有:

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PPS抽样的设计和使用程序有:

1定义抽样单元2选取样本3确定样本规模4评价样本结果。

项目审计流程(或过程)的三个阶段为: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测试阶段和期末审计阶段。

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表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

1必备条款2补充条款3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时的特殊考虑。

必备条款包括: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4审计范围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保密。

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审计业务变更对签约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有:

1考虑变更业务的适当性2考虑变更业务对法律责任和业务约定条款的影响3不同意变更业务的处理。

初步业务活动: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3何时调配这些审计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哟啊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评估程序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其他审计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相关审计准则规定的必要程序。

了解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对了解工作的依赖体现在下列关键决策中: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

4确定在实时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2其他审计程序3其他信息来源。

分析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主要内容: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重大错报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后,可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产生怀疑。

如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状况和可靠性存在重大问题,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无保留意见或对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以至于对财务报表局部或整体的可审计性产生疑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如何应对特别风险?

1引起特别风险的主要原因(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2考虑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的总体应对措施有: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5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时的审计程序。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实质性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是指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实质性程序分为:

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对什么层次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在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层次。

第二层含义是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展开进一步调查。

编制试算平衡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算平衡表中的“审计前金额”栏,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

2有些财务报表项目往往会在为调整这些审计差异所作的会计分录中多次出现,因此,在手工编制试算平衡表前,可先通过按财务报表项目设置的“T”字形账户,按调整分录与重分类分录分别进行汇总,然后将按财务报表项目汇总后的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过入试算平衡表中的“调整金额”和“重分类调整”栏内。

3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对相应的勾稽关系。

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过程:

一是按财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错报金额。

(1)通过交易和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更正错报,即“已知错报”。

(2)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

(3)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

二是确定可能的错报金额的影响程度。

(1)这里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如果该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过程中已作过修正,则当然应按修正后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

(2)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财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的任何未更正可能错报对本期财务报表的影响。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

1制订销售计划2订单处理3批准赊销4按销售单发货5向顾客开具发票6记录销售业务7收款8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9注销坏账10提取坏账准备

常见的内部控制:

1授权审批制度2职责分离控制3会计记录控制4定期核对制度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1确定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存在或发生。

2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完整性。

3确认应收账款的所有权。

4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正确性。

5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截止日期的正确性。

6确认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各业务的表达与披露。

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特点及相关内部控制的内容:

1了解行业宏观政策有无重大变动、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如何、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能源供应与成本、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等。

2了解企业销售政策及风险。

3了解企业对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销售收入确认原则,有无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的情况。

4了解企业对异常销售(如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与折扣)的处理是否正确。

5了解企业销售业绩评价标准的指定是否合理。

6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注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有: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2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的内容:

1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进行检查2检查销售货物是否均已开发票3审核销售收入明细账的记录4审查销售退回和折让、折扣业务的处理5抽取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检查6对该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观察7评价内部控制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的内容包括:

1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程序2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3应收票据实质性程序4坏账准备实质性程序5预收账款实质性程序6代销商品款实质性程序7应交税金实质性程序8其他应交款实质性程序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实质性程序10其他业务利润(包括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实质性程序11营业费用实质性程序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2实施分析程序3查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和方法4审查售价是否合理5审查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6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7查找未经认可的大额销售8销货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业务的测试9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10确定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1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的余额2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3实施分析程序4分析应收账款账龄5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6审查未函证的应收账款7审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8审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审查外币应收账款的折算10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1核对坏账准备报表数与总账数、明细账数是否相符2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3审查坏账损失4审查长期挂账应收款项5检查函证结果6实施分析程序7确定坏账准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函证的目的:

是为了证实应收账款账户金额的真实性、正确性,防止和揭露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销售收款业务中发生的差错和舞弊行为。

函证对象:

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

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

关联方(包括持股5%(含)以上股东)项目;

主要客户(包括密切的客户)项目;

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

非正常的项目。

应收账款的函证方式:

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

函证的范围的考虑因素:

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

3以前年度的函证结果。

4函证方式的悬选择。

5分析程序的结果。

函证时间的选择:

通常安排在与资产负债表日相近的时间,同时也应考虑对方复函的时间。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1请购商品2编制订购单3验收商品4存储已验收的商品5编制付款凭单6付款7会计记录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1请购单2订购单3验收单4购货发票5付款凭单6转账凭证7付款凭证8应付账款明细和总账9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10卖方对账单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

1职责分离控制2请购控制3订货控制4验收控制5应付账款的控制6付款控制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目标:

1真实性2完整性3所有权4估价5截止6披露

评估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事项和情况主要有:

1固定资产的显著增加2可能出现的固定产减值

(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恢复。

(2)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发生重大不利变化、(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降低。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被审计单位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包括:

1关于职责分离控制的测试2关于请购控制的测试3关于订货控制的测试4关于验收控制的测试5关于应付账款控制的测试6关于付款控制的测试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包括:

对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索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2分析程序3固定资产增加的审查4固定资产减少的审查5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6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7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8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1编制或索取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2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分析程序3审查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执行情况4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和分配的审查5将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费用。

6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中,采取的控制措施: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3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货币资金的特点:

1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经济业务发生频繁。

2企业发生的舞弊事件大多与货币资金有关。

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有:

1现金盘点表2银行对账单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有关科目的记账凭证5有关会计账簿等

现金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1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在财务报表日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2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是否均已记录完毕,有无遗漏;

3确定现金余额是否正确;

4确定现金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现金的控制测试:

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和现金内部控制测试。

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1现金收支与记账的岗位分离;

2现金收入、支出要合理、合法的凭据;

3全部收入及时、准确地入账,并且支出要有核准手续;

4控制现金坐支,当日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

5按月盘点现金,以做到账实相符6加强对现金收支业务的内部审计。

现金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包括:

1了解现金内部控制制度2抽取并审查收款凭证3抽取并审查付款凭证4抽取一定期间的现金日记账与总账核对5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6评价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金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

1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2盘点库存现金3抽查大额现金收支4审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日期5审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是否正确6确定现金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包括:

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2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3取得并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函证银行存款余额5审查一年以上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6抽查大额银行存款的收支7审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日期8审查外币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正确9确定银行存款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被恰当披露

会计估计:

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关联方交易:

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持续经营假设:

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期后事项:

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影响的期后事项有: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被审计单位认为可以收回的大额应收款项,因资产负债表日后债务人突然破产而无法收回;

(2)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或资产负债表日;

(3)被审计单位由于某种原因被起诉,人民法院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判决被审计单位应赔偿对方损失。

2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审计准则:

又称审计标准,是指各国的职业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或标准。

公认的审计准则:

从狭义上讲,它仅仅指《一般公认审计准》的三部分共十条,即“一般准则”三条、“外勤工作准则”三条和“报告准则”四条。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的内容:

1一般准则2外勤工作准则3报告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共58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1独立、客观、公正原则2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3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