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66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制药培训心得体会Word格式.docx

随着一些重磅生物药物专利即将到期,2010-2017年,价值1500亿美元的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这将推动仿制药市场从2010年1238.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310亿美元。

2.2技术发展

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

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

微生物制药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某种微生物以“纯种状态”,也就是不仅“种子”要优而且只能是一种,如其它菌种进来即为杂菌。

对固定产品来说,一定按工艺有它最合适的“饭”—培养基,来供它生长。

培养基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改,一个菌种在同样的发酵培养基中,因为只少了或多了某个成分,发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

如金色链霉菌在含氯的培养基中可形成金霉素,而在没有氯化物或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质,就产生四环素。

药物生产菌投入发酵罐生产,必须经过种子的扩大制备。

从保存的菌种斜面移接到摇瓶培养,长好的摇瓶种子接入培养量大的种子罐中,生长好后可接入发酵罐中培养。

不同的发酵规模亦有不同的发酵罐,如10吨、30吨、50吨、100吨,甚至更大的罐。

这如同我们作饭时用的大小不同的锅。

2.3产品

我们吃的维生素、红霉素、洁霉素等,注射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就是用不同微生物发酵制得的。

医药上已应用的抗生素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每个产品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

预测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它将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冠心病、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3产业前景

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让创投机构在中国的脚步变得格外谨慎。

但于北京举行的“2008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上,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却被参会的创投精英一致看好。

3.1眼光盯准生物医疗领域

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创新研究,但是国内新药非常少,大部分都是舶来品。

“主要还是企业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就是我们双方最重要的契合点。

”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的合作人李毅在会场上这样表示。

据了解,晨兴创投和礼来亚洲2000万美元投资上海某医药研发外包(cro)

企业后,随后中国cro企业药明康德就在纽交所ipo,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认可。

“基于成本考虑,发达国家企业将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外包其非核心医药研发业务,实际上也给中国制药领域发展起到很大机会。

”李毅称,礼来公司、gsa,葛兰素在内的跨国公司都在近期纷纷宣布将在上海投资建造专业研发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医药行业成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的重点资领域。

其投资案例数量为4起,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963万美元,占医疗健康行业总投资金额78.8%。

3.2创投机构也将面临高风险

与以往投资仅仅关注成长型企业不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创投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有非常技术平台的早期企业上。

“除了需要拥有优质团队外,我们只有在非常明确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资这样的高科技技术公司。

”礼来亚洲董事总经理施毅表示。

“今年我们估计投了四个生物制药项目,整体感觉都还可以,但是风险也很大。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章苏阳说,“实际上,在医药健康投资成功的比例比其他行业低,从我的经验来看,投十个中大概有一到两个是非常成功的,大概两到三个扯平,接下去都是死掉。

“从国际经验来看,投资生物制药领域成功可以获得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利润,但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包括资金、开发人员稳定性、管理方面的问题,”章苏阳表示,“国内市场失败的原因1/3是市场,管理占2/3。

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而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同样面临良好发展环境。

首先,政策对行业发展形成有利支撑。

医药行业本身是一个易受政策影响的行业,积极的政策环境能够加速行业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其次,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有利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支付价

格相对较高的药品。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把生物制药作为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来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或者科技发达的地区,一批国家级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纷纷建立,在上海、北京、江苏、辽宁、湖北、湖南等地,一批批生物制药技术骨干企业已经迅速崛起,在此政策的影响下,未来我国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研发将取得显著的成果,一部分产品会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生物制药企业的差距将进一步减小。

5工艺设计的工厂设计的主要环节,是决定全局的关键

5.1工艺设计的首要任务

确定生产方法、选择生产工艺流程;

确定生产设备的类型、规格、数量,选取各项工艺参数及定额指标;

确定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

进行合格的车间工艺布置。

5.2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5.2.1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5.2.2合理的选择工艺流程和设计指标

5.2.3为生产挖潜和发展留有余地

5.2.4合理考虑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

5.2.5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5.2.6要考虑其他专业设计的要求,并为其设计提供更可靠依据。

5.3工艺设计的步骤

5.3.1初步时的步骤

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

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及主机设备

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定额指标及车间工作制度。

物料平衡计算

设备选型及计算

6工艺流程的选择

选择工艺流程首先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

工艺流程的选择还应充分的体现技术上的先篇二:

生物产业概论心得体会

1生命学院《生物产业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生物产业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聆听田志坚老师的《华大基因与精准医学》、朱俊铭老师的《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袁国宝老师的《中外种业发展概述》、周慧君老师的《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与大健康产业》、黄凤洪老师的《油料产业科技发展与趋势》以及《疫苗产业的现状与展望》和刘天罡老师的《合成生物学促进产业革命》这一系列的精彩讲座,我对生物产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生物产业是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如精准医疗。

通过基因测序、多组学、大数据分析,为个人的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与传统医疗相比,具有个性化、精准化、预测性等特点,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大意义。

生物技术与基本的粮食作物关系密切,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拯救了千万人。

抗虫玉米、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水稻等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了解到了一些对日常生活有帮助的知识。

如,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预防诊断疾病、激光矫正视力会导致青光眼发病率大幅提高、色拉油是比较差的油。

生物产业发展迅速,比尔盖茨就预言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自生物技术行业,而他本人也在大力投资生物产业。

世界销售额前十的药品有八个就是生物技术药物,而且产值在快速增长。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后,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策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发展迅猛。

但是我国产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国外大公司如辉瑞、罗氏、诺和诺德等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它们有着先进的技术、大量的专利保护、雄厚的资金,我国一时间难以赶超它们。

生物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的、和企业的潜心研究,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特别是产业化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这需要我国的不断投入与创新。

《生物产业概论》这门课邀请的都是公司老总,是在产业第一线的人,能给我们带来最新的产业概况介绍,是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典范,让我们了解世界的产业格局以及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让我们更明确了自身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改进。

1篇三:

药物制造技术-学习心得

民族药物制造技术学习体会

姓名张耀尹

学号班级141生物研方向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技术指导教师范圣第教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民族药物制造技术学习体会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又悄然消逝。

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对于“民族药物制造技术”这门专业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生物制药工程的学生,我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尤其对于我自己来说,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单凭课上的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课后大量的实际的实验操作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都是大有帮助且必不可少的。

本次课程分别学习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跨膜细胞信号转导与药物开发》(刘宝全老师),《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李春斌老师),《新药研发、药物设计和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侯熙燕老师),《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许永斌老师),《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张丽颖),《药物分析》(金黎明老师)。

从这些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老师们还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关于生物制药领域前沿科技的课题研究内容,这些都让我真正直观直接的开始了解制药工程并且受益匪浅。

我们的专业方向为“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技术”,在课堂上很多老师不只一次提到人类从植物、动物和海洋生物中发现并提取到有效物质,然后经过临床试验,最终投入生产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目前,国际热点天然药,抗癌方面的药物有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喜树碱新衍生物、鬼臼毒素新衍生物,番荔枝素。

抗疟药方面有青蒿素,心脑血管药物方面有银杏内酯,艾滋病天然药物虽有较多发现,但尚无特效的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

对于研究天然药物的成分、理化性质、以及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老师们同样在课堂上讲授了很多提取方法及萃取技术。

例如:

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等以及近年来新研制的新型提取手段,例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法等等。

但是从事实上可以说我们的中成药并未真正以药的身份进入世界,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质量控制问题,大多数成分不清,西方国家对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当然对植物药完全搞清楚成分也是不可能的。

但关键的是第二方面,就是药效方面,国外基本上还是以单味药为主,即使复方所起的作用也基本是协同作用,所以药效试验还是习用化学药品。

而我们的中药强调的是机能的整体性。

举一例,以前有名的抗白喉合剂,由黄芩、连翘、玄参、麦冬、生地组成,体外试验表明黄芩、连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与青霉素相比,则差之甚远。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这正是中国中医药界面临的须要揭示的研究课题,这也是向世人宣传应用中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

天然药物的研发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通过现代化的研究方法所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在治疗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中已获得了令人震撼的疗效。

我相信随着人类更加深入的研

究,一定会更客观的认可天然药物的价值,天然药物将不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更加精密的仪器面前,天然药物将在更多的新药中出现,造福全人类。

为了促进天然药物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促进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

而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微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均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实验操作进行综合研究。

因为自己是跨专业的学生,所以我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

老师之前也说了,上课讲的东西都是很浅层的,想要学好的话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带着兴趣去学,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机会认真的、尽可能的多学些知识。

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

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学生物制品。

3、药物、生物药物、生物制品

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

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生物药物:

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广义: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等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还包括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生产的新生物技术药物。

医学生物制品:

一般指:

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主要指菌苗、疫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生物制品定义:

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4、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

生化药物:

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或者合成、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其有效成分和化学本质多数比较清楚,通常按其化学本质和药理作用分类命名。

微生物药物:

是一类特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结构物质,还包括借助微生物转化产生的药物或中间体。

5、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基因重组药物属于基因工程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而基因药物不是基因工程药物,这类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6、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生物药物的特性)

(一)药理学特性:

1、活性强:

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治疗针对性强,基于生理生化机制。

3、毒副作用一般较少,营养价值高。

4、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可能具免疫原性或产生过敏反应。

(二)、理化特性:

1.生物材料中有效成分浓度低,杂质种类多且含量相对较高

2.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3.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

4.生物药物制剂的特殊要求:

缓释、控释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生化活性物质浓缩可采用的方法有有机溶剂沉淀浓缩、用葡聚糖凝胶浓缩、用聚乙二醇透析浓缩、超滤浓缩、真空减压浓缩与薄膜浓缩。

2、生化活性物质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3、冷冻干燥是在、条件下,利用水的方法。

4、固定化酶常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四大类。

选择题:

5、由于目的蛋白质和杂蛋白分子量差别较大,拟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离纯化并获得目的蛋白质,可采用(c)

?

a、sds凝胶电泳b、盐析法c、凝胶过滤d、吸附层析

6、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a)?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7、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1)据分子形状和大小:

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透析,电渗析)与超滤,凝胶过滤法。

(2)据分子电离性质的差异性:

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集法。

(3)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

溶剂提取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

(4)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

选择性吸附法与吸附层析法。

(5)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

亲和层析法。

8、生化制药的六个阶段

(1)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2)原料的粉碎

(3)提取:

从原料中经溶剂分离有效成分,制成粗品的工艺过程。

(4)纯化:

粗制品经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吸附、层析、透析、超离心、膜分离、结晶等步骤进行精制的工艺过程。

(5)浓缩、干燥及保存

(6)制剂:

原料药(精制品)经精细加工制成片剂、针剂、冻干剂、粉剂等供临床应用的各种剂型。

9、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及生物材料选择的质量准则

(一)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

动物脏器

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物

海洋生物

植物

微生物

开发生物新资源

(二)生物原料选择的质量准则:

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新鲜材料;

来源丰富易得;

成本比较低;

杂质含量少

原料的采集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友好的原材料资源。

10、常用的活性物质提取的方法有哪些?

①酸、碱、盐水溶液提取方法②表面活性剂提取方法与反胶束提取方法③有机溶剂提取④双水相萃取法⑤超临界萃取法

11、盐溶作用的原理?

在稀盐溶液中,盐离子作用于生物大分子表面,增加了表面电荷,使之极性增加,水合作用增强,促进形成稳定的双电层,对生物大分子起到助溶作用。

12、活性物质提取时的保护性措施哪些?

活性物质的保护措施:

(1)缓冲盐系统:

防止ph大幅度变化

(2)保护剂:

还原剂、酶的底物、金属鳌合剂

(3)抑制水解酶的作用

加edta除去重金属抑制酶活性

选择热变性,使蛋白酶变性

添加酶抑制剂

(4)其它保护措施(防过冷、过热、酸、碱、紫外线、搅拌、高频振荡等)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细胞破碎和液-固分离

1.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方法。

(书p117-120)

1)细胞及蛋白质的处理

(1)加入凝聚剂

al2(so4)3·

18h2o、alcl3·

6h2o、fecl3、znso4、mgco3

(2)加入絮凝剂

絮凝剂:

有机高分子,易溶,链长,活性功能基团多

影响因素:

分子量、用量、ph、操作条件(搅拌)

(3)变性作用

(4)吸附

加入吸附剂:

活性碳除热原

加入反应剂:

相互作用形成沉淀吸附蛋白质

(5)加各种沉淀剂沉淀

2).多糖的去除

3).高价金属离子的去除

2.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的原理各是什么?

凝聚作用:

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絮凝作用:

当往胶体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时,胶粒可强烈吸附在絮凝剂表面的功能团上,而且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架桥联接,形成粗大的絮凝团沉淀出来,有助于过滤。

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

一、机械法1、匀浆法2、珠磨法3、超声波

二、物理法1.干燥2.冻融3.渗透压冲击

三、化学法1.化学试剂处理2.制成丙酮粉

四、生物法1.酶解法2.自溶

4.固液分离方法有哪些?

1)过滤:

常规和错流

2)离心分离:

过滤式离心和沉降式离心

第四章萃取法

1.掌握萃取与反萃取,分配系数与分配比,萃取比和萃取率,分离因素的概念。

(1)萃取:

料液与萃取剂接触后,料液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

(2)反萃取:

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或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3)分配定律:

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间分配时,达到平衡后;

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如果是稀溶液,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即:

cl萃取相浓度?

?

kcr萃余相浓度k称为分配系数。

(4)在萃取过程中,溶质在两相的分子形式常常并不相同,仍然采用类似分配定律的公式作为基本公式。

这时候溶质在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浓度,以分配比表示。

分配比(d):

两相中各种化学形式进行分配的溶质总浓度的比值

clcl1?

cl2?

cl3?

clnd?

k表crcr1?

cr2?

cr3?

crn

k表示在特定的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的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

d表示实际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度(即不管分子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

(5)萃取因素:

也称萃取比,指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

通常以e表示。

萃取相中溶质总量m1v1v1e?

k表萃余相中溶质总量m2v2v2

(6)萃取率:

一种萃取剂对某种溶质的萃取能力(工业上用)

(7)分离因素:

料液中的溶质并非是单一的组分,除了所需产物(a)外,还存在有杂质(b)。

分离因素常用?

表示,其定义为:

在同一萃取体系内两种溶质在同样条件下分配系数的比值。

值越大(或越小)分离效果越好,越接近于1,分离效果越差。

ca1/cb1ka

2.萃取的方法有哪些?

萃取按照操作方式分类:

(一)单级萃取

(二)多级萃取(错流萃取和逆流萃取)

方法:

溶剂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

3.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

(1)、乳化和破乳化

(2)、ph的影响

(3)、温度和萃取时间的影响

(4)、盐析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