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00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隐aaBbaaBB

(2)白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

(3)父本次级精母携带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

例2.(2011江苏卷32)(8分)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磁配子可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磁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基因型。

(2)以基因型为W-w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

WwYy(♀)×

W-wYy(♂),反交W-wYy(♀)×

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2、常染色体上的雄配子致死

3、X染色体上雄配子致死

例3.某种雌雄异体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

1,宽叶个体占有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1)XBXB、XbY

(2)XBXB、XBY(3)XBXb、XbY(4)XBXb、XBY

例4.(1997年上海50)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木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

已知其叶片上的班点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

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1)表现型为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

(2)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雌株。

子代中表现型为的是雄株。

(1)无斑点 XBY 有斑点 XbXb 

 

(2)有斑点 

 无斑点

变式练习: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此基因。

已知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

如果杂合子宽叶雌株(XBXb)同窄叶雄株(XbY)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

A.1/2为宽叶雄株,1/2为窄叶雄株

B.1/2为宽叶雌株,1/2为窄叶雌株

C.1/2为宽叶雄株,1/2为窄叶雌株

D.1/4为宽叶雄株,1/4为宽叶雌株,1/4为窄叶雄株,1/4为窄叶雄株

-----摘自《考试与招生》2011年12期19页

4、X染色体上的雌配子致死

54.(9分)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16),红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与a表示),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B与b表示)。

研究表明:

含XB或Xb的雌雄配子中有一种配子无受精能力。

现将表现型相同的一对亲本杂交得F1(亲本是通过人工诱变得到的宽叶植株),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花宽叶

白花宽叶

红花窄叶

白花窄叶

雌株

3/4

1/4

雄株

(1)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表现型均为,无受精能力的配子是。

(2)取F1中全部的红花窄叶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基因型共有种,比例是(仅写出比例即可)。

(3)将F1白花窄叶雄株的花粉随机授于F1红花宽叶雌株得到F2,F2随机传粉得到F3,则F3中雄株的表现型是,相应的比例是。

54.(9分)

(1)AaXBXbAaXBY红花宽叶XB卵细胞 

(2)4种2∶2∶1∶1(3)红花窄叶、白花窄叶 5∶4(2分)

5、染色体异常配子致死

(1)由于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导致的配子致死。

例8.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紫色玉米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

(2)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缺图)。

①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植株为窄叶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

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④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1)①4 ② 3/16 

(2)①缺失 ②宽:

窄=1:

1  ③父本  同源染色体

④宽:

窄=2:

3 3/5

解析:

(1)从生化途径来看,决定红色籽粒的应该有基因A,不能没有B,故红色的基因型为AB。

基因型应该为4种。

(2)①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异常染色体为缺失。

②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若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自交,产生可育的雌配子应该有两种:

T和t;

雄配子应该只有一种:

t。

那么产生的F1就应该表现型及比例为:

宽:

1。

③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而以A为父本,以正常的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了如图二的F1,说明只有父本的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才能产生有T的F1,因为若父本的两条染色体分开,则含有T的配子是不能参与受精的,就没有含T的F1。

④若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则父本植株B按题意产生的配子有四种,分别是T、Tt、tt、t,且其比例为:

1:

2:

2。

而父本产生的含T的配子因为只有不正常9号染色体,这样的花粉是不能参与受精的。

故测交后代中的基因型就只有:

Ttt:

ttt:

tt=2:

故测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宽:

3。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的占3/5.

(2)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配子致死

二、合子(胚胎)致死现象

合子致死又称基因型致死。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

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2)推测不能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变式训练:

基因型为Aa的亲本连续自交,若aa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则第三代AA、Aa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A.7/81/8B.15/161/16C.19/278/27D.7/92/9

1、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无关。

后代雌雄个体数为1:

1,一般常见的是显性纯合致死。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

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

3:

例4.(2010福建卷27)(15分)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

41

42

30

13

14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

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1)乙乔化

(2)DbHhddhh(3)41:

1:

1

(4)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2:

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3:

鹦鹉中控制绿色和黄色、条纹和无纹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已知绿色条纹鹦鹉与黄色无纹鹦鹉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其比例为1:

1,当F1的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条纹:

黄色条纹=6:

1,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控制绿色和黄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控制条纹和无纹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绿色的基因纯合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

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C错误。

后代的性状表现与9:

1相似,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只是发生了个体致死;

通过题意知,绿色对黄色显性,无纹对条纹显性,与9:

1相比较,6:

1应是控制绿色和黄色的基因(设为A、a)中发生了AA致死现象。

故选D。

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

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

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配子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例5、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

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

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

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

灰色短尾=2:

C.黄色短尾:

灰色短尾=3:

D.黄色短尾:

灰色短尾:

黄色长尾:

灰色长尾=6:

2、致死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致死情况与性别有关。

这种情况一般后代雌雄比例是2:

1,不是1:

1,但不会出现只有一种性别的情况。

例6:

若果蝇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b的配子有活性。

)能否选择出雌雄果蝇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

请作出判断,并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答案:

不能。

果蝇中,雄性中只有XBY个体,雌性中有XBXB和XBXb个体,雌雄果蝇的两种亲本组合中均会出现XBY的雄性个体。

例1:

(2011年福建卷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

雄=1:

B.雌:

C.雌:

雄=3:

D.雌:

雄=4:

D

若产生的卵细胞是含有Z染色体的,那么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分别含有Z、W、W染色体,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的二倍体细胞有三个组合:

ZZ、ZW、ZW。

若产生的卵细胞是含有W染色体,那么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分别含有W、Z、Z染色体,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的二倍体细胞有三个组合:

WW、ZW、ZW。

六个二倍体细胞中WW的死亡,所以剩下的二倍体细胞中ZW:

ZZ=4:

例5.(2010四川卷31)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

(1)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

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1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

2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

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

③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Ⅱ、(12分)

(1)(4分)①控制

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②耐受型(♀)×

敏感型(♂)

(2)(8分)①X3②n

③N9.09%(或1/11)

例5.(2010山东卷27)(18分)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

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

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和。

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2)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和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得比例是。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结果预测:

I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如果,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如果,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27.(18分)

(分);

(2)X常

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或:

交叉遗传)

1/8

(3)①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

互交(或:

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

③统计

中雌蝇所占比例(或:

统计

中雌雄蝇比例)

Ⅰ:

中雄蝇占1/3(或:

中雌:

雄=2:

1)

Ⅱ:

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

雄在1:

1至2:

1之间)

Ⅲ:

中雄蝇占1/2(或:

例6-1.(2011·

广东理综,27)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

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受精卵 S基因 S基因的RNAS蛋白

(2)50%60%(3)下降 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

例7.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

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

(1)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具有性致死效应,位于染色体上。

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

(2)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果蝇,如何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为隐性,X,1/8

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可知是雄性致死.若是Y致死,则雄都死,不符题意.若XB致死,则所活雌性为XbXb,推此父母为XbXb和XbY,这样雄性后代也不死,故是Xb致死.

它们的父母是XBXb和XBY,这样后代只有XbY致死,符合题意

-----参见《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9期第40页

3.染色体异常致死:

由于染色体数目或数目异常而导致的合子或胚胎致死。

例9.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X染色体的一段缺失所导致的变异,属于伴X显性遗传,缺刻翅红眼果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

B.F1缺刻翅白眼雌雄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

C.缺刻翅雄果蝇不能存活,F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

D.X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例10.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与杂交。

如果用碘液处理F2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并且在花期进行套袋和等操作。

如果筛选糯性绿株品系需在第年选择糯性籽粒留种,下一年选择自交留种即可。

(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

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

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请在下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代绿株的基因组成。

若在幼嫩花药中观察上图染色体现象,应选择处于分裂的期细胞。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查之前,有人认为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

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绿苗产生。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

选F1代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

F2代植株的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

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

绿色为,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紫色:

绿色为,说明花粉中第6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