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0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策划方案: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实践团立项申报书.docx

华侨大学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社会实践团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

策划方案

践调查团

申报单位:

华侨大学商学院

编制单位:

华侨大学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实

二零零九年四月

华侨大学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申报书

项目名称

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

项目组名称

华侨大学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社会实践团

项目申报单位

:

华侨大学商学院

项目级别

学校

项目指导老师

胡恩生

指导老师单位

华侨大学商学院

指导老师电话

办公:

0595-22691810家:

13559530345

手机:

13559530345

项目负责人

陈曦

项目负责人单位

商学院(系)物流管理专业2006级

负责人联系电话

家:

13067061691手机:

13067072682

申报时间

2009年4月27日

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制表

2009年4月

填写说明

一、此申报书用于华侨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申请立项,由各实践团队的领队实事求是地逐项认真填写。

二、本申报书封面的编号由校团委统一编写,团队名称按统一格式

填写:

“华侨大学(**学院/系)****(活动主题)社会实践团”。

领队的联系方式请尽量详细;一定要有外出可以联系到的电话。

三、“项目申报单位”栏可填写学校部门、院系或其它组织。

四、“项目级别”栏按项目申报单位填写:

学校/学院/跨学院/班级

/协会/社团等。

五、团队人员组成可另附页说明,“团队成员”第一栏请填写项目负责人;为联系方便,除负责人外,请另确定一名联系人,并在“备注”栏内打“√”。

六、活动起止时间请精确到天。

七、申报表各项内容填写要语言精练,表达言简意赅。

项目拟实施时间



2009 年7月4日——2009年7月12日

项目拟实施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呼伦贝尔。

项目指导老 师

姓名 胡恩生 工作单位 华侨大学商学院

职务 副教授 联系方式 13559530345

项目负责人

姓名

院系

手机

家庭地址

徐小梅

商学院07经济学

13067072682

江西上饶

郑海昌

商学院07经济学

13067058271

河北承德

顾平

商学院07经济学

13067061691

内蒙古包头

冯伟荣

商学院07经济学

15905092773

福建宁德

赵清壮

商学院07经济学

15860306769

黑龙江牡丹江

李浩平

商学院07国经

13255005055

中国香港

王敏航

商学院07国经

15905097830

中国澳门

刘益晶

商学院06电商

15980084460

福建莆田

基本情况

队员基本情况

姓名 陈曦 性 别 女 住址 云南昭通

院系 商学院 年 级 2006级物流管理

社会职务 商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

家庭详细地址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新华书店

项目目标

项目实施方案

把理论成果应用于现实,服务于现实,把实践成果抽象化为理论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对比,分析畜牧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并提出相关的借鉴性意见。

探索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促进华侨大学的校园文化与社会上的企业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多元文化的互动,为华大学子在走上社会前作出一点贡献,对华大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华侨大学大学生的贡献精神与经济社会的创新精神、蒸蒸日上的奋进精神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详见策划书

项目评估方式

和实践成果形式

项目预算金额

以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完成如下成果:

一份关于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的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

一份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前后生活水平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份关于内蒙古地区对畜牧业产业化作出的科学技术及政策支持的调查报告。

一份关于内蒙古地区农牧民对畜牧业产业化认识及看法的问卷调查报告。

一份关于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前景的研究论文。

一部题为《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的现状及前景》的论文集。

(预算清单附后)总资助额为元

院系团委审核意见及建议:

负责人(签字):

学 院(盖章):

党委学工部、校团委论证意见:

负责人(签字):

学 校(盖章):

目录

华侨大学社会实践团立项申报书华侨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一、调查项目.

二、调查活动背景..................................................9

(一)政治背景..................................................9

(二)生态环境背景..................................................9

(三)经济背景..................................................9

三、调查实践地域选择及其概况.....................................11

(一)实践地域选择 11

(二)实践地域概况 14

四、调查的意义 16

(一)时政和民族意义 16

(二)现实意义 17

五、实践筹划 17

(一)团队组建 17

(二)调研准备 17

(三)实践指导原则 18

六、调研方案设计 18

(一)内容设计 18

(二)调研流程设计 19

七、实践团队的核心价值体系.........................................21

(一)团队指导思想................................................21

(二)团队口号....................................................21

(三)实践的内在要求..............................................21

(四)团队协作精神................................................21八、调研成果质量保证措施........................................22

(一)优秀教师、专家指导,专业优势互补.........................22

(二)前期充分调研,了解地方需求................................22

(三)注重实效,求真务实.......................................22

(四)团队人力保证...............................................22

(五)当地政府积极支持..........................................22九、预期效果...................................................22

(一)舆论效果.................................................22

(二)现实效果.................................................22

(三)传播效果.................................................22十、经费预算...................................................23十一、附录......................................................23附录一、调查问卷................................................23附录二、团队成员构成及简介......................................25附录三、队员守则与安全须知........................................27附录四、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介绍......................................29附录五、华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学生自身安全责任书....................38

华侨大学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实践调查团

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一、调查项目名称

内蒙古畜牧业绿色产业化调查研究

二、调查活动背景

(一)政治背景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2006年02月2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

各级政府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十届五次人大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二)生态环境背景

1.草地生态环境恶化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生活在发展着,自然界本身在演化着,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而这种平衡的改变又明显地带来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后果。

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受全球性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为不合理的经营利用,草原植被长期得不到恢复和更新,使原本脆弱的天然草原生

态环境日趋恶化,牧草品质下降,毒杂草数量增多,鼠虫害严重,甚至一些地方的退化草地已经变成寸草不生的裸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展,而人工草地建设缓慢,比例小,致使载畜能力下降。

目前,全区退化草地399.3万公顷,已超过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0%,且每年以2%的速率向纵深扩展。

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建设速度每年仅为

0.2%,远远低于退化速度。

与70年代相比理论载畜量下降了46%,植被盖度降低了10—20%,草层高度下降7—15厘米,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30—50%,优良禾草比例平均下降10—40%,低劣杂草比例平均上升10

—45%,鼠害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每4—5年会大爆发一次,不仅消耗大量牧草,而且使草场植被和土层结构遭到彻底破坏。

三条沙带88万公顷沙地,正逐年扩大蔓延。

天然草原被开垦后,由于掠夺式耕种,致使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灾害频繁发生。

草原固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它的再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它被合理利用并获得生息、繁衍机会的条件下才可永续利用,否则植被一遭破坏将难以恢复。

长期以来,对草地重利用、轻建设,主要依赖扩大牲畜数量来实现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后果必然造成重畜轻草,使牲畜数量成倍增加,助长了对草地的掠夺式利用,导致局部天然草地超载过牧,草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

2.畜牧业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

经济的发展,必然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

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随着牧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出现,一方面使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及其技巧和合理性日益受到冲击和破坏,另一方面牧民文化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又缺乏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技术,牧业生产仍然顺应自然,靠天养畜,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指标的增长主要靠扩大牲畜数量和掠夺草地资源来实现;畜牧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草地建设、畜种改良、疫病防治、畜产品加工等方面与

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需求差距甚大;牲畜优良品种比例低,生产性能低。

与此同时,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更差,主要畜产品仍停留在原料粗加工阶段,畜产品品质差,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低

长期以来,牧区单纯地把传统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目标,过分依赖于单一的动物性产品产出,过度消耗资源,砍伐森林,掠夺草地等。

加之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使草地资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优势和潜力未能与畜牧业这个支柱产业相结合,从而未能实现有效利用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总之,内蒙古大草原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又面临开发利用不当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

对此,我们既不能停止发展,也绝不可只讲发展而不顾生态环境保护。

(三)经济背景:

历史文化的背景决定了我国少数民族聚聚区域经济发展上呈现如下特点:

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基础薄弱,交通通讯闭塞,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民风民俗制约着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农牧民素质偏低、生产生活环境比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弱、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和农民持续增收难等实际困难。

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推进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调查实践地域选择及其概况

(一)实践地域选择

(一)实践地域选择

基于以下原因,经团队研究决定,选择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作为本次实践目的地。

1、呼和浩特:

据悉,截至2006年末,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85.8亿元(其中伊利、蒙牛为集团数据,数据涵盖全国范围),完成年计划的109.26%,同比增长25.26%;实现增加值117.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7.36%,同比增长37.35%;实现利润总额16.42亿元;实际上交税金16.7亿元。

2006年,呼和浩特市的农牧业产业化各主导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中国乳都地位日益巩固。

在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截至年末,呼和浩特市乳产业加工企业共有13家,实现销售收入308.9亿元,约占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的80%。

在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呼市的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等指标均位居第一。

全市13家乳品加工企业实际鲜奶加工量达到420万吨。

以土默川平原地区为中心的乳产业带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伊利、蒙牛、奈伦被评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获绿色

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多个,在自治区16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呼和浩特市有4

个,而其中3个都集中在乳业。

乳业发展惠及农民近5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

10万人。

2、包头:

近年来,包头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把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作为出发点,从调整结构入手,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了乳、肉、蔬菜、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以及粮油、绒毛、饲草料、特色种养(甜菜、鹿、药材、花卉、水产)等其它产业。

商品化、规模化经营开始显现,区域优势正在形成。

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经营水平较高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2004年全市有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17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流通企业22家,共完成销售收入144亿元,增加值43.6亿元;农畜产品商品率达到65%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35%以上,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133个,带动农牧户33959户,占全市总农牧户的18.56%。

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户,占自治区总数的41.67%;有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4户,占自治区总数的8.69%;拥有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3户;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9.1万户,占全市农牧户的46.5%;2004年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收入2900元,占当年人均收入

的70%。

3、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以东北

——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

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农牧企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

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土地有8大类,

二级分类共42种类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

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

隶属100个科450属。

呼伦贝尔草场又可分为八大类。

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

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逶迤纵贯千余里,构成了呼伦贝尔市林业资源的主体。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林地总面积的83.7%。

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49%。

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占自治区的93.6%,占全国的9.5%。

呼伦贝尔市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二)实践地域概况

包头 :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与呼和浩特市相邻,西与巴彦淖尔盟市连接,北与蒙古国接壤,南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

新建滨河新区后,包头市辖11个旗、县、区,其中:

5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滨河新区)2个矿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4个农牧业旗县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此外1个经济开发区---稀土高新区。

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

人口245.76万,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

包头境内有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乌拉山(以昆都仑河为界),山峰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峰海拔2324米。

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

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214公里,公路、铁路两桥并行飞架黄河南北。

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里景色宜人,气温适度。

据《包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35.5℃,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年最大风速

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

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

12月9

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

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

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赛罕区。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5年11月21日,经国务

院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

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

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20个街道办事处,96个乡镇,412个居委会和1095

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7224千方公里。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总人口197.7万人,居住着蒙古(约占11%)、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10多个民族,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

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亚华水泥厂、三联化工厂等大型企业。

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

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介于北纬47°5′-53°21′,东经115°36′-126°04′之间。

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西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中俄边境线长1010公里、中蒙边

境线长675公里);东南毗邻兴安盟和黑龙江省。

按经济区划,分属东北亚经济

区和环渤海经济区。

全市国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辖6市7旗(159个乡镇、苏木)。

境内有中直、区属企业8个:

1个林管局、2个农场、2个煤炭矿务局、1个煤电联营集团公司、2个铁路分局。

地方系统大中型企业37户。

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将呼伦贝尔市分为岭东、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