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05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

Akira·C

普通昆虫学

◇名词解释         

翅脉:

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

由气管部位加厚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物种:

能够相互交配、产生卡繁育的后代,占有一定生态空间,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的自然种群。

 

拟态:

是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

闰脉:

在两纵脉之间插入一条细弱的纵行游离脉,这种方式所增加的翅脉叫插脉、伪脉或润脉。

休眠:

常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

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不食不动的现象。

 

授精:

两性交尾,雄虫将精液注入雌虫,并将精液储存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作授精。

变态:

昆虫在育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变化的现象,称~。

羽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幼虫和稚龄幼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统称为羽化。

孵化:

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而孵出的现象。

种群:

是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

学名:

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就是~。

学名是由拉丁语单词或拉丁化的单词所构成,大多数名称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通常表示命名的动物或类群的某个特征,也可用人名、地名等命名。

生活史:

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的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生活年史(或简称生活史)。

神经元:

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昆虫的神经原包括一个细胞体,一个或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三部分组成。

 

气候圈:

地球上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

初生分节:

部分昆虫在幼虫期,相邻的两体节之间形成环形凹陷,称为体间褶。

两节体间褶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由于这种较分节方式比较原始和与胚胎分节一样,所以称原始分节或~。

肠外消化:

一些食肉性昆虫在取食前,将唾液外注或注入寄主组织内,然后将初步消化的食物吸收入肠内,这种消化现象称~。

 

雌雄二型:

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生殖器官)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差异也常常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方面。

 

分类阶元:

属、科、目、纲等不同的排列等级或水平就是~。

 

模式标本:

在分类实践上,每个分类单元均实际的或潜在地有其载名模式,种级分类单元的载名模式是具体的标本,即~。

 

消化系数:

昆虫取食量与利用量之间的比率。

即昆虫的取食量干重减去排出粪便的干重的差除以取食量的干重在乘以百分比。

昆虫食性:

即昆虫在自然情况下的取食性,包括食物的种类、性质、来源和获取食物的方式等。

昆虫天敌:

每一中昆虫都存在着大量的捕食者或寄生物,这些自然界的敌害被称为天敌,即昆虫天敌。

昆虫激素:

是昆虫内分泌器官的分泌物,能调节昆虫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活化染色体,从而促使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遗传物质的活动,并决定遗传的基本性状出现的程序。

过冷却点:

在零度下随着温度下降,昆虫体液的温度下降到某个温度前,虫体处于昏迷状况,但不出现生理失调,而只是体液处于过冷却阶段,此时如环境温度回升,昆虫仍可恢复其正常生命活动,该温度叫过冷却点。

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强烈刺激时,分级电位处于某一阈值,即引发峰电位,即称动作电位。

内闭式气门:

是在气门腔气管口处具有开闭机构的气门。

临界光周期:

引起昆虫种群中的50%的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称~。

食物转化效率:

是指昆虫在一定的时间(或虫龄阶段)内所消化的食物被吸收后,转化为虫体组织的百分率,即增加的体重除以去食量减去排粪量的差再乘以百分之百。

初寄生与重寄生:

也是在寄主体内寄生两种以上的寄生物,但他们是食物链式地寄生,即第一种寄生物寄生于寄主体内,第二种生物又在第一种寄生物上寄生。

这样,第一种寄生称为初寄生,第二种称为重寄生。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昆虫能进行生长发育的温度,就是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就是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的总热量,即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有效温度的总和。

有效发育积温:

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发育积温。

种群生命系统:

由一个对象种群和影响对象种群的环境所组成的系统。

呼吸恒定温区:

在昆虫耗氧量与温度关系的曲线的中段,出现了随温度上升而耗氧量平缓(或下降)的部分,这个温度区域可以称为呼吸恒定温区。

捕食性天敌昆虫:

是捕食它种昆虫作为食物的昆虫,其身体一般大于捕食对象,如螳螂、瓢虫、草蛉、步甲等。

寄生性天敌昆虫:

指生活于它种昆虫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后者获得营养物质的昆虫,如寄生蜂类、寄生蝇类等。

昆虫分类学:

是研究昆虫的鉴别和它们的系谱关系,涉及昆虫的鉴别、命名、分类及各阶元间亲缘关系和进行途径等的一门科学。

系统发育:

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简答题

1.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答:

1体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3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腑肢,由此而得名节肢动物;4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消化道背面;5中枢神经包括1个位于头内消化道背面的脑,以及1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由一系列成对神经组成的腹神经索。

2.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

包括:

步行足,如蜚蠊;跳跃足,如蝗虫;捕捉足,如螳螂;开掘足,如蛴螬;游泳足,如龙虱;抱窝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如蜜蜂。

3.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答:

分为:

前、外、内缘;肩角、顶角、臀角;腋区、臀前区、臀区和轭区。

 

4.孤雌生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偶发性、经常性和周期性。

5.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答: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

这些环节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3.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中心,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具有转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

6.休眠和滞育各有何特点。

答:

休眠常常是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是指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不食不动的现象。

休眠是昆虫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暂时适应。

越冬或越夏性的昆虫如给予适宜的生活条件,仍可恢复活动。

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的遗传特性。

在自然条件下当比良环境到来之前,这些昆虫在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进入滞育状态,而且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7.简述“不全变态”和“全变态”的特点。

答:

不全变态:

又称为直接变态。

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具有的变态类型。

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

其可分为3个亚型:

半变态、渐变态、过渐变态。

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4个不同虫态。

幼虫期的翅在体外发育,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必须经过的1个过度形态。

幼虫的组织器官的解离和成虫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

8.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答:

昆虫口器包括咀嚼式口器、吸收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捕吸式)和嚼吸式口器。

①咀嚼式口器:

是用于取食固体食物的口器,需要有嚼碎固体食物的构造。

由上唇、下颚、上颚、下唇和舌5个部分组成。

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比较常见的一种口器类型。

②刺吸式口器:

适于取食植物汁液和动物血液。

其上颚和下颚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以刺破动植物的表皮;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口针鞘,包藏着口针,口针和口针鞘合称为喙,食道和唾液道一般是由2个下颚口针嵌合而成,食窦咽喉部分特化为咽喉唧筒,舌内有唾斗唧筒。

③虹吸式口器是鳞翅目成虫所特有,其特点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由一系列骨化环与膜质环相间紧密的排列而成,左右两外颚组成1个卷曲似钟表发条状的喙,其端部尖细。

④舐吸式口器:

是双翅目蝇类具有的口器,在外观是一个可见的粗短的“喙”。

由基喙、中喙和端喙组成。

⑤刮吸式口器:

为蝇蛆所特有。

其口器十分退化,通常只见到一对口钩。

⑥锉吸式口器:

头部向下突出,呈短锥状,端部具短小的喙。

喙由上唇和下唇组成,内藏舌及左上颚口针和1对下颚口针。

右上颚退化或极度消失,不形成口针。

左上颚发达,形成粗大的口针,成为刺穿的主要工具。

两下颚口针嵌合成食物道,舌与下唇之间的空隙即唾道。

⑦捕吸式口器:

左右两上颚分别形成刺吸式构造,故又称双刺吸式口器。

上颚宽扁,端部尖,呈镰刀状,内缘有1条纵沟,下颚的外颚叶发达,呈细镰刀状,嵌合于上颚的纵沟上面,形成1对伸出于头前的食物道和唾道。

⑧嚼吸式口器:

为一些蜂类昆虫所具有。

其特点是:

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吸吮液体食物的口器,上颚发达可以咀嚼固体食物,下颚和上唇特化成临时组成的吮吸液体食物的构造。

9.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答:

产卵器:

典型的产卵器由3对产卵瓣组成,即第1,2和3产卵瓣。

第1产卵瓣位于腹部第8节的腹面,故又称为腹产卵瓣。

它是由第8腹节附肢的端肢节衍化而成的,通常着生在第1载瓣片上。

第2产卵瓣是由第9腹节附肢的端肢节衍化而来的,位于第1,3产卵瓣中间,故也成称为内产卵瓣或内瓣,通常着生在第2载瓣片上。

第1,2载瓣片相当于腹部第8,9节的基肢片。

第3产卵瓣是第2载瓣片后方的外长物,位于产卵器的背面,又称背产瓣或背瓣。

雄性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一般位于腹部第9节或第10节上。

主要包括将精子输入雌体内的阳具以及交配时用以来持雌性昆虫的抱握器。

阳具:

位于第9节腹板以后的节间膜上的外长物。

阳具主要是由阳茎和阳茎基组成。

抱握器:

抱握器大多是属于第9节的附肢,可以由腹部第9节的刺突形成,也可以由肢基片和刺突联合形成。

10.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答:

下口式,口器位于头部下饭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近乎成直角。

多见于植食性昆虫中,如蝗虫及蛾、蝶等的幼虫。

该头式昆虫取食方式比较原始。

前口式,口器位于头部下方,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差不多平行或呈一钝角。

这种头式多见于捕食性和钻蛀性昆虫,如步甲、虎甲、楸甲和潜叶蛾幼虫等。

后口式,口器伸向后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锐角。

该头式多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蝉、蝽、蚜虫等。

11.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表皮的化学成分。

答:

昆虫的体壁由内到外可分为底膜、真皮细胞和表皮三部分。

底膜是紧贴在真皮细胞下,主要含有中性粘多糖,底膜使皮细胞和血腔分离。

真皮细胞是连续的单层细胞,下面是底膜,上面是表皮层,平时这层细胞很薄,但在形成新表皮时,细胞则多呈柱形,细胞质也比较浓,上端的突起,与表皮内的孔道相连。

表皮层是几层性质很不相同的、由皮细胞向外分泌而形成的非细胞性组织。

上表皮主要含脂类、鞣化蛋白质和蜡质以及脂蛋白复合物。

外表皮主要含几丁质、鞣化蛋白和脂类。

内表皮主要含几丁质、粘多糖蛋白质、节肢蛋白和弹性蛋白。

12.在发表新种时要指定模式标本,解释模式标本的概念及常用的模式标本的类型。

答:

模式标本:

在分类实践上,每个分类单元均实际的或潜在地有其载名模式,种级分类单元的载名模式是具体的标本,即~。

常用类型有:

正模、综模、副模。

13.昆虫血液的功能。

答:

1、运输营养、代谢产物。

2、储存水分。

3、中间代谢和储藏营养。

4、吞噬及免疫作用。

5、机械作用。

6、防御作用。

14.简述昆虫分类学的地位、作用及与昆虫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答:

昆虫学分类学能区别异同、鉴定名称还能研究物种的渊源、自然位置,借以阐明自然界物种间以及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建立符合客观的分类系统。

并以种群的观点,研究物种起源、分布中心、昆虫进化的过程和趋向,以及整个昆虫区系的形成、发展和演替,使我们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有害昆虫和利用有益昆虫。

昆虫分类是整个昆虫学研究的基础,但也要求昆虫形态学、解剖生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只是作为它的基础。

15.昆虫纲有哪些变态类型,举例并说明其特点?

答:

昆虫的变态类型主要有:

增节变态、表变态(或称为无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增节变态:

由幼虫发育到成虫期腹部的体节数随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表变态:

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它方面无明显差别故又称为无变态。

原变态:

有翅亚纲昆虫中最原始的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

从幼期到成虫期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

不全变态:

又称为直接变态。

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具有的变态类型。

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

其可分为3个亚型:

半变态、渐变态、过渐变态。

完全变态:

幼虫期的翅在体外发育,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16.昆虫内分泌细胞和器官及其分泌的激素。

答:

1、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促激素)。

2、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

3、心侧体:

肽类激素:

包括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心跳加速因子、激脂激素、高血糖激素和蜕壳激素等。

4、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

17.以通用的假想脉序为例,简述昆虫的翅脉。

答:

前缘脉(C):

是翅最前面的一条脉,一般为粗壮而不分支的凸脉,常与前缘合并,基部与肩片相接。

亚前缘脉(Sc):

位于前缘脉之后,基部与第一腋片相接,端部常有两个分支,两条脉均为凹脉。

径脉(R):

位于翅基部第3条纵脉,通常最发达,端部一般分为5支。

中脉(M):

位于翅的中部,主干为凹脉,分成前中脉和后中脉。

前中脉凸脉,分两支,后中脉凹脉,分四支。

肘脉(Cu):

在中脉之后,主干为凹脉,分成2支,称第一肘脉和第二肘脉。

臀脉(A):

位于臀区内数目不等的纵脉,最多可达12条,一般为3条,分为第一臀脉,第二臀脉和第三臀脉。

轭脉(J):

在有轭区的昆虫中,通常有两条较短的轭脉,分别叫第一轭脉和第二轭脉。

◇论述题 

1.试述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适应温度变化的特点。

答:

变温动物:

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其体温的高低变化,体内代谢也改变了速度;热的来源是靠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和吸收辐射热;昆虫属于此类。

 

恒温动物:

具有调节体温的机能,温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保持恒定的体温,辐射热对这类动物影响不大。

 

2.从起源上看,我国昆虫区系分属于哪几个系统?

答:

分属于下面的4个系统:

中国-喜马拉雅区系,分布于我国境内广阔的范围;中亚细亚区系,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渗入了大量的中亚细亚区系的种类;欧洲-西伯利亚区系,分布于我过的东北和北部的边缘地带;马来亚区系,起自云贵高原的南部、广西山区而向东扩展;印度区系,起源于印度,扩展及我国南部。

3.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答:

生殖系统可以作为昆虫分类上的重要依据,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4.什么叫脱皮?

脱皮和生长有什么关系?

答:

昆虫自卵中孵出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要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这种现象叫脱皮。

昆虫的生长和脱皮是相互伴随、同时又常常是交替地进行的。

在每次虫体体壁尚未硬化时,有一个急速生长的过程,随后生长又趋于缓慢,至下次再脱皮前,几乎停止生长。

5.昆虫的外界环境因素可区分为哪几类?

各类型包括的主要因素是什麽?

答:

昆虫的外界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土壤环境三大类。

在非生物因素中主要是气候条件,即温度、湿度、降水、光照、气流(风)和气压等;生物因素包括:

食物因素和天敌因素(昆虫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食虫动物);土壤环境包括:

土壤温度,湿度,理化性质对昆虫的影响及土壤有机质与昆虫的关系;另外,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6.什么叫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

二者有何区别?

答:

雌雄二型:

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生殖器官)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差异也常常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方面。

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雌雄二型现象出现在成虫期,多型现象不仅出现在成虫期,也可出现在幼虫期。

昆虫的雌雄二型现象是其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性选择的结果。

几乎所有种类的昆虫都或多或少、或明显或不明显地存在着第2性征只有进一步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才分化为性二型。

多型现象常有不同的成因。

昆虫本身的遗传物质、激素动态和外部的气候条件、食物等是造成多型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些内、外因子综合作用于昆虫,因而使多型性现象的产生常与特定的季节及地理位置相适应。

7.试述血细胞的几种类型及血液的功能。

答:

血细胞的几种类型:

(1)原血细胞,无吞噬功能,分裂补充体内的血细胞;

(2)浆血细胞,吞噬异物,参与成瘤和包被作用,是重要的防卫血细胞;(3)粒血细胞,贮存和代谢,并参与防卫作用;(4)珠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有贮存和分泌的作用;(5)类绛色血细胞,参与物质代谢和分泌作用,没有吞噬功能;(6)凝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功能是凝血和防卫。

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贮存功能、代谢功能、机械功能、防卫功能。

8.昆虫的外界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试述这两类因素对昆虫影响的异同。

答:

⑴生物因素通常作用于昆虫种群的某些个体;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中各个个体的影响基本一致;

⑵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一般存在密度制约因素或逆密度制约因素;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⑶昆虫与生物因素是相互适应的出现协同进化的状况;昆虫对非生物因素影响只有单方面的适应;

⑷生物因素的影响不仅存在于两个物种之间,还受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非生物因素作用遍及整个生物群落的单个种群。

⑸就某一程度而言,生物因素的可利用性和可控性较高;非生物因素作用就自然条件而言,其可控性和可利用性相对较低。

◇填空 

1.昆虫足的基本结构相似,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六节组成。

(胸足)

2.昆虫的变态类型主要有增节变态,表变态(或称为不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3.昆虫纲分许多目,分目的主要依据有翅,触角,足和口器。

 

4.昆虫血液的功能主要有:

运输功能、贮存功能、代谢功能、机械功能、防卫功能。

昆虫血液的功能主要有:

吸收营养,无机盐和水分、传送激素、携带出代谢物和保持个系统离子平衡。

5.昆虫的翅区分为臀区、臀前区、轭区和腋区四个区。

6.昆虫的头式依据口器的着生部位分为前口式、后口式和下口式。

7.昆虫胸足的类型主要有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等。

8.昆虫口器的类型主要有咀嚼式、吸收式(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刮吸式、舐吸式、捕吸式)嚼吸式。

9.昆虫的体躯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10.昆虫的触角主要分为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锯齿状、双栉齿状(羽状)、具芒状等几种类型。

(还包括栉齿状、膝状、环毛状、棒状、锤状、腮片状)

11.昆虫血细胞的类型:

原血细胞、浆血细胞、粒血细胞、珠血细胞、凝血细胞、类绛色细胞。

12.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

(还有多胚生殖)

13.例举昆虫的集几种典型的生殖方: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

14.昆虫雌性的产卵器由腹瓣、内瓣、背瓣组成,其中腹瓣和内瓣是由附肢演化来的。

15.昆虫假想脉相(脉序)的纵脉主要C、Sc、R、M、Cu和A。

16.根据昆虫感受器接收刺激的性能,可将感受器分为感触器、视觉器、听觉器和感化器。

(还有感温器和感湿器)

17.昆虫体壁肌按肌原纤维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分为束状肌、管状肌、纤维状肌3类。

18.昆虫雌性的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根侧输卵管,合并入一根叫中输卵管。

中输卵管后部的膨大部分叫生殖腔,它的开口叫生殖孔。

19.第一次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

通常所用的检索表有包孕式、两项式、连续式三种。

20.在各类昆虫中,翅有多种多样的变异,翅的变化包括翅的数量、翅的类型、翅的质地的变化三个方面。

(翅的有无、数目、形状、发达程度、质地和覆盖物)

21.昆虫的神经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22.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