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06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温馨提示只有用心复习,基础才能打牢)

1.《<农夫和蛇>两则》的体裁是,选自古希腊寓言作家的《农夫和蛇》(诗)的作者是,国寓言作家,他与(国)的,(国)的并称为世界著名三大寓言作家。

2.《渔夫的故事》选自,它又名,是一部

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是把寄寓在中,以此来达到、、、等目的。

文章主人公可以是,也可以是。

二、生字词掌握

1.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冻僵()怜mǐn()后huàn无穷()弥漫()

巍峨()中箭()作yī()厌恶()

2.成语理解

乔装打扮:

仙风道骨:

张牙舞爪: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来龙去脉:

三、课文寓意

1、《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

2、《农夫和蛇》这则寓言诗告诉我们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地抄写在方格内。

(2分)

寓言是生活的棱镜,寻常现象中折射出深刻哲理。

2、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怜悯mǐn丑陋lòu警惕tì争辩biàn

B、纠缠jiū啰嗦luō更换gēng禽兽qín

C、凝成níng倒霉méi屠宰tú蠢材chǔn

D、撬开qiào庞大páng作揖zuò尚且shàng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

(4分)

嬉笑颜开无恶不作乔妆打扮忘恩负义

自言自语荣华福贵张牙舞爪传宗接代

奇形怪状后患无穷仙风道骨衣食住行

披头散发下流无耻来龙去脉恩将仇抱

4、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因为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

怜悯:

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B、就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

纠缠:

缠绕在一起。

    

C、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

指出来使人知道。

D、我是个堂堂的人。

堂堂:

这里形容有志气,有气魄。

5、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做人道理。

B、《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虽然善良,但毕竟有点胆小,害怕恶势力。

C、《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分别为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但异曲同工。

D、《白蛇传》是著名民间传说。

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

6、下列词语中的“书”与“大书特书”中的“书”词义相近的一项是()(2分)

A、藏书万卷B、一封家书 

C、挥毫疾书 D、楷书行书

7、下列各项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2分)

A、冷漠—热忱慷慨—吝惜

B、墨守—开拓安静—喧闹

C、压抑—放纵悲痛—哀痛

D、七嘴八舌—异口同声沸沸扬扬—冷冷清清

8、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了解答题。

(4分)

(1)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请写出他的两篇童话的名称:

《》《》

(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先后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9-12题。

(12分)

农夫和蛇

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

一个隆冬时节,他在村口遇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觉得这条蛇挺可怜,就发了善心,把蛇拾起来,放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它。

蛇得到了温暖,渐渐的苏醒过来了,等到它恢复了体力,活动自如时,便露出了残忍的本性,在农夫的胸脯上,凶狠地咬了一口。

原来这是一条毒蛇,农夫受了致命的伤害。

蛇毒很快布满了农夫的全身。

当农夫到家时,求医治疗已经来不及了。

农夫在临死的时候对家里人说:

“你们要记住我这血的教训,我因为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

9、《农夫和蛇》选自,相传为希腊被释放的奴隶所作。

(3分)

10、文章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3分)

12、这则寓言故事与中国的一个成语意思相近,这个成语是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4分)

蝙蝠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鸟兽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蝙蝠暗自盘算:

“现在我究竟是当鸟好,还是当兽好呢?

有人说我是兽,有人说我是鸟。

我最好还是观望观望,我要在一旁看一看,哪一边取胜我就属于哪一伙。

这时,兽类大军和鸟类大军对阵交锋,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蝙蝠躲得远远的,他觉得鸟类正占上风,便跑到鸟群一边,但并不参战,他想:

“等他们获得全胜,我再参加也不迟。

过了片刻,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兽类好像已经得胜,这时,他急忙窜到兽类队伍宣布:

“我的头和躯干同老鼠一模一样,我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后代,这些全是鸟类根本不具备的特征,我分明是兽。

请接受我作为你们队伍中的一员吧!

我将一生一世地为你们忠诚服务,永不背叛。

兽类们相信了蝙蝠的话,接受他为队伍中的一员。

但是,这场战争最终还是鸟类取胜了,因为他们有一位勇猛无比的统帅——雄鹰。

这时候蝙蝠已吓得半死。

蝙蝠决定逃跑,他跑进了深山老林,躲藏在树洞里。

直到如今,蝙蝠仍栖息在树洞里,生怕被发现。

白天藏起来,入夜鸟儿归巢之后,他们才敢飞出来觅食。

13、选择正确答案。

()(2分)

A、这是一篇神话故事。

B、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C、这是一篇民间故事。

D、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14、鸟兽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时,为什么蝙蝠双方都能加入?

(2分)

15、写战局的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在文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哪些?

(3分)

16、这篇故事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3分)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地抄写在方格内。

(2分)

梦幻般的童年时代总有许多可爱的动物相伴随。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跳踉liáng白痴chī趔趄lièqie嫉妒dǜ

B、窗棂líng自诩yǚ遐想xiá挑剔tī

C、缓颊jiá瘟神wēn踹到chuài高亢kàng

D、嗥叫háo一栋dòng湍急tuān翘起qiào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4分)

足智多谋昂手阔步筋疲力尽如诟如詈

旁门左道横行无忌惊心动魄殚智竭力

无计可实不屑一顾无以附加苦中作乐

自告奋勇凶神恶熬万籁俱寂不速之客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2分)

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

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一位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闯进了这一带。

不速之客:

行动不够迅速而迟到的客人。

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C、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D、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

声色俱厉: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组是()(2分)

A、《猫的故事》——梁实秋——现代散文家

B、《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美国小说家

C、《小地主》——周晓枫——当代女作家

D、《“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英国作家

6、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猫的故事》行文简洁,看似漫不经心,东拉西扯,却字字句句都经细心推敲。

文中大量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

B、《最后一片叶子》把思想的焦点、故事的谜底都蕴含在故事背后,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去感受。

C、《满腔热血已经沸腾》的主人公们目标在不遗漏任何的人员,争取每一个人都获救,发现无端死人时气得失去了理智,并互相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D、《“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结尾是卒章显志,但又内涵深广,它是全文崇高基调的最强音,却又毫不剑拔弩张。

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3分)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

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新闻标题:

8、根据语段内容,写一句恰当的话。

(3分)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

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机,32岁发明白炽灯,33岁发明电车;徐霞客22岁开始周游各地,进行地理考察……

上述事实证明: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9-12题。

(11分)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

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

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

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她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

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

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

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

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

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

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

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

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

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

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9、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①如诟如詈()()②调和鼎鼐()③奄奄一息()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句。

(2分)

①如怨如诉: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11、文中划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3分)

小鸟的诉说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飞呀飞呀飞得比天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

”我唱着歌,在广阔的天地自由地飞翔。

我自由,我快乐,我没有任何烦恼。

忽然,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多么耀眼的一片绿色呀!

我快活极了,不顾一切地飞向了那一片绿色的世界,像是飞进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穿梭于树木之间,我喜欢听树叶被我翻动的声音,我也喜欢停息在树枝上懒懒地睡上一觉,更喜欢在小草温柔的双臂中听它那轻微的呼吸……

然而,这些都是我对于以前生活的美好回忆,它只能在我万分伤心时才会来抚慰我痛疼的伤疤。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家园里出现了不速之客。

人类驾驶着各种机器来到了这里,他们无情地把小树弟弟压得折筋损骨,残酷地把大树伯伯拦腰折断,还狠心把黑洞洞的枪口瞄准我们,吓得我们四处逃散,无家可归。

霎时,世界仿佛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处都是满目疮痍。

我仿佛听到了小草的哭泣、大树的叹息,看到了同伴反抗,最终也只能成为人类口中餐、腹中食。

我们失望,但不绝望。

庞大的人类啊!

你们最终会自食其果的!

不出所料,大自然母亲最终无法忍受对她的迫害了。

她的伤心化作一粒粒眼泪,带来了人类防不胜防的水灾。

她的愤怒化成了一阵阵狂风、沙尘暴,给人类以沉重的损失。

人类啊,终于得到了报应。

我只是一只小小鸟,其实我的愿望真的很小很小,我只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色家园。

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在蓝天碧水之中,共同生活在伟大的绿色之中,那样难道不好吗?

高兴的是,最近几天,我陆续看见几个脖子上围着红围巾、面带微笑的小朋友走进了我原来的家园。

他们在里面种满了小小的树苗。

在那迎风招展的树叶中,我终于看见了绿的希望。

13、文章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14、我们为什么失望?

为什么又不绝望?

(3分)

15、“人类啊,终于得到了报应。

”你还能举两三个例子来证实一下作者的说法吗?

(3分)

16、“我们终于看见了绿的希望。

”这一句话有两重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4分)

第六单元文言文练兵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之虚所卖之      恐栗

虽疮手勿惮      止有剩骨

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  然气厉不息

止增笑耳        先将数石米餈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布囊其中         以缚背刃

彼不我恩也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怀剑将犬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止增笑耳         童微伺其睡

郎诚见完于恩       孰若吾得专焉

幼愿耳          或于人梦

父母无相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恐前后受其敌      2、其一犬坐于前

盖以诱敌        狼不敢前

3、之虚所卖之       4、无所不可

之虚所卖之        持童抵主人所

5、即藏其尸        6、故不得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五、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①童寄者,彬州荛牧儿也。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③岂可近耶?

④投以骨。

⑤……何哉?

虎用力,人用智……

六、按课文原句填空。

①      ,       ,      !

止增笑耳。

②屠乃奔倚其下,     。

     ,     。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       。

④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      。

⑤复投之,      。

骨已尽矣,      。

七、翻译句子。

1为两郎童,孰若为一郎童耶?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3侧目莫敢过其门。

4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⑤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2分)

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陛下bì称职chèn遽曰jǜ谒见yè

B、御聘pìn赐给cì大骇hài谄媚chǎn

C、勋章xǖn区寄qǖ劫持jié假寐mèi

D、滑稽jī荛牧ráo枢密shū胆怯qiè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括号内。

(4分)

骇人听闻随声附合不可救药钦差大臣()

晴天霹雳大逆不道到背如流踌躇满志()

耀武扬威昂手阔步皇亲国戚仗势欺人()

逞强好胜稳操胜券手急眼快嬉皮笑脸()

4、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2分)

A、没有人呵斥我,指摘我。

指摘: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B、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理想:

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C、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幼愿:

年幼又老实。

D、孰若吾得专焉。

孰若:

哪里比得上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2分)

A、《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格林—丹麦

B、《童区寄传》—《柳河东全集》—柳宗元—唐代

C、《李寄》—《搜神记》—干宝—晋代

D、《狼》—《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

6、下列语句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组是()(2分)

A、《皇帝的新装》一文在语言表达上,没有华丽的词藻、雕琢的句子和书面语言的痕迹,完全符合口语化的要求。

B、《黑信》中的警察局长不仅让国王丢了丑,直接损害了国王的利益,而且他的做法并不是国王所希望的。

C、《童区寄传》中区寄虽然年幼体弱,又是一人对二豪贼,又处于被劫持的被动地位,但这些并不是是他的劣势,因为他最后惩治了二豪贼。

D、《说虎》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用智”,其他如“用物”、“用百”、“用人”都是“用智”的衍生物和必然结果。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0个字)(2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

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改写。

(4分)

近年来,日本不断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

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①强调“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近年来,日本不断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日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开头重组句子。

(原意不变)

近年来,日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

1、略2、D点拨:

“作揖”的“作”此处应读“zuō”。

3、喜装富报4、B点拨:

“纠缠”这里的意思是“找麻烦”。

5、B点拨:

故事中的渔夫,是人民善良和智慧的化身。

6、C点拨:

A是指书籍,B指书信,D指书法,名词;C和例句的“书”都是指书写的意思,动词。

7、C点拨:

“悲痛”和“哀痛”是一对近义词。

8、⑴《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⑵例:

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点拨:

答案不固定,能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9、伊索寓言伊索10、引起下文,为后文写救蛇,被蛇咬死作铺垫。

11、示例:

①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

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③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④“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点拨:

答案不固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12、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二)13、B14、有人说它是兽,有人说它是鸟,它兼具了双方部分特点。

15、时间顺序这时过了片刻最终1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明确的目标,摇摆不定,脚踏两只船最终会失败的。

【第五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

1、略2、B点拨:

“诩”应读作“xǔ”。

3、首施复煞4、B点拨:

“不速之客”指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5、D点拨:

雨果是法国作家。

6、B点拨:

《最后一片叶子》的精彩结尾不仅把悬念而且把思想的焦点、故事的谜底都放到了这最后一句。

7、示例:

文化部门查禁四款电脑游戏。

点拨:

答案不固定,它如:

文化部要求查禁四款非法电脑游戏。

8、略点拨:

本题不设统一答案。

①点明是“年轻时期”;②点明“科学创造上取得成果”;③语言准确、简洁;④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二、阅读理解

(一)9、①gòulì②nài③yǎn

10、①如怨如诉:

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

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②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11、运用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造成洗炼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12、猫对我生活的干扰,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二)13、引用歌词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14、失望是因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

不绝望是相信人类终有一天会觉醒。

15、略点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16、①指树苗的成长。

②新一代少年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第六单元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

1、略2、C点拨:

“区”此处应读作“ōu”。

3、和倒首疾4、B点拨:

“理想”此处的意思是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5、A点拨: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

6、C点拨:

区寄年幼体弱,又是一人对二豪贼,又处于被劫持的被动地位,这些都是他的劣势。

7、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点拨:

答案不统一,意思对即可。

8、①不仅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出台,甚至公然为二战罪犯开脱罪责。

②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点拨:

意思表达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