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生产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10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牛生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乳牛生产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牛生产学.doc

《乳牛生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牛生产学.doc(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乳牛生产学.doc

乳牛生产学

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

严昌国教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乳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当今乳牛业被誉为为“朝阳产业”。

乳牛被称为“人类的保姆”。

牛奶能为人类提供最优质、最完善的营养食品。

营养学家将牛奶称为“白色血液”。

1.牛奶可防止动脉硬化,有助于降血液、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牛奶中的胆固醇不引发心脏病。

2.牛奶中含有钾,可使动脉血管壁在高压时保持稳定,减少中风的发病率。

3.有助于婴儿肌肉、骨骼和大脑的发育。

因为,乳糖消化时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而半乳糖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起重要作用。

4.可以阻止人在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

5.牛奶中的碘、锌,卵磷脂和亚油酸,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有健脑益智作用。

6.牛奶中的铁、铜和维生素A有美容作用,健皮肤保持光滑和丰满。

7.牛奶中的钙量被人吸收,能增强骨骼和齿质防止骨质疏松症。

牛奶中的镁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耐疲劳,牛奶中的锌能促进伤口更快愈合。

8.牛奶有助于骨和肠道的健康。

饮用牛奶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胃内膜。

饮用牛奶促进乳酸菌在肠道内的生长,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促进肠道的生理机能。

9.晚间喝牛奶,即可起催眠的作用,睡得安稳深沉,提高睡眠质量。

10.牛奶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它能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起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第二节乳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乳牛业生产水平

据UN粮油组织1999年统计:

全世界共有2.32亿头乳牛,平均单产为2071kg,

发达国家平均单产为6000-7000kg以上。

其中以色列为8785kg(13.5万头),

美国:

8046kg(913.6万头)

韩国:

6980kg(30.5万头)。

创世界个体单产最高记录为30833kg。

牛奶占有量:

世界人均80.40kg,

发达国家为200-300kg

新西兰:

2970.74kg

丹麦:

857.63kg

荷兰:

692.41kg。

二中国乳牛业的生产水平

存栏数(1999年):

463.3万头

平均单产为1541kg比世界平均水平低530kg。

人均占有量为6.8kg。

目前全国奶牛场中有627个奶牛场,

11828万头中国荷斯坦牛,

单产为6145kg。

北京、上海、天津:

7000-8000kg,

南方地区:

4000-5000kg,

草原地区:

2000kg。

中国个体最高记录(北京):

16090kg。

三乳牛业的发展趋势

1.品种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荷斯坦牛——首选品种,是主导品种。

美国——在乳牛品种中占90%以上。

加拿大——在乳牛品种中占95%以上。

荷兰——在乳牛品种中占75%以上。

日本——基本上清一色的荷斯坦牛。

以色列——基本上清一色的90%以上。

2.发达国家奶牛数量减少,单产提高

①在发展中国家乳牛数量增长较快,1970年存栏数为8544万头至1998年为15044万头,平均单产607kg到945kg。

②在发达国家乳牛头数从1980年以来有所减少,但平均单产却明显提高。

如:

美国60年代——1800万头——产奶量为3.15亿kg

90年代——950万头——产奶量为6.3亿kg

减少1/2增加1倍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奶牛单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整个繁殖周期的各个繁殖环节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繁殖控制技术。

如早龄配种,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同期分娩,诱发双胎,早期断奶等。

⑴英国利用促性腺激素使母牛提早发情配种。

母牛14-28月龄配种,即23-37月龄产犊;

⑵一些发达国家的奶牛胚胎移植已在生产中普及应用;

⑶新西兰为了使泌乳期的开始时间与草场牧草生长的旺季开始时间一致,以保证奶牛的生产维持较高水平,每年对放牧奶牛进行诱发分娩处理达100万头以上。

4.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电脑信息管理方向发展

(1)发达国家奶牛数量日趋减少,但专业户平均饲养头数增加,日益趋向于扩大饲养规模,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2)从饲喂、挤奶操作、清粪等一系列过程都电脑操控来完成。

挤奶方面:

自动计量——自动脱落挤奶杯——显示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牛奶密闭管道系统——冷却贮奶罐。

(3)脑信息管理系统——A立数据库——监测记录——挤奶量——饲料供应、营养配方、繁殖、育种信息。

B建立电脑识别系统——在牛体上按以微型感应标识——准确地测报乳牛所在方位,健康状态,各项生理指标,发情情况,提供适时配种时间等。

※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在美国:

60年代乳牛场平均规模为63头母牛,每场平均2.2人,每个工人产商品奶154吨,80年代乳牛场的平均规模为95-100头时平均每场2.5个工人人均产商品奶226吨。

第三节我国乳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乳牛资源不足。

它是制约我国奶牛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⒉饲养管理落后

①乳牛利用年限仅2-4胎,浪费了资源。

②饲喂不当,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疾病,影响乳牛的生产性能。

3.规模化饲养程度低。

①目前,个体户养乳牛占乳牛总量的70%以上,规模小。

②生产方式落后,大多数个体户仍然采用人工挤奶。

二、今后发展目标和对策

1.近期的发展目标:

2005年奶类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9kg,年递增率为7%,2010年奶类总产量达到2600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6kg。

2.发展对策

①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制定并实施乳业发展计划。

②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③加大对无特定疫病区建设的投入,加强疫病防治管理。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乳业的整体水平。

⑤加强乳业管理,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第二章乳牛的品种

第一节世界著名品种

1、荷斯坦牛:

(1)乳用型荷斯坦牛

①原产地:

荷兰;

②分布:

世界各地分布最广,在北美、欧洲、大洋洲、东亚、拉丁美洲都有分布。

③外貌特征:

典型的乳用型牛外貌特征。

A.成年母牛侧望楔型,后躯发达。

B.乳静脉粗大耳多弯曲,乳房特别庞大。

C.皮下脂肪少。

D.被毛较细短,毛色为界限分明的黑白花片来组成,额部多有白星,四肢下部、腹下、尾帚为白色毛。

体重(㎏)

体高(㎝)

体长(㎝)

胸围(㎝)

管围(㎝)

♂900-1200

145

190

226

23

♀650-750

135

170

195

19

犊牛初生重:

40-50㎏

④生产性能:

平均年产奶量6500-7500㎏

乳脂率3.6—3.8%

美国:

1970年365天日两次挤奶条件下:

泌乳量为25300㎏

1992年365天日三次挤奶条件下:

泌乳量为26764㎏

最近,创纪录的母牛365天产奶3万㎏。

加拿大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仅次于美国。

(2)兼用型荷斯坦牛

荷兰本土目前牛群为代表

①外貌特征:

与乳用型荷斯坦牛比较,体格小,四肢较短,体躯宽深,略呈矩形。

体重♂900~1100㎏;♀550~700㎏

②生产性能:

365天—-1000~2000㎏

乳脂率比乳用型高0.2%

荷兰:

1978年统计:

5094㎏,高者可达10000㎏

乳脂率:

3.8~4.0%

丹麦:

1985~1986年:

6747㎏

产肉性能很好,接近西门塔尔牛,

14~18月龄活重可达500㎏

日增重900~1200g。

③优缺点

优点:

饲料转化率高,性格温顺。

缺点:

耐热性差。

第二节中国培育品种

1.中国荷斯坦牛:

1985年各项指标已达到品种要求,育成生产性能高,体型外貌一致的中国荷斯坦牛品种,全国荷斯坦牛约300余万头。

(1)外貌特征:

具有明显的乳用特征,

①毛色为黑白花,额部多有白斑,腹底部、四肢、膝关节以下及尾端呈白色;

②体躯长、宽、深,背腰结合良好,尻部长、平、宽;

③乳房大,乳静脉大而弯曲。

体重:

♂1020㎏♀510~590㎏

体高:

♂150㎝♀133㎝

(2)生产性能:

产乳量:

6359㎏乳脂率3.56%

中国记录:

16090㎏

(3)优缺点

优点:

乳量高,性温顺,易管理,早熟,耐寒。

缺点:

耐热性差,乳脂率低,饲料要求高。

2.娟姗牛

(1)产地与分布:

原产地为英国,主要分布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

(2)外貌特征:

属于小型乳用品种

毛色:

以褐色为主,个体间有深有浅。

乳房形态好,乳静脉发达。

体重:

♂650~700㎏♀360~400㎏。

(3)生产性能:

产乳量:

3000-3600㎏,乳脂率为5-7%。

(4)优缺点

优点:

乳脂率高,饲料利用率高。

缺点:

体质较弱,抗病力较低。

3.爱尔夏牛(Ayrshire)

(1)原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英国苏格兰西南部爱尔夏群。

分布:

日本、美国、苏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

(2)外貌特征:

被毛为红白花,有些牛白色占优势,

角细长,角根部向外方凸出,逐向上弯,尖端稍向后弯,角尖呈黑色。

乳房发达,发育匀称呈方形。

乳静脉明显。

成年♂体重800kg,母牛550kg,初生重30-40kg。

(3)生产性能:

平均产奶量为5448kg,乳脂率为3.9%。

美国最高个体305天产奶量为16857kg,乳脂率4.28%。

(4)优缺点

优点:

早熟、耐粗、适应性强。

缺点:

富有神经质,不易管理。

4.西门塔尔牛

(1)产地的分布:

原产于瑞士,主要分布于瑞士、法国、德国、奥地利

(2)外貌特征

毛色:

黄白色或红白花,但头、胸、腹下、尾帚为白色

外貌:

肋骨开张,前身躯发育好,尻宽平,乳房发育好。

体重:

♂800-1200㎏;♀600-750㎏

(3)生产性能:

①原产地瑞士向乳用型发展,﹦产乳量4074㎏乳脂率3.9%

②平均日增重1.6㎏

1.5岁活重日达440-480㎏

屠宰率65%左右

(4)优点:

耐粗放,适应性好,抗菌素病力强,产肉产乳性能好

缺点:

皮偏厚

5.兼用短角牛

(1)产地与分布:

原产地为英国,分布于很多国家。

1950年开始,吉林、河北、内蒙古用兼用短角牛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乳用性能全面提高,并在此基础上经过35年的选育育成了新品种—中国草原红牛。

(2)外貌特征:

被毛多为深红色,少数为沙毛、白毛,体躯宽深,乳用性能较为明显,乳房发达。

体重:

♂1000-1200㎏;♀600-800㎏

(3)生产性能

①年产奶量为2800~3500㎏,乳脂率为3.5-4.2%;

②18个月龄体重♂433.2㎏♀391.6㎏屠宰率65-68%。

(4)优点:

体格大,耐粗抗病,早熟,肉质细嫩,脂肪沉积均匀,

呈大理石纹状。

缺点:

乳角淡,体型毛色一致。

2.三河牛

(1)产地与分布:

原产地为内蒙古,现在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盟。

该品种于1976年育成,1982年制订了品种标准,现有8万头。

(2)外貌特征:

被毛为界限分明的红白花片,头白角或有白斑,腹下、尾尖及四肢下部为白色。

有角,向上前方弯曲。

体重:

♂1050㎏;♀548㎏

(3)生产性能:

产乳量:

200㎏乳脂率:

4.1%

屠宰率:

50-55%净肉率:

44-48%

3.中国草原红牛

(1)产地与分布:

以吉林省的通榆等县为主,内蒙古和河北为产地。

中国草原红牛是以乳肉兼用的短角牛与蒙古牛长期杂交而育成的。

吉林、河北、内蒙古三省区自1936年就从国外引进了短角牛与改良当地牛。

1952年—1972年杂交改良阶段

1973年---1979年模交固定

1980年开始自群繁育,严格选择

1985年国家验收通过,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

1987年总头数为14万头

(2)外貌特征:

被毛紫红或深红,牛角向前外方呈倒八字型。

体重:

♂700-800㎏体高:

♂137.3㎝

♀450㎏♀124.4㎝

(3)生产性能

①220天泌乳量1662㎏乳脂率4.02%

②屠宰率50.8-58.2%

③净肉率41.0-49.5%

4、新疆褐牛

产地与分布:

原产地为新疆,是草原乳肉兼用牛品种。

1983年通过鉴定,批准为乳肉兼用品种。

目前,该品种牛均为45万头。

(1)体型外貌特征

被毛:

深浅不一的褐色。

额顶,角基,口轮周围及背线为灰白色或黄白色。

成年公牛体重为951kg,

成年母牛体重为431kg,

初生重为28-30kg。

(2)生产性能

舍饲:

平均产奶量为2100-3500kg,乳脂率为4.03-4.08%

放牧:

泌乳期约100天,产奶量1000kg左右,乳脂率为4.43%,

屠宰率为53.1%。

(3)优点:

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第三章乳牛的外貌及鉴定

第一节外貌鉴定的意义

1.根据外形可鉴别乳牛的生产性能。

外形良好的个体就有较高的泌乳性能。

也就是说乳房发达且结构良好的乳牛,一般说产奶量就高。

2.根据外形可鉴别牛的健康及发育。

骨骼结实,被毛光滑,皮肤松软,四肢强坚是健康的表现。

3.根据外貌可鉴别牛的品种及遗传性。

4.根据外形可鉴别外形上的优缺点,作为选种、选配的依据。

5.根据展览和外形评比可以指出发展方向。

6.根据外形可鉴别牛的年龄。

第二节牛体各部分的特征

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

头颈部

躯干部

乳房部

四肢部

头部

颈部

鬐甲

胸部

背部

腰部

腹部

尻部

臀部

牛体

乳房

生殖器

前肢

后肢

二、牛的各部位特征

(一)头部:

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用途和性别特征。

轻重:

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相适应的程度

头形长短:

头的长度与体斜长的百分比而言(26-34%)。

宽窄:

头宽与头长之比(47%-37%)。

早熟品种的牛:

头短而宽

晚熟品种的牛:

头狭而长

品种

1角:

角的品质能表示牛的产奶及产肉性能,角较小、致密、

光润,一定是皮薄,毛细,生产性能高。

头部2耳:

中等大,薄而灵活。

3.眼:

公牛的眼要大而明亮且牛眼宜明亮而温和。

4.口和鼻:

口宽阔、下唇整齐、下颌发达,表示吃草快,消化

器官发育好,鼻梁要正直,鼻镜要宽平。

役牛头较粗重

用途肉牛头短宽

奶牛头细长

公牛:

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鼻孔大,嘴宽

性别

母牛:

头轻狭长,清秀细致

※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

(二)颈部:

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

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

乳用牛颈较薄长,两侧有许多皱纹。

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颈峰明显。

(三)鬐甲亦称肩峰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

乳牛鬐甲宜长平直而较狭,多数背呈水平状态。

公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

(四)胸部:

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

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

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

(五)背部:

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

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

(六)腰部:

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

(七)腹部:

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

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

卷腹:

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

(八)尻部:

尻部要求长宽、平直。

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

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

(九)臀部:

要宽大。

(十一)乳房:

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

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

1.乳房四个乳区发育均匀而对称,四个乳头大小长短适中而呈圆柱状,乳头间相距要宽。

2.乳腺组织约占75-80%,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约占20-25%。

乳房富有弹性。

如果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过度发育,

就会抑制腺体组织的发育和活动,产奶量降低。

3.乳静脉发育要良好。

乳静脉是从乳房沿下腹部经过乳井到达胸部,汇合胸内静脉而进入心脏的静脉血管,分为左右两条。

4.乳房的皮肤要薄而柔软,被毛要细短、稀疏。

5.乳井是乳静脉在第八、九肋骨处进入胸腔所经过的孔道,

它的粗细是说明乳静脉大小的标志。

(十二)生殖器官:

公牛应有发育良好的睾丸,副睾发育良好。

(十三)四肢部:

1.前肢:

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要宽,肢间距离很近时

会影响胸部的发育。

2.后肢:

奶牛要求大腿四周肌肉适当的薄,

以便容纳庞大的乳房。

(十四)尾部:

一般要求尾根部不宜过粗,要着毛良好,粗细适中。

(十五)皮肤和被毛:

一般奶牛和肉牛的皮肤较薄,富弹性。

被毛平整,光滑的牛,表示健康的牛。

第三节乳牛的外貌特点

基本特点:

皮薄骨细,血管暴露,被毛细短而有光泽;肌肉不甚发达,

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十分发达;

全身细致、紧凑而棱角明显。

侧望:

构成一个楔形,即前躯浅后躯深,表示其消化系统,

生殖系统和泌乳系统发育良好。

前望:

△又构成一个楔形:

表示耆甲和肩胛部肌肉不多,

胸部宽阔,肺活量大。

上望:

构成楔形:

表示后躯宽大,发育良好。

第四节乳牛的外貌鉴定方法

一传统的鉴别方法

1.肉眼鉴别:

这是用眼睛观察牛的外形,并借助手的触摸对家畜各个部位和整个畜体进行鉴别的方法。

进行肉眼鉴别时;

①应使被鉴别的牛自然地站立在宽广而平坦的广场上,鉴别人员站在距牛5-8米的地方.

②首先进行一般的观察,对整个畜体环视一周,以便有一轮廓的认识和判断牛体各部位发育是否匀称。

③从前方可观察头部的结构、胸和背腰的宽度、肋骨的开张程度和前肢的肢势等。

④从侧面观察胸部的深度、整个体型和体躯的容积、肩及尻的倾斜度,颈、背、腰、尻等部位的长度,乳房及四肢的发育情况,以及各部位是否匀称。

⑤从后方观察背腰及尻的宽度、乳房的大小和形状、后肢的肢势。

⑥继而用手触摸,了解其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毛、角和乳房的发育情况。

⑦最后让牛自由行走,观察四肢的动作、肢势和步样。

2.评分鉴别

中国荷斯坦牛母牛外貌评分鉴别表

项目

细目与给满分要求

标准分

一般外貌与乳用特征

1.头、颈、麒甲、后大腿等部位棱角和轮廓明显

2.皮肤薄而有弹性,毛细而有光泽

3.体高大而结实,各部结构匀称,结合良好

4.毛色黑白花,界限分明

15

5

5

5

小计

30

体躯

5.长、宽、深

6.肋骨间距宽,长而开张

7.背腰平值

8.腹大而不下垂

9.尻长、平、宽

5

5

5

5

5

小计

25

泌乳系统

10.乳房形状好,向前后延伸,附着紧凑

11.乳房质地:

乳腺发达,柔软而有弹性

12.四乳区:

前乳区中等大,四个乳区匀称,后乳区高、宽而圆,乳镜宽

13.乳头:

大小适中,垂直呈柱形,间距匀称

14.乳静脉弯曲而明显,乳井大,乳房静脉明显

12

6

6

3

3

小计

30

肢蹄

15.前肢:

结实,肢势良好,关节明显,质坚实,蹄底呈圆形

16.后肢:

结实,肢势良好,左右两肢间宽,系部有力,蹄形正,蹄质坚实,蹄底呈圆形

5

10

小计

15

总计

100

中国荷斯坦牛公牛外貌评分鉴别表

项目

细目与给满分标准

标准分

一般外貌

1.毛色黑白花,体格高大

2.有雄相,肩峰中等,前躯较发达

3.各部位结合良好而匀称

4.背腰:

平直而结实,腰宽而平

5.尾长而细,尾根与背线呈水平

7

8

7

5

3

小计

30

体躯

6.中躯:

长、宽、深

7.胸部:

胸围大,宽而深

8.腹部紧凑,大小适中

9.后躯:

尻部长、平、宽

10

5

5

10

小计

30

乳用特征

10.头、体型、后大腿的棱角明显,皮下脂肪少

11.颈长适中,垂皮少,麒甲成楔形,肋骨扁长

12.皮肤薄而有弹性,毛细而有光泽

13.乳头呈柱形,排列距离大,呈方形

14.睾丸:

大而左右对称

6

4

3

4

3

小计

20

肢蹄

15.前肢:

肢势良好,结实有力,左右两肢间宽;蹄形正,质坚实,系部有力

16.后肢:

肢势良好,结实有力,左右两肢间宽;飞节轮廓明显,系部有力,蹄形正,蹄质坚实

10

10

小计

20

总计

100

外貌鉴别等级标准

性别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85

80

75

70

80

75

70

65

说明:

对公、母牛进行外貌鉴定时,若乳房、四肢和体躯其中一项有明显生理缺陷者,

不能评为特级;两项时不能评为一级;三项时不能评为二级。

二.乳牛外貌的线形评定法

美国为了进一步提高荷斯坦奶牛的改良效果,从1997年开始委托部分大学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乳牛外貌评定的方法,经过数年的工作,于1980年完成了线性评分法的研究,尔后经过试用,反复修改,1983年开始停止使用记述式的外貌鉴定法。

线性评分法是将那些经济上和产乳能力发挥上具有重要作用的、通过遗传改良可能改进的体型外貌性状,利用直线刻度度量体型外貌表现状态从这一端到那一端的全过程,然后对活体按线性方式排列比较,最后根据该体型外貌表现状态进行评定、给分。

凡具有经济价值、遗传力较高、并在公牛后裔测定时作为选择基础的作为主要性状—一级性状,包括5个部位15个性状。

⑴体型体高,强壮度,体深,棱角。

⑵尻部尻的角度,尻长,尻宽。

⑶腿蹄部后肢侧望、蹄的角度。

⑷乳房前乳房附着,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乳房悬垂状态,乳房深度。

⑸乳头乳头的位置—后望

14个次要性状(二级性状)是在评价经济价值、遗传力的同时,进一步收集更多信息为目的的性状,包括5个系统14个性状。

⑴体型前躯高度,肩,背;

⑵尻部尾根,阴门角度;

⑶肢蹄后肢踏着,后肢后望,系部,蹄尖,动作;

⑷乳房前乳房长度,乳房匀称;

⑸乳头乳头侧望,乳头长度。

(一)性状的识别与判定

1.体高主要根据尻高,即尻部到地面的垂直高度进行线性评分。

体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