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18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孝心家庭事迹材料.doc

篇一:

xxx孝心孝行事迹材料

用一颗孝心谱写大爱

——xxx县医院外一科副主任xxx孝心孝行事迹xxx,男,38岁,xxx县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医术精湛的他是患者信赖的罗大夫;家庭和睦的他是同事朋友眼中难得的好男人;体贴厚道的他是妻子踏实依赖的那座山;孝顺细致的他是父母永远暖心窝的儿。

xxx常说的两句话一句是: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救活一个人就是救活一个个家庭。

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从医的近二十载春秋里,挽救了数不胜数的生命。

另一句就是: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生活中,他尽心尽责,细致入微,把照顾二老的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亲朋好友无人不夸赞他是个大孝子。

诚然,随着意识的多元化发展,“孝”也开始逐渐被金钱衡量,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忙碌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老人,很多人认为“给了钱”、“买了东西”就是尽了孝道。

其实这些简单的物质给予,即不能抚慰父母精神上的寂寞,也不能满足老人对亲情的渴望。

而对待孝道,xxx却有自己的理解:

如何真正的孝敬父母,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的了解父母,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我们不一定做的多,但一定要做的对。

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医校毕业后,xxx被分配到了县城,后来弟弟去了北京工作,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且兄弟俩都不在身边,他就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在县城买一套房子把二老接来一起住,好对老人也有个照应。

于是夫妻俩省吃俭用、东拼西凑终于付了首付在县城买了一套现房,但习惯了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母亲这时却怎么劝都不来。

看着又着急又心疼的他,妻子宽慰到:

“老人怎么开心就怎么来吧。

”但xxx想到父亲年纪大了,腿脚还不好使,干不了力气活,始终放心不下,最终决定返回村里和二老一起住,这一住就是10多年。

从村里去县城单位的路来回有数十里,酷暑寒冬,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奔波,就是担心父母精神上孤寂,生活上不便,可以多回来陪二老唠唠嗑,照顾父母。

大家都知道医生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性,加班加点起早摸黑是最平常的事,遇到紧急会诊更是常常半夜出发奔赴一线,而每一次出门他都“出必告、返必面”,从无例外,为的就是不让家人和二老担心,这些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前几年,老人为了让儿子儿媳工作方便一些,孙子也能够去县城上小学,母亲便主动提出去县城居住。

但是住惯了平房的父亲初来时上下楼很是不便,加上没有熟悉的乡邻,孩子们上班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初来的不适,陌生的环境让老两口很是寂寞,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

为此,xxx征得妻子同意后把一楼的客厅专门打了隔断,改成卧室,虽说影响了房屋格局美观,但却让二老进出十分方便。

并且一遇到假期和倒休他就带二老出去旅游散散心:

去秦皇岛看海,去呼伦贝尔看草原,爬泰山,登长城。

每次外出回来,小区的大爷大妈们都愿意围过来听听父母外出的奇闻轶事,看看带回的风景照片,二老一下子没有了当初的陌生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俨然成为了小区同龄人中的小名人,听着别人夸赞儿子孝顺,别提罗老爷子多开心了。

慢慢的由于业务的精进,xxx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现在的外一科副主任,随着工作任务量的增大,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

为了让老人有个寄托,生活的更充实些,他专门买了电脑,购置拼音打字教材耐心的教父母上网,丰富二老的业余生活,母亲打趣说:

“老了,老了,我还学活了这新鲜玩意,成了时尚老太。

”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如果说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之行是尚德,那对别人的父母尽帮助之义,就是大爱。

孟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思想意识越来越物质的社会里,对待自己的亲人尚且感情淡薄,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无暇顾及,更何况别人的长辈子女,而xxx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德大爱。

前年3月份,姑姑的一个电话打来,说姑父身体不适,十分紧急,而姑姑家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不能赶回来。

xxx二话不说,带着银行卡就赶到姑姑家,接下来的一周里,带着姑父四处求医检查,最后被确诊为食道癌。

看着姑姑被突来的变故打击的不知所措,他一下子又承担起另一家的担子,一边照顾姑父,一边给表哥表妹打去安慰电话:

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xxx白天上班,晚上就替换姑姑陪在姑父的床前,寸步不离。

手术以后,为了节省开支,姑父执意回家休养,为了不让姑姑一个人来回跑劳累,他就每天跑五公里路去给姑父换药输液,从未间断,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

常言道:

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

老人需要的不一定是孝感动天的气势恢宏,也不一定是卧冰求鲤的舍身取义,仅仅就是一顿团圆饭和几句唠叨就满足了。

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再多的后悔和弥补都于事无补了。

作为一个大男人,xxx在精进业务的同时能够深切的体会父母之心,实属难得。

俗话说:

行孝一日容易,行孝百日难。

更何况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孝心,孝行。

他就是这样把孝心融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让孝行成为了一种行为常态。

这位工作中的好医生,生活中的好儿子,时时刻刻都在言传身教的为自己的儿子树立着榜样,他的孝心孝行也无时无刻的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2年5月20日篇二:

孝心主要事迹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经过六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黄凤(安徽)、吴林香(重庆市)、邵帅(江苏)、龙花(湖南)、徐沁烨(浙江)、赵文龙(内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龙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11位少年荣获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黄凤:

“板车女孩”自强路

一边精心照顾家人,一边勤奋求学

下午5点,黄凤踩着放学的铃声来到五河县申集镇中学对面的新家。

爸爸躺在床上,问晚饭吃什么。

“晚上下面条。

”黄凤边说边忙着。

吃完饭,洗碗、洗衣服,她抓紧时间在晚自习前干完家务活。

晚上8点50分,黄凤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给爸爸洗漱、擦身、按摩?

?

早上6点钟,黄凤准时起床,为父亲、奶奶准备早餐,喂爸爸吃完饭后,赶往学校上7点半早自习。

上午上完两节课后,她利用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又赶回家,给病床上的爸爸翻身。

中午11点半放学,她匆匆赶到菜场买菜回家做饭。

爸爸和奶奶吃完后,她胡乱扒两口饭菜又匆匆去上学了。

黄凤的新家,是两间临街商铺,是申集镇镇政府租下来给她家住的,主要是方便黄凤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家人。

新家门口是简陋的灶台和半自动洗衣机,一台电视机放在木桌上。

爸爸黄志仁躺在屋中央可以移动的木板床上,靠墙与爸爸的床并排摆放的是奶奶的床,黄凤的小床放在角落里。

“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现在爸爸的身体好多了,心情也好多了,手臂和大腿都可以活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黄凤笑着说。

每周一三五,申集镇中学初二年级“生活小组”的同学们,都会到黄凤家里来帮助她,“他们帮我打水,扫地,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感觉很温暖。

”黄凤说。

到上海到北京,拉着板车带父求医

1997年4月出生的黄凤,看上去比同龄孩子成熟。

她说:

“我没觉得我坚强,妈妈走的时候,我就哭了。

黄凤6岁时,爸爸黄志仁颈髓严重损伤,母亲离家出走,照顾双目近乎失明的奶奶、全身瘫痪的爸爸,全落在小黄凤身上。

2008年5月,黄凤带着全家仅有的27元积蓄,用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求医之旅。

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终于到达了上海。

从火车站到医院,黄凤推着沉重的铁板车,整整走了5天。

没有钱住旅馆,全家就在天桥下栖身,但最终没能实现为爸爸治病的愿望。

2009年7月,黄凤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北京某医院能够治疗高位截瘫,就央求开车到北京办事的同乡捎带他们去。

下了汽车,黄凤拿出随身携带的木板、锤子、钉子和轮子,钉出一个木板床,下面安上四个小轮子,然后拴上一条布带子,她让爸爸躺在自制的木板床上,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父亲走上大街,去寻找能够治疗高位截瘫的医院。

黄凤拉着板车为父求医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半年时间里,爱心和关怀纷至沓来,北京武警总医院免费为黄志仁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

前不久,根据黄凤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女儿》,作为第二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影片在合肥举行了首映式。

心中有梦想,社会关爱助翱翔

“黄凤现在比以前开朗多了,也爱笑了,做饭、洗衣服时还唱歌呢。

”黄志仁说。

前阵子,申集镇中学举办歌咏比赛,评选校园十佳歌手,黄凤凭借歌曲《隐形的翅膀》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的称号。

“我特别喜欢这首歌,我的‘隐形翅膀’就是每一位帮助我关心我的好心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我都没有见过,有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见过可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黄凤说。

每个月,家里都会来“客人”看望她和爸爸,送来救助金、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

申集镇计生部门也定期抽调医疗专业人员,帮助指导黄凤更好地护理她爸爸。

谈起未来,黄凤说:

“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身体好起来,自己要好好读书,报答每一位帮助自己的人。

我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想学护理专业,希望能更好地护理病床上的爸爸。

孝心少年赵文龙主要事迹

12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

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

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

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

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

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

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龙龙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

在这样的说笑中,龙龙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医生告诉李英,她的病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每次需要700元左右,每个月8000多元。

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李英只得一个星期透析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的守在抢救室门口,李英每次都觉得心疼。

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容,他告诉她:

“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赵文龙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

“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听着儿子这番言论,李英沉默了,生活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沉重,她除了支持,什么都帮不了他。

每年六一,李英都会带龙龙去八一公园玩儿,有时龙龙会说:

“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将这里的游乐设施都玩儿一遍啊?

”李英听了心里酸酸的,龙龙就立即转换话题安慰妈妈说:

“等我工作挣钱了,咱们就好好出去玩儿一趟。

”对于李英和龙龙来说,这样类似的对未来的期望已经成了他们母子俩的约定。

吴林香:

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吴林香生于1999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她只有13岁,却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

吴林香六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从此她跟随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她的外公摔倒致使右手残疾,从此穿衣、洗脸等基本的生活,均要人帮忙;接着她的外婆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母亲也紧跟着查出肺癌,已是晚期,虽动了手术,但已完全丧失劳动力,吃药、打针都得人伺候。

由于吴林香母亲再婚,几年前,还生下一个男孩,林香也从此多了一个弟弟。

为带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前行,也为赚钱给三位亲人治病,一年前小林香让继父外出打工。

从此,她一人挑起了照顾外公、外婆、妈妈、弟弟的重担。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庆忠县13岁女孩吴林香,去感受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顾重病母亲、外公外婆和年幼弟弟的故事。

2012年暑假,在重庆忠县大山深处的一户普通农家,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吴林香,当时她正在为一家人准备早饭。

小林香6岁时父母离异,2011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右肺切除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吃药打针都要人伺候。

为了养家,继父留下5岁的弟弟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一家五口唯一的劳动力。

早上七点,城里的孩子有的还没起床,13岁的林香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整整一个上午,小林香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除草、切菜、洗衣,一切家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在她五岁的弟弟眼里,林香既是姐姐,又是妈妈。

小林香很坚强,她从不向家里人说自己的苦,始终用微笑面对着三位病人和这个一贫如洗的家。

这一晚,林香妈妈的病又开始发作,难忍的疼痛让她情绪崩溃,甚至想用死来结束自己的病痛和对家人的折磨。

黑暗中,小林香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转身开灯的时候,她悄悄地擦掉了眼泪。

林香说,其实她以前不爱笑,后来妈妈生病了,她看书里说这种情况应该用笑去感染周围的人。

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微笑,会让家人更难过,即便再累也得咬牙坚持。

然而不幸的是,林香妈妈的病情持续恶化,2012年年底,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前不久,我们再次来到重庆看望小林香。

母亲去世后,弟弟跟着继父到了镇里,小林香也上了初中,只有课余时间和放假后才能回来照顾外公外婆。

小林香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看一眼妈妈的样子。

林香说,妈妈已经不在了,她生前唯一的这段影像,一定要好好珍藏起来。

她找来一支笔,认认真真地在光盘背面写下四个字:

“我的妈妈”。

林香告诉我们,外公外婆一天天老了,只要她在家,每天中午都会推行动不便的外婆在院子里晒太阳,帮着外公做家务,她说,自己会继续保持微笑,因为在她的心里,这份微笑,是送给远在天堂的妈妈最好的礼物。

徐沁烨:

妈妈的好女儿

徐沁烨,2000年8月出生,是长兴县林城镇中心小学太傅完小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她篇三:

2013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2013最美孝心少年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大型公益活动7日正式揭晓。

黄凤(安徽)、吴林香(重庆)、邵帅(江苏)、龙花(湖南)、徐沁烨(浙江)、赵文龙(内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龙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等11位少年荣获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谢宇慧、于统帅等21位少年荣获“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

1、姓名:

龙花性别:

女所属地区:

湖南凤凰17岁苗族女孩扛起一个家

湖南省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落潮井乡牛堰村17岁苗族女孩龙花本该和其他山里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等将来走出大山,却因为要肩负起一个家,不得不选择辍学。

2012年,龙花的父亲因为精神病去世,家里担子就落在母亲吴爱凤跟龙花身上,吴爱凤成了全家顶梁柱。

然而,随后,吴爱凤又突然病倒,经过医院检查吴爱凤得的是肝硬化腹水晚期,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家里就没有了依靠跟经济来源,生活都成问题。

正在凤凰县城读高一的龙花,就成了家里唯一一根顶梁柱,她不得不辍学回来扛起这个家,而把读书的机会跟梦想全部寄托给弟弟妹妹,弟弟龙军读三年级、妹妹龙淑读五年级。

2、姓名:

高雨欣性别:

女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三小学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三小学毕业生高雨欣,对她来讲这个暑假没有一点儿玩耍时间,因为她要和妈妈一起为全家的生计忙碌。

在同学眼里,高雨欣是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她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全家的重担。

每天傍晚,在熙熙攘攘的望奎体育广场前,高雨欣和她的妈妈都会准时出现在街边的夜市上。

11岁正是女孩爱玩儿爱笑爱打扮的年纪,但高雨欣却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小雨欣8岁父母离异,跟着妈妈和姥姥一起生活,那一年,妈妈又被患有精神疾病的舅舅砍伤,右手落下残疾,从此小雨欣变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帮助妈妈照顾年迈的姥姥和幼小的妹妹。

3、姓名:

路玉婷性别:

女孝待亲人笑对人生——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孝道之星

路玉婷,女,15岁,居住在成都市西大街。

现就读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2013级7班。

路玉婷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到外地去了,她生活的家庭只有她、她妈妈和年近70岁的外婆。

她小时候没有条件上幼儿园、学前班,五岁开始就能帮妈妈煮饭、拌菜、甚至洗衣服。

路妈妈为了生计一直在外面给客户送机票。

路玉婷的外婆身体很不好,年轻的时候曾出过车祸,留下了腿疾。

工作的艰难和家庭的重任,让路妈妈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慢性肾衰竭。

2011年11月6日晚凌晨12点过,路妈妈突然昏迷。

照顾母亲和外婆的重任落在路玉婷的肩上。

在母亲住院期间,她正好上初三,白天上课,晚上照顾母亲。

路妈妈想放弃治疗。

路玉婷哭着劝妈妈,只要妈妈在,这才是她最大的幸福。

母亲和外婆需要照顾,家里生计需要维持,于是路玉婷决定“退学”。

学校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作出决定,希望她不要退学,暂时休学回家照顾母亲,任何时候,只要她条件允许,她都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老师、同学,甚至家长们知道后,都很关照、帮助她。

但路玉婷不希望大家捐款给她,她觉得她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

除了课业以及照顾家里以外,路玉婷还要给妈妈买药、熬中药,为了节约医药费,她都精打细算,每次医院开了药她都没有在医院取,而是骑车到各个药店了解价格,然后货比三家最后再决定去哪里买。

休学期间,她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早上7点就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往单位赶,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无论吹风下雨,都会按时上班,有几次还因路滑摔了跤。

路妈妈在她的照顾下,身体有所好转了,路玉婷在休学一年后也回到了学校。

她平日里要学习还要照料母亲和外婆,周末为了自己的妈妈和支撑起家庭,她仍然坚持上班,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城市里给人送机票。

她说,再苦再累都不怕,只有外婆、妈妈身体健康,就很幸福。

4、姓名:

邵帅性别:

男所属地区:

北京市东直门

他叫邵帅,今年16岁,目前和妈妈邵丹租住在北京市东直门的这栋居民楼里。

2010年,正在北京打工的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

邵丹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远在江苏徐州的母亲。

没想到,这个电话却被儿子邵帅偷听到了。

邵帅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和外婆一起赶到北京,而亲人配型的结果只有邵帅满足移植条件,可邵丹却坚决不同意。

除了担心儿子的身体,在内心深处,邵丹对儿子还怀有深深的愧疚。

在邵帅一岁的时候邵丹就离异了,邵帅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2004年,邵丹独自北上到北京打工,把7岁的邵帅留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邵丹一直想着将来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却没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儿子的骨髓才有生存的希望。

最终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当时,邵帅年迈的外婆已经心力交瘁,于是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12岁的邵帅身上。

每天凌晨五点邵帅就起床为妈妈准备早饭,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把早饭送到医院,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回来为妈妈准备午饭,每天光坐公交就八九个小时,往返八十多公里。

邵帅捐髓救母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支撑着母子俩现在的生活。

而从小学画的邵帅也被中央工艺美院附中招收,目前已经以年级美术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到中央工艺美院附中高中。

5姓名:

林章羽、何秀巡姐弟性别:

女男所属地区:

湖北恩施

何秀巡是湖北恩施大河村小学一名学生。

2011年,母亲因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家里因给母亲治病已经家徒四壁,负债累累。

无奈,父亲不得不长期外出打工挣钱还账。

家里赖以生存的几亩茶园,何秀巡和上初中的姐姐从没敢掉以轻心。

忙完学业,姐弟俩就会跑到茶园,为茶树剪枝、施肥。

不仅如此,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姥姥需要照顾。

妈妈去世后,前两年,膝下无子的姥姥就被何秀巡和姐姐接了回来照顾。

姓名:

吴林香性别:

女所属地区:

重庆忠县马灌镇桂阳村

6、吴林香生于1999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她只有13岁,却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

吴林香六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从此她跟随母亲、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她的外公摔倒致使右手残疾,从此穿衣、洗脸等基本的生活,均要人帮忙;接着她的外婆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母亲也紧跟着查出肺癌,已是晚期,虽动了手术,但已完全丧失劳动力,吃药、打针都得人伺候。

由于吴林香母亲再婚,几年前,还生下一个男孩,林香也从此多了一个弟弟。

为带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前行,也为赚钱给三位亲人治病,一年前小林香让继父外出打工。

从此,她一人挑起了照顾外公、外婆、妈妈、弟弟的重担。

7、姓名:

王芹秀性别:

女所属地区: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七里村

干起地里的农活儿,小芹秀似乎很有经验,一招一式看上去比大人还要利索。

芹秀的家里有80多岁的奶奶和50多岁的爸爸,因为爸爸患病不能劳作,芹秀从懂事起就帮助奶奶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

8、姓名:

黄凤性别:

女所属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

为了给父亲治病,2008年5月黄凤自己做了一个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医的旅程。

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到达上海,黄凤推着板车在上海边乞讨边求诊,但在吃尽苦头后未能实现治病的愿望。

第二年暑假,黄凤央求同乡把他们捎带到北京,用板车载着父亲在北京求医问诊。

2010年4月,黄凤再次带着父亲到北京求医,武警总医院收治其父黄志仁住院,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

9、姓名:

徐沁烨性别:

女所属地区:

长兴县林城镇中心小学太傅完小学妈妈的好女儿

她有一个幸福小家。

妈妈在家养猪料理家事,爸爸外出做些零工,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平淡、不富裕,但幸福和谐。

然而2011年12月,母亲被诊断出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要先做化疗,然后进行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

母亲得知自己的病况后,一度想要放弃。

懂事的小沁烨每天都开导母亲,告诉她“没有钱可以凑,骨髓可以找,一定要坚强”。

母亲在病重期间强忍着病痛,坚持绣了一副长约2米,宽约1米,名为“旭日东升”的十字绣,想把这份最后的礼物送给女儿做嫁妆。

小沁烨深知这份礼物厚重,但她也知道母亲的苦心,母亲绣十字绣时她帮母亲理理绣线,和妈妈说说话,母亲绣的疼痛时,她就帮母亲按摩,并安慰她,“妈妈不疼,妈妈不哭?

?

10、姓名:

赵文龙性别:

男所属地区:

包头市包钢八中初一五班

12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

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

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

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

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

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

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