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94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102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技术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在K23+500-K23+700段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度200m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掺量按照,4.5%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标准配合比已通过中心试验室批准,含水率按照标准配合比控制。

二、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段来验证混合料的理论配比确定施工配比,确定基层填料最佳碾压含水量、适宜的松铺系数、相应的摊铺方法摊铺机械组合、碾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为后续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2)通过试验段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生产过程,总结出最佳机械配置和施工组织,并验证联合作业的协调性和生产指挥的有效性。

(3)验证基层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通过试验段施工试验,优化压实机械组合和施工人员配置,完善基层施工方案。

三、试验段准备工作

(1)试验段施工前,各种原材料要做如下试验

①水泥:

a、水泥细度、稠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

b、水

泥胶砂强度等试验

②碎石:

a、筛分试验;

b、压碎值;

c、密度;

d、针片状颗粒

含量;

e有机物含量;

f液限塑限

③水泥稳定碎石:

a、击实试验;

b、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c、

水泥剂量试验

所有材料应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

原材料的试验项目根据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4-/37

(2)试验段施工主要机具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功率(KW)或吨

备注

位(T)

水稳拌和站

WBC500

500T/h

1

摊铺机

福格勒1900

900T/h

2

双钢轮振动压

徐工XS202J

20T

路机

胶轮压路机

徐工XP201

平地机

徐工GR180C

144KW

装载机

ZLC-50C

50

运输车

23m3

6

发电机

500KW

备用

照明车

2000W探照灯

3

应急使用

加油车

5T

洒水车

8T

5

夯机

HZR-22B

(3)参加试验段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组织

表1

主要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

张保军

副经理

王永刚

现场负责人

贾强

杨宝刚

现场技术人员

杨文军

姚进良常保义

中心实验室

张和荣

-5-/37

工地试验室郑兰敏王文虎陶世杰

监理彭贵生杨文斌

表2

水稳拌和站劳动力组织一览表

序号

工种名称

数量

工作内容

(人)

负责人:

蔡双兴

全面组织管理、生产、运输

操作员

操作拌和站

维修工

设备维修、检修、检查

4

试验员

检测、试验

安全员:

王友海

安全管理

7

装载机司机

上料、倒料

8

车辆指挥

指挥车辆装料、开票

9

普工

协助上料、清理料仓

表3

运输及摊铺现场劳动力组织

全面组织现场施工管理

技术员

现场技术负责

质检员

质量检查、盯控

现场试验检测

测量员

施工放样

施工员

控制摊铺机传感器

安全员

-6-/37

指挥卸料

汽车驾驶员

混合料运输

10

摊铺机操作手

摊铺机操作

11

压路机司机

压路机操作

12

14

配合摊铺机摊铺作业及准备工

作面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有关数据见配合比试验报告。

拌和站在投入生产前进行校定,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成立一个专业路面基层施工队伍,采用双机联铺,梯队同步作业法施工。

四、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法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厂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1)准备下承层

本项目施工段基层的下承层是水泥稳定砂砾石底基层,需经各项

检查验收合格,可以进行基层试验段的施工,水泥稳定碎石铺筑前,

-7-/37

必须等到水泥稳定砂砾石养生结束,强度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如路基底基层的表层松散,未板结,分层且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对底基层进行返工处理,对满足要求的底基层段落进行施工前可适当洒水湿润。

(2)施工放样、立模

①在合格的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m设一桩,在每半幅两侧对应设置边桩。

②测量边桩底基层高程,计算出各测点基层实铺厚度;

用实铺厚度乘以松铺系数分别计算出各边桩松铺高程。

在边桩处按松铺高程设置高程控制桩和控制钢线,标出施工轮廓。

③在每半幅两侧紧贴混凝土路肩内侧标注基层的设计标高,用以校核碾压完成的基层厚度、平整度。

④水准测量,确定指示桩标高,并计算出需要的摊铺机自动控制标高(钢丝线一般为虚铺层的顶面)。

采用单幅铺设时靠中央分隔带处采用立设钢模板,并用钢钎固定。

⑤摊铺机摊铺作业一前一后,宽度重叠40cm,根据本试验段基层设计宽度将两台摊铺机拼装为3.5m,前面摊铺机左侧设控制钢线上,并拉线测好高度,作为前面摊铺机摊铺的左侧高程基准线。

后台摊铺机的右侧基准线为前一台摊铺机所摊铺的基层顶面,见下图示意。

钢纤

-8-/37

钢丝绳

路肩

基层

钢模板(如有需要)

路基中线路基

基层放线横断面示意图

(3)拌和

我项目部采用的拌和机为连续式设备,产量为500t/h,且能自动计量,自动补水器加水。

混合料在中心拌和料场集中拌和,还需根据施工季节和现场情况,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并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值0.5%-1%,每次混合料开始拌和或结束时,需注意含水量和水泥剂量的调整,以使配料比满足施工要求。

混合料拌和必须充分、均匀、色泽基本一致。

拌和机的一次装料量不应超过拌和机的容许量,应使所有材料都能均匀彻底而充分拌

和。

拌和机中的“死区”即材料不产生运动和得不到充分拌和的地方,应及时予以清除。

拌和时配料要准确,各料仓要用钢板加高,防止上料时窜仓。

(4)运输

由于本试验段距离拌合站距离较长,混合料运输计划采用

8辆

23m3自卸汽车进行运输,后期大面积正式铺筑时再依据试验段的铺

筑情况增减运输车辆。

并用防水雨布覆盖,减少混合料的水分散失。

(5)摊铺

摊铺时,采用两台摊铺机半幅全宽一次摊铺,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

相隔约5~15m梯队同步作业。

摊铺速度要与拌和、运输能力相匹配,

-9-/37

拌和能力不足时,摊铺机应采用低速摊铺,以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

情况。

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局部粗集料窝予

以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要保证顶面横坡与路面一致,并需一

次达到设计标高,严禁贴补薄层找平。

基层混合料的虚铺厚度暂时按26.5厘米控制,虚铺系数暂时按

1.325控制。

注意:

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成型之间的延迟时间需控制在3小时

以内。

(6)碾压

混合料经摊铺整平后,当处于最佳含水量的±

1%以内时,及时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的方向与路中心线平行。

如果出现由于含水量过大造成的翻浆,及时修补,换填新料,并进行修整达到要求。

直线段碾压时应按由低到高、由外向内的顺序,有超高的地段应

有曲线内侧向外侧依次连续均匀碾压,碾压时压路机的后轮重叠1/2

轮宽,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路面上或正在施工的路段上“调头”和

急刹车。

凡压实机械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HZR-22B夯机进行夯实,

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后轮重叠碾压完成一边视为一次。

现场质检员

按规范自检,凡不合格的地段,必须进行处理并达到要求。

领工员应

对表层平整度和厚度及时进行自检,若超过允许误差,均应返工。

结合我单位以往的具体施工经验以及现有机械配置,准备在试验段碾压时设2个碾压段,采取2种不同的碾压方案,具体碾压工艺如下:

A方案:

初压:

徐工XS202J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前进静压、后

退弱振2遍;

-10-/37

复压:

徐工XS202J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往返强振2遍;

终压:

徐工XP201胶轮压路机终压2遍。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km/h)见下页表所示:

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

1.5—1.7(静

振动压路机2—2.5(振动)

压)

2-2.5

B方案:

徐工XS202J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前进静压、后退弱振1遍;

退强震1遍;

徐工XS202J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往返强振1遍;

弱振1遍

XP261胶轮压路机终压

2遍。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km/h)为: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振动压路机

2—2.5(振动)

2—2.5(振动)

(6)养护: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法,养生期不少于7天,在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表面一定的湿度,每天正常情况洒

-11-/37

水1-2遍,中午根据气温状况,如需要洒水,进行增洒一遍。

养生

期间,严禁施工车辆以外的任何车辆通行。

(7)接缝处理

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的处理,工作缝应成直线,端部用20cm厚

方木加钢钎固定,使断面上下垂直,碾压后将方木提出。

对不符合要

求的工作缝,碾压后应按规范进行人工处理。

方木

虚铺高度6.5cm

水泥稳定随时基层20cm

端头处理

(8)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覆盖养生。

要求用透水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7天以上,在整个养生期间要求始终

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潮湿,避免忽干忽湿而产生干缩裂缝。

养生

期满并且验收合格后,按规范要求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养生期间封闭交通,各种车辆均不能在该路段上通行。

五、施工控制与试验检测

(1)施工控制

含水量控制: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含水量应严格按要求控制,主

要检测包括拌和前的级配碎石含水量、拌和后的混合料含水量及碾压

前含水量试验。

只有含水量控制适当,才能保证节约工序时间,提高

质量和效率。

-12-/37

水泥剂量控制:

混合料拌和后的水泥剂量检测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水泥剂量需控制在设计值的+0.5%以内。

碾压控制:

根据配备的碾压机械功能进行有效组合,以最少的遍数取得最好的压实效果,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整型控制:

现场人员要根据摊铺机的运行情况不断调整,来保证压实后的高程、横坡、平整度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试验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现场需要及时试验检测:

用灌砂法检测碾压过程中压实度,确定碾压效果;

实测基底和碾压前后的水准高程,提供厚度、松铺系数数据。

采用的松铺系数、松铺厚度、机械组合和碾压遍数:

根据碾压前高程和碾压成型后所测高程计算实际松铺厚度与实际压实厚度,松铺系数等于平均松铺厚度除以平均压实厚度,施工中可按1.325控制。

质量检测标准详见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测项目

-13-/37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压实度

代表值

98

灌砂,每200m每车道两处

(%)

94

极值

平整度(mm)

3m尺:

每200m测两处×

10尺

纵断高程(mm)

+5~-10

水准仪:

每200m侧4个断面

宽度(全幅)(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每200m侧4处

厚度(mm)代表值

-8

取芯:

每200m每车道1点

合格值

-15

横坡(%)

±

0.3

强度(MPa)

六、质量管理和质量组织措施

遵循全面质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过程的质量活动,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专人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为以后总结

报告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1.明确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

“建精品路桥、树企业品牌、赢顾客满意、创国内一

-14-/37

流”。

本施工段我们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标准,贯彻执行,做到层层把关。

(2)总体质量目标

单位工程一次检查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5%;

施工合同履约

率100%;

整个标段达到部优工程标准,争创鲁班奖;

重大质量事故0次;

工程外观质量达到部优。

(3)质量控制要点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配比、混合料拌和、摊铺、整平、碾压、养

生。

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管理机构

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前进的过程,如下图:

目标计划实施控制信息反馈

改进

控制

目标

措施

计划

应对措施

在这个循环中,无论是制定目标计划、实施全过程的控制或是收

集处理信息及制定应对措施都离不开一个完善、有力、高效的管理机

构即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框图

-15-/37

项目总工

质检部、工程部

质量控制框图

-16-/37

质量第一意识

-17-/37

3.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a测量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

配备具有高学历、高素质、施工经验丰富的

测量工程师。

b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

c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及作业指导书

d施工技术交底

e实施施工技术方案的监督

技术交底后,由工程部有关技术人员负责监督、贯彻施工技术方

案的实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施工工艺流程。

(2)制度保证措施

a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每月拿出相对产值1%的资金作为质量奖励基金,奖励做出贡献

的职工或队伍。

调动全员参与意识。

b质量管理制度

坚持工程质量意识教育制度:

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领导是

关键,职工是基础,制度是手段,技术是保证。

队伍进场后,将实行

分项、分工序实施专项质量意识教育,有的放矢,做到人人明白,个

个清楚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c建立质量责任制

d强化开工前培训制度:

开工前,由项目总工主持,组织有关人

-18-/37

员学习技术规范,持证上岗。

对本合同工程创优的认识起点要高,具体操作要严,着眼于分项

工程工序质量的控制。

e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部每月进行一次,各项作业队每周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

f建立作业层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在各工序开展之前,对每一作业班组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和质量达标操作程序交底。

在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设置质量预控点,制定事先防范措施,加强专项检查,杜绝质量通病。

g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

“五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

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

测量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

材料无合格证或材料试验不合格不施工;

上道工序不进行检查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无自检记录不交接;

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

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h工序自检与三检

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操作层加强自检,各分项工程设立专职自检工

程师,各施工作业班组设立专职自检员。

自检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大专

以上学历、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助理工程师以上。

工程质量自检程序:

详见“工程质量自检程序框图”。

工程质量自检程序框图

-19-/37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内部检查制度,确

-20-/37

定群众质检为基础,专业骨干质检、互检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质量“三

检”制度和工前试验、工中检查、工后检验的试验工作制度。

(3)加强试验室建设

A现场试验室试验人员配备要求

试验室主任:

试验室主任具有6年以上的试验经历,学历水平本

科,担任过2个以上公路项目的试验室主任。

b试验仪器配备

计划为本项目配备先进、适用,满足规范要求的检测设备。

(4)事前控制措施之一:

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a进场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原材料进场之前,由项目材料人员协同中心试验室试验员到拟供货厂家进行现场取样,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逐项试验,如不合格不予采纳。

原材料的采购必须从合格的厂家中购买。

b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进场的水泥、级配碎石等原材料,中心试验室人员按照合同

或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检验,若发现某一批材料不合格,应及时进行

封存作为废品处理并倒运到施工场地以外,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危害工程质量。

经试验合格的原材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害。

(5)事前控制措施之二:

工程质量预防措施

项目部工程部将根据本项目的施工进度情况、项目特点、技术难

度及管理人员素质,提前在施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