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100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12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9 大小:9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9页
规划原理100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9页
亲,该文档总共1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原理100题.docx

《规划原理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原理100题.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原理100题.docx

规划原理100题

2005·规划原理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

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来源:

考第1题

试题答案:

A

试题解析: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导致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就成为了城市。

所以综上所述,形成早期城市的主要动因是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3: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

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

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

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

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

第2题

试题答案:

A

试题解析:

因为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6: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3、下面对城镇群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城镇体系的群体性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

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

C.群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这是一个群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

D.群体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

第3题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B项说得比较的模糊,而实际应为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聚集在一个地域内才能组合而成一个城镇体系。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23: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

城镇体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

4、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第4题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集中式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分为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等。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5: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主要包括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形态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分为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五种形态。

2.分散式形态

分组团状、星座状、城镇组群式的城市形态。

5、戈涅的工业城市的设想,它的最基本的思路是()。

A.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方面的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最前提

B.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都互相分隔以便于日后各自的扩建

C.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D.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5题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A项是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

C项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的目的。

D项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考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5:

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

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

调查--分析--规划。

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6、赖特提出的广亩城的设想,将城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下面对这一设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B.他的这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是建立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前提下的

C.是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D.这是需要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起来的

第6题

试题答案:

D

试题解析:

赖特认为广亩城市根本不需要人的帮助就能建成,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考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7:

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目标: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

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

“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广亩城:

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7、《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7题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中国21世纪议程》阐述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而A、C、D三个选项都不够全面,只是说到其中的三个部分。

考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13: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

2.《21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8、下列对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中长期战略目标的依据

B.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

C.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

D.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为城市各分区的开发控制提供直接依据

9、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①区域经济条件

②交通运输条件

③用水条件

④供电条件

⑤用地条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城市形态是指()。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一个城市分为若干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或铁路站场森林所分隔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11、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是()。

A.城市景观组织

B.城市轴线艺术

C.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D.城市布局

12、检验规划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性质

B.城市自然环境

C.城市总体布局能否集中紧凑

D.城市管理

13、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

A.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分开调查

B.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

C.现在调查、踏勘性调查、专项性调查

D.现场调查、主题座谈会调查、专项性调查

14、城市分区规划的图纸不包括()。

A.规划分区图

B.细部结构图

C.分区现状图

D.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15、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A.图表法和方格网法

B.平均法和等值线法

C.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

D.排列法和矩阵法

16、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不能涉及到的一方面是()。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位置环境

D.自然生态环境

17、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是()。

A.工程地质

B.水文地质

C.地理环境

D.生物资源

18、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19、下列关于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A.快速干道的标准为50~100m

B.主干道的标准为40~60m

C.次干道的标准为30~50m

D.一般道路的标准为20~40m

20、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之一为()。

A.城市交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交通建设问题

B.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全面地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交通设施提出任务和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手段

C.城市交通规划改变了城市规划现状

D.城市交通规划可以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

21、下列对公共交通的概念阐述不正确的是()。

A.运送速度是车辆运送旅客从线路起点到终点中的最高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B.满载系数是为实际客运周转量和额定客运量周转的比,车辆全线平均满载系数通常小于1.0

C.运载能力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运载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小时计)沿线路一定的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

它等于车辆的载客量与发车频率的乘积

D.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km/km2)是指在有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22、下列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的主要体现,看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利于增强城市行政建设

B.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作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矛盾和问题结症,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C.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

D.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有效指导实施

23、在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要因地因时制宜,不可固定。

下列有关详细规划阶段作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A.道路红线的设计标高与居住小区内自然地形的标高相关较大,在红线内可以做一段斜坡,不必将居住小区内部的设计标高普遍压低,以免挖方太多

B.在布置建筑物时应尽量配合原地形,采用多种布置方式,在照顾朝向的条件下,争取与等高线平行,尽量不要过大的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或只改变建筑物基底周围的自然等高线

C.居住小区内用地坡度较大时,可以建一些挡土墙,形成一些台地,以便布置建筑物,但不必考虑底层房屋的室外用地

D.居住小区内的地面排水,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采用不同方式。

坡度大时要用石砌以免冲刷,部分也用沟管,在低处设进水口

24、下列关于城市防灾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防灾措施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B.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建立在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有利于保障城市防灾工程的逐步进行和持续稳定

C.政策性城市防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D.城市的工程性防灾措施是在城市防灾政策指导下,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与机构的工作

25、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不恰当的阐述是()。

A.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保存和收藏古董,通过对过去时代的器物的珍藏与欣赏,获得对历史的认识、纪念与追寻,这是最初意义的文物保护

B.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

C.北京大学于1922年设立了考古学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成为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D.1941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

26、下列有关城市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纲领

B.城市规划的实施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关系到公民和法人和社会团体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

C.实施城市规划是政府和城市规划师的事

D.城市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引,城市规划师全权设计,不需其他人合作

27、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表现之一为()。

A.政府可以按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新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设施,特别是城市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和大型公共建设设施

B.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以加强城市建设

C.政府可自由调节税率,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

D.政府可以雇佣工作人员,直接投入资金,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

28、下列有关行政公开原则中应向社会统一公开的是()。

A.行政立法程序、行政决策程序和行政诉讼公开

B.除地方政府外,一切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向社会公开,未经公布者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直到公开为止

C.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在进行行政处理时,必须公开一切处理过程,并接受监督,告知相对人不服处理的申请和起诉时限和方式

D.行政相对人向行政主体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时,行政主体不必提供解释权

29、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农村的推力;城市的推力

B.农村的引力;城市的推力

C.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

D.农村的引力;城市的引力

30、城市化过程的几个阶段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完成阶段

31、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可表现以下特性,但()不是。

A.其经济职能具有多级性

B.其形成和发展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制约

C.中心城市与区域其他城镇既相互干扰,也相互促进

D.每个中心城市均可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32、通常所说的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指()的发展规模。

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行政管辖范围

D.城市影响区域范围

33、“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是古代书籍()中记载的。

A.《周礼·考工记》

B.《孙子兵法》

C.《管子》

D.《墨子》

34、城市以()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

B.广场

C.公共建筑

D.铜像

35、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36、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得以实现的。

A.对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操作

B.城市规划管理法规

C.对城市土地的分配和安排

D.政策引导和信息供应

37、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

A.上层滞水、下层滞水

B.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C.潜水、承压水、下层滞水

D.上层滞水、潜水和下层滞水

38、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是指()。

A.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的用地

B.住宅基底

C.住宅基底和四周敬水用地

D.住宅基底和四周4m以内的用地

39、“邻里单位”理论思想是由()提出的。

A.佩里

B.克里斯泰勒

C.赖特

D.赫鲁晓夫

40、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是()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

A.战略性发展;微观规划

B.宏观规划;微观规划

C.宏观规划;实施性发展

D.战略性发展;实施性发展

41、开发控制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我国的城市开发控制属于()。

A.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B.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微观控制

C.通则式和判例式;判例式

D.通则式和判例式;通则式

42、一般来讲,城市的特色与风貌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即()。

A.政治和经济

B.经济和文化

C.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D.社会环境、物质环境

43、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B.宏观分析、微观分析

C.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D.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

44、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是()。

A.平均数

B.众数

C.极差

D.标准差

45、一般来说,在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机械人口增长率呈现的状态是()。

A.稳定

B.不稳定

C.很难说

D.不变

46、城市地形中,从宏观尺度来看,绝对高度为200m,相对高度为50m,属于()用地。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盆地

47、城市分区规划中可以不包括以下()项内容。

A.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B.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围

C.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4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不属于用地控制的是()。

A.用地兼容性

B.容积率

C.用地位置与边界

D.最小地块规模

49、城市住宅绿地率的控制,新区建设不应低于();旧区改造不宜低于()。

A.45%;35%

B.35%;30%

C.30%;25%

D.28%;22%

答案:

第8题

试题答案:

D

试题解析:

战略性发展规划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考点: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考点4: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

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

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

通则式和判例式。

我国使用判例式。

第9题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这些条件包括:

城市是否靠近原材料、能源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对外交通联系是否畅通便捷;是否能经济地获得动力和用水供应;是否有足够合适的建设用地;城市与外界是否有良好的经济联系。

第10题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A是集中式城市形态的概念。

B是分散式城市形态的概念。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5: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主要包括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形态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分为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五种形态。

2.分散式形态

分组团状、星座状、城镇组群式的城市形态。

第11题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轴线上组织布置主要建筑群的广场和干道,使之具有严谨的空间规律关系。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6:

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要求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2)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面貌的关系;

(3)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协调统一:

艺术布局与适用、经济的统一;近期艺术面貌与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统一;历史条件、时代精神、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处理手法的统一;艺术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的统一;

(4)城市艺术面貌与环境保护、公用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关系。

2.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艺术布局的关系

(1)自然环境的利用;

(2)历史条件的利用;

(3)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艺术面貌。

第12题

试题答案:

C

试题解析:

集中紧凑不仅可以节约用地,缩短各类工程管线和道路的长度,节约城市建设投资,有利于城市运营、生产,方便城市管理,而且可以减少居民上下班的交通时间,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

第13题

试题答案:

B

试题解析:

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

现场调查可分为两种:

一是踏勘性的,二是专项性的。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