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435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Word下载.docx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央

(1)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

(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官员都位同丞相。

(3)宋代: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理行政、军事、财政,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相权。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百官听命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地方

汉武帝设刺史,后发展为州;

元朝设置(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腹里(中央直辖)、宣政院辖地(西藏吐蕃佛教国师帝师)行省的行政、经济、军事等各项权力的行使都受到中央的节制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

选官制度

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评价:

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

(消极)偏考儒家经义,扼杀创新精神等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废除丞相,直辖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

2②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制产生

③后来地位提升:

大学士取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位居六部之上。

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清朝设置军机处:

(1)起因:

雍正帝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职能转变:

由帮办军务,到总揽军国大事

(3)特点:

①简: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②速:

办事效率高③密:

保密性强④专:

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容易引发暴政

(2)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3)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的民主自由权利,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根本保证,创造性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

(4)束缚了文人的头脑,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国外的开放交流、科学技术的革新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必修二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及其改进

(1)原始阶段;

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

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第一次农业革命。

(3)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

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

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汉代:

井渠

井田制

商周时期;

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均田制

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另外大量存在的: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以小农户个体(男耕女织)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丝织业

花色品种二十多种。

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褝衣。

丝绸之路。

唐代:

绒线毯。

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

棉纺织业

宋代:

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元代: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冶金业

2周:

以青铜器为代表。

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代表权力秩序。

1秋战国:

铁器、炼钢、淬火工艺③汉代:

用煤炭做燃料,水力鼓风的水排

④南北朝:

灌钢法⑤北宋:

有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

陶瓷业

1始时代:

彩陶和黑陶②商中期:

原始青瓷

③东汉晚期:

制瓷技术成熟,出土青瓷器④唐代:

越青邢白、景德镇和大邑白瓷、唐三彩,釉下彩绘⑤宋代:

景德镇瓷器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概述古代中国的“市”的形成与发展。

①秦代:

法律规定明码标价、当面付钱

②汉代: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有亭楼门墙。

(只设在国家规定的大都市中的固定场所,并且交易时间固定在日中至日落前)

③南北朝:

草市形成,特点:

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离城镇稍远,位于交通便利地点,政府也实行行政管理经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①过程:

魏晋时开发江南;

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

南宋,江浙成为经济重心;

(“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

②南移的原因:

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④唐代:

草市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比较繁荣

⑤宋代:

A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沿街列铺形成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视。

北宋初年,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四川成都首先行用纸币,称为"

交子"

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B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措施。

⑥明清:

商业区相当繁华。

商业都会

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长安、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都会:

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汴京:

清代:

苏州,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

著名商帮:

晋商、徽商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1)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统治者认为可以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影响: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发育。

海禁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影响:

①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②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

①时间:

明代(中后期),②地点:

江南沿海,③行业:

丝织业,④表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产生。

即雇工生产的手工工场出现。

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前),规模、行业部门、地区扩大或增多。

阻碍:

①明清王朝抑制工商业和闭关锁国政策。

②实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商人买田置地导致工商业缺乏扩大再生产资金、封建制度下的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底下等)③根本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必修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

②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

A、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B、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C、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

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

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派别

主张或特点

代表

代表的思想

儒家

提倡“仁”、“礼”、“德治”、“仁政”

见上面

道家

①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②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

③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影响了古代文化

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②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

③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原则

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消极态度

庄子

认为万物没有界限与差别,主张逍遥自得

法家

①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②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李悝

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②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商鞅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定爵;

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

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家

推崇夏朝政治,学习大禹刻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墨翟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尙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学“察类明故”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2.儒学的兴起

董仲舒新儒学主张:

①主张天人感应、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

②主张大一统,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主张维护三纲五常的统治之道。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历史背景:

①汉初实行无为而治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加强,需要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③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更好地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二)确立措施:

①官方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②官方教育方面:

兴办太学和郡国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

③官员选拔方面:

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政治文化影响

(三)历史影响:

对当时: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但是也扼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对后来:

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汉武帝采取的外儒内法的治国之策对中国政治影响深远

3.宋明理学

北宋五子(只了解)

①北宋周敦颐:

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②北宋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③北宋张载:

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④北宋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认为天理的最高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核心也是“仁”。

朱熹与王守仁观点

南宋朱熹:

①理气关系:

理先于气,理不离气;

②修养论: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

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

③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敢于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④《四书》集注。

王守仁(阳明)主张:

①灵明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②灵明产生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主张修养的关键是“致良知”,并强调“知行合一”。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人名

时间

主张

文章

李贽

明朝中后期

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即理存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孔子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事之至论”。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文学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摹古文风。

《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

黄宗羲

明清之际

①批判君主专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提出君主平等的思想。

③提出限制君权主张: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认为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奇之天下之人”;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

①政治观:

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②哲学观:

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船山遗书》

唐甄

清初

①批判专制君主:

自秦以来,凡为天下帝王皆贼也。

②寄托贤君明主:

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潜书》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发展特点

①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主要主张:

A;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限制君权甚至实行“众治”;

B;

反对理学和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最求个性解放;

C;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和空谈,提倡唯物论和经世致用。

③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动摇其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思想活跃或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壮大,要求自由和精神解放。

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③明朝后期政治黑暗,阶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了解四大发明的主要史实及外传,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名称

发明

外传

世界贡献

造纸术

①考古文物证明,西汉已经发明;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的普及

8世纪(唐朝)传入阿拉伯,以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进步

指南针

①战国出现“司南”

②北宋文献记载了人工磁化制成的指南鱼和指南针

③宋代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到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①应用于方向测定,对军事、经济尤其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②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①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②东晋葛洪《抱朴子》提到火药(唐代有现今最早的火药配方记载)

③唐末至送出开始使用火药箭,火药武器产生

④明朝发明自动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12、13世纪传到阿拉伯,后传到欧洲

(用于采矿等,发展生产;

制造烟火,丰富生活)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印刷术

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如《金刚经》卷子

②宋代毕升发明胶泥制作的活字印刷技术

③元代王帧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

④明代铜活字更多应用

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中国的古代艺术

汉字和绘画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时代

字体

特点或地位

代表作品或书法家

石器时代

陶器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代

甲骨文

比较成熟的文字

周代

金文

刻在青铜器物上的铭文

秦代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李斯

秦汉魏

隶书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居延汉简

汉末始

楷书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元代赵孟頫

形成汉末

盛行晋代

行书

兼有楷书和草书长处,即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王羲之《丧乱帖》等

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起源汉初成熟东晋

草书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怀素、张旭等

山水画

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文人画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文人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花鸟画

中国书法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中国绘画特征

基本特征:

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类型多样;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抒情写意,风格清雅。

京剧

(1)渊源:

①秦汉魏晋南北朝:

乐舞百戏;

②隋代:

四方散乐;

③唐代:

杂技歌舞;

(2)产生:

宋朝杂剧和南戏

(3)成熟:

元杂剧

(4)繁荣:

明传奇(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产生)和清京剧

(5)京剧:

①来源:

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优点

②形成:

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

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

③特点:

音乐属于板腔体,二黄、西皮;

角色为生旦净丑等

④地位:

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

(6)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P37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成就。

②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和楚辞

比较内容

诗经

楚辞

反映时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四世纪产生(战国)

语言特点

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句式灵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创作手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代表作品

《风》平民生活揭露压迫

《雅》贵族生活和感情

《颂》祭祀典礼用,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离骚》政治抒情诗等

后世影响

“风”“骚”对后世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诗经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楚辞还促进汉赋产生

汉赋:

散文与韵文并用的文体。

代表作家、作品

特点

西汉早期

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

借物抒怀,意境深远

汉武帝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西汉后期

杨雄

东汉时期

班固、张衡

东汉后期

短篇的小赋兴起,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3)唐诗:

姓名

风格

李白

盛唐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

严整格律、沉郁顿挫

(4)宋词:

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代表作家

时期

柳永

北宋

以切身感受、市井风光、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苏轼

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描写广阔社会人生,清新俊逸,刚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晚年)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

辛弃疾

南宋

强烈的爱国情怀,豪放词派集大成者

(5)元曲:

包括散曲与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

散曲

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等

杂剧

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代表作家和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流行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和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瓦肆、勾栏及农村戏台提供场所。

(6)明清小说:

A、繁荣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封建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由盛转衰B、多数作品的共同主题:

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C、发展阶段:

特点和成就

代表作

元末明初

产生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楷模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明中后期

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空前

短篇白话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界的描绘更加精彩

《西游记》

“三言”“二拍”等

清代前期

描绘人生世情方面有更为成功表现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红楼梦》揭示封建盛衰

晚清

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创作密切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世界古代政治----------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自然地理环境

(1)特点:

①地理位置:

地中海中部,欧亚非三洲要冲

②地理范围:

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等

③地形地貌:

山多平地少,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港湾

④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①粮食生产受到限制,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②便于开展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和其他经济文化交往

③从而有助于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