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60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docx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要求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契,地契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学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主学习精要

一、井田制的实行、瓦解和废除:

1、实行:

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有周王将全国的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中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由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2、瓦解:

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开始走向崩溃。

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

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废除: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

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

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的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思维激活

说一说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是怎样开始实行、瓦解和废除的?

做一做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C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1、土地所有制形式:

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战国以来的土地所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以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君主的私有土地,是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私有土地之外,就是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2、土地兼并: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土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

思维激活

说一说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些?

如何认识土地兼并是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途径?

做一做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C.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答案:

C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从东汉时期起,豪强地主力量壮大起来,后来又发展成权势更加强盛的士族地主。

他们通常采取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

田庄的特点:

田庄多为聚族而居,其中不少劳动者虽与庄主同姓同宗,但同样受到剥削。

更多的劳动者是投身于庄园以求保护的外姓农民。

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不但要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而且还要承担军事义务,成为豪强的私人武装。

2、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到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自宋代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农民身份的提高,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契约纳组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从依附关系中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性大为提高。

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

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思维激活

说一说地主庄园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租佃关系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做一做史载: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

井田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比较

学法指要:

要注意从两种土地所有制性质、发展历程、特点上进行比较。

思维开放线

(1)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人的劳动果实。

(2)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战国时期,在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案例拓展园: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答案:

A

解析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而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宣布废除井田制,从法律上对土地私有制给与全面的肯定。

2、考点二:

土地兼并问题

学法指要:

土地兼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直接因素;国家对土地制度的政策是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而豪强地主力量壮大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个结果,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才是根源。

思维开放线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解决上述矛盾,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

如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

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如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等。

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

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奏效,最后以失败告终。

案例拓展园:

《汉书·食货志》中描写: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而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C.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答案:

B

解析土地兼并根源于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宋初采取的这些措施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3、考点三: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学法指要: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要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分析其主要特点。

思维开放线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案例拓展园:

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答案:

B

解析本题为程度式选择题,各选项都和题干有一定的关系,但封建统治者限制土地兼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其统治。

4、考点四:

比较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

学法指要:

作为封建社会的两种生产关系,在认识时主要应该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当时的社会环境。

思维开放线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唐朝以后,这种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者少地者为雇主作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

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

案例拓展园:

右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答案:

D

解析雇佣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租佃关系占主导地位。

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地主与佃农之间通过租佃其月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高考经典感悟

例l(2003年全国)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答案B

解析:

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国家的赋税有稳定的来源,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c项错误。

均田制到了唐中期即被破坏,D项错误。

例2(2000年,春季)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再认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奴隶制瓦解的标志应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D两项符合要求,而B项最早。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商周到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的井田制从建立到走向瓦解。

请回答l~3题。

1.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私田是

A.劳动者的私有土地B.劳动者获取生活资料的来源

C.贵族的私有财产D.国王的直接辖地

2.《左传》中记载的贵族夺田的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私有化的完成B.井田制的日趋瓦解

C.封建制度的建立D.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战国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请回答4~6题。

4.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5.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B.土地私有

c.国家授田D.豪强地主力量壮大

6.右图为《唐代高昌县授田文簿》。

对该图

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封建社会的

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

B.它的实行是国家

保护自耕农经济的表现

C.受田农民拥有对

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和处置权

D.从北魏到隋唐前期封建

国家一直使用这种制度

租佃关系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生产关系。

请回答7~8题。

7.古代土地方面的租佃关系始于()

A.秦代B.东汉c.隋唐D.明清

8.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有渰萋萋。

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

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

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曰:

“丘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

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5)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给事中李安世上言:

“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

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

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摘自《资治通鉴》卷136

材料二(公元485年北魏)颁发诏令,实行均田;将土地分为露田、桑田两种。

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受露田20亩。

露田加倍或2倍授给,以被轮种。

桑田为农业田,不须还官,但须在3年内种植桑、榆、枣等树,而露田在身死后或年过70岁后要还给官府。

在不宜种桑的地方,给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

奴婢可与良人接受同样数额的田地。

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

具体实行均田制时,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抵销应受份额。

已达到应受额者,不得再受,超过应受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受额部分,可以买足。

凡土地不足之处,允许向荒地处迁移,土地富足的地方,可以随力所能及借用国有荒地耕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露田与桑田的不同之处。

(3)北魏均田制规定土地不得买卖,为什么还出现了土地买卖现象?

阅读思考视窗

公元前七一五年(周桓王五年),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相互交换祊、许二地,天子也只好默许;公元前七一二年(周桓王八年),王室取田于郑,还得用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条件。

至于大小奴隶主贵族,从天子到大夫,相互间为了一田一邑引起纠纷的事更是屡见不鲜。

公元前五零八年(周简王六年),晋大夫卻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田,双方各不相让,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

卻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他自己的“故地”,天子派去的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才取得了晋侯的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

请思考: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B井田制是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的制度,名义上归周王所有,贵族只有使用权。

夺田说明土地开始私有,但并非合法化。

3.C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D在封建社会初期,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后来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主要形式。

5.B土地兼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土地私有是其根源。

6.C受田农民对土地拥有部分所有权,所有土地均不得买卖或限制买卖。

7.A早在秦代就产生了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

8.B—租佃经营主要是因为农民丧失了土地。

9.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

这一制度的持点是一切土地归周王私有。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前者是井田中央一区的土地,被贵族占有.后者是四周的土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材料三说明当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4)表明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剥削方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的产生。

(5)反映了奴隶制与封建制消长变化的历史过程。

解析:

该题考查范围从井田制的性质到私田的出现、土地私有化的普遍、封建地租的形成生产关系的这一变化揭示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

10.答案:

(1)农民荫附官僚地主,不仅所受盘剥加重了,而且使国家控制人口减少,不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与征发徭役。

缓和土地兼并等。

(2)受田数量不同;土地性质不同,桑田属农民私有,露田属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

(3)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土地不准买卖,但同时规定,超出或不足受田额部分的桑田可以买卖,所以出现了土地买卖的现象。

解析: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键是注意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其实行有缓和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

阅读思考视窗答案:

材料中贵族间甚至贵族和周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反映了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

争地现象说明了土地开始私有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