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501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四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Word下载.docx

此外,明清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有不少乡绅投身于商业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士绅经商的风气,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徽州,清代徽州人许承尧在其著作《歙事闲谭》中指出:

“商居四民之末,徽殊不然。

歙之业鹾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

其以急公议叙入仕者固多,而读书登第,入词垣跻朊仕者,更未易仆数。

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

”“急公议叙入仕者”即指通过捐纳和捐输等非正途而获得“绅”之身份的人,这也是乡绅产生的重要途径。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乡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B.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联系当在先秦以后。

C.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乡绅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

B.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

C.宋代“自觉的精神”就是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内容的反映。

D.宋人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于那些退休官员、在野之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以德行感化,还要参与地方事务,实践儒家理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方上举、监待入仕者多,官缺少,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造成了“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

B.到了明代,严格规定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有一定的强制色彩。

C.为了奖励官员致仕后还乡,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

D.明清时期不少乡绅投入商业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士绅经商的风气,“急公议叙入仕者”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1.D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

D项错误,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指的是乡贤而不是乡绅,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C项错误,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自觉的精神”的反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C项错误,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是南京、北京大臣乞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

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

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

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

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

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

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

煜卒,改太常博士。

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

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

大抵谓:

“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

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

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

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

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

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

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

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

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

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

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B.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C.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D.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学士指古代在翰林院读书的人,学士一称最早出现在《周礼·

春官》。

民间习惯上称有文采的人为"

学士"

,最著名的是苏东坡"

苏学士"

D.有司指主管个某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他。

李煜回到朝廷时,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B.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

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C.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

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

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5分)

(2)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

(5分)

4.B

5.C

6.A

7.

(1)当时和潘慎修交往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

然而他很有依仗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后辈较傲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2)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

潘慎修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

4.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

宋真宗有一天拿他们的话询问潘慎修,潘慎修回答人:

“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

”过了些时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深深赞许褒扬他。

其中标志词应抓住:

“慎修”“曰”“何以”“他日”“之”等。

理解文中的句子。

5.

C项,“学士指古代在翰林院读书的人”错误,“学士”应是官职名。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A项错在“李煜回到朝廷时,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原文意思是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7.

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关键字

(1)“颇”“恃”“少”各1分,大意2分;

(2)“幸”“遘”“亟”各1分,大意2分。

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

他父亲叫潘慎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后退休。

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

开宝末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

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

很快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

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

从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利时,李从镒马上就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

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他。

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潘慎修担自己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

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

多次升迁官职后潘慎修做湖州、梓州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潘慎修,朝廷任命他凭着本官身份兼任知直秘阁职务。

慎修擅长下棋,宋太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

文章大意说:

“下棋的方法要义在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

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战胜对手。

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以和他谈论棋艺了。

”接着他就列举了十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赞写得好。

过了不久,他就和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职后他开始担任仓部、考功部这两部的郎中。

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久他们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

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

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

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

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九岁。

朝廷赏赐安葬费钱二十万,绢一百匹。

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柩回到故乡洪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

在此以前,南唐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慵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是。

当时和潘慎修交往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③!

【注】①永巷:

汉宫中幽闭有罪宫嫔之处。

②岘首碑:

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于岘山为其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③青袍:

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诗中用以指贫寒之士。

玉珂:

为贝制的马络头上的饰物,诗中借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8.这首诗题为“泪”,诗中八句,没有一个“泪”字,可是读来句句都是泪。

作者是如何写出泪来的?

(6分)

9.程梦星在《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中云:

“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

”尾联有两字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

8.一二先虚写,一是宫娥,二是思妇。

此二种人,最善于泪,故用以发端。

(2分)中二联,皆泪之典故,然各有不同;

三四是为人而泪者;

五六是为己而泪者;

送终感恩,悲穷叹遇,尽于此矣。

(2分)七八再虚写天下之泪,无有多于送别;

而送别之泪,无有多于灞桥:

故用以收尾。

(2分)

9.“未抵”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2分)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

(1分)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

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

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

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可以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四个方面考虑,一般的情况都有炼意,景物描写一般都有炼境,此题是诗歌的结尾应从炼结构和炼意的角度考虑,结尾应是卒章显志的手法,从结构上分析,前面都是铺垫,最后一句点明情感。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批评惯于投机取巧、随意改变规矩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该题侧重理解性默写,平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理解诗句内容,同时也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偭”“错”“生”“陟”“臧否”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查尔斯

雪莉·

杰克逊(美国)

劳瑞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明白生活从此要发生些变化了。

他回家时把前门砰的一声推开,帽子先扔了进来,嗓门变得粗声粗气:

“有人在家吗?

午饭时他出言不逊,又打翻了小妹妹的牛奶。

“幼儿园里怎么样?

”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行”。

“你学到什么东西了?

”丈夫问。

劳瑞冷冷地翻了丈夫一眼,说:

“没有学任何东西。

“但是老师打了一个孩子的屁股。

我问:

“这孩子是谁呀?

“查尔斯,”劳瑞想了片刻回答,“他淘气。

老师打了他的屁股,还罚他站。

哦,他太淘气了。

“他干了什么啦?

”我追问道,但是劳瑞已经爬下椅子拿起一块饼扬长而去。

第二天吃午饭时劳瑞一坐下就宣布:

“查尔斯今天打老师了。

“天哪!

他又挨打了吧?

“他当然挨打了,”劳瑞转向他父亲,“瞧这儿!

他父亲抬起头:

“干嘛?

“往下看——看我的大拇指!

唉,你真是个大傻瓜。

”他哈哈大笑起来。

我赶紧岔开:

“查尔斯干嘛打老师?

“老师要他用红蜡笔画,查尔斯偏用绿的,他就打老师了,老师就打他屁股了。

老师还不让别的小朋友跟他玩,可是别的小朋友还是跟他玩。

第三天,查尔斯在玩跷跷板时把一个小女孩的头撞出血了,课间休息老师不许他出去玩;

星期四查尔斯又被罚“立壁角”,因为他在故事课上不停地拿脚跺地板;

星期五查尔斯乱扔粉笔而被剥夺了写黑板的权利。

星期六我同丈夫商量说:

“把劳瑞放在幼儿园里看来并不好,这个叫查尔斯的孩子,听上去可对他没什么好影响。

“没事,”丈夫安慰我说,“世界上总有像查尔斯这样的人,晚碰到不如早碰到。

星期一,劳瑞回家比往常晚:

“查尔斯今天给留下来了,所以大家都回来晚了。

“这个查尔斯长得什么样?

“他个子比我大。

他没橡皮。

他从来不穿外衣。

星期二,劳瑞突然告诉我们:

“有个人今天来看老师。

“是查尔斯的妈妈吧?

”丈夫和我不约而同地问道。

“哪儿啊,”劳瑞不以为然地说,“是个男的,老师请来教我们做体操,教我们用手碰脚尖。

”他爬下椅子,蹲下,手碰了碰脚尖:

“看,就这样。

”他又坐回椅子上,拿起叉子,变得严肃起来:

“查尔斯连体操也没做。

”“查尔斯连体操也不愿做吗?

“哪儿啊,查尔斯跟老师的朋友捣乱,老师不让他做了。

“你说他们会拿查尔斯怎么样?

”丈夫问他。

劳瑞煞有介事地耸了耸肩:

“开除他,我想。

星期四,劳瑞吃午饭时严肃地报告说:

“查尔斯今天可真不错,老师奖给他一个苹果。

丈夫小心翼翼问了一句:

“你是说查尔斯?

“对。

他帮老师分蜡笔,收本子,老师说他是个好帮手。

“怎么会呢?

”我满腹狐疑地说。

“他帮了老师的忙,就这么回事。

”劳瑞耸了耸肩。

当晚我问丈夫:

“你相信吗?

查尔斯真能改邪归正?

“你等着瞧吧,”丈夫讽刺地说,“像查尔斯这样的孩子,还不定又要使什么坏呢。

丈夫似乎没有言中。

又一星期过去了,查尔斯还是老师的帮手,他每天分东西收东西,再也没有小朋友因为他而被放学后一起留下来了。

我和丈夫都想见查尔斯妈妈,问问查尔斯怎么会变好的。

但就在那个星期的星期五,查尔斯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因为讲脏话,被老师洗了一脸的肥皂水。

星期六的家长会上,我坐立不安,急切地想见到查尔斯的妈妈。

环视着周围那些安详的脸,但是谁看上去都不像是家里有个查尔斯的样子。

会后我认出了劳瑞的班主任,她手里拿着一杯茶和一块巧克力饼,我手里拿着一杯茶和一块水果糕,我们慢慢向对方走去,微笑着。

“我一直想见见您,我是劳瑞的妈妈。

“我们对劳瑞都很感兴趣。

“哦,他真的很喜欢幼儿园,他回家老说起幼儿园里的事。

“开始的那两个星期他有些不习惯,”班主任认真地说,“但他现在表现不错,是老师的小帮手了。

当然了,有时他也还会犯点小错误。

“劳瑞一向挺能适应环境,我想他是受了查尔斯的影响。

“查尔斯?

“是呀!

”我笑着说,“有查尔斯这样的调皮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你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吧?

“谁是查尔斯?

我们幼儿园里没有叫查尔斯的呀!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起初查尔斯成了老师的小帮手的时候,引起了我的好奇,让我想了解他的变化原因

B.小说引导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自我适应能力,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隐秘。

C.“我们对劳瑞都很感兴趣。

”这表明老师很关注劳瑞,老师后面对他表现的评价也是客观公正的。

D.我十分想见见查尔斯的妈妈,想问问查尔斯是如何变好的,所以家长会上我坐立不安,到处寻找。

E.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劳瑞形象,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劳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谁是查尔斯?

”这段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简要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8分)

(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2)①淘气,调皮。

在幼儿因淘气被罚,在家也表现调皮;

②知错能改,但自控力不强。

后来成为老师的小帮手,但偶尔又犯小错;

③机灵,内心丰富。

虚构查尔斯这一形象来讲诉白己在幼儿园的表现。

(每点2分,共6分)

(3)①当初问“查尔斯”是谁的时候,劳瑞想了片刻才回答。

②劳瑞平时的表现出言不逊打翻妹妹的牛奶以及对家人的态度,和查尔斯的性格非常相似。

③从班主任对劳瑞的评价里可以知道劳瑞的前后态度发生了转变,现在是老师的小帮手,虽然有时会犯点错误。

与劳瑞对“查尔斯”的描述相吻合。

(每点2分)

(4)①劳瑞与“查尔斯”明线暗线交汇,情节突转;

②与上文情节中的伏笔相照应,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③生动传神的对话使小说的情节显得简洁紧凑。

④小说擅长人物描写,正面刻画的与侧面表现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