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52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对策研究.docx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对策研究.docx(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对策研究.docx

■崔在元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天津市300384)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阵地,而大学是青年进入社会前的最后环节,所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有力保障。

本文在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解决办法:

发挥思想政治核心课程的引领作用、做好专业课程思政设计、选好价值取向正确的教材、加强教师自身育德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取向;育德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核心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阵地覆盖的育人形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的一种教育理念。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而大学则是年轻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大学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香港的一些大学学生参与暴动,无疑反映了其思想觉悟的低下,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做好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让教书跟育人有机结合,刻不容缓。

一、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国民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将来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关系着其是否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才无德”不仅会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反过来可能还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因此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把价值的正确引领作为大学课堂的背景色,真正做到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始终并向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要做到以课程为核心,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圈层效应;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的引领作用,形成辐射效应。

继续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核心课程的教育,发挥核心圈层的引领作用。

同时,积极开选“治国理政”、“绿色中国”、“大国安全”、“中国故事”等“中国系列”政治选修课,发挥中间层的扩大效果。

由于思想政治课在大学一般是马列学院全校统一授课,所以应该从全校出发,针对每一门思想政治课,集体探讨教学思路和方法,既强化其思想性,又增加其趣味性,并密切联系国情,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要做好专业课程思政设计,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

专业课学分多,课时量大,占据了学生课堂教育的主要板块,因此一定要在思想政治核心课程的辐射效应下,发挥协同作用,来强化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梳理所教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案里面,明确每次课有哪些思政元素,以及用什么方法和措施来实现。

例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讲解银行借款筹资时,通过企业需要一定的信用条件,一般还要有抵押品作保证,引申出无论个人还是经营企业,诚信都是立足之本;讲解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时,通过其短期倾向引申出不仅要注重经济利益,还要讲社会责任[1]。

《酒水与酒吧管理》课程中,讲解白酒时,通过中国各地白酒的品牌众多、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引申出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居于世界前列,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解茅台酿造工艺时,通过中国国酒茅台酿制工艺的精益求精,引申出工匠精神,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要发扬这种精神。

所有专业课程都要明确其承担的思政元素以及实现思政功能的方法,扩大思想政治课的辐射作用,强化大学课堂教学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再次,在教材选择上,严格把控其价值取向。

近期的香港青年学生暴力犯罪,除了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西方价值观念洗脑、青年容易受到西方舆论和政客的蛊惑外,根本的问题出在教育,而教育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通识科的教程和教材审批过于松散,让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西方思潮,经常有贬低大陆、丑化中国、美化西方的情况,以至于连乱港头目黄之锋之流都被教材列入“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及名人系列”,实在是令人痛心。

可以这样说,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人,而年轻人的未来取决于教材的价值取向。

正是由于香港一些教材的价值观扭曲,才让如此多的香港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轻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诱惑,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因此,只有严把教材关,确保教材的正确价值取向,选择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教材,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爱国爱党并能承担起伟大民族复兴任务的接班人。

最后,强化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2]。

任课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在教学的时候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把价值引领跟知识传授有机融为一体,实行全方位育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因此,所有任课老师,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都要积极领悟党的精神,定期进行政治学习,确保思想政治学习的时间,了解国家的各方面国情,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并积极思考跟所教课程的联系,既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又有良好的育德能力,做到教书跟育人并重。

同时,学校应把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强化教师的自觉性。

对德育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或发生教学事故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年度考核中,切实执行“一票否决”。

另外,要加强宣传,结合“师德建设月”开展“教学名师宣传周”活动,建设教学名师文化,充分利用网站、微博、贴吧、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弘扬优良师德、提升育德能力的浓郁氛围。

三、结论

总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力保障。

要搞好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核心课程的引领作用,又要强化专业课程的辐射效应;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选择价值取向正确的教材,并严格把控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曹净植,李宝琴.“课程思政”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8(29):

9.

[2] 李彬.天津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调研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9(44):

136-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