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567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docx

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一年级学科:

地理

2.课时:

《常见的天气系统》共3课时,本教案为第1课时(《气团与锋》)。

3.学生课前预习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以及气团、锋面的分类;

(2)初步简要分析、归纳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

4.本节知识最大的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教学设计时,紧密与现实中的相关地理现象相联系,以现实生活委依托,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有用性。

教学课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情况),也是难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高考中也经常涉及。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适时适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模型的演示,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表现出来,形象的、直观的内容更能让学生接受;且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实际中的某些天气现象为素材,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也可让学生感到地理中有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团的分类及其性质。

2.理解锋面的形成,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并能准确的判断锋面的类型。

3.利用大气变化素材,培养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法设计

1.通过模型演示法,使学生对锋面的形成能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

2.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感知学习地理知识的有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对不同锋面影响下产生的天气现象能够更加具体、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

1.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和分类

2.锋面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锋面过境时,天气的变化过程。

教具

多媒体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PPT课件。

教学过程

如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

问题引领:

1、今天的天气如何?

与前两天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2、通过收看天气预报节目,你知道“冷空气”是如何影响我国的天气吗?

师:

天气现象是我们经常感受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探究其中的道理。

学生:

1、认真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

的天气状况,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

2、根据时间情况积极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2.1.8、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师:

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1.气团:

(1)定义:

是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据温度:

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高的气团称为暖气团,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称为冷气团,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②据湿度:

可分为大陆性气团(干)和海洋性气团(湿)。

注:

让学生明白了单一气团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讨

探究讨论:

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天气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

做适当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分析

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即锋面。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位于锋面的上方,并沿锋面上升。

由于暖气团做了上升运动,且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风等天气。

2.锋

(1)定义: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锋。

一般冷气团在锋的下面,暖气团在锋的上面,锋面倾斜于冷气团一侧。

师:

冷、暖气团相遇时,由于冷、暖气团的势力不同,所以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将锋面进行如下分类。

(2)类型: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师:

引导提问:

冷暖锋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甲、乙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其结果如何?

(3)冷锋、暖锋与天气

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会形成云雨天气。

师:

通过电子锋面模型的演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以及利用板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先向学生交待清楚锋前、锋后。

然后:

1.让学生观察,相对于某一地区锋面过境前后,分别受那种天气系统(冷暖气团、锋)的控制,形成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老师多加引导,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2.让学生观察雨区的位置,及雨区范围的大小。

(学生自己可独立完成)

 

师:

冷暖锋面的坡度及符号有何不同?

符号的朝向有何特点?

 

师:

(承转)通过刚才的讨论学习,我们知道了冷、暖锋的定义、形态、符号、产生降水的区域、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等都有所不同。

提醒学生比较思考,成下列图表(此图表提前印发给学生)

冷锋

暖峰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图示

锋面图

符号

天气图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

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

一场春雨一场暖

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天气现象都是什么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呢?

(列举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解释。

如:

(1).新课引入时的两个实例让学生做以解答;

(2).沙尘暴是那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4)准静止锋与天气

①定义: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呈准静止状态的锋(徘徊不前、时进时退、僵持不下)。

②天气:

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③特点:

云雨区范围宽广,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分类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时间

春末夏初

冬半年

天气

梅雨天气

贵阳“天无三日晴”

昆明四季如春

小结:

以学生手中课堂上完成的图表为准。

 

学生:

思考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答案:

晴朗

学生:

探究案例:

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文,前后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学生:

自学课文,找出答案

甲图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

乙图冷空气被迫后退,说明暖空气强大,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

都有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

学生:

认真观察锋面模型图的演示,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

最突出的特点:

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暖锋形成的雨区范围大,冷锋小。

学生:

观察锋面图可完成(合作探究)

冷锋面的坡度较大,符号是三角形;暖锋面的坡度较小,符号是半圆。

冷暖锋的符号朝向都与锋面移动方向一致。

 

学生:

可借助教材43页

图2-1-17 

图2-1-18

完成手中印发的图表(右图)

 

师生共同完成:

(生认真观察锋面图,相互交流、讨论,师总结)

让学生学会判读锋面图的方法。

1.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2.冷暖锋的符号;

3.锋面的坡度等。

 

学生: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并运用新知识进行解答

2.锋面一定能带来降水吗?

锋面可能带来降水,但不是所有锋面都能形成降水。

如果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在沿锋面上升过程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无法形成降水

 

板书设计

2.1.8、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

(1)定义:

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

按温度:

冷气团和暖气团

按湿度:

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

2.锋

(1)定义:

冷暖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

(2)类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3)冷锋、暖锋与天气

(4)准静止锋与天气

板图(略)

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

(1)该图是________锋天气图。

(2)该锋过境时________加厚,多形成________降水;该锋过境后,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_,雨过天晴。

(3)暖气团沿锋面上升的形式是:

A.徐徐爬升;B.被迫上升。

(    )

日期

气温(℃)

气压

(百帕)

风力风向

阴晴

最高

最低

均温

11月1日

18

7

12

1002.5

1~2级 偏北

11月3日

12

1

8

1005

6~8级 偏北

小雪

11月5日

5

-4

2

1008

2~3级 偏北

多云

Ⅱ.读表回答:

下表为天津市某年11月上旬的天气观测记录,分析天津市11月1~5日受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

III、分析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题: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由

A.暖锋影响B.冷锋影响

C.气旋影响D.准静止锋影响

.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课后作业:

3、配套练习:

选择题1-4、6、7题

巩固本节内容的学习成果,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课程开始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区分“气候”和“天气”的概念,然后提问学生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未来几天的天气会怎样变化,接着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如果学好今天的内容,以后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新课的学习从自主学习开始,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气团和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初步认识本节的基础知识,这样为之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自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多加巡视,了解和指导学生的自学情况,自学结束后对部分问题进行检查提问,掌握学生的自学效果。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用问题引领同学们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重点讲解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内容,针对比较有针对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实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达到效率最大化,但是在探究过程中个别小组成员没有认真动脑思考,这一问题要通过老师巡视解决。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成员成果展示,小组长对讨论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让所有学生共同动脑思考问题,但是要注意维持好课堂纪律和把握好讨论时间,否则要影响课堂进度。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根据板书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提高,老师带着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提出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把问题设置的深浅适度层次分明,让所有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举例讲解气团运动形成锋的几种情形,使所有学生非常兴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但是整节课学生活动较多,时间不是把握很好,造成各个环节时间比较紧凑,下次上课需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设计的更加精简,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学生的课上反应还有课下作业,我发现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较好,以后在课上还是要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