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575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docx

课题研究工程推进计划制度评比文库

大连市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文库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指南

 

金州新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1年6月

 

目  录

1、“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2、“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工程推进计划

3、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4、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例会制度

5、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学习制度

6、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

7、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平台建设制度

8、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示范校评选标准

9、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学科示范团队评选标准

10、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标兵评选标准

 

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强区,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做好全区教师教育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工作,全面提高全区教师专业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区中小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硬件环境建设由多媒体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发展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直至数字化环境,逐步建设中小学校理想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十二五”课题研究创设了优良的研究环境。

基于“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十二五”课题研究将着眼于人的培养,着眼于软环境、软资源建设。

一方面着力开展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将研究落点不仅放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上,还要放在学生信息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上;一方面发挥区域信息化环境优势,建设数字化环境下课题研究支撑平台,还要建设以专题学习网站为代表的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资源。

本课题的立项研究,对现代型学校的构建与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规律的认识,深化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1、课题研究内容的界定

教师专业能力在本项研究中指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1教育能力

本研究侧重育人能力。

2教学能力

本研究侧重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师生互动和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学科知识拓展能力。

3管理能力

本研究侧重对教学的管理能力。

4科研能力

本研究侧重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5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本研究侧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学科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以及综合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探索出学生信息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形成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应用模式案例;

4通过研究,形成数字化环境下支撑师生教与学的资源;

5通过研究,建立教师之间有效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6通过研究,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2、课题研究的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分为总课题组研究任务和子课题组研究任务:

⊙总课题组研究任务分为三个专题研究:

(1)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

(2)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3)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

⊙子课题研究任务,分为三个层面开展研究:

(1)学校团队研究

具体要求:

课题主持人是校长或副校长,研究人员是校级中层以上领导,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研究。

研究任务:

一是可以选择同总课题组研究相同的专题,二是可以围绕教师专业五个能力培养化解为各个子子课题(参见附表)进行选题研究。

三是负责学校各学科校级子子课题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2)学科团队研究

具体要求:

课题主持人是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

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学科专题研究。

研究任务:

围绕教师专业五个能力培养化解为各个子子课题(参见附表)进行选题研究。

(3)教师个人研究

具体要求:

教师年龄不得超过40岁(可征求教师意见放宽年龄)。

研究任务:

围绕教师专业五个能力培养化解为各个子子课题(参见附表)进行选题研究。

三、研究内容

1.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

包括调查需求所采用的观察、列表、访谈、问卷、个案研究以及

测验等方式,从中分析培养需求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2.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1包括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化研究:

培养目标研究、培养模式研究、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和实施方法研究;

2包括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3包括学生信息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4包括数字化环境下支撑师生教与学资源的研究;

5包括教师之间有效交流及共享平台的研究。

3.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

1包括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评价的方法研究

2包括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评价项目活动的设计研究

3包括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评价量表的设计研究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法、案例研究法等。

五、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止,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与启动大会(4月-6月)

4月份,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

6月份,召开课题研究启动大会

2、开展课题选题立项工作(5月-6月)

5月,子课题学校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确认子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学校;子课题实施方案的收集、审查、修改等。

6月,课题立项工作。

3、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平台模块(6月-7月)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7月】

总课题组围绕三个专题开展研究,子课题学校按照自己的实施计划开展研究,但研究的起止时间要求与总课题组相同。

【第一个专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采取临校访谈、课堂教学观摩、书面问卷、书面和远程测验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2、分析数据,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3、召开课题研究例会

交流阶段性工作经验

评选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二个专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2012年3月-2014年7月]

在实施研究阶段里,要求研究过程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强调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数据的统计,并重视形成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1、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化研究(2012年3月-2012年7月)

①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组织与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法研究的体系化材料。

②按照培养目标临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督导工作。

2、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信息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2年3月-2014年7月)

1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展能力培养的项目活动;

2倡导开展“同题同构”研究活动;

3学科研究组研究学科教学模式,应以学科课程类型为切入点,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4采取学科研究组上报课例,专家组临校指导方式开展研究;

5形成能力培养的评价量表;

6开展阶段性能力培养成果评选活动;

7开展区级项目竞赛活动。

3、数字化环境下支撑教与学资源及教师交流、研讨平台的研究

(2011年5月-2014年7月)

①课题研究管理平台建设(2011年5月-2014年7月)

②教师教育平台建设(2011年9月-2014年7月)

③专题学习网站建设(2011年9月-2014年7月)

④信息化资源建设(2011年9月-2014年7月)

【第三个专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研究

[2012年3月-2014年7月]

1、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评价的方法研究

2、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评价项目活动的设计研究

3、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评价量表的设计研究

(三)整合研究成果阶段【2014年9月-2015年4月】

开展项目活动,整合研究成果,规范课题档案材料。

六、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

3研究专刊、专著

4优秀教学案例

5专题学习网站

6信息化教学资源

7课题研究管理平台

8师生参赛物化证明

七、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总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张慧岐

课题组成员:

刘国敏宫春文曹希春齐吉星林寿君徐一扬

2、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要确定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3、顾问专家组

钟绍春王淑文

八、保障措施

1、建立分层管理与培训机制

分层管理:

建立区域总课题组-学校子课题组-学科研究团队-学科研究教师的逐级管理机制;

分层培训:

总课题组重点对学校三级课题研究项目进行培训与指导;学校团队负责对校级研究团队和教师个人研究进行培训与指导。

2、建立课题研究例会制度

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每学期要召开一次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学科研究团队加之教师个人每学期召开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例会。

3、建立课题研究共同体

子课题学校必须建立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的形式包括:

1中小学课题实验学校+专家团队;

2中小学课题实验学校+研训教师;

3中小学课题实验学校+中小学课题实验学校。

4、建立督导评估体系

结合研究进程,总课题组每年对子课题组进行一次视导,研究中期邀请专家组进行课题中期评估,课题研究结束邀请专家组对课题终审评估。

结合研究对象,总课题开展三级评估活动:

对教师个人评出课题研究标兵和优秀课题;对学科研究团队评出课题研究示范团队、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优秀课题;对学校课题研究评出课题研究示范校、课题研究先进校和优秀课题。

5、建立区域学习制度

工作流程:

设立课程下发教材自主学习校级研讨

区级竞赛和评估

6、建立课题管理与支撑平台

总课题组为子课题学校统一安装专题学习网站,统一培训,分组指导。

子课题组要按照要求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平台。

7、开展高端培训

总课题组要在课题研究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组织校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学科团队研究主持人和骨干教师成立高级研修班,集中到异地进行系统培训。

8、创建试点学校

总课题组选取不同类型的学校为课题研究试点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附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选题参考

为便于子课题学校多元、深入地了解相关能力所包括的内容,将能力的表述没有形成概括性语言,子课题学校可以结合所需的研究项目,进行提炼与概括。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学校可以围绕五大能力自行选题。

a)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

b)准确掌握教材重点和难点的能力;

c)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知识体系的能力;

d)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

e)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

f)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

g)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

h)板书设计的能力;

i)教育评价的能力;

j)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k)捕捉教育时机的应变能力;

l)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m)育人能力;

n)科研能力;

o)“整合点”诊断的能力;

p)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q)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r)语言表达能力;

s)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能力;

t)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u)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v)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w)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x)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y)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zz)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aa)培养学习自我评测、自我发现、自我提高的能力。

……

 

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工程

推 进 计 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金州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有效推进国家级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我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金州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实施方案》为依据,以“课题牵动、项目推进、网络支撑”为模式,以开展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培养研究为核心,着眼于人的培养、软环境和软资源建设,着眼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促进现代型学校的构建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计划目标

通过课题实施,探索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形成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应用模式案例;形成数字化环境下支撑师生教与学的资源;建立教师之间有效交流、研讨及信息共享的平台;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三.主要项目

本课题项目分为总课题组研究项目和子课题组研究项目:

总课题组研究项目为: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

子课题研究项目为:

学校团队研究;学科团队研究;教师个人研究。

四.基本原则

1、同一性原则。

所谓“同一性”是指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区域课程与“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完全融为一体,即: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是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全员性原则。

所谓“全员性”是指在岗教师必须全部参加课题研究,全员参加培训。

即:

不是人人都有立项课题,但必须人人参加课题研究。

3、层次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是指子课题研究分层面开展。

即:

学校团队研究层面、学科团队研究层面和教师个人研究层面。

五.实施步骤

(一)2011年段推进计划

1、第一阶段(3月-5月)

(1)召开课题研究培训说明会。

(2)召开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干培训会。

(3)召开课题撰稿人培训会。

2、第二阶段(5月-6月)

(1)召开课题研究启动大会。

(2)编辑出版《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丛书(文库)-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篇)》。

(3)课题试点调研,确定试点校。

(4)建立课题研究三级团队共同体。

(5)筹划区级竞赛活动。

3、第三阶段(6月-7月)

(1)建设课题研究网络管理平台(2011年5-)。

(2)课题组专家进校视导。

4、第四阶段(9-12月)

(1)召开课题工作例会。

(2)课题组专家进校视导。

(3)开展学校团队共同体研究层面交流活动。

(4)开展学科团队共同体研究层面交流活动。

(5)开展教师个人研究层面共同体交流活动。

(6)召开2011年段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议,交流阶段性工作,评选表彰阶段性研究示范校团队、示范学科团队、示范学科个人和阶段性成果。

(二)2012年段推进计划

1.召开课题工作例会。

(3月)

2.专家专题培训。

(3-4月)

3.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组织与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法研究的体系化材料。

(3-7月)

4.课题组专家进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指导与督导工作。

(4-12月)

5.开展三个研究层面共同体交流活动。

(4月-12月)

6.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展能力培养的项目活动。

7.开展数字化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研究活动。

8.开展阶段性能力培养成果评选活动;(2012年)

9.开展金州新区首届中小学教师“学者杯”大赛。

(2012年5月)

10.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

(1)课题研究管理平台建设。

(2)教师教育平台建设。

(3)专题学习网站建设。

(4)信息化资源建设。

11.评选网络平台资源建设和使用先进学校。

12.召开2012年段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议,交流阶段性工作,评

选表彰阶段性研究示范校团队、示范学科团队、示范学科个人和阶段性成果。

13.编辑出版《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丛书(文库)》。

(三)2013年段推进计划

1.召开课题工作例会。

(3月、9月)

2.专家年段专题培训。

(3-4月)

3.课题组专家进校督导工作。

(4-12月)

4.开展金州新区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学者杯”大赛。

(5月)

5.开展三个研究层面共同体交流活动。

(4月-12月)

6.课题档案和网络平台资源建设情况视导。

(4-7月)

7.召开课题档案和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现场会。

(9-10月)

8.召开2012年段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议,交流阶段性工作,评选表彰阶段性研究示范校团队、示范学科团队、示范学科个人和阶段性成果。

(四)2014年段推进计划

1.召开课题工作例会。

(3月、9月)

2.专家“整合研究成果”专题培训。

(9月)

3.课题组专家进校督导工作。

(4-12月)

4.开展金州新区第三届中小学教师“学者杯”大赛。

(2014年5月)

5.开展三个研究层面共同体交流活动。

(4月-12月)

6.课题档案和网络平台资源建设视导检查。

(4-5月)

7.召开2014年段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议,交流阶段性工作,评选表彰阶段性研究示范校团队、示范学科团队、示范学科个人和阶段性成果。

          

8.编辑出版《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丛书(文库)》。

(五)2015年段推进计划

1.召开课题专干工作例会。

(3月、9月)

2.专家“课题结题”培训。

(3-4月)

3.课题组专家进校督导工作。

(4-12月)

4.开展三个研究层面共同体交流活动。

(4月-12月)

5.召开“课题结题”工作现场会。

(4-5月)

6.召开周期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评选表彰周期研究示范校团队、示范学科团队、示范学科个人和成果。

7.评选优秀研究案例和优秀研究论文。

8.编辑出版《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丛书(文库)》

六.推进策略

1、专家引领策略

充分发挥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引领作用,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深入课题研究第一线进行职场视导,正确引导和准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和方法,确保教师教育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典型示范策略

总课题组和教师教育中心在子课题学校中选取不同类型的学校团队、学科团队、教师个人作为课题研究示范典型。

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区域特色的形成。

3、分层管理与分层培训策略

分层管理:

建立区域总课题组-学校子课题组-学科研究团队-学科研究教师的逐级管理机制;

分层培训:

总课题组对学校三级课题研究项目进行培训与指导。

子课题组负责对学科研究团队和教师个人研究进行培训与指导。

4、工作例会策略

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每学期要召开一次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学科研究团队加之教师个人每学期召开不少于两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例会或交流会。

5、共同体协作策略

在总课题框架下,全区建立区域层面研究共同协作体。

通过共同体协作交流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推进。

共同协作体的主要形式包括:

(1)课题实验学校+专家团队。

(由总课题组聘请专家或由课题单位聘请专家)

(2)课题实验学校+研训教师。

(由总课题组聘请研训教师或由课题单位聘请研训教师)

(3)学校同课题团队+学校同课题团队。

(由教师教育中心组建)

(4)学校同学科同课题团队+学校同学科同课题团队。

(由教师教育中心组建)

(5)学校同学科同课题个人+学校同学科同课题个人。

(由教师教育中心组建)

研究共同体档案建设要求建立共同体研究协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形式、总结等过程材料。

6、督导评估策略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总课题组每年对子课题组进行一次视导,研究中期邀请专家组进行中期评估,课题研究结束邀请专家组对课题终审评估。

总课题组和教师教育中心每年开展一次三级评估活动。

评出课题研究示范学校、学科研究示范团队、课题研究标兵和共同体示范团队。

7、高端培训策略

总课题组要在课题研究的初期、中期、后期分别组织校级课题研究主持人、学科团队研究主持人和学科研究教师集中到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培训。

8、网络支撑策略

区教师进修学校将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把专题学习网站建成学科知识系统化的支撑平台,建成数字化环境下支撑教学的有效载体。

总课题组为子课题学校统一安装专题学习网站系统,统一培训,分组指导,同时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平台及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评选工作。

子课题学校要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平台”,平台模块主要设有:

“通知”、“立项课题”、“组织机构”、“过程材料”、“研究动态”、“课题成果”、“资料下载”等栏目。

(注:

课题研究材料从“十二五”课题培训说明会召开之日(4月14日)起记录,到课题研究终结之日止。

八、组织领导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是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题研究必须在金州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中小学校长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对课题研究负责,把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系统工程,认真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金州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

大连市金州新区“十二五”期间

中小学教师教育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为引导教师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逐渐形成以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数字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牵动、项目推进、研训一体、校本研修、网络支撑”为模式,以教师职场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化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总体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和课题研究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自我提升上,学校领导要积极成为实验和研究的参与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服务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三、课题组管理

1、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研究的工作方向。

2、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3、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

4、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2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5、定期向课题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6、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四、课题组制度

1、学校领导积极参与。

学校领导至少要主持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引导教师以自己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过程管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制度。

各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

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施水平。

4、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

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1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5、课题实验工作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