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答案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577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复习题答案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题答案1.doc

《复习题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题答案1.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题答案1.doc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种质:

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

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

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

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

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

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354)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三、判断题

1、种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半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

2、种质资源的范围大到全球的种质资源,小到一个基因。

(√)

3、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物种丰富、分布集中、丰富多彩和特点突出。

(√)

4、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观赏植物种及品种的拥有量上堪称世界之最。

(√)

5、我国花卉面临的危机是布局不合理;濒危物种尚待抢救;家底不清,品种混杂;良种失传,品种退化。

(√)

6、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

(√)

7、一般育种工作往往都是对本地良种直接利用和通过改良加以利用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使用。

(√)

8、中国植被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

西南、中南和东北地区。

(√)

四、选择题

1、种质资源的类别根据其来源分为(A、B、C、D)

A、本地种质资源B、外地种质资源

C、野生种质资源D、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2、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A、B、C、D)

A、种植保存法B、组织培养法

C、种子保存法D、超低温保存法

3、为了正确认识种质资源,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A、B、C、D)

A、分类学性状B、经济性状

C、生物学性状D、观赏特性

五、简答题

1、简述种质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1)本地种质资源:

特点:

取材方便,对当地自然与栽培条件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它是选育新品种时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原始材料。

应用:

一般育种工作往往都是对本地良种直接利用和通过改良加以利用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使用。

2)外地种质资源:

特点:

它们反映了各自原产地的生态和栽培特点,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和经济上的遗传性状。

其中有些是本地区品种所欠缺的。

应用:

正确选择和利用外地种质资源,可大大地丰富本地园林植物品种和类型的不足,从而扩大育种材料的范围和数量。

3)野生种质资源:

特点:

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其观赏品质和经济性状大都较差。

常常是砧木或培育抗性新品种的优良亲本。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特点:

它们具有比自然资源更新、更丰富的遗传性状。

应用:

这类材料,因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会日益增加,从而大大丰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2、简答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1).根据收集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务,确定收集的对象、类别和数量。

2).收集范围应该由近及远,根据需要进行,首先考虑珍稀濒危种的收集,同时把本地品种中最优良的加以保存,其次收集有关的种、变种、类型及遗传变异的个体,尽可能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3).种苗的收集应该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检疫,并做好登记、核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3、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有那些?

1)种植保存法(就地种质、异地种质)

2)组织培养保存法

3)种子促藏保存法

4)超低温种质保存法

4、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有那些?

分类学性状的研究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观赏特性的研究

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

抗逆性及适应性的研究

第二章引种试题

一、名词解释

简单引种:

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引种)

2、驯化引种:

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驯化引种)。

生态型:

所谓生态型是指同一种范围内在生物特征、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上,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类型。

4、气候相似论:

主张气候相似地区引种容易成功。

5、驯化理论:

主张通过实生驯化,增强个体适应能力,以提高引种成功机会的理论。

过多地注意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的作用。

6、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是某植物基因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带。

从起源中心引种可得到最丰富的基因资源,引种材料将

具有最大的适应性。

7、生态历史分析理论:

植物适应性大小与系统发育过程中历史生态条件有关。

生态历史愈复杂,植物的适应性就愈广泛。

二、填空题

1、对同一种植物分布区中不同地理种源提供的种子或苗木进行的对比栽培试验称作(种源实验)。

2、植物适应力的大小,不仅与目前分布条件有关,而且与系统发育中历史上的(生态条件)有关。

3、同一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特征、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上,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类型称作(生态型)

4、引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是由植物的(遗传性)决定的。

5、在土壤对引种的影响当中,对植物引种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的(酸碱度)和(含盐量)问题。

三、判断题

1、马尾松是属于酸性植物,油桐属于中性植物(×)。

2、生物之间的寄生、共生,以及与花粉携带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引种成败。

(√)

3、从引种驯化这个角度,确定植物的生态主要应分析两个方面:

一是分布区的主要生态条件:

二是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解剖特征。

(√)

4、由于南北方日照长短不同,当植物从南向北引种时,可适当提前播种。

(×)

5、植物适应性的大小,不仅与目前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其系统发育历史上经历的生态条件有关。

(√)

6、凡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经历的生态条件较为复杂时,其潜在的适应能力也会大些,引种工作一般较易成功。

(√)

四、选择题

1、引种驯化试验中观测的主要项目包括:

(ABCD)

A、植物学性状B、物候期

C、抗性特点D、适应的环境条件

2、引种驯化试验包括(ABCD)

A、种源试验B、品种比较试验

C、区域化试验D、栽培推广

3、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有(ABCD)

A、温度B、光照C、降水和湿度D、土壤

五、简答题

1、简述引种驯化的意义

1)、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2)、快速丰富本地植物材料的方法;

3)、最为经济的手段;

4)、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

5)、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6)、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2、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

1)温度;2)降水与湿度;3)光照;4)土壤;5)生物因子

3、简述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步骤

1)引种材料的收集

2)种苗检疫

3)登记编号

4)引种试验

5)推广试验

4、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

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5)、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六、论述题

1、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在栽培技术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播种期南树北移:

延迟;北树南移:

提早

栽植密度南树北移:

增大;北树南移:

减小

肥水管理南树北移:

少施肥;北树南移:

多施肥

光照处理南树北移:

短日照;北树南移:

长日照

防寒遮荫南树北移:

防寒越冬;北树南移:

遮荫过夏

播种育苗、种子处理南树北移:

低温处理;北树南移:

干燥

2、在引种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有那些?

引种要结合选择

引种要结合有性杂交

选择多种地利条件实验

阶段训练与多代连续培育

试管苗培育

栽培技术研究

第三章选种试题

一、名词解释

单株选择法:

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2、混合选择法:

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然后与标准品种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集团选择法:

按照观赏植物的不同类型归纳为若干个集团,然后从一个混杂的原始群体中,将选出的同一集团的种子混合收取,混合播种,不同集团则分别收取,分别播种,从而同时选出若干个新品种的方法。

4、无性系选择法:

无性系选择是从普通种群中,或从人工杂交和天然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的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之后进行选择的方法。

6、相关选择法:

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选种: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8、芽变选种:

将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变异的枝条进行选择、鉴定,从而培养出新品种的方法。

评分比较选择法:

以主要性状为主,兼顾其他性状,较为科学,参加评选的人很多,这样可以消除个人的偏见,评选结果较为可靠的选择方法

二、填空题

1、选择育种又称选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2、(遗传)自然选择的成果巩固和积累;(变异)提供进化原料;(选择)控制变异与遗传的方向。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使某些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内逐渐占优势,造成群体(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相关选择法方法是基于基因的(多效性)、系统效应和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5、芽变是(体细胞)突变,属于无性系选择。

三、判断题

1、被子植物梢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发生层中L1层是平周分裂后,发育成表皮。

(×)

2、芽变仅仅在少数性状上发生突变,是原类型遗传物质的突变,不是双亲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

3、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的植物,可先进行若干次单株选择,待性状一致后,再进行1~2次混合选择。

(×)

4、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低时,混合选择法效果好。

(×)

6、在创造新的生物类型方面,自然选择,时间长,见效慢;人工选择,时间短,见效快。

(√)

7、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

频率高时起作用,低时作用甚微;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作用明显。

(√)

四、选择题

1、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哪种选择方法效果好。

(B)

A、单株选择法;B、混合选择法;

C、评分比较选择法;D、相关选择法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每一单株的基因型的优劣,从而获得遗传性显著优良的新品种的选择方法是(A)

A、单株选择法;B、混合选择法;

C、评分比较选择法;D、相关选择法

3、以主要性状为主,兼顾其他性状,较为科学,参加评选的人很多,这样可以消除个人的偏见,评选结果较为可靠的选择方法是(C)

A、单株选择法;B、混合选择法;

C、评分比较选择法;D、相关选择法

4、下列不属于芽变的特点是(C)

A、芽变表现的多样性;B、芽变的重演性;

C、芽变的不稳定性;D、芽变性状的局限性

5、下列属于质量性状的是(D)

A、株高;B、花径;C、产花量;D、叶色

五、简答题

1、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独立的育种手段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1)从育种效果上看:

⑴增大变异;

⑵筛选性状组合;

⑶影响进一步的育种成果。

2)从遗传机制上看:

⑴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⑵使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

⑶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

⑷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

2、什么是无性系选择法?

其优缺点是什么?

无性系选择是从普通种群中,或从人工杂交和天然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的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之后进行选择的方法。

优点:

能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选择,缩短育种周期,方法简单,见效快。

缺点:

无性系内选择无效,无性系遗传基础过窄,往往适应性较差,有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3、芽变的特点是什么?

1).芽变表现的多样性

2).芽变的重演性

3).芽变的稳定性

4).芽变性状的局限性

4、简述芽变选择的程序和步骤

1).初选---目测预选。

(1)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都要继续观察,如果芽变范围太小,不足以进行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嫁接等措施,使变异部分迅速增大,而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2)对于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的,可先将无性繁殖后代栽入移植鉴定圃再根据表现决定下一步骤。

(3)对于有充分证据肯定为芽变的,且性状优良,但是还有些性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不经移植鉴定圃进入选种圃。

(4)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且没有相关劣变,可不经鉴定圃与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

(5)对于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取修剪、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变异性达到纯化和稳定。

2).复选---对初选芽变再次进行评选。

主要工作:

(1)对初选植株进行评选,繁殖成营养系;

(2)在选种圃中进行比较,也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复选出优良单株。

3).决选---参加决选的品系,应由选种单位提供下列的完整资料和实物

(1)选种历史评价和发展前途的综合报告。

(2)在选种圃内连续不少于3年的鉴定结果。

(3)在不同自然区内的生产试验结果和有关鉴定意见。

(4)该品系及对照的实物。

5、简述选择育种的意义

(1)所需时间短、见效快。

(2)可创造许多优良品种。

(3)选择使植物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4)选择具有间接创造性。

(5)是其他育种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6)选择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整个生活周期。

六、论述题

1、实生选择方法有那些?

各优缺点是什么?

1)混合选择法:

优点:

简便易行、节省土地和设备、能获得较多的种子或种植材料,以便于及早推广,能保持丰富的遗传性,以维持和提高品种种性

缺点:

混合选择是按表现型进行选择,混合采种繁殖,因而不能查清子代和亲本之间的谱系关系,也就不能根据子代的表现进行家系的选择。

因此,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低的情况下,选择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对于群体上已基本趋于一致的,在环境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再进行混合选择,效果就会越来越不显著。

2)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由于所选优株后代分别繁殖和编号,分别进行鉴定比较,一个优株的后代就形成一个家系。

因而可以根据后代的外观表现来确定当选单株的真正优劣,选出遗传上真正优良的类型。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比较费工、费时,株系增多后所占土地增大,工作程序也比较复杂。

自花授粉植物是指同一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这种方式又称自交)或同一植株的不同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

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自花授粉植物可以长期自交而后代生活力并不表现降低。

3)无性系选择是从普通种群中,或从人工杂交和天然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的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之后进行选择的方法。

优点:

能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选择,缩短育种周期,方法简单,见效快。

缺点:

无性系内选择无效,无性系遗传基础过窄,往往适应性较差,有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4)评分比较选择法:

以主要性状为主,兼顾其他性状,较为科学,参加评选的人很多,这样可以消除个人的偏见,评选结果较为可靠。

费工、费时,计算麻烦。

5)相关选择法:

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准确性不高

2、阐述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1)选择群体的大小:

变异机率高、变异类型复杂、选择机会多、选择效果好

2)环境条件:

选择的性状变异是环境条件引起的,还是基因差别引起的,只有在被选择的群体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确定。

3)选择群体的遗传组成:

无性繁殖群体----遗传组成一致性高,变异频率低

有性繁殖群体:

自花授粉植物---性状稳定,变异频率低,选择效果差。

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组成复杂,变异类型丰富,选择效率高。

3)质量性状喝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变异显著、能稳定遗传、选择效果好;数量性状:

变异连续性、不显著、受环境影响大、选择效果差

2)重点性状和综合性状:

选择时期和时机:

根据选择的性状

确定与花器有关的性状如

花色、花径、花期、育性、花型

的选择时机。

第四章杂交育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杂交育种:

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2、近缘杂交:

指品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的杂交。

它用于提高后代生活力及选育新品种。

3、远缘杂交:

指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它主要用于创造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4、组合育种:

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基因的加性效应),从而选出具有双亲优良基因组合的新品种。

5、优势育种:

通过选择配合力良好、产生非加性效应大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合程度很高、表现出很强的优势的F1杂种,并将F1杂种直接用于生产。

6、单交:

一个母本与一个父本的成对杂交称为单杂交

7、回交:

两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8、双交:

两个不同的单交种进行的杂交。

9、远缘杂交不育性:

杂种植株虽能成活,但结实性差,甚至完全不能结实。

杂种种子不发芽或虽然发芽生长,但幼苗生长衰弱或早期夭亡。

10、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是指在受精之前产生的各种交配障碍。

二、填空题

1、(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2、(近缘杂交)是指品种内、品种间或类型间的杂交。

它用于提高后代生活及选育新品种。

3、(远缘杂交)是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它主要用于创造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4、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从而选出具有双亲优良基因组合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叫(重组育种)。

5、通过选择配合力良好、产生非加性效应大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合程度很高、表现出很强的优势的F1杂种,并将F1杂种直接用于生产,这种育种方法叫(优势育种)。

6、杂合体通过自交导致后代群体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7、杂合体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导致杂合体条件下被隐蔽起来的(隐性基因)暴露出来

8、一个母本与一个父本的成对杂交称为(单交)。

9、两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三、判断题

1、杂合体通过自交导致后代群体遗传组成迅速趋于杂合化。

(√)

2、杂合体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导致杂合体条件下被隐蔽起来的显性基因暴露出来。

(×)

3、双交两个不同的亲本之间进行的杂交。

(×)

4、光照----长日照植物,延长日照时间,推迟开花;短日照植物,延长日照时间,促进开花(×)

5、在选配父母本时,结实性强的做父本,花粉多而正常的做母本。

(×)

6、精卵结合型是指通过受精过程,结合自己成了精核和卵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杂种(√)

7、远缘杂种后代的类型有综合(中间)性状类型、亲本性状类型、新物种类型。

(√)

四、不定向选择

1、根据进行杂交的亲本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CD)

A、自然杂交;B、人工杂交;

C、近缘杂交;D、远缘杂交

2、单交的F1再与第三者杂交称(C)

A、单交;B、双交;

C、三交;D、四交

3、花粉活力的间接测定方法有(CD)

A、统计授粉后的结实数量;

B、统计花粉管萌发情况;

C、培养基培养法;

D、染色法

4、下列不属于远缘杂交特点的是(D)

A、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B、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C、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D、远缘杂交后代的抗逆性

五、简答题

1、杂交育种的意义

1.是创造新物种、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现代月季法国蔷薇、百叶蔷薇、突厥蔷薇、月季花、香水月季杂交而成。

2.杂交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

有利于人类方向进化加速

3.杂交是研究遗传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

4.杂交选育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荷兰、新加坡等国家

2、杂交的方式有哪些?

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多父本混合授粉、聚合杂交

3、选择、选配亲本的原则是什么?

1)具备优良性状,且两亲本的优缺点要互补。

2)地理上起源较远、生态型差别较大亲本组合。

3)要考虑双亲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

4)结实性强、优良性状较多的做母本,花粉多而正常的做父本。

5)重点性状与珍稀性状应优先考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