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5940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较教育学概念.docx

比较教育学概念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一、比较教育学功能

1.借鉴性功能

2.认识性功能

3.交流性功能

4.预测性与决策性功能

5.发展性功能

三、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求是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过程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

二、比较教育的分类

三、大体可分为两类:

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1.区域研究

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又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局部研究所涉及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2.问题研究

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

按照比较的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专题比较:

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的比较。

总体比较:

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

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专题二

一、因素分析与比较教育

创始人是萨德勒,于20世纪前后,提出要探讨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的观点,后经康德尔的大力发展,他强调从历史的因素来分析研究教育,汉斯、施耐德、马林森等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因素分析法,侧重社会因素的分析。

其中康德尔是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有以下观点:

(1探究作用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

(2注重历史分析和解释而不是具体方法;

(3注重分析传统对教育的作用;

(4注重分析文化区域的作用。

专题三

一、因素分析法

注重探讨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之间或各种印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等。

3.汉斯的研究最典型、最全面。

4.评价:

因素分析法不仅使科学方法进入比较教育学科成为可能,使比较教育研究进入微观领域,而且创造了6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的昌盛时代。

二、阶段分析模型研究法

•代表人物:

贝雷迪

•著作:

《教育的比较法》

•把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程序分为四个阶段,且设计了一个表现四个阶段的模型:

•1.描述

•2.解释

•3.并置

•4.比较

三.假设检验研究法

•代表人物: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

•代表作:

《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把自然科学中用于假设检验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用于比较教育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五个研究程序:

•提出问题、确定假设;

•明确概念和量化指标;

•选择个案;

•收集与处理资料;

•数据运演与检验假设

四。

、教育问题研究法

•努力应用科学原理来探讨和研究各国教育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研究方法。

•代表人物:

霍姆斯

•代表作:

《教育问题——比较方法》

•程序:

•问题的选择与分析;

•政策建议的形成;

•识别与验证相关因素;

•预测;

•预测结果的追踪分析与验证

专题四

一、19世纪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

⏹德色诺芬

⏹古罗马西塞罗

⏹中国玄奘

⏹意大利马可波罗

⏹德国伯克托尔德

法国巴塞

三、19世纪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

⏹法国朱利安

⏹法国库森

⏹美国贺拉斯·曼亨利·巴纳德

⏹英国阿诺德

四、朱利安

⏹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

⏹年代:

1775~1848

⏹著作:

《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1817

⏹三大建议:

(1成立特别教育委员会

(2建立一所“师范学校”

(3创办一份教育杂志

⏹最早提出进行国际教育研究

⏹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教育机构

六、20世纪比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英国萨德勒

⏹美国康德尔贝雷迪诺亚与埃克斯坦

⏹英国汉斯霍姆斯埃德蒙·金

⏹德国施奈德

专题五美国教育

一、国防教育法(简答

该法共有10章,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教育,推动这三门课的现代化;

第二,加强天才教育,对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奖贷学金,使任何英才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第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中层技术人员;

第五,强化师范教育,提高教师水平。

二、生计教育计划(名词解释

1977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了“生计教育”理论。

生计教育要求以职业为核心,把普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

生计教育不是特殊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而是使普通学校中的学生学习职业上的知识技能,了解职业生活。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提供五年的拨款,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

其实施的对象是从幼儿园、中小学一直到大专院校的学生以及成人,其中把中小学阶段作为生计教育的重点。

三、中等教育

1、教育机构:

综合中学为主体

2、教育宗旨:

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

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学习基本技能;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技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具有道德品质。

3、教育的实施:

教学、指导和服务

学术性科目:

英语、社会科学、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

非学术性科目:

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

应急科目

四、改革文件(选择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989年美国民间科学团体——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普及科学——2061计划:

为了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

1991年布什总统签发了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五、《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简答

措施:

基础课的教学(学生在中学4年间要学习4年英语、2年的外国语、3年数学、科学、社会方面的课程,以及半年的计算机科学。

;

提高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各中小学要采取严格、可测度高的标准,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德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院和大学的入学要求;

延长学习时间;

提高师资质量,改善教师待遇(要提高获得教师资格的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师职称制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要重视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

加强领导和财政资助。

专题六英国教育

一、公学(名词解释

14世纪开始,公学出现——新型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

温彻斯特公学1382和1440伊顿公学,专门招收上层子弟的贵族学校。

二、《1944年教育法》

•(1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

•(2郡和郡自治市议会为负责这三个阶段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当局;

•(3改组民办学校,使它们可自由选择成为不同类型的公助民办学校;

•(4地方教育当局必须为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者提供正规教育,并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有组织的文化训练及娱乐活动提供充足的设施;为一切未满18岁但不受全日制中等教育或其他经官方承认的全日制或部分时

间制教育的青年提供强迫的部分时间制教育。

意义:

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1988年教育改革法》(简答

•一、中初等教育的改革

•(一统一全国课程

•5-16岁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统一课程。

•十门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数学、科学、英语

•历史、地理、工艺、音乐、艺术、体育和从中学开设的外语。

•5-16岁义务教育划分四个阶段:

•5-7岁

•7-11岁

•11-14岁

•14-16岁

•成绩目标、学习大纲、评定安排。

•国家课程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英格兰、威尔士

•公立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

•除十门必修课外,可开设选修课

•问题:

•教师工作量增加,每周50-60小时以上,重压之下。

•调整:

减少对课程的要求:

•简化国家课程;

•减少国家课程的内容

•(二考试制度改革

•1.11岁考试的演变与改革

•早在19世纪末产生,通过此把初等教育的标准统一起来,并以此作为中学的选拔标准;

•20世纪30年代,抵制和反对,仍然作为选拔手段;

•1944年教育法,11岁考试,三种不同性质的中学。

•地方教育当局负责;

•内容:

标准化智力测验、英语、算数;

•成绩报告单;

•校长对学生的鉴定报告。

•测验由学校老师主持;

•地方教育当局排名次,确定进入中学的分数线。

•弊端:

过早测验;

•一次考试定未来不太合理;

•关注极少数学生不平等

•2.中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

•1951年,普通教育证书考试(GCE:

•一般水平:

考试对象为完成了5-16义务教育、成绩较为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

20%。

16岁考试。

等级制。

五个等级。

•高级水平:

通过了一般水平考试,在第六学级学完两年的学生。

18岁考试

•特点:

考试对象是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

•校外考试机构组织的考试;

•既是中学结业考试,又是大学入学考试

•1965年,增设中等教育证书考试(CSE。

•对象:

结束了5-16岁义务教育,具有中等水平的学生。

60%。

•考试内容更侧重职业性、实际性的知识和技能。

•就业的依据,也是进入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的正式资格。

•弊端:

混乱;

•剥夺部分学生参加国家证书考试的资格;

•笔试,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够。

•3.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考试及其争议

•7、11、14、16

•4次全国统一考试。

遭到反对和抵制。

•1990年,取消某些法定的统考科目,教师自行考查:

地理、历史、技术等;

•教师工会抵制和反对

•(三建立直接拨款学校

•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

•任何由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郡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经家长投票同意和提出申请,并经教育国务大臣批准,即可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成为直接拨款学校。

•1993年成立学校基金处,负责拨款

•(四加强科学教育

•传统:

重人文,轻科技

•1980年,提出实施电子计算机教育计划。

•1985年,发布了关于改进科学教育的政策声明: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介绍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获得知识并提高理解能力。

•二、高等教育的改革

•(一双重制的建立与结束

•60年代,双重制;

•1992年,结束双重制:

30多所多科技术学院改称大学,并获得了学位授予权

•(二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控制不断加强

•英国大学:

独立、自治;

•政府的影响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

只拨款,不过问具体工作;

•1988年,成立大学基金委员会,取代:

15人,高教界6-9名,工商、金融等。

下发指导文件,规定使用资金的具体要求和附加条件。

•(三高等教育经费渠道朝多样化发展

•公共开支:

1946,50%;1953,70%;1980,90%。

•80年代,政府对高等教育采取经费紧缩政策;

•1985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费分配的原则不以大学缺少经费为依据;根据国家的综合经济能力和其他因素。

•鼓励高校自找出路。

拨款和自筹各占一半。

•(四强化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端正对社会特别是工商业的态度;

•走出校门,加强与工商业的联系;

•加强与地方企业和社区的联系。

•(五扩大入学途径,增加高等学校学生人数

•放宽入学条件;

•吸收更多的成人和女性等措施;

•六、直接拨款学校(名词解释

•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

•任何由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郡立学校或民办学校,经家长投票同意和提出申请,并经教育国务大臣批准,即可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成为直接拨款学校。

•七、英国初等教育:

5-11岁(选择

•八、英国教育的改革趋势

•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管理,削弱地方教育当局的权限;

•强化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鼓励高校与工商界的联系;

•把科学教育和技术开发置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九、英国大学入学制度(与其他国家对比选择

•英国:

依据16岁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和18岁的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和高级补充水平考试成绩。

•日本:

大学命题考试

专题七:

日本教育

一、日本现行学校制度(可能选择

★1872年《学制》公布近代学校制度诞生

大学、中学、小学的单一体系的学校制度

★1885年:

小学(8年、中学(普通中学5年、高等中学2年、帝国大学(3年

★现行学制:

6-3-3制

二、日本教育行政制度:

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文部省

三、1951年《产业教育振兴法》作用:

1951《产业教育振兴法》,产业教育是发展经济和提高国民生活的基础(选择

专题八法国教育

一、郎之万-瓦隆计划

1947年——指出方向,奠定基础

“教育民主化”、“以儿童为中心”

原则:

男女平等教育权、各类教育平等、普通教育的基础地位、学校中心

地位、重视儿童的材、连贯的教育制度、免费性、强调师资培养二、教育行政制度

•中央集权制——国民教育部内设督学和咨询机构(选择

三、学前教育特色:

免费性中等教育特色:

观察阶段和方向指导阶段四:

大学入学标准:

高中毕业会考法国高等教育的主体:

大学五、大学校(名词解释)高级官员、管理人员和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招生对象——精英教育:

起点高、要求严、讲实效、规模小、出路好。

预备班(根据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择优录取),10%。

两年,文理工商四科。

入学竞争考试。

六、《共同基础法令》(简答)••••••••法国《共同基础法令》是界定共同基础和能力的法令,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法语;2.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科学文化知识;3.掌握基本的人文文化知识;4.掌握一门外语;5.掌握常用的信息通讯技术;6.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民意识;7.拥有独立自主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德国教育专题九1、初等教育:

基础学校(Grundschulen学制4年。

学生成绩采用学业成绩等级制,六级,1分最好,6分最差。

2、德国职业技术学校(特色:

双元制)/那个是实施德国职业义务教育的主体(德国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3、德国教育行政制度:

实行联邦主义,但各州享有教育立法权利。

4、德国高等教育特色:

宽进严出,

学术自由,弹性学制,实践导向,学生主导。

专题十:

俄罗斯教育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新改革动向:

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简答)1.引入市场机制和教育经济化2.教育领域的私有化、非国有化3.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单一向多元发展)4.教育的个性化、人道化、人文化5.管理体制上的非集中化和自治化二、最新改革动向:

(一)从结构到内容,从人文到技术:

走向更完整的普通教育(二从本国走向世界,从学校走向社会:

走向更开放的高等教育(三从自觉走向自信,从经验走向科学:

走向以教师职业化为取向的教师教育(四体系与内容并重,学校与社会沟通:

走向人文与社会的职业教育俄罗斯义务教育:

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