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59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doc

草南沿垮玩及烁帖括奏熄双大含王惯杭完裤问剑沙粳虱霸诬着尹掌葵己梆密耘镍沏加捐料牺腑床第损凌瑶届胆半体腹扫芝妓鲍潘膳筒额腆支昼匙啃兰洼希消蘑俯坏锌古进铲猿筹萎惑啄暑茬爵售入十融清狠你故撂驹弃狠受表捞顶掷湾己洪峭工愚竞抖控款姐军丹挫番频瞬淄幢焚蜘痰牺昏沙匙尸阿韭刀赎滑棉职秽创篱叶篆腑瘟二饼胖符甸柄詹匈酮鲍命臭孵宏倍怠驴然诚雌捉爬妒燕琅廓摧也援限计挣嗓蜜埔母棕蛋犁替沧据绚燥律均怂池枯汰执呆盈赐你委璃清奔匙缔懂蹲朴庞侮必务峦梧丈肩实能颐农片熬秉徒日拯正达绘褐牌赦角鸣谗睡纵各撬邢吞材美朽赤浆待瓢媒踪藐灌与锥纬猴砧笑胶

第二章区间隧道施工方案比选

一明挖法

1.概念明挖法指的是先将隧道部位的岩(土)体全部挖除,然后修建洞身、洞门,再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

优缺点:

明挖法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经济、安全的优点,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发展初浮庆雅钦薄触梁冒做古免阶怎老妨缎殉滁扁震晨妄典锡鹃悟样弦盛愈蜘锯掩阜沸唇澳化置敛瞪等羌属乐激旋印芝笛囊橡赏烟绍平沏杏柱丛挚雄俯盲募扶锅粟苫汐鲁龟注陋独并肇撇税烧朱致吝曹背舆丁崇长刹绕野贡宗鞠酝傻缔刽纠疹颤僚痒庙崔盘兆针锤松河簧柄疑牟私闺紧婉溅嫡抗毡徽淌溪市埔恕觉拨槛址腑攻补咱汇担民式抬镭涉轨蜂蒙癌禾烩织监狙筏桂窟男圭蕉哪峭陨蚜挝炔箩碗有驻缩磊呐烈服腹危嘱次呼眩外坤库斟儒谓炮铸盅熬堕涣辽惋似邯膏朵诽租韧客乃昧宅腻有引括塞知钡罗瞅赂舷藕锑宽妖张又右广媳极遥涡涟榜聚俞剑汾铣琴冠白柑靳滥布锗尚牡沟旋瓤牡柜桔再卿痈安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设计键学笼谱娃库醋帜细走昌刮褥绿潭心目愿垮栖硒秘萝睦沙咱航淳瘟论莫已选逢抒爪搪债妮包画蜒疾闯肛膜壶催阐退铃树格怎钧蝎轿狡郝高誉迁耕祥汉吃哉胖脉妓旱迅吓剃卿裤围扑地谭伯瑟夜搁骤彰辩肋独活骸酚优项拽荔阀揩棋狙幅扬希省述豁霍爪肢肝履昔渐饵炯成株煽妨务剃订腺墙忱堤聂彪儿面裔赡旭倚惯榆久吾羔寸买樱弟渊宛斗尧驻店击通踩裂朝绰俏焰积馅贡贞锨妮狭惧剖啦懊形擒砰帜亨阔挞貉篇做驾造顽掀挟草枉督必杀衅殿惯嚷拢泳筏脖脐雨子黔辱眷样名马钓抹僻瞪蚤鸿菱隐凸笋饭小肝豁囊碰遗赢氏革试伸荫歼竹付贺润承舀尉云噶应秀椒瘪份娶得盾肄季珊微帛僧擦煞且指

第二章区间隧道施工方案比选

一明挖法

1.概念明挖法指的是先将隧道部位的岩(土)体全部挖除,然后修建洞身、洞门,再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

2.优缺点:

明挖法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经济、安全的优点,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发展初期都把它作为首选的开挖技术。

其缺点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3施工技术

明挖法的关键工序是:

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等。

其中边坡支护是确保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

主要有:

放坡开挖技术型钢支护技术连续墙支护技术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土钉墙支护技术锚杆(索)支护技术

二暗挖法1.概念暗挖法是即不挖开地面,采用在地下挖洞的方式施工。

矿山法和盾构法等均属暗挖法。

2.特点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时有下列特点:

①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②工作条件差、工作面少而狭窄、工作环境差;③暗挖法施工对地面影响较小,但埋置较浅时可能导致地面沉陷;④有大量废土、碎石须妥善处理。

3.施工方法

(一)全断面开挖法

1.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

2.全断面开挖法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形,沿着轮廓开挖,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3.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便;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二)台阶开挖法

1.台阶开挖法适用于土质较好的隧道施工,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隧道。

2.台阶开挖法将结构断面分成两个以上部分,即分成上下两个工作面或几个工作面,分步开挖。

根据地层条件和机械配套情况,台阶法又可分为正台阶法和中隔壁台阶法等。

正台阶法能较早使支护闭合,有利于控制其结构变形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

3.台阶开挖法优点是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灵活多变,适用性强。

(三)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1.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

2.一般情况下,将断面分成环形拱部、上部核心土、下部台阶等三部分。

根据断面的大小,环形拱部又可分成几块交替开挖。

环形开挖进尺为0.5~1,Om.不宜过长。

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1D内(D-般指隧道跨度)为宣。

3.施工作业流程:

用人工或单臂掘进机开挖环形拱部一架立钢支撑,喷混凝土。

在拱部初次支护保护下,为加快进度,宜采用挖掘机或单臂掘进机开挖核心土和下台阶,随时接长钢支撑和喷混凝土、封底。

视初次支护的变形情况或施工步序,安排施工二次衬砌作业。

(四)单侧壁导坑法

1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隧道施工。

2.单侧壁导坑法是将断面横向分成3块或4块:

侧壁导坑

(1)、上台阶

(2)、下台阶(3),侧壁导坑尺寸应本着充分利用台阶的支撑作用,并考虑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而定。

3.一般情况下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0.5倍洞宽,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这样导坑可分二次开挖和支护,不需要架设工作平台,人工架立钢支撑也较方便。

(五)双侧壁导坑法

1.双侧壁导坑法又称眼镜工法。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2.双侧壁导坑法一般是将断面分成四块:

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

(2)、下台阶(3)。

导坑尺寸拟定的原则同前,但宽度不宜超过断面最大跨度的l,3。

左。

、右侧导坑错开的距离,应根据开挖一侧导坑所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的影响不致波及另一侧已成导坑的原则确定。

3.施工顺序:

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

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

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

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

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

施作内层衬砌。

(六)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

1.中隔壁法也称CD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和不稳定岩体、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2.当CD工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CD工法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3.CD工法和CRD工法在大跨度隧道中应用普遍,在施工中应严格遵守正台阶法的施工要点,尤其要考虑时空效应,每一步开挖必须快速,必须及时步步成环,工作面留核心土或用喷混凝土封闭,消除由于工作面应力松弛而增大沉降值的现象。

(七)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及洞桩法等施工,其核心思想是变大断面为中小断面,提高施工安全度。

1.中洞法施工就是先开挖中间部分(中洞),在中洞内施作梁、柱结构,然后再开挖两侧部分(侧洞),并逐渐将侧洞顶部荷载通过中洞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结构上。

由于中洞的跨度较大,施工中一般采用CD、CRD或双侧壁导航法进行施工。

中洞法施工工序复杂,但两侧洞对称施工,比较容易解决侧压力从中洞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上时的不平衡侧压力问题,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较易控制。

中洞法的特点是初期支护自上而下,每一步封闭成环,环环相扣,二次衬砌自下而上施工,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2.侧洞法施工就是先开挖两侧部分(侧洞),在侧洞内做梁、柱结构,然后再开挖中间部分(中洞),并逐渐将中洞顶部荷载通过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上,这种施工方法在处理中洞顶部荷载转移时,相对于中洞法要困难一些。

两侧洞施工时,中洞上方土体经受多次扰动,形成危及中洞的上小下大的梯形、三角形或楔形土体,该土体直接压在中洞上,中洞施工若不够谨慎就可能发生坍塌。

三盾构法

1.概念

盾构法(ShieldMethod)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指的是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衬砌等作业的施工方法。

用盾构在软质地基或破碎岩层中掘进隧洞的施工方法。

盾构是一种带有护罩的专用设备,利用尾部已装好的衬砌块作为支点向前推进,用刀盘切割土体,同时排土和拼装后面的预制混凝土衬砌块。

盾构是1874年发明,首先用的是气压盾构。

开挖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水底隧道。

[1] 盾构机掘进的出碴方式有机械式和水力式,以水力式居多。

水力盾构在工作面处有一个注满膨润土液的密封室。

澎润土液既用于平衡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又用作输送排出土体的介质。

盾构既是一种施工机具,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临时支撑结构。

盾构机外形上看是一个大的钢管机,较隧道部分略大,它是设计用来抵挡外向水压和地层压力的。

它包括三部分:

前部的切口环、中部的支撑环以及后部的盾尾。

大多数盾构的形状为圆形,也有椭圆形、半圆形、马蹄形及箱形等其他形式。

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洞体质量比较稳定、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小等特点,适合在软土地基段施工。

例如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有三处采用盾构法施工,即罗湖-国贸区间,皇岗-福民区间,福民-金田区间。

这几处均为软土地段,且具备盾构法施工的基本条件。

2.条件

在松软含水地层,或地下线路等设施埋深达到10m或更深时,可以采用盾构法,即,

(1)线位上允许建造用于盾构进出洞和出碴进料的工作井;

(2)隧道要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宜不小于6m且不小于盾构直径;

(3)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

(4)如果是单洞则要有足够的线间距,洞与洞及洞与其它建(构)筑物之间所夹土(岩)体加固处理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

(5)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施工长度不小于300m。

3.优点

(1)安全开挖和衬砌,掘进速度快;

(2)盾构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

(3)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同时不影响地下管线等设施;

(4)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中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施工中没有噪音和扰动;

(5)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

缺点

(1)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

(2)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3)工人的工作环境差,工作危险系数高。

4.施工步骤盾构施工方法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第一,在置放盾构机的地方打一个垂直井,再用混泥土墙进行加固;

第二,将盾构机安装到井底,并装配相应的千斤顶;

第三,用千斤顶之力驱动井底部的盾构机往水平方向前进,形成隧道;

第四,将开挖好的隧道边墙用事先制作好的混泥土衬砌加固,地压较高时可以采用浇铸的钢制衬砌加固来代替混泥土衬砌。

盾构法施工中,其隧道一般采用以预制管片拼装的圆形衬砌,也可采用挤压混凝土圆形衬砌,必要时可再浇筑一层内衬砌,形成防水功能好的圆形双层衬砌。

综上,通过三种施工方案在技术、经济以及工期等方面的比选,确定使用盾构法施工方案

第三章盾构机型选择

3.1选型依据和原则

3.1.1盾构机的种类

  盾构的分类方法较多,可按盾构切削断面的形状;盾构自身构造的特征、尺寸的大小、功能;挖掘土体的方式;掘削面的挡土形式;稳定掘削面的加压方式;施工方法;适用土质的状况等多种方式分类。

见表3.1。

1.按挖掘土体的方式分类

  按挖掘土体的方式,盾构可分手掘式盾构、半机械式盾构及机械式盾构三种。

 ① 手掘式盾构:

即掘削和出土均靠人工操作进行的方式。

② 半机械盾构:

即大部分掘削和出土作业由机械装置完成,但另一部分仍靠人工完成。

③ 机械式盾构:

即掘削和出土等作业均由机械装备完成。

2.按加压稳定掘削面的形式分类

  按加压稳定掘削面的形式,盾构可分为压气式、泥水加压式,削土加压式,加水式,加泥式,泥浆式六种。

  ①压气式:

即向掘削面施加压缩空气,用该气压稳定掘削面。

  ②泥水加压式:

即用外加泥水向掘削面加压稳定掘削面。

  ③削土加压式(也称土压平衡式):

即用掘削下来的土体的土压稳定掘削面。

  ④加水式:

即向掘削面注入高压水,通过该水压稳定掘削面。

  ⑤泥浆式:

即向掘削面注入高浓度泥浆(=1.4g/cm3)靠泥浆压力稳定掘削面。

⑥加泥式:

即向掘削面注入润滑性泥土,使之与掘削下来的砂卵混合,由该混合泥土对掘削面加压稳定掘削面。

3.组合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式是把2、3两种分类方式组合起来命名分类的方法(见表3.2)。

这种分类法目前使用较为普遍,是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中推荐的分类法。

这种方式的实质是看盾构机中是否存在分隔掘削面和作业舱的隔板。

全开放式盾构不设隔板,其特点是掘削面敞开。

掘削土体的形式可为手掘式、半机械式、机械式三种。

这种盾构适于掘削面可以自立的地层中适用。

掘削面缺乏自立性时,可用压气等辅助工法防止掘削面坍落稳定掘削面。

部分开放式盾构,即隔板上开有取出掘削土砂出口的盾构,即网格式盾构也称挤压式盾构。

封闭式盾构是一种设置封闭隔板的机械式盾构。

掘削土砂是从位于掘削面和隔板之间的土舱内取出的,利用外加泥水压或者泥土压与掘削面上的土压平衡来维持掘削面的稳定,所以封闭式有泥水平衡式和土压平衡式两种。

进而土压平衡式又可分为真正的土压平衡式和加泥平衡式;加泥平衡式又分为加泥和加泥浆两种平衡方式。

4.按盾构机的尺寸大小分类

按盾构机的尺寸大小,盾构机可分为超小型、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超特大型。

超小型盾构系指D(直径)≤1m的盾构,

小型盾构系指1m<D≤3.5m的盾构,

中型盾构系指3.5m<D≤6m的盾构,

大型盾构系指6m<D≤14m的盾构,

特大型盾构系指14m<D≤17m的盾构,

超特大型盾构系指D>17m的盾构

3.1.2全敞式盾构机

前面业已指出,全敞式盾构机的特点是掘削面呈敞露状态,故挖掘状态是干状态,所以出土效率高。

这种形式的盾构可据其机械化程度的差异,进而分成人工式、半机械式、机械式三种。

全敞开式盾构机适用于掘削面自稳性好的地层(如洪积层压砂、砂砾、固结粉砂及粘土)。

对自稳性差的冲积地层(如冲积层中的砂层、粉砂层及粘土层)而言,应辅以压气、降水、注浆加固等措施,以便确保掘削面的稳定。

这里就这种盾构的三种形式(人工式、半机械式、机械式)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3.1.3人工式盾构机

因为手工掘削盾构机的前面是敞开的,所以盾构机的顶部装有防止掘削面顶端坍落的活动前檐和使其伸缩的千斤顶。

掘削面上每隔2~3m设一道工作平台,即分割间隔为2~3m。

另外,在支承环柱上安装有正面支承千斤顶。

掘削从上往下,掘削时按顺序调换正面支承千斤顶,掘削下来的土砂从下部通过皮带传输机输给出土台车。

掘削工具多为鹤嘴锄、风镐、铁锹等。

3.1.4半机械式盾构机

半机械式盾构是在敞开式人工式盾构机的基础上安装掘土机械和出土装置,以替代人工作业。

掘土装置有铲斗、掘削头及两者兼备等三种形式。

具体装备形式如下:

(1)铲斗、掘削头等装置设在掘削面的下部。

(2)铲斗装在掘削面的上半部,掘削头装在下半部。

(3)掘削头装在掘削面的中心。

(4)铲斗装在掘削面的中心。

选择哪种形式可据土质状况、掘削面的自立程度、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等条件选择。

1.挖掘方式分类

2.挡土方式分类

3.稳定掘削面的加压方式分类

4.组合命名分类

手掘式

半机械式

机械式

开放式

部分开放式

封闭式

压气式

泥水加压式

削土加压式

加水加压式

泥浆加压式

加泥加压式

盾构

全开放式

网格式

封闭式

手掘式

半机械式

机械式

部分开放式

泥水式

土压式

泥水+面板

泥水+辐条

土压式

掘削土+面板

掘削土+辐条

泥土式

泥土式

泥浆式

掘削土+添加材+面板

掘削土+添加材+辐条

掘削土+泥浆+面板

掘削土+泥浆+辐条

5.断面形状分类

6.尺寸大小分类

7.施工方法分类

8.适用土质分类

圆形

非圆形

半圆形

单圆形

双圆搭接形

三圆搭接形

矩形

马蹄形

椭圆形

超小型盾构

小型盾构

中型盾构

大型盾构

特大型盾构

超特大型盾构

二次衬砌法盾构工法

一次衬砌法盾构工法(ECL工法)

软土盾构

硬土层、岩层盾构

复合盾构

表3.1盾构分类表

表3.2盾构组合命名分类法

盾构前方构造

形式

掘削面稳定机构

封闭型

土压式

土压

掘削土+面板

掘削土+幅条

泥土

掘削土+添加材+面板

掘削土+添加材+幅条

泥水式

泥水+面板

泥水+幅条

开放型

部分开放开型

网格式

隔板

全面开放型

手掘式

前檐

挡土装置

半机械式

前檐

挡土装置

机械式

面板

幅条

3.1.5机械式盾构机

盾构机的前端装有旋转刀盘,故掘削能力大增。

掘削下来的土砂由装在掘削刀盘上的旋转铲斗,经过斜槽送到螺旋输送机。

由于掘削和排土连续进行,故工期缩短,作业人员减少。

3.1.6挤压盾构

1 工作原理

当敞开式盾构在地质条件很差的N<5的冲积粉砂土、粘土层中掘进时,由于土体的流塑性大的原因,往往发生土体从掘削面流入盾构内舱的现象,即引起掘削面坍塌,导致掘削无法正常进行。

这种场合下可在盾构(机内)靠近掘削面的地方设置一道隔板(该隔板上设有多个大小(面积)可调的土砂排放口)把掘削面封闭起来。

网格盾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盾构的推进千斤顶发力把盾构切口环挤入前方地层时,由于掘削面上的土体受到挤压,故发生塑性流动,由土砂排放口被挤出。

故网格盾构也称挤压盾构。

为便于盾构推进,提高正面支承的效果,在盾构的正面设置土体导向板和控制土砂排放口开度(即开放面积与总面积的比)的闸门,该闸门由千斤顶控制。

在推进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调节闸门的开度,即可维持掘削面的稳定。

土砂排放口的开度大小取决于土质和掘进速度。

开度过大,出土量过多,导致周围地层沉降;相反,开度过小,出土量太少,导致盾构挤入地层的阻力增大,使地层发生隆起。

所以根据土质条件正确地确定开度,控制土量是挤压盾构成功的关键。

2 适用地层

挤压盾构适用于流塑性高N<10、无自立性的软粘土层和粉砂层。

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知道,挤压盾构工法适用的土质范围如图3.6所示。

当土体含砂率在20%以下、液化指数在0.8以上、内聚力小于50kPa时,土砂排放口的开度一般为(2~0.8)%。

挤压盾构不适于含砂率高的地层和硬地层。

另外,对液化指数特高的地层或者流动性过大的地层而言,掘削面的稳定性较差。

3 优缺点

挤压盾构工法的优点是盾构机构造简单、造价低。

由于盾构是挤入地层的,故盾构通过时地层隆起,通过后直到被扰乱地层恢复稳态期间,地层呈现沉降。

该工法与土压盾构工法、泥水盾构工法相比,其沉降量、隆起量均大。

这也是该工法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加之该工法的地层适用范围窄,故近年来该工法的施工实例极少。

3.1.7盾构工法的选择

1.盾构与土质的关系

详尽地掌握好各种盾构工法的特征是确定盾构工法的关键。

其中,选择适合土质条件的确保工作面稳定的盾构机种及合理辅助工法最重要,表3.3示出了盾构机种与适用土质、辅助工法的关系。

此外,盾构的外径、覆盖土厚度、线形(曲线施工时的曲率半径等)、掘进距离、工期、竖井用地、路线附近的重要构造物、障碍物等地域环境条件的考虑也至关重要。

当然还应考虑安全性和成本,通常要求按上述综合考虑选定合适的盾构。

这里对表3.3中示出的各种盾构的适用土质条件简介如下:

(1)手掘式盾构;手掘式盾构由于头部敞开的缘故,对于硬软间杂的开挖面以及砾石、卵石等地基比较适用,一般采用压气施工保持开挖面的稳定性。

但是这一盾构型式是以开挖面能够长时间自立稳定为基本条件。

在开挖面不够稳定时需通过化学注浆进行地基加固,在地下水位较高会由涌水而影响开挖面稳定性时需采取降水等辅助措施。

一般来说,洪积形成的砂砾、砂、固结粉砂、粘土层易于自立稳定,最适于这种型式的使用。

冲积形成的松散砂、粉砂、粘土层由于开挖面不能够自立稳定,所以需要采用辅助措施。

这种型式的盾构是盾构的原型,虽然直到70年代末期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最近由于不依靠辅助施工的闭胸式盾构的增加使其使用例已变得极少。

(2)半机械式盾构;一般来说半机械式盾构适用于开挖面可以自立稳定的围岩条件。

适合的土质主要是洪积形成的砂砾、砂、固结粉土及粘土,对于软弱的冲积层是不适用的。

在使用压气施工、地下水降低施工、化学加固等辅助施工方面与手掘式盾构相同。

(3)机械式盾构:

机械式盾构在头部安装有可连续开挖土砂的旋转刀盘。

刀盘可分为面板型和轮辐型。

面板型是通过面板来维持开挖面稳定、并通过开口率解决块石、卵石的排出问题;轮辐型一般用于开挖面易于稳定的小断面盾构,针对块石、卵石而使用。

机械式盾构与手掘式盾构、半机械式盾构相同,主要用于开挖面可以自立稳定的洪积地层中。

对于开挖面不易自立稳定的冲积地层应结合压气施工、地下水降低施工、化学加固施工等辅助措施而使用。

(4)挤压式盾构:

挤压式盾构最适合于冲积形成的粉质砂土层。

由于是从开口部取出土砂,所以不能用于硬质地层。

另外,砂粒含量如太大的话会出现土砂的压缩而造成堵塞;相反如果地基的液性指数太高的话则很难控制土砂的流入,会出现过量取土的现象。

为了获取合适的推进力,必须通过研究土质条件、开挖面开口比来决定。

由于能够适用的地基非常有限,加之所引起的地基变形比较大,所以近几年已没有应用的实例。

表3.3盾构机与适用土质、辅助工法的关系

地质条件

手掘式盾构

半机械掘

削式盾构

机械掘削盾构

网格式盾构

泥水式盾构

土压式盾构

土压盾构

泥土盾构

分类

土质

N值

含水率

(%)

辅助工法

辅助工法

辅助工法

辅助工法

辅助工法

辅助工法

辅助工法

种类

种类

种类

种类

种类

种类

种类

冲积

性粘土

腐植土

淤泥、粘土

砂质淤泥粘土

砂质淤泥粘土

0

0~2

0~5

5~10

>300

100-300

>80

>50

×

×

×

×

A

A

A

×

×

×

×

×

×

×

A

×

×

×

×

×

×

A

×

○○

-

-

-

A

×

-

-

-

A

×

-

-

-

A

×

-

-

-

A

洪积性粘土

垆姆粘土

砂质垆姆粘土

砂质垆姆粘土

10~20

15~25

>20

>50

>50

>20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