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606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docx

中考生物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生态系统的稳定

课时训练(十五) 生态系统的稳定

(限时:

45分钟)

|基础达标|

1.[2017·连云港]走进森林公园,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

从生物学角度看,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2.[2017·威海]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

B.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

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D.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3.[2018·聊城]某生物实验小组做了如图K15-1所示的一组探究实验(同种植物),该实验探究的是绿色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强度与(  )

图K15-1

A.叶片的多少(面积)有关B.光线的强弱有关

C.环境的温度有关D.环境的湿度有关

4.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这是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5.如图K15-2所示,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图K15-2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

6.[2018·广东]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D.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7.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8.下列对绿色植物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B.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9.[2018·芜湖]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分能由下向上运输,那么能拉动水分由下向上运输的生理过程是(  )

A.合成作用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

10.[2018·德阳]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11.[2018·黄冈]图K15-3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K15-3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12.[2017·益阳]下面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苗带土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

B.合理密植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

13.[2017·盐城]如图K15-4所示,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力学单位),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若单独测枝条的重量则稍有增加。

导致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图K15-4

A.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B.运输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4.[2018·广元]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如图K15-5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有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

图K15-5

(1)该装置要探究的问题是                ?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信,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应盛有        。

 

(2)若要长时间进行该实验,则需要更换水槽内的培养液,并及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

 

(3)若要用此装置验证玉米幼苗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将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应将该装置 。

 

15.[2017·海南]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图K15-6所示的三个实验。

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K15-6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的情况。

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    。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注: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散失的。

 

16.图K15-7中图

(一)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

(二)表示图

(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K15-7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

(一)中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和        。

 

(3)图

(二)中C对应图

(一)中的生物    。

 

(4)图

(一)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不可缺少的是    。

 

(5)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倡导低碳生活,请你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

 

|能力提升|

17.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新鲜白菜叶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A.丁→丙→乙→甲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D.甲→丁→乙→丙

18.[2018·青岛]小薇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和大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图K15-8是她的探究过程。

图K15-8

(1)小薇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

(一)和下表皮结构示意图

(二)。

①小薇看到图

(一)所示的物像后,转动    ,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在看到清晰的物像后,她发现[2]所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这是因为叶肉细胞中的    是    方向流动的。

 

②图

(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

(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图

(一)中的[5]对应图

(二)中的    (填数字),水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            。

 

(2)小薇培育了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和蒜苗,用矿泉水瓶制作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

她要证明植物在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就选用了甲装置放在光下。

1小时后将甲装置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        ,实验成功。

她不用乙装置的原因是            。

 

(3)小薇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K15-9甲)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图K15-9乙)。

图K15-9

①图甲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    ;在g点时图乙中箭头    (填数字)表示的过程不出现;当图乙只有过程③④时,对应图甲中的时间段是        (填数字)。

 

②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甲中的a点会向   移动。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B [解析]空气清新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了氧气,空气湿润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到空气中。

2.A

3.A [解析]不同组别之间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因此他们探究的可能是叶片的多少与蒸腾作用强弱的关系。

4.A

5.A [解析]由题图可知,左侧的植物在光下通过蒸腾作用会散失较多的水分,使得重量减轻,而右侧的砝码重量不变,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右边会下降。

6.B [解析]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筛管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7.C [解析]植物对生态平衡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因而保护植被很重要。

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有利于维护草原植被,从而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的行为会大量破坏植被,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8.B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储存有机物,释放氧气;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

9.C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把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为根吸水和植物体内水的运输提供了动力。

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运输到植物体内,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10.B [解析]根部吸收的水分沿着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处。

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的运输路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尖成熟区→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片气孔→大气。

11.C [解析]题图中,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12.A [解析]幼苗带土移栽只能减少对根和根毛的损伤,保持植物的吸水能力。

13.A [解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有机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也消耗有机物;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地进行。

此装置的重量减轻主要是蒸腾作用造成的。

单独测枝条的重量则稍有增加的原因是植物在光下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消耗的有机物。

14.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等量的清水

(2)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3)放在黑暗环境中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等量的清水,因为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以保证玉米的根部细胞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3)黑暗环境中玉米幼苗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以免光合作用吸收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15.

(1)氧气 

(2)二氧化碳 (3)E 叶片(气孔不给分)

[解析]

(1)A瓶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燃烧。

因此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D装置中有二氧化碳。

所以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

(3)在实验三中,E、F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因此“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散失的。

16.

(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乙 (4)甲、乙

(5)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

能力提升

17.A

18.

(1)①转换器 细胞质 顺时针 ②线粒体 8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蒜苗会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3)①d、c ①②③④ 0~6和18~24 ②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