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655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配电系统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供配电系统课件.ppt

,第1章概论,1.1供配电系统基本知识,1.2电力系统的电压,1.3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小结,11供配电系统基本知识,1电能的定义由发电厂将一次能源(如煤、油、水、原子能等)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

2特点

(1)输送和分配简单经济,

(2)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3)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光能、热能等),,3供配电系统定义对电能进行供应和分配的系统,为工厂企业及人们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电能。

1.1.1电力系统1电力系统的组成概述

(1)组成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如图1-1所示。

其中:

发电厂的发电机生产电能,在发电机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压器、电力线路输送、分配电能;电动机、电灯、电炉等用电设备使用电能。

总结:

电力网络是电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电力系统又是动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三者的关系也示于图1-1。

(3)动力系统指电力系统加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

“动力部分”包括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热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热力网和用电设备,以及核电厂的反应堆等等。

(2)电力网络或电网指电力系统中除发电机和用电设备之外的部分,即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及其联系的变配电所。

1.1.1电力系统,图1-1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电力网络示意图,1.1.1电力系统,2.发电厂发电厂是将自然界蕴藏的各种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

(1)水力发电厂,简称水电厂或水电站,其能量转换过程是:

水流位能机械能电能

(2)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或火电站,其能量转换过程是:

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3)核能发电厂通常称为核电站,其能量转换过程是:

核裂变能热能机械能电能(4)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简介,1)风力发电利用风力的动能来生产电能。

2)地热发电利用地球内部蕴藏的大量地热能来生产电能。

3)太阳能发电厂利用太阳光能或太阳热能来生产电能。

1.1.1电力系统,3变配电所

(1)变电所的任务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即受电变压配电。

1)升压变电所一般建在发电厂,主要任务是将低电压变换为高电压;2)降压变电所一般建在靠近负荷中心的地点,主要任务是将高电压变换到一个合理的电压等级。

降压变电所根据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又分为:

枢纽变电站地区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

(2)配电所的任务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但不改变电压,即受电配电。

4电力线路

(1)作用输送电能,并把发电厂、变配电所和电能用户连接起来。

(2)分类1)按其传输电流的种类不同分为:

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2)按其结构及敷设方式不同分为:

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室内配电线路。

1.1.1电力系统,5电能用户

(1)定义电能用户又称电力负荷。

在电力系统中,一切消费电能的用电设备均称为电能用户。

(2)分类1)按电流分:

直流设备与交流设备;,2)按电压分:

低压设备1000V及以下的设备;高压设备高于1000V的设备;3)按频率分:

低频(50HZ以下)、工频(50HZ)及中、高频(50HZ以上)设备。

注:

绝大部分设备采用工频;4)按工作制分:

连续运行、短时运行和反复短时运行设备。

1.1.1电力系统,1.1.2供配电系统概况,供配电系统由总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

1一次变压的供配电系统

(1)只有一个变电所的一次变压系统(如图1-2所示)将610KV电压降为380/220V电压的变电所。

注:

这种变电所通常称为车间变电所。

图1-2有一个降压变电所的一次变压供配电系统a)装有一台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变电所b)装有两台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变电所,1.1.2供配电系统概况,图1-3具有高压配电所的供电系统,1.1.2供配电系统概况,图1-4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的供配电系统,1.1.2供配电系统概况,2二次变压的供配电系统(如图1-5所示)大型工厂和某些电力负荷较大的中型工厂,一般采用具有总降压变电所的二次变压供电系统,。

图1-5两次变压的供配电系统,1.1.2供配电系统概况,3低压供配电系统(如图1-6所示)无高压用电设备且用电设备总容量较小的小型工厂,直接采用380/220V低压电源进线,只需设置一个低压配电室,将电能直接分配给各车间低压用电设备使用。

图1-6低压进线的供配电系统,1.1.2供配电系统概况,1.1.3供电的基本要求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即供电连续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方面的质量要求。

4经济应使供配电系统的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1.1.3供电的基本要求,1.2.1额定电压的国家标准1额定电压的国家标准(见表1-1)。

1.2电力系统的电压,2电力线路(或电网)的额定电压电力线路(或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电力工业的水平,经全面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的。

它是确定各类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基本依据(见表1-1)。

3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规定与同级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同理由:

由于用电设备运行时,电力线路上要有负荷电流流过,因而在电力线路上引起电压损耗,造成电力线路上各点电压略有不同,如图1-7的虚线所示。

但成批生产的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不可能按使用地点的实际电压来制造,而只能按线路首端与末端的平均电压即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U来制造。

4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高于同级线路额定电压的5%理由:

由于电力线路允许的电压损耗为5%,因此为了维护线路首端与末端平均电压的额定值,线路首端(电源端)电压应比线路额定电压高5%,而发电机是接在线路首端的,所为了补偿线路上的电压损耗,如图1-7所示,发电机的额定电压高于同级线路额定电压的5%。

1.2.1额定电压的国家标准,5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1)电力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有两种情况:

1)当电力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如图1-8中的变压器T1,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即高于同级线路额定电压5%。

1.2.1额定电压的国家标准,图1-7用电设备和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图1-8电力变压器一、二次额定电压说明图,2)当变压器不与发电机相连,而是连接在线路上,如图1-8中的变压器T2,则可将变压器看作是线路上的用电设备,因此其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同。

(2)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一次绕组接上额定电压而二次绕组开路时的电压,即空载电压。

而变压器在满载运行时,二次绕组内约有5%的阻抗电压降。

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

1)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很长(例如较大容量的高压线路),如图1-8中的变压器T1,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要比线路额定电压高10%。

原因:

一方面要考虑补偿变压器二次绕组本身5%的阻抗电压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变压器满载时输出的二次电压要满足线路首端应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5%,以补偿线路上的电压损耗。

2)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不长(例如为低压线路或直接供电给高、低压用电设备的线路),如图1-8中变压器T2,变压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只需高于其所接线路额定电压5%。

原因:

仅考虑补偿变压器内部5%的阻抗电压降。

1.2.1额定电压的国家标准,1.2.2供电电能的质量,电压偏移的危害感应电动机其最大转矩与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当电压降低时:

电动机转矩显著减小,以致转差增大,从而使定子、转子电流都显著增大,引起温升增加,绝缘老化加速,甚至烧毁电动机;而且由于转矩减小,转速下降,导致生产效益降低,产量减少,产品质量下降。

反之,当电压过高:

激磁电流与铁损都大大增加,引起电机的过热,效率降低。

电热装置其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电压过高将损伤设备,电压过低又达不到所需温度。

1.2.2供电电能的质量,(1-1),

(1)电压偏移电压偏移又称电压偏差,是指用电设备端电压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之差对额定电压的百分数,即,2)电压偏移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供电系统改变运行方式或电力负荷缓慢变化等因素引起的。

3)电压偏移的特点变化相对缓慢。

4)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移的允许值:

电动机5%;照明灯一般场所5%;在视觉要求较高的场所5%,-2.5%;其它用电设备无特殊规定时5%;,1.2.2供电电能的质量,白炽灯白炽灯的端电压降低10%,发光效率下降30%以上,灯光明显变暗;端电压升高10%时,发光效率将提高1/3,但使用寿命将只有原来的1/3。

所以电压偏移对其影响显著,,

(2)波形畸变1)产生原因:

由于硅整流、晶闸管变流设备、微机及网络和各种非线性负荷的使用,致使大量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电压正弦波波形畸变。

2)危害使电能质量大大下降,给供电设备及用电设备带来严重危害。

不仅使损耗增加,还使某些用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引起系统谐振,从而在线路上产生过电压,击穿线路设备绝缘;还可能造成系统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发生误动作;并对附近的通讯设备和线路产生干扰。

2频率我国采用的工业频率(简称工频)为50HZ

(1)影响当电网低于额定频率运行时,所有电力用户的电动机转速都将相应降低,因而工厂的产量和质量都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频率的变化还将影响到计算机,自控装置等设备的准确性。

电网频率的变化对供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影响也很大。

(2)对频率的要求频率的变化范围一般不应超过0.5HZ。

1.2.2供电电能的质量,3可靠性衡量供配电可靠性的指标以全年平均供电时间占全年时间的百分数来表示。

例如:

全年时间为8760小时,用户全年平均停电时间87.6小时,即停电时间占全年的1%,则供电可靠性为99%。

1.2.3电压调整电压调整措施为了减小电压偏移,保证用电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供配电系统必须采用相应的电压调整措施。

1.合理选择变压器的电压分接头或采用有载调压器变压器,使之在负荷变动的情况下,有效地调节电压,保证用电设备端电压的稳定。

合理地减少供配电系统的阻抗,以降低电压损耗,从而缩小电压偏移范围。

1.2.2供电电能的质量,2.尽量使系统的三相负荷均衡,以减小电压偏移。

3.合理地改变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以调整电压偏移。

4.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压损耗,缩小电压偏移范围。

1.2.4供配电系统配电电压的选择1高压配电电压的选择(我国电力系统)

(1)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多用于大型电力系统的主干线;

(2)110KV电压等级既用于中、小型电力系统的主干线,也用于大型电力系统的二次网络;(3)35KV电压等级多用于电力系统的二次网络或大型工厂的内部供电网络;(4)610KV高压配电电压多用于一般工厂内部。

说明:

从技术经济指标来看,最好采用10KV;从适应发展来说,10KV更优于6KV。

1.2.2供电电能的质量,2低压配电电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低压用电设备的电压

(1)线电压380V接三相动力设备;

(2)相电压220V供电给照明及其他220V的单相设备;(3)220/127V对于容易发生触电或有易燃易爆的个别车间或场所,可考虑采用;(4)660V或1140kV(只用于矿井下)用于某些特殊场合。

例如:

矿井下,因负荷中心离变电所较远,所以为保证负荷端的电压水平而采用比380V更高的配电电压。

理由:

由表1-2所列各级电压线路合理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可以看出,同样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条件下,配电电压越高,线路电流越小,线路所采用的导线或电缆截面越小,从而可减少线路的初投资和金属消耗量,且可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耗。

采用10KV电压较之采用6KV电压,输送功率更大,输送距离更远。

注:

如果工厂拥有相当数量的6KV用电设备,或者供电电源的电压就是6KV,则可考虑采用6KV电压作为工厂的高压配电电压。

1.2.2供电电能的质量,1.2.2供电电能的质量,1.3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

考虑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人身安全等因素,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常采用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和经低电阻接地四种运行方式。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1定义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即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不与大地相接。

图1-9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的电路图和相量图。

2采用的系统我国366kV系统,特别是310k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

图1-9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a)电路图b)相量图,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3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电路分析(如图1-9所示):

三个相电压、是对称的,三个相的对地电容电流也是对称的,其相量和为零。

结论:

中性点没有电流流过,各相对地电压就是其相电压。

结论:

中性点没有电流流过,各相对地电压就是其相电压。

4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电路分析(假设C相接地,如图1-10a所示):

(1)C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接地相A相对地电压=+(-)=,B相对地电压=+(-)=,如图1-10b所示。

结论:

当一相接地时,非接地两相对地电压均升高倍,变为线电压。

而且,该两相对地电容电流也相应的增大倍。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2)当C相接地时,系统的接地电流(电容电流)为非接地两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

因此(1-2)由图1-10b的相量图可知,在相位上正好超前90;而在量值上,由于,而,因此(1-3)结论:

一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图1-10一相接地时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a)电路图b)相量图,6注意事项:

(1)单相接地状态不允许长时间运行理由:

1)如果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就形成两相接地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从而损坏线路及其用电设备;,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5确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经验公式:

(1-4)式中,为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A);为系统的额定电压(kV);为同一电压具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km);为同一电压的具有电气联系的电缆线路(cableline)总长度(km)。

2)较大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会在接地点引起电弧,形成间歇电弧过电压,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我国电力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接地运行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般都装有单相接地保护装置或绝缘监测装置,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尽快排除故障;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把负荷转移到备用线路上去。

1.3.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如图1-11所示2采用的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超过如下的规定数值: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1)310KV系统中,接地电流大于30A,

(2)20KV及以上系统中,接地电流大于10A,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措施来减小接地电流,熄灭电弧,避免过电压的产生。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图1-11一相接地时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a)电路图b)相量图,3消弧线圈接地的作用分析: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三相系统是对称的,中性点电流为零,消弧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是接地电容电流与流过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之和。

由于超前90,而滞后90,所以与在接地点互相补偿,使接地电流减到小于发生电弧的最小生弧电流时,电弧就不会发生,从而也不会产生过电压。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电路分析(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样)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零,三个线电压不变,其它两相电压也将升高倍。

5注意事项(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样)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运行时间不允许超过2小时。

1.3.3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特点(如图1-12所示)

(1)当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即通过接地中性点形成单相短路。

单相短路电流比线路的正常负荷电流大许多倍。

因此,在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动作于跳闸,切除短路故障,使系统的其它部分恢复正常运行。

(2)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的对地电压不会升高,因此,该系统中的供电设备的绝缘只需按相电压考虑,而无需按线电压考虑。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图1-12一相接地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应用

(1)110KV以上的超高压系统目前我国110KV以上电力网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理由:

高压电器的绝缘问题是影响电器设计和制造的关键,电器绝缘要求的降低,直接降低了电器的造价,同时改善了电器的性能。

(2)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我国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而且引出中性线(N线)、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这样的系统,称为TN系统。

3TN系统

(1)中性线(N线)的作用用来接相电压为220V的单相用电设备;用来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减少负载中性点的电压偏移。

(2)保护线(PE线)的作用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3)TN系统类型,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根据TN系统中N线和PE线的不同形式,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如图1-13所示。

1)TN-C系统N线和PE线合用一根导线(PEN线),所有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等)均与PEN线相连,如图1-13a所示。

系统的特点:

保护中性线(PEN线)兼有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的功能,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接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上均有电流通过。

这种系统一般能够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而且投资较省,节约有色金属,但是当PEN断线时,可使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对人有触电危险。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图1-13低压配电TN系统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系统的使用在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和要求抗电磁干扰的场所均不允许采用该系统。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2)TN-S系统这种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的,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公共PE线相连,如图1-13b所示。

系统的特点公共PE线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用电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由于其N线与PE线分开,因此其N线即使断线也并不影响接在PE线上的用电设备的安全。

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多用于环境条件较差,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及用电设备对抗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3)TN-C-S系统这种系统前一部分为TN-C系统,后一部分为TN-S系统(或部分为TN-S系统),如图1-13c所示。

系统的特点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优点系统的应用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条件较差并且要求无电磁干扰的数据处理或具有精密检测装置等设备的场所。

1.3.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1.3.4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电力系统,1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产生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10kV配电系统的应用不断扩大,特别是现代化大、中型城市在电网改造中大量采用电缆线路,致使接地电容电流增大。

因此,即使采用中心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也无法完全在发生接地故障时熄灭电弧;而间歇性电弧及谐振引起的过电压会损坏供配电设备和线路,从而导致供电的中断。

2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的作用介绍它接近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保护装置会迅速动作,切除故障线路,通过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使系统的其他部分恢复正常运行。

我国一些大城市的10kV系统采用了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

例如,北京市四环路以内地区的变电站,10kV系统中性点均采用经低电阻接地方式。

总结: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对于供电可靠性、过电压、绝缘配合、短路电流、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以及对弱电系统的干扰等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应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

1.3.4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电力系统,小结,1.供电系统概述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供电是指电力用户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问题。

对供电的基本要求是:

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供配电系统由总降压变电所(或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路、车间变电所、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组成。

变电所的任务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配电所的任务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

大中型工厂和电力用户,一般采用35110KV电源进线,并拥有总降压变电所进行二次变压的供电系统。

一般中型工厂和电力用户,多采用610KV电源进线,经高压配电所将电能分配给各车间变电所进行一次变压的供电系统;在条件允许时,也采用将35KV电源进线直接引入负荷中心,进行一次变压的供电系统。

某些无高压用电设备且总用电容量较小的小型工厂和电力用户,可直接采用380/220V低压供电。

2.电力系统的电压供电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电压和频率。

额定电压是指用电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工作电压。

一般用电设备的工作电压允许在额定电压的5%范围内变动。

我国规定了电力系统各环节(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电力线路、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

3.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中性点通常采用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和经低电阻接地四种运行方式。

前两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三个线电压不变,但会使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倍。

因此,规定带接地故障运行不得超过两小时。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则构成单相对地短路,引起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切除接地故障。

小结,我国610KV电力网和部分35KV电力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110KV以上电力网和380/220V低压电网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20KV及以上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大于10A及310KV电力网中单相接地电流大于30A,其中性点均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我国一些大城市的10KV系统采用经低电阻接地的方式。

低压配电的380/220V三相四线制系统,通常接成TN系统。

因其N线和PE线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TN-C、TN-S、TN-C-S三种系统。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