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66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 第23期.docx

山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简报第23期

2011年青年志愿者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简报

第23期(新农村专刊)2011年7月

本期要目

Ø兴国安邦,富农先行

Ø他眼看新农村

Ø层层剥离,由表及里

 

兴国安邦,富农先行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不遗余力重点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实行惠农政策,筹备支农项目,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经济地位。

我校顺应国情民意,将团省委重点批复的项目——“新农村”调研作为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头戏,调集骨干精英,深入农村调查走访,努力将调研落到实处。

调研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研究”为课题,一针见血、直刺要害,意在深度探查阻农源头,治本固根。

届时将在全省各乡镇村调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资源优劣、基础条件等诸多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阻碍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解决途径和对策建议。

如果调研圆满完成,将为学校反馈回大量珍贵的社会民情第一手资料;而我们作为社会民生最有力的传声筒和谏言库,会为一方父母官更好地施政议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农”问题相信会在你我他共同的担当下逐渐瓦解,农民也将会过上更贴心的生活。

 

他眼看“新农村”

大石洞村,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位于忻州市宁武县西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整个村子四面环山,村民一出门抬头就是山。

这里的风景很美,到了夏季,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可是,这里的经济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同去看看这个村子吧!

整个村子原来大概有150多户人家,然而,现在,大多数人家为了孩子上学都搬到城里去了。

现在,村里不到50户。

村里的大多数人家是泥房,砖房数量很少,更不用说楼房了。

也许你会问,这样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到底靠什么生存呢?

是啊,这里,既没有乡镇企业,又因为气候寒冷,能种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很少。

这里唯一能种的粮食作物就是土豆,村里人一年四季的饭里都少不了它。

当然,吃不了的还可以卖出去。

然而,仅土豆根本不足以维生,所以,每年夏天,村里的男人们就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女人们和孩子们。

以前,这个村子的交通状况很差,一下雨,公路泥泞不堪。

直到2004年,终于修了一条柏油路,这使得这个村子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进。

然而,村里一天只有一趟车,交通运输还不是很好。

村里人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村里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人们的观念比较保守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

然而,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许多人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都搬到城里了。

村里原来也有个学校,但因为没有学生而关闭了。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觉得村里应该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教育建设,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

我希望,大石洞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政法学院1002班刘艳红

这次新农村调研,我主要是针对临汾市隰县午城镇的水堤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课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该村人多地少,土地一般种植玉米和其他经济作物,如果树。

土地靠近河流,灌溉便利,因此可旱涝保收。

但近几年由于物价飞涨,土地投入不断增加,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入增长甚微。

即使国家采取了诸多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但这治标不治本。

由于人多地少,加上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有少,农村很大一部分剩余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收入是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午城镇有几个企业,但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不是很景气,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因此不可能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村民们大都在外地打工。

外地打工面临诸多问题:

收入不稳定、从事工作危险、大多无劳动合同及保障等等。

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他们一般从事重体力劳动,所以收入不多。

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现在的农村家庭中最低的受教育程度也在初中,有些家庭的最高受教育程度已经达到大专以上。

这基于国家教育政策大力推行发展,同时也受农民自身外出务工的经历影响。

近些年来,教育方面的支出已逐渐成为农民家庭总支出的最大份额。

在实地的观察中,我看到了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许多破旧的房屋进行了改造、新建了养老院和运动场等基础设施、沼气池替代了垃圾堆,清洁又节能。

农民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干净、卫生而舒适的。

新农村建设在一些方面的成果很显著。

调研中我还发现,农民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引进先进的技术,使有限的土地能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再者就是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切身利益不受损害。

农村发展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青年人多外出务工,新农村建设的推行有一定的难度。

基层领导也看到这一状况,正积极筹备发展乡镇企业,对诸如午城酿酒厂这样濒临破产的工厂进行整顿和改造,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我也认识到调研活动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问卷调查表数量太少,题目都是客观的选择题,缺少主观问题,因此调查结果具有片面性。

要想全面了解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历史学院0901班李玉敬

层层剥离,由表及里

Ø成就

Ø问题

尽管新农村建设成就卓著,农民基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主机阶段的国情仍没有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十分严峻,农村作为我国经济基础最薄弱的人口聚居地,还是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像一座座看不见的大山,阻碍着农村经济快车的前进。

从主观方面来看,1)依靠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无后劲。

农民只知道沿袭,世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地越种越薄,日子越过越穷。

2)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致使当地用工短缺,企业难以扩大、沃土荒芜。

3)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使他们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低,很多人一辈子守着一亩三分地艰难过活;有的任随被迫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却只能做报酬最低的重体力活,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其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从客观方面来看,1)物价飞涨,导致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产品成本加大,利润微薄。

2)交通普遍不发达,对外贸易难以顺利开展。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便捷的交通始终是经济发展制胜的关键,农村闭塞的环境使其难以打开局面。

3)自然灾害频频爆发

Ø建议

1、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

但由于受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对农业科技投入十分有限。

当前应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惠顾下,虽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所增加,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人畜饮水工程等对农业有了较大改善,然而相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仍然存在很大不足,需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变农民靠天收成的状况,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益、增加收入。

3、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民增收。

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一村一品。

过去说一粒稻种改变了一个世界,一杯牛奶壮大了一个民族,也就是说一个品种富裕了一块地方,要不断引进新品种,有专业、有规模化生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

4、大力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

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是“请进来”,可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利用季或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队伍。

5、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协调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安定,最终实现农村地区向工业城市的完美蜕变。

7、兴办农村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和组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其转变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知识使自己增收致富。

没什么,不能没教育;缺什么,不能缺文化。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知识便是金钱。

 

主编:

杨亚东

编委:

樊淑阳秦翡苏欣李娟霍利鹏杨秀

报:

团省委、各位校领导

送:

机关各部门、各教学辅助单位、各学院

发:

各学院团委、学生会

地址:

山西师范大学  E-mail:

tuanwei@

注:

每期简报将在校团委主页上公布

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