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75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docx

涵洞防水层保护层沉降缝技术交底

涵洞沉降缝、防水层、保护层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1概况

本标段新建涵洞为盖板箱涵和肋板涵共107座,其中盖板箱涵102座,肋板涵5座。

本工程涵洞主要构成为:

C30素砼(涵身基础、出入口基础、翼墙基础)、C30素砼(涵身、边墙、中墙和翼墙)、C35钢筋砼盖板;沉降缝设置基本长度为4m/道,沉降缝填充材料为石棉沥青板、聚氨酯橡胶板和防水卷材,防水层为两层聚氨酯防水涂料;进出口附属工程出入口边坡、沟床、锥体及出入口垂裙、检查台阶等均为10cm厚碎石垫层+35cm厚M10水泥砂浆砌片石。

1.2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其参考图纸;

2)《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铁路桥涵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

1.3、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锦赤铁路ZH-03标段涵洞工程施工。

二、技术交底内容

本次技术交底主要针对本标段涵洞防水层、沉降缝、保护层施工方法进行交底。

2.1沉降缝

2.1.1沉降缝设置目的

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避免涵洞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整个涵洞破坏。

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并可事先对沉降缝处予以处理;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涵洞的安全、稳定。

2.1.2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向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具体设置位置按设计进行施工。

①洞身沉降缝

一般每隔3—5m设置1处,缝宽为3cm。

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也各设置1处。

②其它沉降缝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③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

2.2防水层

2.2.1正交钢筋砼盖板涵洞

沉降缝防水:

沉降缝涵洞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采用50cm宽的防水卷材(两布三涂甲种防水层),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见下图一

盖板顶面防水:

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同时双孔和三孔盖板涵顶面采用C10素砼做成双向斜坡以利顶面排水,顶面防水层设置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20水泥砂浆填满;若盖板采用现浇时,采用混凝土填塞紧密。

见下图二

2.2.2斜交钢筋砼盖板涵洞

沉降缝防水:

①中间节为矩形涵或框架涵的中间沉降缝防水外侧采用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见下图三,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内侧沉降缝不做处理。

见下图四

②中间节为盖板涵的中间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先嵌填沥青浸制麻布,麻布填塞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沥青麻布嵌填深度为5cm;然后在沥青麻布外面铺设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见下图五

③端部沉降缝:

端部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先嵌填沥青浸制麻布,麻絮填塞范围与麻布防水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沥青麻布嵌填深度为5cm;然后在沥青麻布外面铺设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盖板顶面防水:

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顶面防水层设置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20水泥砂浆填满、若盖板采用现浇时,采用混凝土填塞紧密。

见下图六

2.2.3高填盖板涵洞

沉降缝防水:

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墙体内部15cm;沉降缝基础防水采用聚氨酯弹性橡胶嵌填,弹性橡胶应嵌入基础内部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先嵌填沥青浸制麻布,麻布填塞范围为涵洞单条伸缩缝的整长,沥青麻布嵌填深度为5cm;然后在沥青麻布外面铺设宽度为50cm的防水卷材(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范围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盖板顶面防水:

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图纸中无规定),顶面防水层设置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满、若盖板采用现浇时,采用混凝土填塞紧密。

见下图七

2.2.4肋板涵洞

沉降缝防水:

沉降缝内侧防水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橡胶止水带埋入厚度为3cm,宽度为15cm;沉降缝外侧防水采用50cm宽的防水卷材(两布三涂甲种防水层),铺设宽度为50cm,布设为涵洞盖板、墙身及基础顶面以下15cm。

盖板顶面防水:

盖板顶面防水采用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处理(图纸中无规定),顶面防水层设置在自盖板顶面至盖板底面以下0.2m,在盖板与盖板间缝隙、盖板与边墙间缝隙、穿钉与预留孔间的缝隙,若盖板预制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填满。

三、主要施工方法

3.1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基础部分

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泡沫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

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

②涵身部分

缝外侧通铺防水卷材(宽50cm),内侧以聚氨酯弹性胶填塞,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

缝内用石棉沥青板填满厚为3cm。

③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3.1.1主控项目

①沉降缝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沉降缝不得漏水

3.1.2一般项目

①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②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深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3.2防水层的施工方法

3.2.1涂刷两道聚氨酯弹性胶

①第一度涂层施工:

在底胶基本干燥固化后,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一层涂料,涂刮时要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涂刮厚度一般以1.5mm左右为宜(即涂布量1.5kg/m2)。

开始涂刮时,应根据施工面积的大小、形状和环境,统一考虑施工退路和涂刮顺序。

②第二度涂层施工:

在第一度涂层固化24小时后,再在其表面涂刮第二度涂层,涂刮方法同第一度涂层。

为了确保防水工程质量,涂刮方向必须与第一度涂层的方向垂直。

重涂时间的间隔,由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涂膜固化的程度(以手触不粘为准)来确定,一般不得小于24小时,也不宜大于72小时。

3.2.2嵌填聚氨酯弹性胶

在安装沉降缝泡沫前,将泡沫于离涵洞内侧面15cm处截断,使两块泡沫处于分离状态,在进行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前将内侧15cm的短泡沫撬出,清扫干净槽内的残木屑及碎砼,保持缝内干燥,然后采用聚氨酯弹性胶进行填充,聚氨酯弹性胶应充填密实、外表光洁、不漏水。

3.2.3安装橡胶止水带

止水带可采用埋入式和螺栓固定式,当采用埋入式时,应先将止水带清洗干净,于砼浇筑前将止水带固定于设计安装位置,保证砼浇筑时止水带不移位;当采用螺栓连接时,止水带与夹板及预埋件之间均应采用石棉纸或软金属片补垫严密。

止水带接头应连接牢固,密不透风;止水带接头应设在沉降缝的平直位置,不得设在沉降缝的转角处。

3.2.4填塞沥青麻布

安装方式同嵌填聚氨酯弹性胶。

3.2.5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和两层石棉沥青防水卷材

首先应对防水层施工的砼基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缺陷处理:

基层表面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平整度用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1处。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凿除或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同时应保证铺贴基层表面的干燥。

涂刷第一层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厚度一致,不得漏刷。

涂料在涂刷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铺贴中沥青浸制麻布,沥青浸制麻布应紧跟第一层防水涂料施工,铺贴沿纵向从一端开始,采用后退法铺贴,并采用橡胶磙磙压,使沥青浸透沥青浸制麻布,直到无白茬为止。

涂刷第二层石棉沥青:

待第一层涂料干燥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承受施工人员踩踏时,再进行第二层石棉沥青。

石棉沥青布应平整,无皱折、鼓泡、翘边等缺陷。

3.2.6两布三涂甲种防水层

两布三涂防水涂料施工前,应对防水层施工的砼基面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缺陷处理:

基层表面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平整度用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1处。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凿除或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当采用溶剂型再生橡胶防水涂料时应保证砼基面的干燥;当采用水乳型再生橡胶涂料时应保证基层略显湿润,但不能有积水。

基层干燥度鉴别,可采用边长1m方形塑料布覆盖在基层上,采用阳光照射或用吹风机加热1h后观察,无水汽出现即为干燥。

涂刷第一层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厚度一致,不得漏刷。

涂料在涂刷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铺贴第一层中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应紧跟第一层防水涂料施工,铺贴沿纵向从一端开始,采用后退法铺贴,并采用橡胶磙磙压,使涂料浸透玻璃纤维布,直到无白茬为止。

铺贴玻璃纤维布时,可将布幅边缘没隔1m剪一长度不大于10mm的小口,以便将玻璃纤维布拉直铺贴平整密实。

玻璃纤维布应顺流水方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搭接处应涂刷防水涂料粘牢。

第二层涂料及玻璃纤维布涂铺,须待第一层涂料干燥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承受施工人员踩踏时方可进行施工。

最后一层涂料施工,须待第二层涂料干燥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承受施工人员踩踏时方可进行涂刷。

玻璃纤维布应平整,无皱折、鼓泡、翘边等缺陷。

“两布三涂”冷作再生橡胶沥青防水层施工气温:

使用水乳型再生橡胶沥青涂料时不低于5℃,使用溶剂型再生橡胶沥青涂料时不低于-15℃。

溶剂型涂料在低温施工时,可将涂料用蒸汽间接预热(严禁使用明火解热)以降低稠度便于操作。

施工时,各种涂料不得敞口放置,用后应及时将容器盖盖严,溶剂型涂料应注意防火。

3.2.7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

主控项目

①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护层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

④防水层不得渗水。

一般项目

①防水层的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②防水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涂层厚度一致卷材粘贴牢固,不得有滑移、翘边、起泡、损伤等现象,坡度平顺,排水通畅;

③保护层的表面质量应达到与防水层粘贴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疏松、起砂、脱皮、损伤等现象;

④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材料称量允许偏差为2%,沥青胶结材料施工温度的允许偏差为-10°C;

⑤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

2

卷材搭接长度

-10

尺量检查

⑥保护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

1m卷尺检查

2

分格缝平直

3

拉线尺量检查

3.3保护层施工

肋板涵和斜交盖板涵,设置厚度为15~20cm通长不透水塑性粘土或砂粘土保护层。

斜交盖板涵,保护层沿涵洞外表面全部设置;肋板涵仅设置于顶部及盖板底面以下20cm处。

保护层应从一端向另一端,保护层施工时,要保证保护层捣固密实,不漏水。

四、质量保证措施

1、防水层施工时,先将构件表面的灰尘、泥土及吊钩清除干净;

2、涂料按要求搅拌均匀后,分两次涂刷,涂刷要均匀,无堆积,涂刷第二层应在第一层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前后两次要接好茬;

3、防水卷材铺设应与第二层涂刷同时进行,并保证防水涂料每次搅拌结束到涂料施工完毕20分钟内完成,防水卷材铺设应粘贴密实,表面平整,无歪斜,无鼓泡,接口不严或边缘翘曲现象,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8cm,卷材的铺设应从低处开始,搭接应按水流方向布置,保护层应在防水层铺设完毕24小时后方可进行;

4、防水层不得冒雨施工,夏季应避免高温时间性,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得施工,温度低不宜涂防水层,涂料应保存在常温环境下。

五、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时要使用有机溶剂,故应该注意防火、施工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戴手套、口罩、眼镜等),施工现场要求通风良好、以防溶剂中毒;

2、如果涂料粘在金属工具上固化,清洗困难时,可到指定的安全区点火融化;

3、涵洞顶部施工的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好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

4、顶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临边保护,用于操作人员上下的爬梯应安全牢固;

5、熬制沥青时,熬制地点应设在工地下风方向,与一般工作人员、熬料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并在熬制地点配备灭火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