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93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docx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

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实践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建筑总产值不断增长,建筑业的质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单一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为了应对新时期下的困难和挑战,建筑工程质量监控需要以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理念为基础,针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建构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控框架和体系,实现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创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运行质量极大地影响和决定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并且鉴于建筑工程投资巨大、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更迭的形势,需要转变原有的单一化质量监管模式,要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实现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以有效地防范建筑工程的质量风险,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一、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及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控的概念综述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存在的质量缺陷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为了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监控,我们首先要明晰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概念,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是建筑工程�|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机构成部分,它是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建筑工程的责任主体和工程实体的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

它对于推动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运行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控的过程中,要依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维护权益者的合法正当的权益,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控,将监督与帮助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系统工程,它以质量满足要求为内核,以参与各主体的质量不安全行为作为质量控制和监管的重点,从而规范和控制各个岗位操作的工作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总质量的提升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始创建到报废的全过程,主要涵括建筑工程立项决策、前期准备、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

在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阶段的质量监控目标主要是在于对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的监控理念和实施,讲究质量监控无空白和缝隙,要确保质量链条不间断,从而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总目标。

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监控过程中,逐渐构建了建筑工程质量监控的“五环”模式,如下图所示: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五环”模式二、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剖析1、建筑工程质量监控的立法机制和组织体系还尚未健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的立法机制正在不断的改革进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然而,由于建筑工程市场中存在的不良竞争手段依然难以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如:

阴阳合同、招投标领域的串标、围标、低价中标高价索赔、违法分包等。

从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这极大地增加了建筑工程建设使用成本,影响了工程质量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部门的全寿命周期重视度不足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部门的管理活动中,对于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意识明显存在不足,没有全面地对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加以研究和关注,他们大多将视线集中于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并没有将投资决策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的质量监控置于监督和控制之下,因而,还存在缺陷另外,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和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监控,也还存在内部有效沟通缺失的现象。

如:

质量监管部门与审图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质量监督机构的业务效率低下等3、建筑工程相关的质量信息并未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获得共享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过程中,质量相关监管信息无法在不同的责任主体和质量监管机构之间共享,这就使各建设工程责任主体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缺少依据,无法实现彼此间的协同工作与交流。

同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链上的关键节点监控力度不足,大多属于“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质量监管,这是不可取的。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过程的不可逆性和复杂性,对于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监管应当以辨析和识别质量危险源为重点,要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三、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基本框架及体系在全寿命周期视野之下,建筑工程质量监控要以观念转变为前提,变革原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构建动态化、持续化的质量监管机制,建构如下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框架:

(1)建设单位负责对建筑工程立项工作,并且为了更好地实现工程立项监控,还可以鼓励和倡导工程监理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早期介入,以提出更为切实有效的质量改进建议。

在这一阶段中,由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实现对其的质量监控管理。

(2)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建设单位负责监管,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实施监督管理。

(3)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施工、竣工阶段的责任,并由建设单位负责质量监控和管理。

(4)评价机构负责对工程交付后的质量后评价,物业部门负责管理职责,房管局负责对房屋的产权产籍加以登记管理基于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政府质量监控体系。

这是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实施强制性的监控与管理。

同时,政府应当强化施工图审查机构的监管权限和范围,使其成为政府质量监控的二次防线。

(2)社会质量监控体系。

这主要包括有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工程咨询机构、质量后评价机构、其他各方等,这些应当成为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模式的辅助监管模式四、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实践内容研究在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理念引领下,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程序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将其划分为三大部分(投资决策、实施、使用)、六大阶段(决策规划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使用维护阶段、拆除及废弃物处置阶段)。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需要早期介入,以有效地对质量安全危险源加以辨析和识别,并基于上述划分内容,可以将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实践内容划分为下述五个阶段的监控:

  1、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监控为了弥补监控空白和缝隙,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监控,由建筑工程的质量链“蝴蝶效应”显示: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断裂会使工程质量缺陷扩大化,并进而演变为质量安全事故。

因而,要重视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监控,并将归属于预防性质量监控内容。

具体包括:

(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监控。

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实现对项目的建设方案的有效决策。

在这一阶段的质量监控主要是针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加以监控,使项目投资决策更趋完善。

如:

项目立项是否与国家或地区发展规划相契合、是否有国家明令禁止的建设项目、是否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等

(2)项目评估的有效监控。

重点监控项目的目标收益和风险。

要对项目的投入产出和效果进行逻辑分析,监控项目的“三益”指标以及系统风险、个别风险等(3)项目决策质量的监控。

主要是以价值工程理论为基础,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节能和环境质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投资方案是否采用多方案比选后再立项的方法;决策内容是否采用了投入产出比;是否运用了定量分析决策方法等2、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监控这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立�批复之后、正式施工之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也需要开展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控。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监控。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勘察设计是关键性的核心环节和阶段,它的质量与项目建设质量有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性,它是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的技术结晶,充分体现出勘察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智慧。

在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监控内容中,要重点监控其是否与工程强制性标准相吻合;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能;勘察设计人员的资质及签字,是否有超载资质规定承担勘察设计任务的情况等

(2)技术文件资料准备的质量监控。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拟定施工具体方案,选择适宜的建设施工方法。

要加强对施工方案和特殊施工技术手段的质量监控,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施工控制网等工程测量数据的质量监控(3)施工图审查、图纸会审的质量监控。

施工图审查是建设强制性制度和标准,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减少和杜绝施工图中的偏差3、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监控建筑工程实施阶段是重要的环节,它是在施工单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前提下,将设计转变为工程实体的过程,同时也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和核心,要强化各个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驱动,依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对施工质量的监控

(1)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监控。

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直接的生产者,首先即要做好自身的二维质量监控,所谓二维,是指横向监控相关利益单位,纵向监控施工内部人员的施工行为。

具体来讲,横向的监控范围主要是指:

①实现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的质量监控,是继图纸会审之后的施工图常态化质量监控举措,重点分析施工图中影响质量的关键部位。

②对建设单位提出降低质量标准的监控。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生产者,施工单位可以对建设单位提出的降低质量标准的要求加以拒绝。

纵向的监控范围主要是指:

①对材料进场实施质量监控。

要对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构件和配件性能加以质量监控,如:

钢筋的等级及其线径、混凝土配合比与强度、水暖电管线的材质及其尺寸等。

②实现对分包方和施工人员的动态化质量监控。

③实现对施工各道工序的质量监控,要对各工序接口进行质量监测,以免存在质量缺陷

(2)监理单位对施工的全程、全方位质量监控。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显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和复杂性以及风险的不易辨识性特征,单纯依靠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质量监控是无法满足质量要求的。

为此,还要引入工程强制监理的质量监控措施,要注意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而不是旁站监督方式,要充分运用监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行使监理职责和权限,重点对施工材料进场验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隐蔽工程旁站及验收、设计变更等方面,实现有效的监控(3)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监控。

政府监督机构对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监控,如:

地基及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等,还包括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的监控、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控4、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控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监控主要涵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1)竣工验收内容的监控。

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内容的监控,主要是以《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为依据,重点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中的设计文件、合同要求加以监控;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要提供完整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通知书,提出质量检查报告;建设单位依约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签署工程质量保修书;要求整改的质量问题全部整改完毕等

(2)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监管单位的监控。

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①对工程竣工验收参与单位的作为程度的监控。

由于建筑工程各参与责任主体所处的角度不同,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重视程度。

要以工程质量责任驱动理念为前提和依托,实现对竣工验收中的质量问题的监控。

②竣工验收参与人的质量安全行为的监控。

由于工程参与各方的人的质量不安全行为,会出现质量安全隐患。

因而,需要将竣工验收作为全寿命周期的关键质量监控节点,有效地规范工程参与各方的质量不安全行为(3)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条件的监控。

这主要是对隐蔽工程验收的合格程度进行监控;对全程的质量监控文字和检测报告进行监控;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进行监控;对水暖、电管线的安装及主体工程进行监控;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基本功能的监控等。

并且还可以组建动态质量利益合作联盟,使建筑工程的质量信息能够充分地共享,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全程、全寿命周期的监控。

  5、工程竣工运营维护阶段的质量监控在对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视野之下,还要对工程运营维护阶段实行质量监控,以达到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目标

(1)建筑工程质量后评价。

在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并且运行了一年以上的时间之后,还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执行过程、使用效益、作用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系统的评价和分析,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基准,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后评价,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调查建筑工程质量的实际使用状态,与工程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质量目标相比较,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偏差和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影响其偏差或发生变化的因素,全面而客观地得出评价结论,总结经验教训,�榻窈蟮慕ㄖ�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2)建筑工程的完损等级评定。

这是对现有工程的完好或损坏程度的等级划分,主要是以《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的统一标准和项目评定方法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实现对现有工程的综合性的评价。

在进行等级评定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臆断,而要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调研和检查,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测试和验算,通过有力的数据证实建筑工程的等级程度,评判其是否属于危险房屋,以便管理者更好地实现质量监控(3)全运营维护的物业服务质量保障。

在建筑工程交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对房屋的接管验收、楼宇入伙、装修验收等过程的质量监控,要在建筑工程的全运营阶段形成一个闭环,确保房屋的质量和服务保障(4)执行强制性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制度。

尽管物业服务费用可以作为保修后的管理与质量监控,然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要实行强制性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制度,使保险公司加大对工程运营阶段的监控力度,以减少其承担维修的费用。

其他单位也可以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的监控过程五、结束语总之,全寿命周期视野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控模式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和环节,它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和要点,并要从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理念出发,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和管理,重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项目准备、实施、竣工验收、运营维护五个阶段,实施有效的、系统的质量监控和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能参考文献:

[1]刘学.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2]将绿色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J].绿色建筑.2012(01)[3]李蔚为.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4]李惠玲,张资慧,冯雪.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增量效益分析与估算[J].建筑与预算.2016(05)[5]全寿命周期分析[J].绿色建筑.2012(01)[6]左颖.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经济研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7]节能新标绿色建筑[J].晚霞.2011(02)[8]任永祥,刘锐娜.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J].四川水泥.2016(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