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70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qc.doc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

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X标段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

发表人:

小组名称:

单位名称:

日期:

发表程序

一、工程概况

二、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对策实施

十、效果检查及评定

十一、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十二、体会及今后的打算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

一、工程概况

西安至平凉铁路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和甘肃省东部。

地处渭北、陇东黄土高原,东连西安枢纽,西接宝中铁路,行经陕甘两省的咸阳、庆阳、平凉三市,途经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彬长矿区,与G312国道和银武高速公路并行。

我公司线路全长30km。

主要施工任务有路基、桥梁和涵洞工程。

其中路基软基处理强夯22.26万m2,合同总造价约3亿元。

二、小组概况

2009年3月11日,我项目开始强夯施工,选取漠西车站为施工工艺试验工点。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项目部成立了QC小组。

在设计给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经过不断的试验,大胆优化设计,实际施工中,在确保了工期的前提下,又节约了成本。

在此期间小组成员共组织了13次活动,通过认真学习、交流和探讨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情况详见下表。

小组简介表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

组建日期

课题类型

现场型

活动时间

小组人数

11人

小组成员情况

序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

现任职务

组内职务

 接受TQC知识情况

1

大本

副指挥长

组 长

接受48小时培训

2

大本

项目经理

副组长

接受48小时培训

3

大本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

接受48小时培训

4

大本

总工程师

副组长

接受48小时培训

大本

技术主任

统 计

接受48小时培训

大本

安质主任

质 检

接受48小时培训

大专

试验主任

试 验

接受48小时培训

8

大专

技术员

测量

接受48小时培训

9

大专

内业工程师

统计

接受48小时培训

10

大专

技术员

调 查

接受48小时培训

11

大本

技术员

调查

接受48小时培训

制表人:

XX制表日期:

2009年3月11日

三、选题理由

选XX线途径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彬长矿区。

题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强夯施工工期仅5个月。

理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难度大,公司要求积累经验,为今后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作为指导,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由经过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强夯施工成本,创造更大效益。

课题改进强夯工艺提高施工进度

制表人:

XX制表日期:

2009年3月11日

四、现状调查

根据设计要求点夯3遍,满夯2遍,点夯每点6击,满夯时夯锤彼此搭接1/4夯锤直径,夯点平面布置图如下:

制图人:

XX制图日期:

2009年3月11日

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强夯,调查发现每天完成1300m2,不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综合分析影响施工进度的诸多因素,现场调查详见下表:

调查分析统计表

序号

项目

频数(次)

累计数

频率(%)

累计百分率(%)

1

施工工艺问题

9

9

69.2

69.2

2

地方干扰

1

10

7.7

76.9

3

天气状况影响

1

11

7.7

84.6

4

设备故障影响

1

12

7.7

92.3

5

施工人员不足

1

13

7.7

100

合计

13

100

制表人:

XX制表日期:

2009年3月15日

累计百分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3

76.9%

84.6%

69.2%

施工人员不足

设备故障影响

天气状况影响

地方干扰

施工工艺问题

A类

C类

B类

92.3%

影响强夯进度因素排列图

制图人:

XX制图日期:

2009年3月15日

结论: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施工工艺问题”是影响强夯进度的关键因素。

五、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1、设定目标

根据工期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将目标值设定为每天1600m2,按照22.26万m2/1600m2≈140天<150天(工期要求5个月),能够完成施工任务。

2、可行性分析

1)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反复试验;

2)成立专题小组,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培训合格的职工操作;

3)有公司技术开发部的支持与帮助,提供现场技术指导;

结论:

目标可以实现。

六、原因分析

对“施工工艺问题”因素分析见下图:

施工工艺问题

人法

施工人员未经过培训

施工过程操作不熟练夯点间距过小夯击遍数过多

土层中有夹层或空洞

施工中夯击能不足含水率与设计不符

夯锤提升高度不足

机料环

制图人:

XX制图日期:

2009年3月20日

七、要因确认

对原因分析中的6个末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要因确认:

施工人员未经过培训

确认方法:

询问、考核

标准:

考核合格率100%

实测:

考核工人8人,2009年3月22日对其进行技术技能考核,成绩(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如下表所示:

分值

85—100

75—85

60—75

60以下

设备操作

3

3

2

0

工艺操作

4

3

1

0

制表人:

XX制表日期:

2009年3月22日

结论:

施工人员未经过培训不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2)要因确认:

夯点间距过小

确认方法:

现场进行夯点间距量测

标准:

夯点间距为夯锤直径的2~3倍,动力触探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

实测:

现场实测20个夯点间距,平均值为2.96m,夯锤直径为2.5m,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夯点间距应该在5m~7.5m之间。

结论:

夯点间距过小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3)要因确认:

夯击遍数过多

确认方法:

现场确认

标准:

消除夯面以下5m深度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即湿陷系数δs<0.015。

现场确认:

点夯3遍,满夯2遍,点夯每点6击,满夯时夯锤彼此搭接夯锤1/4直径,经过现场询问与理论分析,可以将点夯减少至2遍,满夯减少至1遍,增加每点夯击次数。

结论:

夯击遍数过多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4)要因确认:

夯锤提升高度不足

确认方法:

现场确认

标准:

提升高度14.18m,设备运转正常,安置平稳。

现场确认:

机械运转正常,提升高度能够达到15m,未出现卡钩或提升设备安置不稳等现象。

结论:

夯锤提升高度不足不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5)要因确认:

含水率与设计不符

确认方法:

现场试验

标准:

与设计相符

实测:

下挖深度5m,取土样天然含水率20.1%。

(详见附表)

结论:

含水率与设计不符不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6)要因确认:

土层中有夹层或空洞

确认方法:

现场确认

标准:

与设计相符

实测:

下挖深度5m,未见夹层或空洞。

结论:

土层中有夹层或空洞不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是否要因

负责人

完成日期

1

施工人员未经过培训

询问考核

2009.3.2350

2

夯点间距过小

现场确认

2009.3.25

3

夯击遍数过多

现场确认

2009.3.25

4

夯锤提升高度不足

现场测量

2009.3.27

5

含水率与设计不符

现场试验

2009.3.29

6

土层中有夹层或空洞

现场确认

2009.3.29

制表人:

XX制表日期:

2009年3月30日

八、制定对策

对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如下表: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完成期限

负责人

1

夯点间距过小

增大夯点间距

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

增大夯点间距至5m

漠西车站

2009.4.11

2

夯击遍数过多

减少夯击遍数

湿陷系数小于0.015(最后两击沉降量小于5cm)

减少点夯遍数至2遍,满夯遍数为1遍

漠西车站

2009.4.11

制表人:

XX制表日期:

2009年4月9日

九、对策实施

根据对策表实施对策如下:

实施一:

2009年4月10日,由国建军、XX负责对漠西车站的夯点间距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夯点间距3m,增加到5m,主夯点夯击次数确定为15击,副夯点夯击次数确定为12击,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得出地基承载力均大于150KPa,满足设计要求,详见附件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实施二:

2009年4月10日,由王健、王伟、史晋华负责对漠西车站的夯击遍数进行调整,由原来的点夯三遍,满夯两遍,调整到现在的点夯两遍,满夯一遍。

调整后夯点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点,夯点间距5m。

第一遍(1号点)为主夯点,确定为15击;第二遍(2号点)为副夯点,确定为13击,按照规定间距在各主副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第三遍满夯,满夯时彼此搭接1/4夯锤直径,强夯后经湿陷性试验检测得出,湿陷性系数均小于0.015,满足设计要求,详见附件强夯处理后土工分析结果报告。

制图人:

XX制图日期:

2009年4月10日

施工过程:

1、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2、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由施工员检查落距,保证夯击能量,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夯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3、重复步骤2,达到夯击次数标准,完成单个夯点的夯击。

4、换夯点,重复步骤1~3,完成第一遍全部主夯点的夯击。

5、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主夯及副夯夯击遍数,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整平场地高程。

6、最后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控制:

1、单点夯击次数按照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超过50mm控制。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过程中不出现“翻浆”或“橡皮土”现象。

十、效果检查及评定

对策实施后,QC小组再次对漠西车站强夯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发现由原来的完成1300m2花费9.2小时(其中夯击时间4.8小时,夯击移位时间4.4小时),到现在完成1300m2花费7.2小时(其中夯击时间5.2小时,夯击移位时间2小时),工效提高了1.28倍,即对策实施后每天完成1300m2*1.28=1661m2,QC活动前与活动后进度对比结果详见下图:

活动后

1661m2/天

目标值

1600m2/天

活动前

1300m2/天

制图人:

XX制图日期:

2009年4月15日

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QC小组活动对强夯的全程跟踪控制及各项行之有效对策的贯彻落实,解决了强夯质量问题,保证了施工进度,为公司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QC小组活动超额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XX公司业主及同大监理公司的表扬,并在XX线“暑运杯”劳动竞赛中获得优胜集体一等奖。

经济效益分析:

1、按照原设计施工所用时间:

22.26万m2/1300m2+因设备调运和天气原因停工22天≈194天

2、改进工艺后施工所用时间:

22.26万m2/1661m2+因设备调运和天气原因停工22天≈157天

3、以上两项时间差:

194天-157天=37天

4、节约成本:

37天*(人工费0.18万/天+燃油费0.7万/天+设备租赁费1万元/天)=69.56万元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

序号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1

QC知识

2

4

2

团队协作能力

4

5

3

问题解决能力

3

4

4

专业知识能力

3

4

5

质量意识

2

4

(1)、本工程在施工中,虽完成了控制性阶段目标,但今后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有任何松懈,我单位将把上述有效措施永久的保持下去,并继续检查其实施效果,进一步探索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2)、将本次QC小组活动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软基处理工艺强夯报公司技术部,作为施工经验在公司内部推广。

(3)、编制《强夯作业指导书》下发各工区进行实施。

十二、体会及今后的打算

通过QC活动的开展,大家深刻体会到科学管理的优越性和重要性,通过制定一系列完整的、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施工管理方案,探求出一套先进的、科学的、经济适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决定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积极开展更多更好的QC活动项目,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课题:

《降低强夯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