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11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docx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

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

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1.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2.主线贯穿法。

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典型事例分析法。

4.提问引导法。

5.材料运用法。

6.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

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

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

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图片,图略)

同学们,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这幅照片,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的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在今天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90多

年前,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列

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通,这个场景是激动人心的。

我们在这里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

关于詹天佑的具体情况,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都增添了新的内容。

这时,在思想界也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

特别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

回答“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教师引导]中国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为小农经济服务的思想不

能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不能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镇压反清和进步的思想。

乾嘉学派的一些读书人,也只是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

那时候,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解释:

程朱理学:

宋代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哲学学派,肇始于北宋周敦颐,奠基于二程,完成于南宋的朱熹。

二程以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

形而上之理是“所以阴阳者”。

二程以洛阳为中心形成洛学。

其著名弟子有谢良佐、杨时等。

二程去世后,他们的弟子如李侗等对其哲学亦有继承、发展。

朱熹为李侗弟子,集前人之大成,建立理学体系。

他们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系统地论述了理气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

由于程朱理学的一些理论对专制主义和皇帝权力的强化有很大作用,后来成为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影响深远而巨大。

元、明、清三朝的国家意识形态选择的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南京时期完成的,基于历史原因,它有过分强调人的思想统一秩序和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重大理论缺陷。

乾嘉学派: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

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

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

估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估考证的古文经学派)。

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

注:

这里只需向学生解释大义,并着重强调其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可用时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来说明当时的情况。

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

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了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

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提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回答]魏源和严复。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典型事迹。

[板书]2.开眼

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与《海国图志》

(2)严复与《天演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找出关于魏源和严复的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提炼

出关于魏源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

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教师提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理解?

大家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

学习外国的先进技

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这表明魏源还只是停留在较浅层的认识上。

没有看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先进性,只是单纯地认为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武器落后造成的。

[教师引导]那么,魏源的这种认识根源于什么呢?

[学生回答]魏源是

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尽管他比其他人觉悟要早,但固有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认识那么深刻。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学生回答]魏源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越出国门,指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也波及到了日本。

[教师小结]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这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的观点,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但他们起到了开一代先河的作用。

以后的向西方学习,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发展的。

从70年代起,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用自然科学理论来指导工艺技术的改进。

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

至此,先进的中国

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

下面,你们从课本上找出有关严复的信息,把它列出来。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

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说明]严复把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理论移植在社会政治上

,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变法依据。

我们可以通过看维新变法时维新派的观点与顽固派的观点

的区别来理解《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句话的含义。

[投影显示]

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愈变愈进步。

“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变革,“无百年不变之法”。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早

一日变计,

早一日转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顽固势力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

他们说,“民有权,上无权矣”,提倡兴民权就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亡国。

维新派指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人民也可以把它废除;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顽固势力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提倡西学。

维新派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

维新派揭露科举取士制度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等三大罪状,指出“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他们主张在中国普及文化教育,设立新式学堂,造就维新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面投影显示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贯穿的是“变则变,穷则通,通则久”的思想。

这与严复的观点如出一辙。

那么,我想问一下,康有为主张变法,严复也主张变法。

但康有为写出的宣传维新的材料是《孔子改制考》,借孔子之名来行改革之实,而严复的思想却在《天演论》里体现,决定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从自身不同的经历,接受的教育等方面考虑

[学生回答]是二人的不同经历和接受的教育及外界影响的不同决定的。

[教师引导]对,是这样的,因此,我们还得请一位同学来讲述一下严复的人生经历,作为我们这个问题的结束。

[学生讲述]严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

初名传初;改名

宗光,字又陵;后又改名复,字几道;晚年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

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14岁父亲去世,以第一名考入福州造船厂附设海军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术及近代数理化等科学

知识。

19岁以最优等毕

业,派往建威舰船练习,次年改派扬武舰。

光绪三年(1877)被派往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

当时他的兴趣已转向研究西洋政治制度和学术思想,常同驻英国大使郭嵩焘讨论中西学术和政治制度的异同。

光绪五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次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他任总教习,光绪十六年,升总办。

甲午战争后,严复受中国危亡时局的刺激,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地宣传“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理论,成为维新运动重要理论家之一。

还直接参与维新运动,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提倡西学,培养维新人才。

1896年,译《天演论》,戊戌政变后,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晚年逐渐趋于保守。

[教师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的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在魏源的“师夷长技”的影响下,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这种思想的实践者,怀抱报国之志,学艺归国,为国家走向独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

詹天佑和侯德榜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板书]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复述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遂道工程。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教师讲解]这里,我讲两点:

一是“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插图(或把图用投影放大),这是为了克服坡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而设计的。

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

低了坡度。

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二是课本上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句话的含义。

1902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方便慈禧太后拜谒清陵,派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次年春季竣工。

新易铁路,从新城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全长42.5公里,是京汉铁路的支线。

新易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但它的经济意义不大,而且不是铁路干线。

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主持修建新易铁路,打破了外国路基风干一年再钉铁轨的惯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

新易铁路克服了工期短、资金少的困难,如期竣工。

这为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詹天佑是如何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

[投影显示]

詹天佑(1861~1919),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1872年官费留学美国,1881年回国。

在大学期间,专攻铁路工程,成绩优异。

是我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帝国主义分子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

满怀爱国热忱的詹天佑。

决心用事实粉碎他们的狂言。

詹天佑在亲自勘测的基础上,选定了从丰台经西直门、清河、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到张家口的路线,全长三百八十华里。

修建京张铁路,确实困难重重。

南口至八达岭的关沟地段地势险要,坡度很大,中间多为悬崖峭壁,而居庸关、八达岭两处遂道工程尤其艰巨,前者长达四百米,后者长一千一百四十五米,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次年9月,完成了北京至南口的第一段工程。

在进行关沟地段这一关键工程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事处移到南口,坚持工作在施工第一线。

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筑路工人一起,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因而不到两年,便打通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

接着,詹天佑和助手们又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

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用折返线的办法,把铁路铺到山高坡陡的八达岭,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

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胜利竣工,比预计提前了两年。

一些欧美工程师在参观了京张铁路全线工程后,对工程的高质量、高速度称赞不

已,十分钦佩。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第一次建造的铁路。

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

已故的周恩来总理,曾盛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教师引导]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詹天佑身上具备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回答]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2.强列的创新意识。

3.良好的道德品质。

4.吃苦耐劳的精神。

5.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

6.能用人、团结人的气量。

7.杰出的才干、严以律己。

……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詹天佑的故事,长短不限。

[学生讲述]……

讲述一:

胸怀大志。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

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

有时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

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思想,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目睹北美西欧科技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

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

“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

经过四年的努力,詹天佑以突出的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

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个。

讲述二:

一个工程师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回国后,曾被分配到福建水师,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

到了一次考验。

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

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

铁桥开始由号称世

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

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周密测量。

夜晚,借着幽暗的灯光,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

詹天佑果然成功地把滦河大桥建成了。

这件事震惊了世界:

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讲述三:

率先垂范。

1905年9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

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

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了下来。

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

“数字准确吗?

”“差不多”,测量人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

“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

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教师小结]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了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

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壁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

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教师过渡]同学们,中国近代科技者,还有一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杰出成就,被后人永远地记住了。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

德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内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点。

然后,把它列出来。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1)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的制造,都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

(2)19世纪中期,欧洲人已经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垄断方法,秘不外传。

(3)一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

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碱业公司,侯德榜为总工程师。

(4)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侯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5)侯德榜还写出《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

他又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法,降低成本40%。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教师要求]关于侯德榜制碱,我们不作过多的要求,就掌握课本的内容即可。

1.中国人自行

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吴淞铁路B.唐胥铁路C.新奉铁路D.京张铁路

答案:

D

2.《制碱》一书的作者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严复D.魏源

答案:

B

3.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

答案:

A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哪一部书的观点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

答案:

C

五、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

魏源与《海国图志》

(2)严复与《天演论》

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