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722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潮州单丛茶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市投产茶园面积13.1万亩,占茶园总面积(总面积13.8万亩)94.93%(其中衰退茶园面积约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14.49%)。

投产茶园产量偏低。

投产茶园中高产茶园(亩产100公斤及以上)32568亩,普产茶园(亩产50—100公斤)75191亩,低产茶园(亩产50公斤以下)23241亩。

茶园的平均单产94.84公斤/亩。

茶园以山地茶园为主。

全市山地茶园面积11.3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82.03%,旱地茶园占茶园总面积9.59%,水田改茶茶园占茶园总面积8.38%。

3.茶叶价位:

低价位茶叶占比例大,茶叶价格总体偏低。

全市茶叶产量中名优茶(每市斤200元以上)2284吨,仅占总产量的(总产2万吨)11.42%,而低价位茶(每市斤200元以下),占总产量的88.58%。

按茶叶总产量计算,每公斤价为100元。

(二)潮州茶叶加工和流通情况

1.茶叶加工企业:

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少。

全市具备初制、精制一体,年加工规模50吨以上的企业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加工规模200吨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

上述规模企业年加工能力为2400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2%。

另有年加工规模12—30吨的企业约20家,其余则为农户小生产初级加工。

获得质量认证的生产基地和企业比例小。

全市获有机茶生产认证企业7家,占全省23.3%;

QS卫生质量认证企业不到30家。

有4家企业8个茶叶产品获广东省和全国(农业类)名牌产品认证,分别是:

广东国宾集团有限公司2项(其中“国牌”获得中国名牌),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3项,潮安县凤凰南馥茶叶公司2项(还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饶平县浮山金利香茶厂1项。

2.茶叶流通:

全市具备固定场地、室内型的茶叶交易市场4家。

铁铺铺埔茶叶市场、凤凰宏伟茶叶专业市场、黄冈镇南门茶叶市场、钱东上浮山茶叶市场。

全市登记注册的茶叶经营户共1981户。

其中潮安县1551户,饶平县255户,湘桥区243户,枫溪区35户。

兼营茶叶的经营户,以及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零售商户未列入统计。

我市茶叶销售以内销为主。

内销市场以本市以及粤东的汕头、揭阳、梅州地区为主。

其中本市销售占56.5%,汕头、揭阳、梅州地区占28%。

在广州、深圳、惠州、汕头、梅州等市有经营点440户,省外经营点22户。

年外贸额度只有84吨,仅占总量的0.42%。

(三)潮州茶叶产业相关扶持措施

2004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潮州市农产品认证和农业品牌奖励办法》、《潮州市纳税大户及名牌名标考核奖励办法(试行)》、《潮州市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补助及农产品认证奖励办法》、《潮州市大力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印发2012年度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潮州单丛茶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等扶持政策,全市现有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实施企业;

3个创建省级农业名牌产品企业获得94.5万元奖励;

2010年市设立“市级单丛茶产业化发展引导专项资金”,2010至2011年下达扶持财政资金400万元。

2012年承担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潮州单丛茶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2000万元,市配套资金200万元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

1.历史传统优势。

潮州产茶历史悠久,至今己七百多年。

潮州茶叶在各个历史时期,虽有所起落,但发展一直是向上的。

特别是潮州市扩区升格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发展。

形成3个万亩茶叶生产基地,3个茶叶专业镇,茶叶和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茶叶生产直接受惠人口近50万人),使到茶叶这一传统农业特色产业,迅速成为山区、半山区农民富裕的主要经济支柱,为打造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基地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地域特色鲜明的茶类花色及名茶生产优势。

潮州茶叶历史上,单株采制模式的创立,造就了潮州单丛茶这一地域特色鲜明的特别的乌龙茶类花色,与闽北大红袍、闽南铁观音、台湾冻顶乌龙并驾齐名。

潮州单丛茶有其特有的品质特点,以香气享誉,屡获国内外名茶称号。

加工制作上形成成熟的与单丛茶品质特点相匹配的制作体系,这将成为打造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核心和内涵。

3.以本土资源为主打的茶树良种优势。

我市茶树品种以本土优质资源为主导,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省级茶树良种5个。

凤凰单丛品种和岭头单丛品种是我国自然花香最清高、花香类型最多样的优势品种。

凤凰山至今仍保存着为数众多的几百年古老茶树,既是我市产茶历史的见证,也是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库和保持良种优势的物质基础。

我市茶园良种率达96%,良种无性系83%,为省领先,国内前列。

4.具有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技术优势。

我市广大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了包括:

扦插育苗技术、密植速生高产栽培技术、树冠培育技术、夏季修剪技术、嫁接换种技术、科学使用农药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茶园机械采茶技术,热风焙茶橱研制及应用、凤凰单丛茶生产标准、岭头单丛茶生产标准等等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实用技术,涵盖茶叶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

5.具有可规模发展的土地资源潜力。

我市北部山区,有大量宜茶的可开发山地;

中部低山及丘陵地带,以及旱园,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整合种植业结构和土地资源,形成相对集中的茶叶发展园区。

6.潮州文化对茶叶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在支撑力。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潮州工夫茶、潮州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潮文化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支撑力。

三、我市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我市茶产业尽管近几年来有较快的发展,知名度不断提升,但从整体看,尚未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与产业经济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1.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生产形式,与产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茶叶生产经营形式,基本上仍是家庭组织方式。

这种方式造成生产技术要求难以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生产缺乏保障,产品营销升值空间有限。

也造成生产再发展资金局限,缺乏规模发展的能力。

这种生产经营形式,一方面受制于农村生产体制,另一方面,我市缺乏生产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难以形成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2.茶叶生产环节基本停留在人力层面,加工条件和生产设备比较落后,与产业经济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在茶叶生产环节上,仍然停留在人力的低水平层面,茶园开垦、茶园耕锄、茶园植保等管理,机械化程度为零,在用工最多的茶叶采收方面,近年来也由于劳动力紧缺,雇工成本逐年攀升,尽管目前有部分茶区开始引入采茶机,但应用的范围和推广程度仍然很低,管理成本大。

加工生产方面,受生产形式制约,家庭式的加工场所简陋,设备简单,卫生条件无保障。

中小规模生产企业,同样存在厂房建设标准不高,加工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的问题,在春茶生产高峰时段,由于加工能力限制,常出现粗制滥造,茶叶品质受到影响,造成茶叶标准化生产无法推行。

3.茶园建设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现有茶园生态环境差,新植茶园破坏生态的乱垦现象严重,与产业经济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友好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现有茶园,由于历史原因,也由于经营方式原因,茶园缺乏整体合理的规划,路、水设施不配套,园内生态条件差;

超坡度开垦,毁林开垦等破坏生态的现象极为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山区森林蓄水能力低下,旱情加剧,违背了产业经济生产环境生态型、环境友好的要求,影响茶园生产力持续增长和原料质量的保持。

4.产品品牌混乱、不规范,与产业经济资源整合、大品牌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茶叶产品多、杂、乱,产品名称不规范,产品没有质量标准,等级标准不明晰。

一些已获得名牌的产品,未能发挥品牌效益,品牌资源凝聚力不强,竞争力疲软。

产品混乱,导致资源分流,客观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内耗,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效益的提升。

5.市场建设标准低,服务功能差,与产业经济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平台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现有茶叶专业市场,建设标准低,服务功能不配套,黄冈南门茶叶市场不少档位已转换经营性质,钱东上浮山茶叶市场条件简陋,凤凰宏伟茶叶市场实际上属于有场无市状况,铁铺铺埔茶叶市场虽然比较正常,但也市场设施落后,属于初级产品的单向交易。

现有的市场形式难以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6.茶叶安全生产没有有效的监控机制,与产业经济对产品高度安全性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在茶叶安全生产工程尚未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茶叶安全使用的宣传,农药销售环节的监管,农药使用过程的监控,产品卫生安全质量监测等等,没有形成严格监控的机制和有效的程序,茶农中不科学使用农药,使用生长激素等现象依然存在,茶叶卫生安全质量缺乏保障,存在隐患。

7.舆论宣传力度不够,与产业经济的大宣传,大造势,大影响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单丛茶品质优,有特色,虽然近年来,我市组织参加一些大型茶事活动,整体推出,由于欠缺主动型的宣传造势的魄力和举措,在茶叶宣传上,点散不集中,力度不足。

8.产业结构不够协调,对茶业第二、第三产业的思考、推进缺少关注,与产业经济多领域联动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茶叶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是良性的,但第二产业如茶叶机械制造基本空白,第三产业如文化、旅游亮点不多。

科技人才奇缺,同时,也缺乏与产业发展必要的科研培训机构。

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基地建设思路和措施

发展思路: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纽带,以效益为核心,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基地生产,发展壮大茶叶生产龙头企业,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经营路子,实现潮州茶产业的新突破。

推动潮州茶产业再上新台阶,应该抓好“六大工程”:

(一)抓“基础工程”,以扩大优势茶产区为重点,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建设。

推进茶叶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实现潮州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1.制定并落实好茶园面积发展规划,构建茶产业带。

根据土壤气候和地形地貌等特点,围绕凤凰、坪溪、铁铺三个茶叶主产区,对各地宜茶区域、宜茶品种作出具体规划,按照带状布局,构建茶叶经济带,将凤凰山脉所在的归湖、文祠、意溪、樟溪、上饶、建饶、三饶、新丰、新塘等乡镇,海拔300米以上的区域列入茶叶生产发展规划,按照这个产业带的规划布局,坚持“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以区域规模化、茶园园林化、种植规范化、茶树良种化、排灌系统化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部门示范、企业带动、农户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加快标准化茶园建设,重点选择潮安县文祠镇和饶平县新丰镇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建立高标准的有机茶示范基地。

规划区域外,凡有宜茶条件的镇、村都要依据自身条件,组织动员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生产。

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群众在适宜的园地种茶以及在园地周围发展“四边”茶。

2.继续推进品种优化改造,扩展优质茶叶种植面积。

针对我市中低档茶多,优质茶少的情况,在茶叶原料基地建设中必须坚持改造和新建并重的方针,即一手抓良种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一手抓以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为重点的常规茶园改造。

围绕对中低产常规茶园和老茶园的改造,推进原料基地标准化、良种化和科技化,因地制宜的运用“发展一批、巩固改造一批、调整一批”和“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理方式”等措施,强化原料基地建设,逐步淘汰低产低质茶园,发展品质优良茶园,扩大中高档品种的种植面积。

同时,要强化茶园环境管理,积极采用林、茶和高、中、低立体复合生态模式,形成产业链,严防乱开发,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改善茶园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3.多形式吸纳资金,开辟新茶叶基地。

在严格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基地建设标准和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多形式引入资金开辟新茶园建设,逐步让宜茶生长的土地都能种上茶,零星的茶园基地连成片。

一是允许当地茶农自主联合投资。

把当地有经济实力的茶农发动起来让广大茶农投资开发生态茶园,做到谁投资谁受益,大力培育种茶大户。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外来独资或合资企业承包、租赁现有茶园和参与新垦茶园建设。

三是允许企业以股份制经营的方式,进行茶叶资源开发。

(二)抓“龙头工程”,以培育茶叶经营主体为重点,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扶强做大潮州茶业龙头、建立市场营销体系,疏通茶叶流通渠道,是实现潮州茶叶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1.扶强和培育茶业龙头,优化茶资源配置。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扶持培强龙头企业是壮大茶叶经济的关键环节。

一是选优扶强。

第一大力扶持主产区内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下有生产基地,上有销售窗口)的企业,使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龙头企业。

建议在茶叶主产区选择3-5家企业作为扶持对象,市政府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加工、销售。

第二要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引导茶叶企业加快经营体制改革,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产品和品牌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经营;

第三要加强招商引资,用优惠的政策,努力引进实力强、技术新、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来我市发展茶产业。

同时,政府对列入扶持的茶叶企业在政策、资金、服务上给予重点扶持;

对发展茶叶基地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提供土地流转等政策服务。

二是延长产业链。

要引导帮助研发与茶有关的产品,提高茶叶附加值,包括茶饮料、速溶茶、茶叶口香糖、巧克力等小食品,提炼茶中的有益成份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或中药等。

2.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拓展市场新空间。

一是建设凤凰单丛茶原产地市场。

随着全市茶业的发展,构建潮州凤凰单丛茶原产地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将我市现有四个茶叶市场作为二级市场,在市区周边由政府划出一片土地凤凰单丛茶原产地市场。

市场的建设可以采取政府前期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进行市场的规划设计,然后以买楼花的形式向外出售,引进茶叶生产企业、茶商和茶艺馆等;

或者采用政府出政策和协调服务,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交易市场的形式建设原产地市场。

原产地市场常年以凤凰单丛茶交易为主,辅以其他地区的茶品及茶馆、茶工艺品交易等。

在开展市场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广告营销、节会展销、网络促销、连锁直销等多种营销形式,构建茶叶销售网络。

第一,开展国际市场的调研,了解外国消费者的品味,开发相应的茶产品,通过参加各类国际的交易会、展销会等形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第二,鼓励企业发展品牌连锁经营。

支持和扶持龙头企业在各大中城市设立品牌销售连销店,通过连销店销售“凤凰单丛茶”品牌的茶叶及茶叶系列产品,维护“凤凰单丛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组织营销队伍打开各大中城市的大超市、大酒店、餐厅等消费场所。

开拓潜力强大的会议市场,争取凤凰单丛茶叶成为各大型会议活动的指定茶饲料或纪念礼品。

第四,建立网上交易平台,鼓励茶叶企业和销售商上网交易,减少交易成本。

第五,抓住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寻求与台湾茶叶加工企业的合作,开拓台湾茶叶市场。

二是培育发展专业协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

抓住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大力培育茶叶协会(合作社)和茶叶经纪人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茶叶协会(合作社)由生产型、科技型向加工型、流通型方向转变,更多地吸纳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经纪人加入协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层次,通过提高加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来带动茶叶生产发展。

(三)抓“品牌工程”,以强化标准体系和创建共用品牌为重点,增强市场竞争力。

打造具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是潮州茶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的迫切要求。

1.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

以凤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示范点,在各主产区建立一个或几个试验示范点,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提高茶叶质量、增加茶农收益为目标,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产品标准体系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并指导农户严格按规程组织生产。

每年由有关部门牵头对生产基地和企业进行茶叶生产评选,对标准化实施成绩突出的企业或大户,给予通报表扬、授牌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是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督体系。

相关部门对茶叶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一,建立茶叶生产责任制。

由市与县、县与镇、镇与村、村与户签订茶叶生产安全责任书,确保主产区内的茶叶生产按标准开展。

第二,强化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

坚决禁止在茶田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剂,改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生物制剂,尽可能不施化肥,改施多施农家肥和饼肥,降残降污。

加强农药市场整顿,禁止销售高残留、剧毒农药,取缔非法经营户,从源头上堵控污染。

第三,建立茶叶生产督查队。

对产茶区茶叶种植、生产进行不定期的督查,督促生产者和企业按要求开展生产。

第四,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整合现有茶叶检测资源,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手段,对生产基地(企业)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重点是茶叶的农残检测,确保全市茶叶质量安全。

2.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区域茶业公共品牌。

一是建立统一的凤凰单丛茶公共品牌。

创新茶叶发展理念,突破当前以行政区域抓茶业的思维方式,树立起“大品牌、大产区”的意识,针对我市茶叶品牌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实际,对全市茶叶品牌进行整合,推出1-2个知名度高、前途好的品牌作为我市茶叶的首选品牌,做大做强,扩散到全市的主要产区,使各地都围绕这个品牌建生产基地,使这个品牌成为凤凰单丛茶的公共品牌,解决品牌多、小、杂、乱,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的状况,促进潮州茶产业大发展。

公共品牌实行严格的统一宣传、统一质量检验、统一包装设计管理,并实行市场准入,对不符合品牌要求的产品,取消其以该品牌进入市场的资格。

对因生产环境差异而形成茶叶品质的不同,可以采用在同一品牌下分设不同等级的办法予以解决。

二是继续抓好凤凰单丛茶原产地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

通过多年多方努力,潮州地区终于建立统一的公共品牌——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品牌实行严格的统一宣传、统一质量检验、统一包装设计管理,并实行市场准入。

对不符合品牌要求的产品,取消其以该品牌进入市场的资格;

通过整合品牌资源,解决品牌多、小、杂、乱,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的状况,通过打造区域茶业公共品牌。

三是创建品牌保护网络。

加强打假工作队伍和协作网络的建设,与名牌企业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重大消费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名牌农产品称号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

3.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开展各项认证,提高产品档次。

深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鼓励和引导生产、经营企业积极参加GMP、HACCP、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体系的认证、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

(四)抓“科技兴茶工程”,以茶业科研和人才培养为重点,推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茶产业的科研和茶业人才的培养是确保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全面提升潮州茶业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加大茶叶科研和推广的力度。

一是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

第一,以市果树研究所良种培育基地为基础,致力抓好良种茶苗基地建设,稳定巩固良种茶苗产业,完善良种苗木基地的管理及种苗的监督体系,为良种茶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积极培育和引进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优、香型好的茶品种。

第三,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大力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如优质茶青丰产栽培技术、大棚技术、采摘与养蓬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施肥技术、茶树嫁接技术等。

提高茶叶单产、稳定茶叶品的、实现茶叶有机种植。

二是推行机械制茶,改进制茶技艺。

改进目前我市茶叶工艺是推进我市茶业规模加工的关键。

要大力引进台湾、福建先进的制茶机具以及轻发酵的制茶技术,不断改进制茶工艺,提高初制技术。

如引进空调“做青”设备,改变目前“看天做青”的传统方式,摆脱做茶受不良天气条件制约的情况;

引进、改制和推广茶叶包揉机,结束茶叶初制工艺以人力手工操作为主的历史;

热风焙茶橱研制成功,把热能转换为热风,茶胚受热更均匀,质量稳定;

一些茶叶企业引进台湾产、浙江产大型干燥机,环保型的茶叶电焙机,有效提高了茶叶产品质量。

随着大中小型加工机械的广泛应用,潮州茶叶加工终于摆脱做茶受不良天气条件制约影响,改变以往“看天做青”、“手工制茶”的传统方式,茶叶加工逐步向机械化生产发展,不断提高茶叶品质。

三是开展茶叶包装等相关技术的攻关和开发,搞好茶叶形象设计。

包装是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之一,它不仅可以说明产品的名称、品质和商标,介绍产品的特效和用途,还可以展现企业的特色。

首先,企业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要突出茶叶包装中的文化底蕴,在茶叶的包装上,印制充满浓郁潮州地方风情的图片,介绍潮州凤凰单丛茶叶的渊源、习俗、趣闻的文字,夹带某些特有的信物等,使消费者眼能看到、手能摸到、心能感受到,让消费者在精神上、视角上深刻的认识凤凰单丛茶,觉得在品潮州凤凰单丛茶就是在品文化、品亲情。

其次,还组织人力从包装花样上下工夫,大力开发小袋装、便携式产品,开发礼品装,居家办公包装,凤凰单丛茶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用途人群的需求,实现茶叶品种多样化、包装系列化。

2.建立健全茶叶教育培训体系。

人才技术队伍事关茶产业发展的成败,是提高茶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

一是抓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

建立茶叶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学习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进行茶叶生产、加工等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种茶、养茶知识和技术培训。

重点向茶产业加工技术培训倾斜;

职业学校、农村远程教育点等也要把茶叶知识技能培训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快充实茶叶技术人才队伍。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茶叶主产镇和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就业;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开发、转让,项目引进、科技咨询、定期服务及兼职等方式参与茶产业发展;

引进茶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深加工等方面的人才;

积极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