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72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docx

病猪主要症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主要症状

可能涉及的疾病

仔猪下痢

   红痢、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副伤寒、空肠弯曲菌病、腺病毒感染、鞭虫病、胃肠炎、球虫病

呼吸困难

   气喘病、猪肺疫、流感、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神经症状

   猪水肿病、乙型脑炎、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仔猪先天性肌陈痉、神经型猪瘟、链球菌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食物、药物或农药中毒

流产或死胎

   猪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弓形体病、引起妊娠母猪体温升高的疾病及非传染病因素(包括高温、营养、中毒、机械损伤、应激、遗传等)

病猪尸体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器官

病理变化

可能涉及的疾病

眼角有泪痕或眼屎

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

眼睑水肿

流感、猪瘟

热性传染病、贫血、黄疸

猪水肿病

口鼻

鼻孔有炎性渗出物流出

鼻歪斜、颜面部变形

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泡、糜烂

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

唇、齿龈、颊部粘膜溃疡

齿龈水肿

流感、气喘病、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口蹄疫、水泡病

猪瘟

猪瘟

猪水肿病

皮肤

胸、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

方形、菱形红色疹块

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

下腹和四肢内侧有痘疹

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溃疡

咽喉部明肿大

猪瘟、湿疹

猪丹毒

沙门氏菌病

猪痘

口蹄疫、水疱病等

链球菌病、猪肺疫等

肛门

肛门周围和尾部有粪污染

腹泻性疾病

各器官病理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疾病

器官

病理变化

可能发生的疾病

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性坏死

   全身淋巴结有大理石样出血变化

   咽、颈及肠系膜淋巴结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

   淋巴结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

   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

猪炭疽、链球菌病

猪瘟

猪结核

急性猪肺疫、猪丹毒、链球菌病

猪气喘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伤寒

坏死小灶

胆囊出血

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

猪瘟、胆囊炎

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

稍肿大,呈樱桃红色

郁血肿大,灶状坏死

脾边缘有小点状出血

猪瘟、链球菌病

猪丹毒

弓形体病

仔猪红痢

胃粘膜斑点状出血,溃疡

胃粘膜充血、卡他性炎症,呈大红布样

办粘膜下水肿

猪瘟、胃溃疡

猪丹毒、食物中毒

水肿病

小肠

粘膜小点状出血

节段状出血性坏死,浆膜下在小气泡

以十二指肠为主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

猪瘟

仔猪红痢

仔猪黄痢、猪丹毒、食物中毒

大肠

盲肠、结肠粘膜灶状或弥漫性坏死

盲肠、结肠粘膜扣状溃疡

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粘膜下高度水肿

慢性副伤寒

猪瘟

猪痢疾、胃肠炎、食物中毒

中肿病

出血斑点

纤维素性肺炎

心叶、尖叶、中间叶肝样变

水肿,小点状坏死

粟粒性、干酪样结节

猪瘟

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

气喘病

弓形体病

结核病

心脏

心外膜斑点状出血

心肌条纹状坏死带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心瓣膜菜花样增生物

心肌内有米粒大灰白色包囊泡

猪瘟、猪肺疫、链球菌病

口蹄疫

猪肺疫

慢性猪丹毒

猪囊尾蚴病

苍白,小点状出血

高度郁血,小点状出血

猪瘟

急性出血

膀胱

粘膜层有出血斑点

猪瘟

浆膜及浆膜腔

浆膜出血

纤维素性胸膜炎及粘连

积液

猪瘟、链球菌病

猪肺疫、气喘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

睾丸

1个或2个睾丸肿大、发炎、坏死或萎缩

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

肌肉

臀肌、肩甲肌、咬肌等外有米粒大囊泡

肌肉组织出血、坏死,含气泡

腹斜肌、大腿肌、肋间肌等处见有与肌纤维平行的毛根状小体

猪囊尾蚴病

恶性水肿

住肉孢子虫病

血液

血液凝固不良

链球菌病、中毒性疾病

主要猪病的部检诊断

病名

主要病变

仔猪红痢

空肠、回肠有节段状出血性坏死

仔猪黄痢

主要在十二指肠有卡他性炎症

轮状病毒性肠炎

胃内有乳凝块,大、小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肠管菲薄

传染性胃肠炎

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呈现充血、出血并含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肠壁变薄

流行性腹泻

病变在小肠,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胃内空虚

仔猪白痢

胃肠粘膜充血,含有稀薄的食糜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沙门氏菌病

盲肠、结肠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肝、脾郁血并有坏死点,淋巴结肿胀、出血

猪痢疾

盲肠、结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充血、出血

猪瘟

皮肤、浆膜、粘膜及肾、喉、膀胱等器官表面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出血、水肿,回盲瓣口呈扣状溃疡

猪丹毒

体表有充血疹块,肾充血,有出血点,脾充血,心内膜有菜花状增生物,关节炎

猪肺疫

全身皮下、粘膜、浆膜有明显出血,咽喉部水肿,出血性淋巴结炎,胸膜与心包粘连,肺肉变

猪水肿病

胃壁、结肠系膜和下颌淋巴结水肿,下眼睑、颜面及头颈皮下有水肿

气喘病

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隔叶的下端出现肉变,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制

 

张勤王居益王泽新(湖北省钟祥市罗集镇畜牧兽医站,431925)

 

   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胃水肿病、仔猪肠胃毒血症。

1994年至1997年3月,钟祥地区发生本病较为严重,据调查统计:

发病1688头,占存栏率0.6%;其中最急性型20头,占发病率0.12%;急性型1198头,占发病率71%;慢性型470头,占发病率27.8%;治愈980头,治愈率58%;死亡708头,死亡率42%。

1  病因  根据笔者对发病情况调查认为,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如饲养水平突然增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生活环境突然改变,仔猪出窝前后,购销时长途运输,天气突然变化等,其抵抗力下降,发生或暴发仔猪水肿病。

本病从发病季节上看,一般3~5月为发病高峰,以后逐渐减少,9~10月又有回升,即春秋季节易发。

从发病年龄和体况上看,主要发生断奶前后,体重在8~15kg而且同窝生长健壮的仔猪,而且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较高。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

2  流行病学  1993年以来,我市中山、罗集等镇散发仔猪水肿病,数量甚少,随后发展到周边乡镇,特别是1994年,中山伍庙村猪场从外地引进84头仔猪,全部发病。

1997年3月,罗集明星村猪场从外地仙桃引进152头仔猪,发病40%。

据统计,全市有12个乡镇、36个村、104个组、4个猪场发生过仔猪水肿病,并波及到近千个农户。

给全市农民养猪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

   发病严重乡镇仔猪的发病率占15.3%,死亡率占64.7%。

尤以30日龄~60日龄、断奶后20天内的仔猪多发,中、大猪及母猪未见发病。

在同一仔猪群中,部分相继感染,特别是外地引进的仔猪,迅速发展。

伍庙猪场全群暴发,而明星猪场发生后只占三分之一感染。

   综合我市仔猪水肿病发病情况,一是春秋两季多发,冬夏季节零星散发;二是经过长途运输引进的仔猪多发;三是突然改变饲料、突然改变生活环境的仔猪多发;四是饲料单一或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配合饲料食喂时间较长的仔猪多发;五是天气突然变化,阴雨季节多发;六是在发病过程中,日龄越小的仔猪死亡率高。

3  临诊症状

3.1  最急性型  本型少见,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极度困难,迅速死亡。

多数见不到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仅在1~2h。

3.2  急性型  本型多见,常为急性发病,有的食欲减退或完全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有的高到40.5℃,最高达到41℃,死前体温下降。

有的大便干燥或腹泻,有的出现尿闭现象。

行走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无目的乱冲撞或转圈运动,有的两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四肢下卧,突然向前猛跃。

不能站立或爬行,强迫行走时,四肢乱蹬。

皮肤感官敏感,触之惊叫,声音嘶哑。

有时发生呕吐,皮肤有水波动感。

后期反应迟钝,皮肤常出现红斑,腹部有臌气现象,卧地不起,呈昏迷状态。

其主要特征是:

眼睑严重水肿,颜面、颈部、头部发“胖”或水肿,其次是神经扰乱,共济失调。

病程一般12~24h。

3.3  慢性型  本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顿,卧地不起。

病初及时对症治疗可痊愈,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

病程一般2~4天或更长。

4  剖检病变  最急性型变化不明显或不见病变。

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

主要剖检病变是胃壁显著水肿,特别是胃大弯部、喷门部和胃底部,严重水肿。

切面有清朗无色至黄色渗出液,或呈胶冻状,水肿厚度有的达2~3cm。

结肠肠系膜也明显水肿,整个肠壁呈凉粉样,肠系膜也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眼睑水肿明显,结膜苍白或瘀血。

额部、颌下、后颈、股前等皮下也有水肿,胸腔、腹腔、心包有不同程度的积液,混有纤维蛋白。

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水肿和不同程度增大。

有的病例无明显水肿,却见有明显出血性肠炎。

5  诊断

5.1  流行病学特点  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发病多是营养良好、体格健壮的同群仔猪,春秋季多发,多与生活环境、饲料、饲养方式突然改变有关。

5.2  主要临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共济失调,盲目冲撞,转圈运动,四肢常出现游泳状,眼睑和头部发生水肿,肌肉振颤,皮肤敏感性增高等特征。

5.3  重点剖检病变  眼睑、头部发生水肿,胃大弯、肠系膜处水肿明显,切面有水肿液渗出,或呈胶冻状,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6  预防措施

6.1  对发病猪群,采取隔离治疗,未发病的健康猪实行预防投药。

呋喃唑酮每头按0.25g计算,与饲料混喂,1天1次,效果很好。

凡未发病的仔猪都起到预防效果。

6.2  对30头母猪同窝360头仔猪采用母猪内服中药,即白药、白术、山药、泽泻各50g,碾末拌料喂;仔猪补料时加喂呋喃唑酮片,自预防投药后,仔猪从喂奶到出窝后跟踪调查,未见发生本病。

6.3  注意饲养管理条件的突然改变。

特别是从普通饲料突然改变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饲料;管理方式要注意圈养的仔猪出窝后不能突然散养,因运动加强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平时多喂一些青绿饲料,增加营养物质[4]。

6.4  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断奶不要太突然,更换饲料要两料逐渐减加,并防止饲料单一和蛋白质含量过高,同时适当添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6.5  仔猪开食后,在饲料内加喂1%土霉素粉或痢特灵粉,每10kg体重5~10mg,或磺胺类药物,预防本病发生。

6.6  猪舍、运动场、用具要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干燥卫生。

7  治疗方法

7.1  西药治疗:

经作者试用有一定疗效的有:

病猪立即肌注200万μg链霉素,100万u氯霉素或磺胺嘧啶针,1日2次,连用3天。

对重症猪可进行强心,补液、解毒;仔猪发病未出现四肢麻痹时,用10%磺胺嘧啶钠10~20ml,加氢化可的松混合后静脉注射,或采用氯霉素、链霉素加维生素C治疗,有较好疗效;仔猪发现症状时,肌肉注射20%安钠咖1ml,呋喃苯胺酸针0.25ml,同时腹腔注射50%葡萄糖10ml,1日1次,重复1天可愈。

7.2  中药治疗:

经作者试用有一定疗效的有:

茯苓、白术、厚朴、青皮、生姜各20g,陈皮、大枣各30g,泽泻、甘草各15g,鸟梅3个。

用于15kg重仔猪,煮水分2次内服;茯苓皮、牵牛子、本通各15g,石斛,苍术各20g,大腹皮、朱苓、陈皮、红花各10g,煮水后加雄黄粉30g,分2次内服;腹大腹皮、陈皮、茯苓皮、桑白皮、生姜皮各20g,淡豆豉、香茹(冬去香茹加斛黄)、杏仁,紫苏、车前草各15g,厚朴、通草各10g,煮水服,少则1剂、多则3剂可愈;麻黄、白术、陈皮、白芍、木通、附片各20g,知母、泽泻、茯苓、车前子、麦芽各15g,细辛5g,桂枝、生姜各10g,煮水服,少则1剂,多别3剂可愈。

-----------------

收稿日期:

1997-09-05

   致谢:

参与本文撰写、提出病情数据、防治情况及诊疗经验的还有宋明钰、胡世松、许运祥、王青山、郭建华等同志。

 

生长猪理想蛋白质与氨基酸模式研究进展

  侯水生 黄苇

1 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理想蛋白质”是用来描述饲料蛋白质品质的名词概念,1958年由Howard提出,其简单含义指能在动物体内实现最大沉积率的饲料蛋白质。

ARC(1981)首次提出了理想氨基酸模式(IAAP),将理想蛋白质定义为饲粮蛋白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与动物用于特定功能所需要的氨基酸量相一致,也就是说当动物对饲料中的氨基酸达到最大利用率时,不能再用任何量的一种氨基酸来替代另一种氨基酸。

美国NRC(1988)、法国AEC(1993)、加拿大PSCI(1995)等在制定猪氨基酸需要量时,相继采纳了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近10年来,理想蛋白质的概念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发展成为氨基酸平衡饲粮技术。

Yen等(1986)、Chung等(1992)、Wang等(1989,1990)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更准确的生长猪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有多种表达方法,但含义相同。

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组合和利用率的饲料蛋白质;指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量;指动物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时的氨基酸平衡模式;指饲粮中EAA和NEAA具有同等限制性的氨基酸模式。

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模式一般用各种EAA相对于赖氨酸的量表示,也可用各种EAA占饲粮蛋白质的比例表示。

  在不同体重、性别和基因型的猪体内,尽管蛋白质总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变化较小(ARC,1981;NRC,1988)。

可见,猪理想蛋白质概念中的氨基酸比例可用猪体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来表达;而饲粮蛋白质品质优劣取决于EAA含量、EAA消化率和氨基酸平衡。

2 建立理想氨基酸模式的方法

2.1 以氨基酸需要量为基础建立IAAP 

  ARC(1981)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是以各种EAA的需要量为基础,结合猪体组织蛋白质和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提出的。

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当用氨基酸占饲粮百分比表示氨基酸需要量时,各估计值差异较大。

但以某种氨基酸的需要量为基础,表达另一种氨基酸需要量时,变异大大降低。

因此,根据试验获得的生长猪对Lys、Trp、Thr、Ile、Met+Cys的需要量建立氨基酸模型是可行的,以此获得的IAAP与猪体组织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极为相似。

由于缺乏仔猪氨基酸需要量的试验数据,并且不同日龄猪体内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差异较小,因此生长猪IAAP已被用于仔猪。

值得注意的是,ARC(1981)推荐的IAAP是以饲粮总氨基酸值为基础,而非可消化氨基酸模式;NRC(1988)、AEC(1993)、和PSCI(1995)推荐的IAAP的主要依据也是动物试验获得的EAA需要量、猪体组织和母乳氨基酸组成值。

2.2 根据生长猪体组织的氨基酸组成建立IAAP

  生长猪的氨基酸需要量取决于形成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Fuller等(1989)报道生长动物氨基酸需要量估计值与其组织氨基酸成分值极为一致。

Whittemore(1983)和Black等(1986)认为:

生长猪IAAP可依据体组织中氨基酸组成来确定。

可见,体蛋白氨基酸组成是理想蛋白质的最初形式,也是建立猪IAAP的重要依据。

但是,Zhang等(1986)和Moughan(1987)认为:

体重可能影响猪体组织的氨基酸组成。

  ARC(1981)提出不同体重的猪,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差异较小;猪体内组织蛋白、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生长猪所需氨基酸组成模式非常一致(Kirchgessner,1989)。

体组织蛋白质积累是生长猪氨基酸代谢的产物,构成了生长猪对氨基酸需要的主体。

因此,采用体组织和母乳氨基酸组成值建立IAAP是可行的。

由于来自各组织的氨基酸在整体和组织中周转速率存在差异,采用猪整体氨基酸组成资料估计用于生长的氨基酸需要是不完善的。

如Lys周转率较Met或Thr低。

利用组织中各种EAA含量建立相对于Lys的IAAP,可能高估Lys需要量,低估Met和Thr的实际需要量。

2.3 氮(N)平衡试验 

  氮平衡试验是研究动物体内氨基酸平衡和氮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猪的IAAP试验研究中,常采用N平衡试验。

方法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成不同氨基酸浓度的试验日粮,以动物的生产性能、血浆尿素氮和氮沉积为指标确定IAAP。

  Wang和Fuller将饲粮IAAP定义为产生最大氮沉积率的氨基酸模式,并认为:

在理想蛋白质中,各种EAA和NEAA都具有同等限制性,N沉积取决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在给定的氨基酸模式中,降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量,蛋白质沉积率显著下降;如果部分去除某种氨基酸(按总量的20%),不降低氮沉积,那么去除量相对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多余的;如果去掉某种氨基酸,导致氮沉积降低的反应介于两种氨基酸之间,则在这两种氨基酸之间插入这种氨基酸;用EAA和NEAA等限制性原则估测的饲粮EAA比例更接近IAAP。

Wang和Fuller试验所用饲粮为半纯合日粮,蛋白质以酪蛋白和合成氨基酸为基础,在生长猪小肠内能被完全消化吸收。

因此,试验获得的IAAP为可消化氨基酸模式。

用Wang和Fuller提出的IAAP评价饲粮蛋白质品质和配制猪实用饲粮时,必须考虑饲料氨基酸的消化率。

3 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基本内容 

  表1列举了ARC(1981)、NRC(1988)、AEC(1993)、PSCI(1995)推荐的生长猪的氨基酸模式及Wang(1990)等、Yen(1986)等和Chung(1992)等的研究结果。

其一,在各种IAAP中,ARC、NRC、AEC、PSCI和Yen等推荐的模式均以饲粮总氨基酸为基础,而Wang和Chung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其二,ARC、NRC、AEC和PSCI均认为生长猪在整个生长阶段,体组织中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对恒定,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在整个生长期变化较小。

但是,Leibholz(1982)提出:

从出生到100kg体重的猪,用来满足生理需要的内源精氨酸(Arg)比例由45%增加到100%,在IAAP中,Arg∶Trp比值应从新生仔猪的3.0∶1下降到肥育猪的1.0∶1。

NRC(1988)采纳了Leibholz的观点。

表1 生长猪的理想氨基酸模式

 

饲粮总氨基酸基础

饲粮可消化氨基酸基础

ARC

(1981)

NRC

(1988)

AEC

(1993)

PSCI

(1995)

Yen等

(1986)

Wang等

(1990)

Chung等

(1992)

Ly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rp

15

16

19

18~20

20

20

18

Thr

60

66

64

60~70

57

64

65

Ile

55

61

54

60

55

61

60

Leu

100

80

100

100

100

110

100

Met+Cys

50

55

60

56~64

50

61

60

Phe+Tyr

96

87

95

100

100

122

95

His

29

36

30

35

32

Arg

33

34

 

45

30

42

Val

70

64

70

70

70

75

68

  在Wang等与Chung等提出的IAAP中,Thr、Ile、Met+Cys的值接近,前者推荐的Leu、Phe+Tyr、Trp和Val值均较后者高。

Chung(1992)认为在Wang和Fuller的IAAP中,Leu、Phe+Tyr和Val相对于Lys比例偏高。

ARC(1981)预言,随着对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值数据的积累及动物对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的确立,在IAAP或氨基酸需要量中必将用可利用氨基酸值替代总氨基酸值。

目前,由于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还不完善,各种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数据资料尚不充足,所以用可消化氨基酸表达氨基酸需要量为时尚早(ARC,1981;NRC,1988;Patience,1995)。

4 影响猪IAAP的主要因素

  ARC(1981)和NRC(1988)认为:

生长猪在整个生长期内所需的IAAP相对恒定,一种理想蛋白质模式可能适合于不同品种、性别、体重及生长率的猪。

但是,Hansen(1992)对此提出异议,认为IAAP受猪品种、性别、体重、生长率及氨基酸在猪体内周转率的影响。

Joseph等(1995)的试验结果也表明:

体重影响饲粮的IAAP,仔猪(10~20kg)的IAAP不同于肥育猪(56~112kg)。

4.1 维持与生长对IAAP的影响 

  生长猪氨基酸需要包括维持和生长两部分,总需要量模式取决于维持和生长对总需要量的相对贡献率。

ARC(1981)和NRC(1988)报道,生长猪维持需要的IAAP与总需要的IAAP比较,苏氨酸、色氨酸、蛋+胱氨酸相对于赖氨酸的比值较高,并且随着动物接近成熟,维持需要比例增加(Chung等,1992)。

Full等(1989)报道,维持需要的IAAP与蛋白质生长所需的IAAP不同;生长猪氨基酸的维持需要量小于总需要量的10%(Black等1991;Chung等1992)。

因此,对生长猪来说,蛋白质沉积速度极高,IAAP主要由生长需要决定。

不同性别、体重的生长猪胴体组织氨基酸比例相对恒定(Yen,1986;Moughan,1987;Simon,1989),可作为猪最终氨基酸需要量的一种度量。

  Fuller等(1989)分别估计了生长猪用于维持和用于组织蛋白质生长的氨基酸需要量。

发现体蛋白生长所需的IAAP与体组织的氨基酸成分比例相当一致,与生长猪所需整体IAAP相差不大,但Thr和Met+Cys值则要高些。

Joseph(1995)报道:

在体重大于56kg的肥育猪IAAP中,Thr、Trp和Met+Cys相对与Lys的比值应由仔猪阶段的65%、18%和60%分别提高到70%、20%和65%(Taylor等,1979)。

因此,生长猪的IAAP是动态性的,以一定速率不断地随动物生长而变化。

4.2 饲粮营养水平 

  蛋白质沉积量与摄入量高度相关,随着摄入量增加,沉积量提高,氨基酸用于维持的比例相对降低,这可能影响整体IAAP。

Wang等(1990)报道:

生长猪的最佳饲粮氨基酸模式不受采食量和营养水平的影响;当各种EAA在饲粮中具有同等限制性时,用可消化氨基酸表示EAA的最佳比例,以Lys为100%,则Thr为64%,Trp为21%,Met+Cys为61%;饲粮营养水平不同,可能导致猪生长速度不同;生长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并不改变IAAP,虽然不同日增重的猪氨基酸总需要量存在较大差异,但所需氨基酸模式却相当稳定(ARC1981;NRC1988)。

Simon(1989)认为:

生长猪需要的氨基酸主要用于体组织蛋白质合成,饲粮的氨基酸模式相当固定,基本上取决于构成不同肌肉组织蛋白质的相对比例。

可见,饲粮营养水平对IAAP的影响较小。

4.3 外源性生长激素 

  猪生长激素(PGH)对体内物质代谢有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物质的合成代谢,特别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用PGH处理猪后,猪对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