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729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总复习资料汇编Word下载.docx

倾斜——笔直 

退化——进化

凶猛——温顺 

锋利——迟钝

六、我会择优录取

必须必需

1、我们()认真听家长的教导。

2、零钱用来买学习()品比买零食吃好。

宽敞宽阔

3、这条新修的柏油马路非常()。

4、这个地方比较(),适合玩耍。

七、我会句子变脸

1、鲸是动物。

(扩写句子)

生长在大海里的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2、鲸的祖先最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缩句)

祖先生活在浅海里。

3、鲸连同海水一起吸进嘴里许多小鱼小虾。

“被”字句:

许多小鱼小虾被鲸连同海水一起吸进嘴里。

“把”字句:

鲸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起吸进嘴里。

4、试着用上两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鲸用肺呼吸。

鲸是胎生哺乳的。

鲸是哺乳动物。

因为鲸不但用肺呼吸,而且鲸是胎生的,所以鲸是哺乳动物。

5、没有一个人不承认鲸是哺乳动物的。

肯定句:

所有人都承认鲸是哺乳动物。

反问句:

难道有人不承认鲸是哺乳动物吗?

八、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型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因为它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

一是用肺呼吸,二是胎生。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3、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4、我们了解的四种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

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

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5、《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

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6、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

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

7、我现在知道的鲸有:

蓝鲸、长须鲸、齿鲸、虎鲸。

九、说明方法我知道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列数字)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举例子)

5、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打比方)

十、佳句品其味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课文介绍鲸,为什么先要写象呢?

这里作者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

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然而,这头鲸虽然有四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

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

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

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加以说明。

“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4、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十一、文本快乐阅读

(一)

 鲸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给这两段文字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鲸的分类鲸的进食

2、画“”的句子属于:

(B)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3、在文中的“”用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4、根据文字的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做出判断。

种类

吃食的特点(填动词)

主要食物

原因

须鲸

张着、吸进、闭上、吞进

虾和小鱼

没有牙齿

齿鲸

扑上去、咬住、吃掉

大鱼和海兽

有锋利的牙齿

通过填写上面表格,我发现鲸的进食方式主要取决于它们牙齿。

5、这两段文字中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C)

A、列数字B、举例子C、打比方D、分类别

(二)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所以)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根据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变迁

形体的进化

很远的古代

陆地上

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

后来

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

海洋

3、通过填写以上表格,我知道了鲸的生活地点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且外形变得像鱼一样,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环境发生变化,二是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

4、在段中()内选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所以而且而是因为但是

5、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鲸的:

A、名称的由来B、环境的变迁C、形体的进化D、所属的种类

(三)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大肥猪)作比较,说明了鲸的(重量)。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鲸的体型巨大)。

4、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3)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5、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1)鲸的体形像鱼,所以属于鱼类。

(×

(2)最大的动物不是象,而是鲸。

(√)

(3)鲸的种类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齿鲸,另一类是虎鲸。

(√)

(4)须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十二、文本思想内容

这篇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第一段讲鲸特别大。

第二段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讲鲸的种类。

第四段讲鲸怎样进食。

第五段讲鲸用肺呼吸。

第六段讲鲸如何睡觉。

第七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第四至七自然段分别从进食、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讲了鲸的生活习性。

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的了解到,鲸比象“大得多”。

接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的“大”。

然后,有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

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10*松鼠

一、我会读会记

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躲藏追逐强烈溪流

警觉触动锐利错杂苔藓狭窄勉强遮蔽

二、我会辨音组词

露水dāi待会儿

露待

u露马脚dà

i等待

nɡ横梁sāi瓶塞

横塞sà

i要塞

nɡ蛮横sè

堵塞

zā扎腿qiǎnɡ勉强

扎zhā扎针强

zhá

挣扎qiá

nɡ强大

三、近义词是朋友

机警——机灵响亮——洪亮格外——特别清秀——秀丽

矫健——强健敏捷——迅速

四、反义词是对手

漂亮——丑陋敏捷——迟钝躲藏——暴露勉强——自愿

光滑——粗糙强烈——柔和干净——肮脏

五、词语我会解

乖巧:

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机灵,灵巧。

驯良:

和顺善良。

橡栗:

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矫健:

强壮有力。

玲珑:

精巧细致。

蛰伏: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

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六、佳句品其味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很像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青年男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把松鼠写得非常惹人喜爱。

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

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

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2、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河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

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做”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3、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

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天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七、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松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小松鼠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可爱。

八、文本快乐阅读

松鼠不爱下水。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1、在文中[]里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语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蛰伏)

(2)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警觉)

3、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敏捷(快速)锐利(敏锐)警觉(警惕)

反义词:

轻快(沉重)光滑(粗糙)敏捷(迟缓)

4、指出文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B、打比方C、作比较D、列数字

(1)松鼠不像山鼠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B)

(2)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A)

(3)松鼠叫声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C)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松鼠》,作者是法国的著名博物学家布封,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自然史》。

2、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三层。

3、摘抄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词语摘抄:

搬、放、编扎、挤紧、踏平。

我感受到:

松鼠的聪明、勤快和乖巧。

4、用上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到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自己再创造一个句子:

每天放学回家,我先把我的家作写完,再帮妈妈干活,然后我们一起出去逛街。

5、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遮蔽(遮挡)舒适(舒服)宽敞(宽阔)

坚实(坚固)足够(充足)狭窄(狭小)

6、把划线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松鼠通常把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

“把”字句:

窝通常被松鼠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训)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骄)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拢)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座)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去。

2、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

 敏捷(敏锐)美丽(漂亮)

写反义词:

漂亮(难看)喜欢(讨厌)

3、松鼠常吃的是:

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所以它不是肉食动物。

4、“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请用“”划出描写它的外貌的语句。

5、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呢?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座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6、这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坐姿六个方面来写松鼠的外形特征。

九、文本思想内容

1、《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作者主要采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性格、乖巧的行为等特征。

2、《松鼠》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松鼠》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六个方面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11新型玻璃

zhēnɡuì

ojǐnɡdà

oqiè

nzuì

xiá

nyí

(珍贵)(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

jīnshǔyí

nhá

nɡtú

zhǐjí

shǐɡuīdì

nɡchuānɡliá

(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

bǎochí

oyīnfè

ishuǐjí

zhōnɡchú

lǐduì

fu

(保持)(噪音)(废水)(集中)(处理)(对付)

nzhì

ɡuǎnānrá

nwú

nɡǒuduà

nsīliá

n

(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

盗(盗窃)嫌(嫌疑)夹(夹住)恙(无恙)藕(莲藕)粘(粘住)

盔(头盔)谦(谦虚)荚(豆荚)美(美丽)偶(对偶)玷(玷污)

废(废水)噪(噪音)

费(浪费)燥(干燥)

tiá

o调节chǔ相处

调处

dià

o调动chù

住处

huá

划船jǐn尽管

划尽

huà

计划jì

n尽头

zhān粘连

niá

n粘液

四、近义词是朋友

陈列——陈设 

特殊——特别 

清楚——清晰 

调节——调整

盗窃——偷窃 

企图——妄图 

凉爽——凉快 

强烈——猛烈

特殊——一般 

坚硬——柔软 

清楚——模糊 

强烈——柔和

集中——分散 

珍贵——低廉 

凉爽——闷热 

陈列——收藏

急促——缓慢 

六、我会择优录取

陈列排列陈设

1、会场里桌椅(排列)得整整齐齐。

2、老师办公室里的(陈设)极其简单。

3、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商品的样品。

打算企图愿望

1、今年十一我(打算)到宿鸭湖去游玩。

2、我美好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3、你们所有不良的(企图)都要统统放弃!

七、我会巧妙关联

1、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2、(即使)玻璃被打碎,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3、(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4、临街的房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20分贝了。

5、(因为)它十分坚硬,(所以)受到猛烈撞击后仍然安然无恙。

八、词语我会解

报警:

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发出紧急信号。

企图:

图谋,打算。

嫌疑:

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警报:

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问世:

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噪音:

嘈杂、刺耳的声音。

吃音:

本课指阻挡、消除噪音。

九、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新型玻璃》题目中的“新型”的意思是指新的式样或类型。

课文先向我们介绍了可以自动报警的“夹丝网防盗玻璃”,人们主要用它来防盗;

接着介绍了非常坚硬的“夹丝玻璃”,它可以安装在高层建筑上;

再介绍被称为“自动窗帘”的“变色玻璃”,它可以调节室内光线;

然后介绍了“吸热玻璃”,它的作用是使室内冬暖夏凉;

最后介绍了消除噪音的能手“吃音玻璃”。

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着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本文一共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玻璃。

名称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举例子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

打比方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室内噪音强度减弱

打比方列数字

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

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2、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

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

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

“自动”指不凭借人的力量而自己活动,“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