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742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药剂学实验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中药冲剂的生产工艺如何?

制粒方法有几种?

影响制粒的因素?

4.安瓿剂生产工艺如何?

滤过装置有几种?

灌封后半成品应在多长时间内灭菌?

5.影响输液产品质量的因素?

蒸馏器种类有哪些?

特点是什么?

输液灭菌时应注意什么?

对注射用水的贮藏及管理要求如何?

6.片剂的生产工艺如何?

如何制软材?

应注意什么?

影响片得差异的

因素有哪些?

压片机和包衣机的构造如何?

维护和保养有哪些规定

实验二参观医院药局及制剂室

一、目的和要求了解医院药局科室设置情况及药剂人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工作范围,规章制度,调剂室的布局,制剂室主要设备等。

1.了解医院药剂科的组织机构、任务、各级药学人员的职责。

2.掌握药品的管理、采购、库存、供应及使用。

3.熟悉调剂科的业务管理工作:

处方审查、发药等。

4.了解医院制剂室的工作范围、管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

5.了解该医院临床药学内容,药物治疗监测。

6.了解药学监护等内容。

1.药剂科的工作范围?

2.制剂室的规章制度?

3.该院临床药学开展情况?

实验三参观药检部门

一、目的和要求了解药检部门责任及工作范围、规章制度、科室布局

1.药检部门各科室划分情况及工作责能。

2.常规检测内容、仪器、设备及使用情况。

3.详细了解各科室工作范围。

1.中药室的工作范围?

2.科室的划分情况?

 

实验四蓖麻油微囊胶束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方法。

2.了解影响成囊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形成复合物后,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成囊。

本实验所用阿拉伯胶带负电,而A型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等电点以下带正电。

如果将待包的药物先与阿拉伯胶制成乳浊液或混悬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与等量明胶溶液混合,用醋酸调pH在4.0-4.1左右,则明胶带正电,与带负电的阿拉伯胶相互凝聚而包在药物周围,成为微囊。

三、实验内容

1•仪器与药品:

显微镜(10X40倍)、500ml烧杯、乳钵、温度计、水浴、布氏漏斗、100ml量筒、10ml量筒、蒸发皿、阿拉伯胶、明胶(A型)、37%甲醛、甘油、蓖麻油、10%昔酸、10%氢氧化钠2.方法:

[处方]蓖麻油3ml

10%氢氧化钠

Qs

[制法]

取阿拉伯胶3g置于干燥乳钵中研细,加3ml蓖麻油研匀,加水5ml研磨至初乳,移置量筒中,加水至100ml,搅拌均匀,测pH值。

取制好

的乳剂放入烧杯中加等量3%明胶溶液(pH=8,混匀,将混合液置水浴

中,温度45-50C,上述混合液在不断搅拌下,用10%醋酸溶液调节pH

为4.0左右,镜下观察是否成囊。

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倍量冷水

稀释,待温度降至32-35E时,将微囊液置于冰水浴中,不断搅拌,急速降温至5C左右,加入37%甲醛溶液4ml,搅拌20min,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搅拌30min,镜下观察结果。

静置,待微囊下沉,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甲醛味,加入6%左右淀粉,用20目筛制粒,于50E以下干燥,称重。

四、注意事项

1•成囊时pH调节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调pH至4.0左右,此时明胶全部带正电荷。

2•搅拌速度要适宜。

速度过快,囊膜易破坏,过慢则微囊易粘连。

速度不一,则成囊大小不均匀。

3.加入甲醛使囊膜变性,用量多少直接影响变性程度。

用10%氢氧化钠

调pH=&

搅拌30min,以增加甲醛与明胶的交联作用,使凝胶的网状结构孔隙缩小。

五、结果

调pH前

调pH后

六、思考题

1.微型胶囊的特点?

2.加入甲醛的目的?

实验五脂质体的制备

1.掌握注入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包囊,也有人称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微型包囊。

根据脂质体所包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脂质体具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缓释性、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及提高药物稳定性的特点。

制备脂质体的材料主要是磷脂,包括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

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

磷脂在水中能形成脂质体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磷脂具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

当较多的磷脂加到水或水性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对向缔合形成双分子层,形成椭圆形或球状结构的脂质体。

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它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备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流动性,降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

其它附加剂还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可改变脂质体表面电荷的性质。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包封率的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包封率%=(C总-C游离)/C总x100%

式中C总-脂质体混悬液中总的药物浓度,C游离-未包入脂质体中的药物浓度。

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很多,如磷脂的种类,组成比例,制备方法及介质的离子强度等。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有凝胶过滤法,常用凝胶为SephadexG50、G100

或Sephrouse4B、6B。

超速离心法、透析法、超滤膜过滤法等,可根据条件加以选择。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膜分散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等。

本实验采用注入法制备脂质体,以安定为模型药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

脂质体混悬液一般可保留10~20%乙醇,

注入法适用于实验室小量制备脂质体。

1.制备

[处方]安定(100目)2.5g

豆磷脂(精制)2g

胆固醇0.2g

生理盐水加至50ml

[制法]

(1)生理盐水的配制:

称取注射用NaCl0.9g,加蒸馏水适量使成

100ml。

(2)磷脂、胆固醇乙醚溶液的配制:

取处方量的豆磷脂、胆固醇于

15~20ml的乙醚中,即得。

(3)安定脂质体的制备:

取生理盐水约30ml于50ml烧杯中,置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

50~60C,将含豆磷脂、胆固醇的乙醚液慢慢滴加于生理盐水中(滴加时间约30min)后继续搅拌约10min,使乙醚完全蒸发除去,加入安定粉,再继续搅拌2h,加生理盐水至50ml,取下磁力搅拌器,镜

检,即得。

2.操作注意

(1)溶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乙醚溶液应澄清,否则需过滤除去杂质。

(2)乙醚的注入,可用1ml的注射器或细滴管滴至生理盐水的内部,每滴一滴,须使产生的泡沫消失后再加第二滴。

(3)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可控制在50~60C,操作中始终伴随着搅拌,加入安定后搅拌的时间不得少于2h,因脂质体形成有个过程,温度、滴加速度和搅拌时间对脂质体的形成均有影响。

3.质量检查与评定

(1)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度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油镜或放大倍数接近的镜头)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并测定最大和最多的脂质体粒径。

(2)异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有色斑块、棒状结晶等。

(3)包封率测定:

超滤膜过滤,取3~5ml安定脂质体混悬液置超滤器上,加压过滤,

收集滤液。

取0.1ml滤液置25ml量瓶内,加0.5%硫酸的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按分光光度法在248nm处测定吸光度,按GeHnCINO的吸收系数(E10%cm)为454计算未包入脂质体中安定的浓度。

另取1ml安定脂质体混悬液置10ml量瓶中,加生理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1ml上述稀释液置25ml量瓶内,以下操作同未包封安定浓度的测定,计算出安定脂质体混悬液中安定浓度。

按上式计算脂质体包封率。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绘制脂质体的形态图,说明脂质体的性状与乳滴有何不同。

2.记录镜下测定的脂质体的粒径。

最大粒径()最多粒径()3.包封率(%)

五、思考题

1.注入法制备脂质体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制备脂质体时,加入胆固醇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六薄荷油/3-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检查

一、实验目的

了解3-环糊精(3-CD)的性质、应用及包合物的检查方法。

二、实验原理

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是一种新型水溶性包合材料,是淀粉经酶解得到的一种产物。

这些分子中有628个葡萄糖残基,分别简称a-、3-、丫-环糊精,其中3-环糊精使用较为广泛。

3-CD具筒状结构,筒内壁空腔直径约7?

,筒内侧显疏水性,可将一些体积和形态合适的药物分子或部分基团借助范德华力包合在疏水区内,形成的包合物对药物起到稳定(抗氧化、抗紫外线、防止挥发、吸湿等)或提高溶解度等作用。

薄荷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等成分,具有发汗、抗菌、解痉等作用,但容易挥发,制成3-CD的包合物再制成制剂可以延缓和减少其挥发。

三、实验内容

带塞锥形瓶(100ml)、标准滴管、玻璃棒、量筒

(100ml)、展开槽、干燥器、薄层板、水浴、电炉、3-CD薄荷油、无水乙醇、硅胶G、a-Al2O3、1%香荚兰醛硫酸液、乙酸乙酯、石油醚

2.实验方法:

[处方]

B-CD

4g

薄荷油

1ml

蒸馏水

50ml

称取B-CD4g置100ml带塞锥形瓶中,加水50ml,加热溶解,降温至50E,滴加薄荷油1ml,恒温搅拌2.5h,有白色沉淀析出,待沉淀完全后过滤,用无水乙醇5ml洗涤3次,至表面近无油迹,将包合物置干燥器中干燥即得。

四、包合物检查

1.薄层法检查包合物

(1)样品制备:

取包合物0.5g,加入95聽醇2ml,振摇后过滤,得样品A。

另取薄荷油2滴,加入95聽醇2ml,混全溶解,得样品B。

⑵制板:

取硅胶G和水以1:

3的比例研磨、铺板、自然干燥,置烘箱

中105C活化1小时,备用。

⑶点样:

以毛细管吸取样品A和B各10?

l,点样。

(4)展开:

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5:

85)共溶剂系统。

将点样后

的硅胶板放入展开槽中饱和5min,再斜行展开。

⑸显色:

喷1%香荚兰醛硫酸液,烘干,比样A、B斑点异同。

2.包合物收得率测定

包合物收得率=]IX100%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亦称共沉淀法)制备包合物,B-CD的水溶解度为1.79%(25C),但在45C时溶解度可增加至3.1%。

故在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

包合完成后降低温度,使其从水中析出沉

淀。

2.包合率取决于环糊精种类、药物与环糊精的配比量及包合时间,应按照实验内容的要求进行操作。

1.制备包合物时应注意哪些关键操作和问题?

2•除本实验采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包合物,各有何优缺点?

3.包合物在药物制剂中有何意义?

实验七碘-聚维酮共沉淀物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1.了解共沉淀物的制备方法。

2.了解共沉淀物提高溶出速率的原理和应用。

对于难溶性药物来说,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

当比表面积增大时,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均随之增加。

减小粒子大小,可以增加固体表面积。

粒子大小与溶出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Noyes-Whitney方程表示。

冃=凶(Cs-C)。

显然在溶解过程中,当搅拌速度与溶媒量一定时,则溶出速度与界面积A成正比。

固体分散技术是减少一些难溶性药物粒子大小的一项新技术。

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一种或几种生理惰性、易溶于水的固体载体中得到

的分散物称为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提高溶出速度的机理是:

(1)药物在载体中以微细粒子甚至以分子水平分散,表面积增大。

(2)易溶载体包裹在粒子外围,增加粒子的润湿性。

(3)载体与药物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4)药物在载体中形成亚稳定晶形,溶解度增加。

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有:

熔融法、共沉淀法、熔融-溶剂法等。

常用

的载体为聚维酮、脱氧胆酸、聚乙二醇、尿素、琥珀酸、枸橼酸等。

三、实验内容1.仪器与药品:

分析天平、水浴、电炉、方盘、刮刀、药筛(16目)、

乳钵、烧杯、搅拌器、过滤器、溶出度测定仪、碘、聚维酮、95%乙

醇等。

2.方法:

(1)碘-聚维酮共沉淀物制备:

分别称取碘1g、3g置50ml烧杯中,置60°

C水浴中。

加适量95%乙醇溶解,然后各加3g、1g聚维酮搅拌至溶,在沸水浴上蒸发乙醇近干。

取出置瓷盘中铺成薄层,在50C真空干燥2-3h,取出凝固物,研磨,

过60目筛,收集粉末,即得1:

3和3:

1两种比例的碘-聚维酮共沉淀物各4g。

(2)碘-聚维酮简单混合物制备:

按3:

1和1:

3比例,将碘和聚维酮放入乳钵中混合研磨,制得碘-

聚维酮混合物各4g,过60目筛,收集粉末。

(3)溶出速度测定:

分别精密称取50mg碘和相当于50mg碘的共沉淀物和混合物,放入

盛有0.1mol/l盐酸溶液500ml烧杯中,用浆法在转速50rpm水浴温度37±

0.5C的情况下,测定药物溶出速度。

从药粉接触介质开始计时,

按下列间隔时间每次取样5ml,并补加5ml介质,吸取1ml样液用

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10ml,在经过25分钟取样后,将溶液全部转移至烧杯中,在100C加热搅拌2-3分钟,放冷至37C,按上述方法取样稀释,全部样液在751型分光光度计的波长282nm处,以蒸馏水空白,测定稀释液吸收值Et,以最后一份稀释液的吸收值E®

为100%溶出,记录数据。

取样时间

吸收值

(min)

II-PVP机械混合物l-PVP(1:

3)共沉淀l-PVP(3:

1)共沉淀

1

3

5

12

25

OO

按下式计算各时间的溶出度:

溶出度=E/E100%以时间(t)为横坐标,吸收值比Ea/E100%为纵坐标作图,比较各种样品溶出速度(直线斜率)和溶出度。

四、注意事项

1•共沉淀物中药物的分散性质不仅与所选择载体性质有关,也与使用

的载体量有关,在本实验中选择1:

1两种比例量。

对不同药物及载体比例量各不相同。

2.在制备共沉淀物时,所加乙醇以能溶解药物和聚维酮为限,多量醇的存在不利于共沉淀物的快速结晶和分散。

3.蒸发乙醇可在近沸水浴中进行并搅拌,以使乙醇快速蒸发并使药物均匀分散。

4.应趁热将分散物迅速转移至冷却的瓷盘中并铺成薄层,以利于熔融分散物的快速冷凝。

冷凝后的共沉淀物应真空干燥,挥尽液体,但不易在超过50C以上干燥,以免共沉淀物受热熔融改变药物分散性质。

5.为了比较相等粒径范围的共沉淀物和药物等溶出速度,应注意研磨平行操作。

1.比较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为什么实验选用共沉淀法而不选用熔融法?

3.制备固体分散体时对载体的选择有哪些考虑?

实验八山楂泡腾颗粒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掌握中药浸出制剂提取方法及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二、实验原理颗粒剂是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剂型,凡单剂量颗粒压制成块状的可称块状冲剂。

颗粒剂分为水溶性颗粒剂、酒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及块状冲剂。

泡腾性颗粒剂是利用有机酸与弱碱遇水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药液产生气泡呈泡腾状态的一种颗粒剂。

由于酸与碱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颗粒疏松,崩裂,具速溶性,同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呈酸性,能刺激味蕾,因而可达到矫味的作用,若再配有甜味剂和芳香剂,可以得到碳酸饮料的风味。

常用的有机酸枸橼酸、酒石酸等。

弱碱有碳酸氢钠、碳酸钠等。

泡腾颗粒剂工艺包括有效成分提取、精制、浓缩、制颗粒、干燥、包装。

其中制粒分为两步,一部分加碱制颗粒,另外一部分加酸制颗粒,再混匀。

1.仪器与药品:

电饭锅、500ml烧杯、60目筛、12目筛、烘箱、山楂、陈皮、枸橼酸、碳酸氢钠、香精

2.制备方法:

将山楂、陈皮粉碎,水煎煮2次,第1次1h,第2次0.5h,过滤,滤液浓缩成40ml备用。

将白砂糖烤干,粉碎,过60目筛,取糖粉62.5g,加入碳酸氢钠,混匀,蒸馏水喷雾润湿,以12目筛制粒,70C

左右干燥,整粒(60目筛去细粉,14目筛整粒)。

将剩余的62.5g白砂糖粉加入山楂、陈皮浓缩液,混合均匀(如太干,可喷适量蒸馏水)。

以12目筛制粒,70E左右干燥,整粒。

将上述两种干燥颗粒合并,用喷雾法加入香精,再加入枸橼酸混匀,过12目筛,分装于袋内,每袋30g。

3.质量检查

(1)外观:

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现象。

(2)重量差异限度检查。

(3)溶化性:

加入后应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呈泡腾状。

四、思考题

制备泡腾颗粒剂的要点是什么?

实验九乳剂的制备及蓖麻油所需HLB值的测定

1.掌握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鉴别方法。

2.测定蓖麻油所需HLB值。

3.比较三种液体石蜡乳剂的稳定性并讨论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乳剂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滴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乳剂根据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不同,共分为0/W或W/0型两种类型。

乳剂只所以能形成稳定体系,是因为加入了能迅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乳化剂。

乳化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亲水、亲油强弱可分为亲水性和亲油性乳化剂。

通常小量实验室制备乳剂时,可在乳钵中研磨或在瓶中振摇制得。

工厂大量生产时多用乳匀机,高速搅拌机,胶体磨设备。

选择乳化剂的方法有很多的经验,Criffin和Drvies建议一种寻找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和测定被降乳化的油所需HLB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每一种乳化剂都具有一定HLB值,而每一种被乳化的油又都有一个所需HLB值。

当选用具有最适宜HLB值。

乳化剂并符合油所需HLB值后,就有利于制成比较稳定的乳剂,但是,单个乳剂所具有的HLB值不定恰好与被乳化油所需要HLB值相适宜,因此常将两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其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AB分别为两种已知HLB值的单个乳化剂

测定油所需HLB的方法,是将两种已知HLB值的单一乳化剂,按上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算成具有一系列HLB值的乳化剂,然后再配成一系

列乳剂。

在室温条件或采取加速实验的方法,观察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均匀度及乳析速度,由稳定性最佳的乳剂的HLB值即可测定油所需HLB值,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仍具有某种经验性,但它比早期选择乳化剂的方法有很大的进步。

(一)乳剂的制备

1•干胶法制备蓖麻油乳

[处方]蓖麻油12.4g

阿拉伯胶(细粉)3.1g

西黄蓍胶(细粉)0.17g

蒸馏水加至25ml

[制法]将阿拉伯胶与蓖麻油置于干燥乳钵中稍加研磨后,按油:

水:

胶为

4:

2:

1的比例一次加入蒸馏水62ml,迅速向同一方向研磨,直至产生特别的劈裂声,即可制成稠厚的初乳剂。

然后再加入西黄蓍胶(取0.3g胶置干燥带塞刻度试管中,加乙醇0.5ml摇匀后,一次加入蒸馏水10ml强力振摇,取用5ml)与适量蒸馏水使成25ml,搅匀即得。

2.石灰搽剂的制备

[处方]饱和氢氧化钙溶液3ml

蓖麻油3ml

[制法]取试管一支,混合氢氧化钙溶液与蓖麻油用力振摇使成乳剂。

(二)蓖麻油所需HLB值的测定

为了将蓖麻油制成0/W型乳剂,除采用前述天然的亲水性胶体作乳化剂外,还可选用表面活性剂类的乳化剂,来选择最适宜HLB值。

[处方]

蓖麻油

5g

司盘-80

吐温-80

共5%

蒸馏水加至

10ml

[制法]

先将吐温-80和司盘-80分别溶于水和蓖麻油中配成10%的溶液备用。

计算按不同比例配HLB值分别为5、10、14左右的乳化剂系列所需10%吐温-80和司盘-80溶液的重量,然后取三支试管,按处方规定量,用

称量法分别加入上述三种HLB值的10%^盘-80的蓖麻油溶液和蓖麻油,

10%勺吐温-80的溶液和水,依次配好分别振摇1min(注意做功的大小

应相对一致)放置。

1•取样稀释扣,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分散液滴的分散度和均匀度。

2•记录开始分层时间。

3•根据观察结果,产生最佳乳剂的HLB值即为蓖麻油所需HLB值

实验记录1

组成处方号

I

n

0.8

2.9

4.6

10如盘-80溶液

4.7

2.3

0.5

10魁温-80溶液

0.3

2.7

4.5

HLB值

5.0

10.0

14.0

实验记录2

处方号

分散度

均匀度

乳析时间

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