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74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烷烃

烯烃

通式

CnH2n+2

CnH2n

——

代表物

甲烷(CH4)

乙烯(C2H4)

苯(C6H6)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官能团)

结构特点

单键,链状,饱和烃

双键,链状,不饱和烃(证明:

加成、加聚反应)

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证明:

邻二位取代物只有一种),环状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证明:

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六原子共平面

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用途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3、烃类有机物化学性质

有机物

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

1、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性质比较稳定。

2、氧化反应(燃烧)注:

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

3、取代反应(条件:

光;气态卤素单质;以下四反应同时进行,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

注意事项:

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

②反应能生成五种产物,四种有机取代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是液体,三氯甲烷称氯仿,四氯甲烷可作灭火剂;产物中HCl气体产量最多;③取代关系:

1H~~Cl2;

④烷烃取代反应是连锁反应,产物复杂,多种取代物同时存在。

4、高温分解:

乙烯

1.氧化反应

I.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II.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一氯乙烷的简称)

CH2=CH2+H2OCH3CH2OH(工业制乙醇)

3.加聚反应nCH2=CH2(聚乙烯)

注意:

①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②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除去烷烃中的烯烃,但是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因为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引入新的杂质。

难氧化

易取代

难加成

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是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说明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但可以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颜色变浅,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2.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现象:

火焰明亮,伴有浓烟,说明含碳量高)

3.取代反应

(1)苯的溴代:

(只发生单取代反应,取代一个H)

①反应条件:

液溴(纯溴);FeBr3、FeCl3或铁单质做催化剂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

(溴水则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溴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

④溴苯中溶解了溴时显褐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操作方法为分液。

(2)苯的硝化:

①反应条件:

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

催化剂、吸水剂)

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③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苦杏仁气味,有毒,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

④硝基苯中溶解了硝酸时显黄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硝酸,操作方法为分液。

(3)加成反应(苯具有不饱和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一个苯环,加成消耗3个H2,生成环己烷)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主要为有机物)

化合物(主要为有机物)

单质

原子

常考实例

①不同碳原子数烷烃

②CH3OH与C2H5OH

①正丁烷与异丁烷②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①O2与O3

②红磷与白磷

③金刚石、石墨

①1H(H)与2H(D)

②35Cl与37Cl

③16O与18O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代表物

乙醇

乙醛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CH3CHO

CH3COOH

官能团

羟基:

-OH

醛基:

-CHO

羧基:

-COOH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非电解质)

有刺激性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用途

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用于医疗消毒剂

——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2、乙醇和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物

主要化学性质

乙醇

1.与Na的反应(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或置换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现象:

沉,不熔,表面有气泡)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

①相同点:

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

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结论:

①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②1mol乙醇与足量Na反应产生H2,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的氢原子不同;

③2—HO~~~~H2,两个羟基对应一个H2;④单纯的—OH可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HCO3发生反应。

2.氧化反应

(1)燃烧(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H3CH2OH+3O22CO2+3H2O可作燃料,乙醇汽油

(2)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

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总反应)

现象:

红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变为黑色,将黑色的氧化铜伸入乙醇中又变为红色;并且可以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乙醛)

①反应断键情况:

②Cu或Ag,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3)乙醇可以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之相似的物质有乙烯;

可以使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绿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酒后驾驶。

总结:

燃烧反应时的断键位置:

全断

与钠反应时的断键位置:

在铜催化氧化时的断键位置:

①、③

(4)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用无水硫酸铜;除去乙醇中的水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乙酸

1.具有酸的通性:

CH3COOHCH3COO-+H+(一元弱酸)

①可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变色是反应生成了有色物质);

②与活泼金属(金属性H之前),碱(Cu(OH)2),弱酸盐反应,如CaCO3、Na2CO3

③酸性比较:

CH3COOH>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酸制弱酸)

2.酯化反应(实质:

酸去羟基,醇去氢——同位素标记法)

CH3COOH+HO-C2H5CH3COOC2H5+H2O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是可逆反应

反应有一定限度,乙酸乙酯产率不可能达到100%

(1)试管a中药品加入顺序是:

乙醇3mL、浓硫酸(催化剂、吸水剂)、乙酸各2mL

(2)为了防止试管a中的液体发生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加碎瓷片(或沸石)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加快反应速率②蒸出乙酸乙酯,提高产率

(4)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冷凝回流;不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防止倒吸

(5)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3点):

①中和乙酸,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分层

(6)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饱和碳酸钠溶液上面有油状液滴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三、烷烃

1、烷烃的概念:

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的饱和链烃,或称烷烃。

呈锯齿状。

2、烷烃物理性质:

状态:

一般情况下,1-4个碳原子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为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为固态。

溶解性:

烷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沸点:

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密度:

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但都比水的密度小。

3、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跟酸、碱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

②氧化反应:

在点燃条件下,烷烃能燃烧;③取代反应(烷烃特征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能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四、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CHO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果糖

双糖

CHO

蔗糖

C12H22O11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麦芽糖

多糖

CHO

淀粉

(C6H10O5)n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纤维素

油脂

CH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CH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蛋白质

CHO

NSP等

酶、肌肉、

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主要化学性质

葡萄糖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

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

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水解反应:

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

纤维素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油脂

水解反应:

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蛋白质

水解反应:

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颜色反应:

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