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74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党课讲稿篇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docx

2021年党课讲稿2篇:

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和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目录

2021年党课讲稿1:

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 1

一、学好党史国史的重要意义 1

2021年党课讲稿3:

永葆清澈之心赤子之心永远保持激情,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27

2021年党课讲稿1:

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

一、学好党史国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通知强调,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通知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在主题教育中对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出具体安排,可把《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新中国史著作作为辅助读物,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抓好自学。

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学习交流。

主题教育结束后,要形成长效机制,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持续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

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唯物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

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

二、从党的百年历史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会议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这次主题教育要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同志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理,不断地合理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根据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不断的改革,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1.坚持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坚持理论自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坚持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而形成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明确指出: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四)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准确把握创新理论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伟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主题和基本框架。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路径

193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简单演绎,而是演绎和归纳的综合运用。

我们党在建党初期,演绎思维体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结构,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革命的纲领、革命的行动方案等,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种演绎思维存在着重大的局限,在极端情况下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盛行,从而在政治上表现为极“左”思潮,给党和人民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

在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归纳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归纳思维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经验,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首先形成实践经验材料,在实践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归纳思维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归纳思维逐渐成为党的传统,体现为每到重要节点我们党都要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

例如,1927年到1928年冬天,面对一些红军干部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泽东同志先后五次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回答这个问题,最著名的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党内通信形式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这也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1976年10月以后,围绕着中国究竟往何处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问题,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到1981年6月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党的决议形式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形式方面逐步正规,理论创新形式每五年总结一次,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概括来说,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首先,解放思想。

为了取得实践经验必须大胆探索,同时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

在未取得经验之前不贴标签,为形成经验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

此外,解放思想必须遵循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通过实践检验后对有关理论进行重新审视,或纳入创新理论或消除影响。

其次,实事求是。

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解放思想形成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坚持,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摒弃,并高度警惕其政治影响。

其三,与时俱进。

即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其四,求真务实。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认真、客观、务实,防止感情、情绪、利益因素的介入和左右,即坚持理论创新的党性原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实际上,这也是“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问题的新版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习近平同志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主要特点

(1)习近平同志的贡献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以归纳思维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决定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逻辑,而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政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

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全党奋力实践、积累经验,因此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果。

但是,只能由政治家最终形成其完成形态,毛泽东思想如此,邓小平理论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如此。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习近平同志个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要创立者。

一方面,自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以来,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外交等多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政治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另一方面,以中国梦为引领形成了包括“四个全面”、“四个自信”、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伟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全方位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加以命名,不仅符合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也符合党的理论创新的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形态的低调、局部和内敛的状态,呈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全面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的政治话语权,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时候,更多强调了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在这样的政治心态中,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自己的领导核心和基本方向。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不仅证明了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底线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引领改革开放的坚强意志和驾驭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的基础上,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标志着政治心态的重大转变。

一方面,从主观意愿来说,中国特色不是中国模式,相反,我们希望世界各国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形成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努力在党内和国内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到底是对党的自信。

由此可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的政治底线,又是中国的优势逻辑所在。

底线思维和优势逻辑的变奏,是让国人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解的必要,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须。

优势逻辑是政治自信的体现,同时,也需要文化自信得以支撑。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树立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自信,依然来自于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态、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就不可能彻底摆脱旧文化的束缚,也不可能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文明转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政治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1.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框架的划分问题

以历史逻辑为基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发展论、改革论、制度论、核心论、政策策略论、军事外交论等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诸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国家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思想。

以政治逻辑为基准,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重点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和主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以理论逻辑为基准,即通常学术分类的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教科书式的划分,据此可以划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重要论述。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框架。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方面呈现出随着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解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他强调: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3.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基本框架

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1)“八个明确”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八个明确”是: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行动纲领

“十四个坚持”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