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63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docx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

统景中学九年级语文半期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栖息(qī)倾泻(xiè)窥视(kuì)官衔(xián)

B.震憾(hàn)滑稽(jī)轻蔑(miè)琐屑(xiè)

C.阔绰(chuò)胆怯(qiè)贿赂(lù)吝啬(lìn)

D.惋惜(wǎn)忌讳(huì)酝酿(niàng)取缔(t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凉   真谛   世外桃源     精妙绝伦

B.婵娟  肆虐    沤心沥血     三顾茅庐

C.踊跃 云宵    应接不暇     坐无虚席

D 燥热 震憾    焕然一新     生意盎然

3、下面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五月的西湖公园,姹紫嫣红,一片绚丽的景象。

C登高远眺,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节日的榕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4.根据语境及括号内的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3分)

快乐是什么?

孩子们说,快乐就是和同伴们搭积木并

(表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知疲倦);成年人说,快乐就是和友人一起品茶而(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老人说,快乐就是和家人一起共享(形容家庭之乐)。

5、下面文段中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按提示加以改正。

(4分)

 重庆市政府网2009年2月27日消息:

“天地有正气,浩然万古存,化为诗共文,铸我民族魂。

(1)由重庆市有关部门主办的“天地正气”--重庆市大中小学经典诵读,

(2)昨晚在重庆市委小礼堂隆重召开,重庆市委主要领导(3)以及全市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共近1000人左右参加了晚会。

场外春寒料峭,场内书声琅琅。

在朗诵晚会上,(4)来自重庆大学,重庆一中,重庆市人民小学等学校的师生代表各具特色身穿的服装,通过领诵,齐诵,吟诵,独白等多种表现形式,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调演绎了古今中外经典的独特魅力。

(1)第一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二处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3)第三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

(4)第四处语序不当,应改为。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

 回顾本学期的语文之旅,兴味盎然。

我们欣赏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雪景,由衷赞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聆听了蝈蝈的乐章、蛐蛐的歌唱,领悟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我们

,;我们

,。

7、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为推进“文化重庆”建设,我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书香溢重庆”读书活动。

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

(要求:

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

读好书一时快乐, 。

(2)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2分)

活动一:

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

举行“书香溢重庆”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3)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二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

(4分)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

(4)怎样读书才更有效?

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

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

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

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

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5分)

8、古诗文默写(10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2)《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程度的诗句是

,。

(3)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作者和征人们想家却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5)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

,。

(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3)在选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为什么?

(3分)

答:

(4)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另一种珍爱》,完成第10--14题。

  另一种珍爱(20分)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

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

“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着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

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

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0.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

“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4分)

答:

11.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

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答:

1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3.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分)

答:

14.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4分)

答:

(二)阅读《拔掉那颗蛀牙》,完成第15-19题。

  拔掉那颗蛀牙(20分)

  ⑴她恨全家人。

  ⑵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

姐姐比她漂亮。

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

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

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⑶姐姐不吭气。

她却嚷:

“凭什么?

要不就别生我!

”结果挨了打。

  ⑷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

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

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⑸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

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

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

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

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

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

她说:

“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⑹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

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

冬天还好,馒头不馊。

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

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

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⑺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

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⑻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

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⑼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

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

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

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⑽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

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

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

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

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

是吗?

有这么严重吗?

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

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

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

“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

“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

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

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

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

第二天,又发呆。

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

多少年没有回家了!

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

一进门才发现:

家,破旧了。

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

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

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

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

”。

母亲哭着,抹着眼泪。

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

“孩子,回来啦!

”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

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

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5.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4分)

答:

16.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字数在10字以内)(4分)

答:

17.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

(她具体“恨”什么?

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2分)

答: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

(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分)

答:

18.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

为什么?

(4分)

答:

19.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4分)

答:

四、作文(55分)

20、在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①.请以《一路随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牵挂,是一种是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生活细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联结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买一粒药丸,挤一点牙膏,是牵挂的表现;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是牵挂的表现。

懂得牵挂才能体味真爱。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你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选择最佳角度,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

  

(2)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情感,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3)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

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卷面要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4)你的文章中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大写字母A、B、C、D…代替。

参考答案

1.C  2.A  3.A 4.乐此不疲、怡然自乐、天伦之乐。

 5.⑴句末加“晚会”;⑵把“召开”改为“举行”;⑶删去“近”或“左右”;⑷改为“身穿各具特色的服装”。

6例:

认识了生活中是朋友、艺术上是知音的傅家父子,感受到他们拳拳的爱子心,浓浓的赤子情;我们领略了仰天质问苍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英雄风采,明白了平等一直是民众的竭力追求。

(句式整齐、语句通顺流畅、紧扣本期所学即可)

7.

(1)示例:

好(常)读书终

(一)生受(获)益。

(2分)

(2)示例:

①举办“走进名着”读书报告会;②举办“名着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③举行“名着走向舞台”话剧表演;④出一期“我与名着共成长”墙报(黑板报)。

(2分)

(3)示例: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要求主题统一,句式基本一致,2分)

(4)读书要有所选择(1分),应选择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来读(1分)。

(共2分)

8.

(1)

(2)(3)(4)(5)(6)

9.

10.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

(2分)渴望别人的关爱(或:

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2分)

11.不多余。

(1分)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2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1分)

12.比喻论证。

(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13.答题要求:

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2分)。

14.(4分)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言之有理即可)

15.“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

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16.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

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17.

(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

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18.不可以删去,(1分)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

(2分)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1分)

19.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

(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

)(2分)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分)(意合即可)

  作文 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