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结构化面试题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特岗教师结构化面试题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结构化面试题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首先,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劳动实践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是教师劳动实践的客体。
其次,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需要社会的帮助,需要教师的指导,这也决定了他的客体地位。
2.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教师的教诲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产生效果。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改善途径?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2.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
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自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无论他们的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无论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思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和强盗。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为什么?
1.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这种观点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完全否认了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错误的观点。
3.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5.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学校教育能给人以系统、全面、深刻的影响。
第三,学校教育是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的。
6.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
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因素有其独有的性质和特征,但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考察某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六、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内部动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措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明确学习活动目的,增强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
4.科学地运用奖惩;
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6.进行学习成败的正确归因。
七、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组织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目标,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方向;
2.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3.抓骨干,培养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领导核心;
4.抓制度,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
5.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
6.抓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7.抓协调,融洽班级人际关系。
八、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先后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可是,孔子却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
在场的学生公西华惊讶地问孔子为什么这样做,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鼓励他遇事要积极去干;
而子路过于大胆莽撞,则要求他慎重些,遇事先与父兄商量好再说。
这一故事体现了什么原则?
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
首先,这一故事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一是教学要有统一的、全面的要求;
二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三是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四是教学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总之,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这段材料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
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以此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不能把文化课上成心理课,也不能只顾文化课,忽视了心理健康内容,要将两者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要完成知识传授、方法教授、思维发展等任务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
3.树立学习自信心;
4.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5.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6.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7.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
十、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发挥无意注意积极作用的组织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包括教师自身的“包装”、校园、教室布置以及对视觉、听觉产生刺激的各种因素。
二是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三是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学的方法。
2.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一是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
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三是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
四是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
3.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需要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共同参与。
因为有意注意有目的、有计划,但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而无意注意是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具有自觉性,但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在教学中若单纯依靠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都会有其不良后果。
为了做好教学工作,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注意状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考虑到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或一节课内)呈有节奏的轮换和交替。
十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意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利用这些积极因素,使之得到发扬并与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多样、新颖、富于启发性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一是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
二是寻找到使学生感兴趣的新事物或活动与学生原有兴趣的相同点;
三是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对新事物与活动的认识需要,并转化成强烈的动机)
十二、你在教育教学是怎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拓展学生思维。
1)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例如,通过选取典型例题、习题,进行一题多解训练,以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变换问题的形式,而不变换问题的本质,使问题的本质更全面、更深刻地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调控问题解决的心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能
5.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合理想象——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突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十三、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合理地组织识记?
1.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
3.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5.合理选择识记方法。
6.运用尝试重现。
十四
一名班主任以严格管理著称,教学成绩优秀,一名女生因早恋,成绩大幅度下降,班主任十分生气,在全班点名批评了这名女生,结果这位女生从教学楼跳楼自杀,你怎么看?
1、作为班主任对学生严格管理,体现了对学生高度的精神,严格管理无可厚非,严是爱松是害。
另一方面,严格并不等于不注意方式方法,特别中学生正处青春期,他(她)的自尊心很强.更不能采取羞辱甚至侵犯学生人权的方法来“严格管理”。
2、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尊重爱护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合理的结合。
显然这位老师没有遵守这个原则,他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而且,对于早恋问题应实事求是的分析,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而不是草率的处理。
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的处理方法是:
私下与学生交流,合理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性,帮助其改正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以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
4、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会做到让学校放心、老师满意、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民教师。
5、这件事同时也说明: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挫败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
十五、你是怎样理解为人师表的?
十六
请你根据对以下提供的材料发表看法:
在食堂里常听到学校的学生议论,老师为什么就能自己点菜;
在校园的路上学生指指点点,你看老师在草坪上走;
在升旗仪式结束后,学生说哪几位老师在讲话;
1、本案例说明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教材。
教师的劳动不仅依靠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而且还要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和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表率。
第一,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
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世界观和思想感情去教学生,是用教师的人格去教学生。
第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人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形象、活动和激情表现知识内涵,能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内涵的把握,并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青少年儿童富于模仿和易受暗示,而教师被看做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天然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式等都对学生起着模范作用。
2、教师的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而健全的人格,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打扮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尽量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每一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
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要胸怀宽广,作出表率;
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孔子也曾说过: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立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17.作为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别人歧视侮辱、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
每个人对自己的形象和情感的体会是依赖于自己和他人的接触,内化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而形成的。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
第一,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也要正确对待:
既不能护短,也不能因有某些短处而灰心。
第二,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
同时教育学生要有勇气面对挫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健康心态面对自我,愉快地接受自我。
2.教师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要用“你很聪明”“你真棒”“你将来一定有出息”等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自己充满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遇到一些难教的或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常常会说出一些很有“杀伤力”的话,诸如“你真没出息”“你真笨”等。
18.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人对自己正确而积极的认识和评价。
自信心是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受生活中重要他人尤其是教师的态度的影响
给予学生正确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你能行”是教师要采取的首要措施。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
不要单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
2.因材施教发掘潜能
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总是很不均衡的,有很大的差异。
但每一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他产生自信,使他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教师要在承认差异、肯定价值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学生,从而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取得进步,形成自信,最终获得成功。
3.自我竞赛获得自信
自我竞赛是指自己跟自己比赛,是让学生将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进行比较,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就是成功的。
4.创造机会发挥特长
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这会使他们产生自信。
5.集体评说相互尊重
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受到集体的尊重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满足,自信就会在心中萌发。
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教师应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坚决制止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
19.鼓励的原则
鼓励是学生成长、建立自尊的基石
1.真诚接纳学生
如果我们因一个人具有某种不良行为而全盘否定他,或因一个人具有某种优良行为而全盘肯定他,这都是不应该的。
在鼓励学生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让学生知道虽然他有时表现得不如人意,但他仍然是有价值的,是受到尊重的。
2.着眼积极的一面
指出学生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强化他对自己的信心,他便会有勇气去不断尝试和努力。
3.重视努力和进步
不能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过分强调事情的结果,只能告诉学生:
“除非你做得好,否则毫无价值。
”这种认识和观念,会让学生以后因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相反,如果只要学生努力了,或者取得了一小点的进步,都加以鼓励,那么学生心里就会拥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可能最终获得良好的发展。
在教育时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避免老拿他与其他学生做比较;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多用具体的言辞来肯定,尽量少用抽象的赞美来敷衍。
4.肯定个别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华,每个学生也有他先天的潜能,如果给予表现的机会,让他的能力发挥出来,他就可以产生自我价值感。
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肯定自己的能力,当学生从一点上建立起了自信,他就会逐渐转移和泛化到其他方面,从而有助于他其他方面的发展。
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
许多错误是因为他们缺乏判断和足够的理智造成的,因而及时的批评教育是必需的。
但批评必须讲求原则、适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0.批评的原则?
怎样批评?
(一)批评学生要注意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自尊心较强、敏感性高、脸皮薄的学生,应避免当面批评指责,多采用暗示、诱导等批评方法为好;
对于比较通情达理、脑子灵活的学生,以多采用举例法、谈话法为宜;
对于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可以开门见山、直言训导;
对于缺点较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如果选择先褒后贬或先贬后褒的方法进行批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总之,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来批评学生。
(二)批评学生要注意尺度
批评尺度的确定一要根据学生所犯的过失轻重来确定,二要根据学生过失的原因来确定。
如果学生犯错是由于无知或无意,用和蔼的语气给予提醒或轻微的责备,使其明白、注意就行了。
如果是由于粗心、马虎等原因,要给予较严肃的批评,使其明白这样做会带来的危害或损失,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与态度。
如果是故意的或明知故犯,则应给予极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要求其承认错误、做出保证,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三)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大多数学生自尊心较强,爱面子,因此老师批评学生的时间和场所很重要。
(四)批评学生要陈述理由
因此批评学生时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受批评。
同时,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最好是通过暗示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进。
(五)批评学生要避免重复。
21.小明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首先,小明会因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哭泣,这说明小明是一个上进的学生,对于这一点,我应该感到很欣慰。
但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小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能不够强。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两种情况来处理:
1.如果小明是一个成绩一直很优秀的学生,这样的一次“失败”,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教育过程中,挫折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对于一直很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滋生骄傲的情绪,这样的一次挫折恰好可以帮助训练其对逆境的承受能力,以防今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适当地进行激励,告诉他:
这点挫折都接受不了,可不像我认识的某某了!
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2.如果小明是一个一直努力学习,却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就要多费点心思进行引导。
首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讲解试卷的过程中,告诉学生:
“这次的考试,可能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没有发挥好,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但是,这次考试并不是我们最后的结果,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这次的挫折,在后面的时间里,分析自己有什么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继续努力,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并且告诉他,挫折是人一生中必然也必须经历的,但是面对挫折,我们不可以选择放弃,而是要越挫越勇,这样才是一个坚强的人!
”这样做,首先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依然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会通过老师的分析找到自己的问题,帮助接下来的学习。
在解决考试问题的同时,也增进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22.怎样使用鼓励与批评?
1.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
实践发现,鼓励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受鼓励的学生的积极性易于被调动;
批评则反之。
2.鼓励宜直接,批评宜间接。
有时,适宜的不直接批评,可以提醒学生今后不犯类似的错误。
3.鼓励宜多,批评宜少。
研究表明,鼓励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愉快的心情又促使人积极行动。
批评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4.鼓励要注意艺术,批评要严肃善意。
研究表明,伴随丰富表情的鼓励比平淡表情的鼓励更能激励人,微笑的表情能给人以和善的感觉。
批评则要注意严肃性,忌讽刺挖苦和不了解情况随意批评;
同时,批评应是善意的,让学生内心里切实感到老师是为他好。
5.鼓励和批评要符合客观实际。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能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要以事实为前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6.鼓励和批评要因地因时而不同。
一般来说,鼓励要及时,批评要看情况而定。
23.《学记》中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的要求,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南宋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学要求。
这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原则的?
这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学科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并且组合成一个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两者都有“序”可循,教学必须遵循。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是:
第一,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单元、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连贯地进行教学,
第二,分清主次,区别难易,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带动一般,以简驭繁,举一反三。
第三,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教学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违反,否则,教学会“欲速则不达”。
24.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
‚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答:
(1)不对。
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
①表明态度:
我很生气;
指出后果:
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
让他懂得:
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
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
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
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
②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老。
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
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
25.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
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
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
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