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83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

(一)

主备教师

cu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个人修改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

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

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

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

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

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

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

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

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3

8

2

+

7

=

操作过程:

输入:

,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8”,然后输入“+”再输入“27”,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65”,就是计算结果。

②计算30×18。

=

8

1

×

0

3

输入:

,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0”,然后输入“×”再输入“18”,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540”,就是计算结果。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

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2)思考:

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

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4)汇报交流。

3.回顾交流:

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

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

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

(二)

主备教师

cu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个人修改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题目: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546×25=

1548÷43=326+1856÷29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3。

2.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

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4.运用规律。

(1)提问: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进行填写。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填完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

(3)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

(2)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3)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

 练习七

主备教师

cu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检验。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个人修改

一、知识再现

1.说说你对计算器有哪些了解?

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交流:

(1)计算器上各种常用的功能键。

(2)计算器的功能。

(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追问:

你知道哪些数学算式中的规律?

2.导入练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完成教材“练习七”中的练习。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44页“练习七”第3、4、5、9题。

这四道题都是巩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第3、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先要求出每队的总身高,再求平均身高。

由于数据比较多,要求学生在用计算器计算时要特别认真,不能按错数字。

第9题:

(1)先组织学生对购物发票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发票上的各个项目。

(2)根据购物发票上的信息,用计算器算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再计算出所有物品的总价,将购物发票填写完整。

(3)介绍发票上“人民币(大写)”那一栏的填写方法。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练习七”第6、8、10题。

(1)第6题。

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中的算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写的。

用计算器计算每个算式的和。

观察各个算式的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如:

438+951+276=1665

834+159+672=1665

(2)第8、10题。

这两道题的规律都比较明显,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11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教师举例说明。

(板书例子)

(2)先让每个学生按题目要求任意写一个数进行操作。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

(4)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12题。

这道题的规律相对比较隐蔽,如果学生观察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

3.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七”思考题。

本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提示学生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改变算式中的两个乘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

主备教师

cu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个人修改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

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

27÷3=9(元)

5本故事书:

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

师:

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

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

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

想一想:

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

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

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

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枚()枚

小春:

(2)追问:

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

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

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

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

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

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

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主备教师

cu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教学难点

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个人修改

一、谈话引入

1.回顾: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

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

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

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

长方形

正方形

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14+14×14

(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

依据是什么?

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

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

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

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

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

先画什么?

可标出哪些数据?

再画什么?

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

可标出哪些数据?

最后画什么?

可标出什么?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

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

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

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告诉我们了?

怎么求?

(3)列式解题。

18÷3×8=48(平方米)

提问:

18÷3求的是什么?

2.小结:

提问:

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

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两种方法:

(8+3)×(18÷3)或者18÷3×8+18(8+3)求的是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的文字部分。

学生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提问:

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

启发学生想到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

(3)画示意图并解答。

要求:

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

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小组里的同伴交流。

(4)组织交流。

展示学生所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三)练习八

主备教师

cu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个人修改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

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

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学生发现:

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

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

·····

·····

·····

·····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组织学生观察图,思考:

扩建部分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