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80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文化生活主观题(飞扬之旗).docx

2013-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卷主观题集锦(文化生活)

2017年

(全国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

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分)

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解析】:

新高考实施后,教材将有重大变化。

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合并为一本书。

今年高考题政治和经济分开为两道题,可能也是一种暗示,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文化与哲学三本书是必修,其余是选修内容。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

【参考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评分细则】:

(暂缺)

(全国I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材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

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

部分领跑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10分)

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

‚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解析】:

第10页

共10页

结合设问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考生可从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创新精神属于先进文化,它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

【参考答案】: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评分细则】:

(暂缺)

(全国III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

系。

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

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

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

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

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

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

中国铁路‚走出去‛越

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0分)

【解析】:

本小问问的文化意义,可从高铁走出去,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这些文化传播的途径,通过高铁及其中国产品这些载体,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加强对优秀外国文化的借鉴和吸纳。

【参考答案】:

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评分细则】:

(暂缺)

2016年

(全国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

如胡诌,黄继光堵枪

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

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

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

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

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0分)

李继德动情地说:

,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修养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评分细则】:

①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了解历史(任一2分),增强辨别…..能力/眼力/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任一2分)共三分,但本点2分+2分=3分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抵制/批驳歪曲历史言行。

(任一词给2分,2词即给4分)

③宣传/继承/弘扬;(任一词给2分)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丰富和发展/体现/那个时代的体现。

(任一词给2分)但2分+2分=3分

(全国I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

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

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

的合理性。

(10分)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一个小切口的问题,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文化生活中不管考到对经济的作用,政治的问题,还是对文化的作用,还是对个人的作用,我们都需要答出来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它可以转化为一个物质理解。

这个精气神就是一个精神力量,在整个十八洞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它在不断不断转化成物质力量。

那么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其实还有两个,一个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为于经济,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还有就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其中出现一些文化产业的内容。

而在我们的材料当中这两点都有体现,所以我们答案设置应该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总的来讲文化的作用,第二点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第三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不管怎样,它都没有超出我们整个教材的一个答题范围。

【参考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评分细则】:

(暂缺)

(全国II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

—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

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

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10

分)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属于启示类试题。

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其世界影响力等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①立足于实践,(2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分)若答“立足社会需要”或“立足医学难题”给2分。

若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给2分。

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发觉其当代价值。

(1分)若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中药”给2分,或答“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给1分;若答“让中医中药在今天仍然发挥作用”给1分。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请列举两条理由。

(4分)

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2分)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1分)若答“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给2分。

若答“有助于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或“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华文化”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属于原因类的试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建设文化强国、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评分细则】:

①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分)

②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

2分)若答“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形成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给2分。

③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2分)若答“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给2分。

④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分)若答“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激发和深化文化自觉”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自强”给2分。

(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满分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15年

(全国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

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

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

说明。

(12分)

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解析】:

本题以《记住乡愁》为背景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属于原因类试题。

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住乡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调动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说明题目中观点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4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4分)

【评分细则】:

细则一: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分)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分)

②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民族性特征)(2分);

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或乡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或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分)

③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4分)

细则二:

①核心价值观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传统文化是重要源泉(来源、基础)(2分);

②乡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分);传统文化的作用;(2分)③提供了重要载体(2分);丰富核心价值观。

(2分)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关系;乡愁与美德的关系;重要载体、历史文化养料)

(全国I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

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应详细地分析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可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这一角度入手。

一方面抗战精神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抗战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答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

(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分)

【评分细则】:

(暂缺)

2014年

(全国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

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

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

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

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10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育人才的意义。

首先要想到教材知识,文化创新具有两个作用:

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然后结合材料强调的教育创新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可从教育与经济政治(教育具有发展教育,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

)、文化对人的作用(教育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育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文化传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

)、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等角度思考和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评分细则】: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或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或文化繁荣(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或创新人才培养2分。

②教育创新有利:

于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或文化氛围或管理文化或育人文化等形成和发展2分。

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民主意识或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或思维方式或个性或自由或创新能力或认识能力或实践活动(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

2分

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立德树人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

化修养。

2分

(全国I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

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

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

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于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

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