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38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docx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棱(léng)角分明的脸上,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

B.尚武敢为、负重自强的巴文化与绚丽浪漫的楚文化、文静兼容的蜀文化在这里交错共生,成就了重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精神,滋养和哺(pǔ)育了重庆独特的文学景观。

C.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叱咤(zhà)风云的人物而熠熠生辉。

D.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憎恶(wù),而是为了知盛衰兴替,明是非得失。

2.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

②太焦虑,希望速成;太完美,苛责开始,导致了学习失败。

③允许自己偶尔偷懒,但是不要允许自己停止。

④别着急,慢慢来。

开始笨拙,慢慢熟练。

⑤步子不美、速度不快都不要紧,不停止,总会走得非常远。

A.“自己”是代词,“慢慢”是副词,“苛责开始”“学习失败”都是动宾短语。

B.第①句“学习的过程很漫长”中“学习的过程”充当句子的定语成分。

C.“允许自己偶尔偷懒,但是不要允许自己停止”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④③⑤。

3.下列诗句与黄河无关的一项是()

A.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选出加下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如鸣珮环,心乐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C.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是谓大同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稠密       白红贯日   兜鍪   一代天骄

B.簔衣       润如油膏   嬉闹   箪食壶桨

C.鄙夷       佝偻仗人   牡坜   免冠徒跣

D.发窘       彗星袭月   凌驾   歇斯底里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B.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

C.黎明,葵花翘首向东迎日;正午,花盘追日转向南方;傍晚,花儿面西作别夕阳。

D.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于哪部著作?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也说胸怀

俗语说,“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君子量大,小人气大”,一个人有多大胸怀就能有多大的气度。

法国作家雨果有句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胸怀是什么?

胸怀就是胸襟怀抱,就是对人对事的宽容度和承受力,就是一种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的浩然气度。

博大的胸怀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所以,人际交往中,大家都喜欢与有胸怀有气量的人共处,以收获温暖愉悦。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有宽广博大的胸怀,齐桓公不计管仲箭杀之仇,任用管仲为相并拜管仲为“仲父”,由此使齐国完成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富国强民历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称霸的国君。

曹操不仅以“唯才是举”的新标准来招揽人才,而且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对“逆子贰臣”不予追究,其胸怀气度当得起他青梅煮酒时所论的“英雄”。

他们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其宽阔的胸怀是以强健的内心、高度的自信打底的。

然而,社会中那些心胸狭窄、疑神疑鬼、动辄“小鞋”伺候的人,从根子上说是内心孱弱、缺乏自信,无法成就自己的大事业。

因此,胸怀影响着事业。

大胸怀者知忍让。

蔺相如不畏强秦,却对廉颇的傲慢无理一味忍让,为什么?

他有清晰的大局观。

将相和,强秦便不敢入侵,赵国得以安宁;将相不和,强秦就会乘虚而入,使赵国陷于战祸。

蔺相如将国家安危置于个人恩怨之上的博大胸襟,让廉颇既感动又汗颜,于是有负荆请罪之举。

缺乏大局观的人,个人恩怨冲昏头脑,争一时短长,结局是两败俱伤,悲剧收场,正如《菜根谭》中所讲: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

大胸怀者敢超越,欲除烦恼须无我,大胸怀必出自“大我”。

无我,忘我,并不是说失去自我或失去本性,而是指忘掉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想法,把小我升华为大我。

超越了一己之私的自我,就是与天地一体、万物同根的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大自然的生命与自身的生命浑然一体。

超越了一己之私的自我,才能换位思考,知彼解己,善待他人,宽容恕道才得以实现。

大胸怀者得能人。

胸怀宽广的人,能够尊重失败者,尊敬敌人,甚至可以容纳敌人的才华,对竞争的失败者怀有应有的敬意,有能力化解潜在的冲突或危机。

袁绍进攻曹操时,令陈琳写了篇檄文。

陈琳才思敏捷,斐然成章,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臭骂一顿,而且骂到了曹操的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气得全身冒火。

不久,袁绍兵败,陈琳落到了曹操的手里,一般认为,曹操这下不杀陈琳就难解心头之恨。

然而,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仰慕陈琳的才华。

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抛弃前嫌,委以重任,这使陈琳很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由此来说,胸怀是一种品质,胸怀也是一种境界,胸怀是一种智慧,胸怀也是一种文化,只有做一个胸襟博大的人,才能成就功业。

7.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和雨果的名言,有何作用?

8.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

博大的胸怀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9.阐述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10.作者为什么说“只有做一个胸襟博大的人,才能成就功业”?

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小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不是。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

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④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⑤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1.本文认为什么是人生“最苦”的?

什么是“最乐”的?

1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                                。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

(10字以内)

13.结合文意,理解“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意思。

14.从第③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论证它的观点的?

试简要分析。

三、句子默写

1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句子。

(1)文章本天成,            。

(陆游《文章》)

(2)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4)儒家提倡“恕”道,孔子对“恕”的具体解释是        ,       。

(5)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在惋惜与欣慰的情感交织中,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           。

(6)“嫦娥”登月,“玉兔”回家,这标志“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请写出宋代词人苏东坡欲飞天登月的词句:

           ,         ,            。

四、课内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之景不同     春和景明

B.而或长烟一空     惟长堤一痕

C.游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17.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

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理解:

这句话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象,对比鲜明,突出了“山水之乐”。

在写景中,既抓住了

景物特点,又蕴含了事理的逻辑:

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

太守因喝酒而酣醉,因美景而陶醉,因百姓、众宾客欢乐而沉醉。

在滁人游山的热闹和众宾欢饮的喧哗里,太守的颓然之醉态,更突显出太守消沉失意之情。

18.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即使在仕途不顺时仍心存家国天下。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三则链接材料,说说家国情怀在欧阳修、刘禹锡、林则徐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材料二)

叔文败,坐④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⑤,必歌俚辞⑥。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⑦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⑧,率多禹锡之辞也。

(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列传》)

(材料三)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⑨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⑩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⑪刚于戍卒宜⑫。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

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②[机阱]陷阱。

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④[坐]受牽连,犯罪。

⑤[淫祠鼓舞]在不合礼仪而设置的祠庙里击鼓跳舞。

⑥[俚辞]粗俗的民间小调。

⑦[为]创作。

⑧[夷歌]乡间小调。

⑨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

⑩[衰庸]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⑪[养拙]守本分、不显露自己。

⑫[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

“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

“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

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

名声,名望。

③太学:

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

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

救济,周济。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_________)

(2)子孙窃怪之(__________)

20.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B.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C.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D.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21.张堪提出“欲以妻子托朱生”的请求,朱晖的态度是:

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堪卒”后,朱晖“闻其妻子贫困”后的举动是:

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中可以看出朱晖是一个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22.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

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今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④蓼茸:

蓼菜的嫩芽。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1)上阕中,________和_______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就全词来看,结尾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清欢”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表达

2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新华社消息,韩国国防部2月28日不顾中方反对,正式与乐天集团签署换地协议,根据协议,乐天将位于星州郡的高尔夫球场转让给韩国国防部用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中韩两国正因“萨德”关系紧张,部分中国民众更发起“抵制乐天”的行动。

一名网民宣布,他已取消夏天去韩国旅游的计划,且不再购买任何韩国品牌商品,也有人扬言不会再去乐天超市购物。

而你的邻居王奶奶对于这件事有些不明白,你该怎样和王奶奶解释,并希望她也加入到“抵制乐天”的行动中来。

2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 A (盛开;怒放;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______________,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___B_动,像闪电般,shà___C_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根据语境,A处应选的最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__ ______

(2)根据拼音在B、C两处写出相应的汉字:

B___ ___C___ ___

(3)请在划线处补上一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

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

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

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且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

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

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

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

一路俱各平安。

宝玉只问得黛玉“平安”二字,馀者也就不在意了。

好容易盼到明日午错,果报:

“琏二爷和林姑娘进府了。

”见面时彼此悲喜交集,未免大哭一场后,又致喜庆之词。

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与宝钗、迎春、宝玉等。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

黛玉说: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我不要他。

”遂掷而不取。

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5.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人名)。

26.元春被封贤德妃,贾府众人皆喜,贾琏甚至昼夜兼程赶回贾府,而宝玉却只挂念着黛玉。

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的关心?

27.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本是皇帝赏赐,宝玉也将其视为贵重之物,而在黛玉眼中却弃之如敝履。

请结合这处情节谈一谈黛玉的人物形象。

九、作文

2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题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命题作文

十五年,我们跨越了童年、少年,即将走进中考考场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七十年,我们跨越了贫穷、小康,正生活在幸福祖国昂首阔步走上现代化的征程;五千年,我们跨越了愚昧,落后,守望着大好河山屹立于世界东方……跨越是一种经历;跨越,是一种梦想;跨越,也是一种超越。

请以“跨越”为题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一条小金鱼,看到同伴舞动着美丽的长尾巴,心里无比美慕。

其实,它自己也有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只不过长在身后自己看不见罢了。

十、其他

29.填写歇后语

(1)砧板上的肉——

(2)狸猫换太子——

(3)老太太住高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2、

八、名著阅读

1、

九、作文

1、

十、其他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