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47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docx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

美国中央银行诞生的艰难历程

XXX金融系1211731

摘要:

从建国初的第一合众国银行,到1812年战争后的第二合众国银行,再到20世纪初的第三合众国银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诞生可谓是一波三折。

本文回顾了美国央行体系诞生的艰难历程,并列出具体原因。

最后与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进行比较,以突出美国的自身特点并试从体制、精神传统上探究美央行发展艰难的原因。

关键词:

中央银行美国合众国银行美联储

一、第一合众国银行

1790年的美国是一个新生的国家,它刚刚结束了与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但沉浸在国家独立的喜悦中的美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中央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国库空空如也,战债积累不堪重负,信用濒临崩溃,政府没有征税权力收入极少,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家借钱以维持生存,由此可见这个新生国家的政权的经济基础极其不稳。

其次,正如汉密尔顿指出的,美国需要成立一家中央银行来管理其金融体系、支持公共信贷、利用银行信用来扩张货币供给和商业“给所有的资金运用增加新的动力”(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而美国建国后成立的北美银行等几家私立银行并不能满足美国的金融需求。

最后,战后的美国百废待兴,各种大型项目如铁路、运河亟待建设,此时也需要一家中央银行来存放联邦基金,为兴建跨州的道路和运河等全国性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

因此,为了确立和巩固《美国宪法》中规定的联邦政府的权力,争得资产阶级对联邦政府的支持,巩固政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并促进美国经济的建设发展,刚上任不久的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建议效仿英格兰银行,建立美国的中央银行——合众国银行,史称第一合众国银行。

汉密尔顿参考英国银行的经验起草了《关于中央银行的报告》,于1790年12月14日呈交国会。

这份银行报告在国会中引起激烈争论。

一般来说,商业发达的北方议员支持建立中央银行。

而南部地区的议员反对银行法案,因为他们认为银行仅为北方的商人、金融投机者提供了新的发财致富的机会,而南方人不能从银行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利益。

更有甚者认为由国会批准成立银行违反宪法,因为宪法中没有授权国会批准公司特许证的条文规定,他们声称若允许对国会的具体权力进行宽泛解释,宪法本身将遭到破坏。

经过反复争论,众议院于1791年2月8日进行表决,以39票对20票的压倒优势通过了银行法案。

不过赞成票与反对票的分部还有明显的地区特征。

马里兰州以北的北部州中只有一人投了反对票,马里兰以南的南部州中只有三人投了赞成票,这为合众国银行将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国会投票后,银行法案于2月14日被呈交华盛顿总统。

当华盛顿征询国务卿杰斐逊和总检察长伦道夫的看法时,两个人对建立中央银行均持反对态度,并劝告总统否决银行法案,杰斐逊强调“宪法并没有授权合众国建立银行和行使该法案所设定的权力”。

总统将伦道夫和杰斐逊的反对意见一并交给汉密尔顿,并敦促他提交书面意见。

汉密尔顿于2月23日向总统递交了捍卫银行法案的书面意见。

他赞成宽泛解释宪法,为此,他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论据——默示权力论。

他说:

“政府被授予的每一项权力在本质上都是主权性的。

根据这个术语的含义,也就包含着为达到达种权力的目标而使用一切必要和适当手段的权利,而这些手段又没有被宪法规定的限制和例外所排除,或者不是不道德的,或者不是与政治社会的基本目标相反的。

”简言之,政府被宪法授予的总的或某项权力中,也就包含着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权利。

汉密尔顿用默示权力论详细论证了建立银行就是政府为达到繁荣园家经济的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或手段,因而是合乎宪法的。

经过一番艰难辩驳后,总统终于批准了银行法案,美国第一家中央银行——合众国银行成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央银行的争论的停止。

尽管合众国银行谨慎运用其公众地位,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算得上一个成功、稳健而负责的机构,但针对合众国银行的反对批评始终没有停息。

南方人相信.建立合众国银行是企图加强北部商人的地位,威胁农场主的利益。

还有人认为,中央银行的大权在握违背了美国的分权、民主、自由的精神,并且可能使得经济的多样性受到抑制,特别是那些没有力量自卫的、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更加容易受到损害。

最终反对意见占了上风,在艰难中建立起来的美国第一家中央银行——合众国银行在20年牌照到期后未获得新牌照,不得不黯然关门。

为什么第一合众国银行建立、生存得如此艰难呢?

我认为,根源在于中央银行的建立引发了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工商业者、金融家、证券投机者等构成的和以杰斐逊为代表的农场主、种植园主等构成的两大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矛盾。

汉密尔顿把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工商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手段保护、扶植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他将富有人群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那些富有的债券所有者、商人及金融家们追逐私利的积极性,使他们变为政府的积极支持者,从而使富人的资金服务于国家建设。

因而从汉密尔顿的政策中得到好处的主要是北部的商人、金融家、证券投机商等阶层,这引起了在政坛中占优势的南部农业利益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并最终致使银行关闭。

其次,美国的历史决定了自由主义是美国人的普遍信仰,大部分美国人对于任何类型的强权机构都比较敏感并存在的厌恶情绪,这一点在对于合众国银行的争论中表露无疑。

反对方代表杰斐逊始终认为国家成立中央银行是违宪行为,将其视为大政府与经济集权的堡垒,他指责欣赏英国制度的汉密尔顿为“君主主义者”,认为他企图将英国式的君主制引入美国。

汉密尔顿一方希望集中权力,担心无政府状态;而杰斐逊一方则希望分散权力,担心暴政。

无疑,杰斐逊一方的观点更符合美国的自由传统和主流观念。

最后,与私人银行的利益冲突。

第一合众国银行的庞大规模使得私人银行难以与其竞争,它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使私人银行感到它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如果第一合众国银行消失,那么私人银行的收益将提高,1811年,当第一合众国银行特许状到期时,美国有88家私人银行,而五年后增加至250家。

二、第二合众国银行

1812年,美国政府遇到严重的财政困难,第一合众国银行牌照到期被迫关闭,大量外国资本离开美国,而在这时爆发的第二次美英战争无疑给美国政府本就不乐观的财政状况重重一击,政府在战争融资方面毫无准备,面临着重重困难,而拥有大量流动资本的美国北部反战情绪强烈。

1814年英军攻入华盛顿特区引发全国性的恐慌,银行遭受铸币挤兑后暂停兑付铸币,州银行之间又互不按照平价承认对方的银行券,使得全国几乎失去了交换媒介。

1812年战争结束时美国经济凋敝,满目疮演。

1814年,政府公债由1811年的八百万美元增至三千四百多万美元,银行和金融濒临崩溃边缘。

麦迪逊总统鉴于政府财政上的需要和通货管制的混乱状态,征得国会同意,在1816年4月10日签署了建立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法案。

第二合众国银行初始资本为3500万美元,其中1/5由联邦政府提供。

该银行可以自行建立分支机构并发行银行券,银行券可以用硬币赎回,并可用于交税,其面额为5美元及以上。

银行券的最大发行额受限于银行资本。

由公众认购的3/4股份由联邦债券支付。

政府由于为银行颁发了营业执照,也受益于银行的150万美元直接支付。

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营业执照,像第一银行的营业执照一样期限仍为20年。

第二合众国银行在费城的总部于1817年1月开业,它发展迅速,仅1817年一年就开设了18家分行,到1830年第二合众国银行在全国已有25家分行。

尽管在其发展期间出现过如首任总裁威廉·琼斯任人唯亲致使银行经营混乱这样的不良情况,第二合众国银行整体上还是发展良好的。

它推动了州银行恢复了自1812年战争时停止的铸币兑换业务,与州银行达成了恢复铸币兑换银行票据的协议,同时这也有利于防止州银行券的贬值。

正如对于“杰克逊时代”颇有研究的美国史学家格林顿·G·范德森写的:

“合众国银行的建立和兴盛,表明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机构,已成为政府发行债券和从事其他财政活动的有用场所。

使用它的票据交换迅速,有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

它所发行的货币币值稳定,兑换方法健全,有助于州银行货币的信誉。

”到1828年,第二合众国银行便已成为了实际的中央银行,它有能力对货币的供给作出调节、对州银行的信贷扩张做出约束,它发行的银行券在美国各地都无折扣的被接受。

尽管第二合众国银行各项业务发展的比较成功,也对战后美国的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不幸的是,和第一合众国银行一样,在它存在的短短二十年中,它仍饱受批评和诟病。

而这些批评诟病,成为了最终导致美国第二次建立的这家中央银行命运终结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州银行对第二合众国银行怀有敌意。

因为它控制着州银行的货币发行,正如法利·格拉布所说:

“银行家们认为发行纸币的权力是摇钱树,但只有不存在政府发行纸币的竞争,他们才能获得收益。

”作为中央银行,第二合众国银行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金融垄断性的特质,在市场中它庞大的规模、特殊的地位和一些特权使得一些中小型银行难于与之竞争,纷纷倒闭,这加剧了州立银行的危机意识和对中央银行的反感。

而对于金融方面发展迅速并引以为傲的纽约银行家来说,他们十分反感总部设在费城的第二合众国银行带给费城的金融特权和垄断地位。

美国的中下层民众也对第二合众国银行有不好的印象。

银行总裁大权在握,威廉·琼斯在职期间大开后门、收受贿赂、任人唯亲,导致银行许多高层管理职位被资历不合者占据,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分行经营混乱、过度放贷、铸币不足以满足对付需求等等,乃至成为了引起1819年经济危机的部分原因,使美国民众深受其害,大大降低了第二合众国银行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严重损害了中央银行的信用。

银行主要为权贵阶层服务,而权贵阶层的利益的实现又常常以违背法律、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为前提,财政部长、议员等权贵显要曾从中央银行非法“借款”。

民众对共合众国银行的不满不仅限于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冲突,还有地域间的。

美国西部由于开发历史不长,有众多建设项目需要贷款支持,西部的民众渴望建立自己的银行以进行西部建设,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成立让西部的地方银行难以生存,更令西部民众不满的是,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股票只有十四万美元在西部,但银行每年却要从西部获取一百六十四万美元的收益。

正如《美国民主党史》中所写的:

“在俄亥俄州,合众国银行成了众矢之的。

憎恨这家银行,憎恨东部,憎恨看起来有利于东部的美国制度,在二十世纪的密苏里州是很普遍的。

总而言之,州银行对第二合众国银行怀有敌意,因为它既是管制者又是竞争者的特殊身份威胁到了它们。

工人们仇视它,因为它为豪门服务,并且1819年的经济危机使不少工人失去了工作。

农民们憎恶它,因为银行取消了一部分人的抵押品赎回权使他们蒙受损失。

政治家们也反感它,因为它曾用肮脏的经济手段进行政治斗争。

从某种角度来看,第二合众国银行简直成为了众矢之的。

而在1828年总统竞选中,代表西部农场主、南方种植园主及北部反对金融集团人士利益、并且其本人也对中央银行怀有极大厌恶的民主党党首安德鲁·杰克逊上台执政,这预示着第二合众国银行前景堪忧。

杰克逊是杰斐逊思想的继承者,他延续了杰斐逊对金融集团的厌恶和敌意。

杰克逊总统和第二合众国银行总裁比德尔在银行存亡问题上的斗争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看为杰斐逊与汉密尔顿较量的延续。

在杰克逊执政的前几年,总统与中央银行间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基本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

在1832年比德尔向国会申请新的银行牌照时,虽然国会方面顺利通过了比德尔的牌照申请,但当申请被呈递到总统面前时,不同于华盛顿的犹豫和谨慎,杰克逊总统干脆的否决了议案,向国会递交了他那篇著名的《合众国银行续期法案否决咨文》,这使得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暴露出来并激烈化了。

杰克逊在咨文中抨击中央银行为特权阶级服务、损害公众利益,这为他赢得了普通民众的支持,获得了总统连任。

接着他再接再厉的提出要把政府资产从中央银行中提出,转存他所偏爱的州银行。

比德尔试图用金融紧缩来为了对抗这种措施,却使得中央银行愈发失去人心。

没有政府财产的第二合众国银行变成了仅仅是名义上的中央银行,1836年其牌照到期后,它成为了一家普通的州立银行并于1841年倒闭。

在1836年第二合众国银行消失后,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暂时中断,直至77年后的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建立。

三、联邦储备体系

在取消中央银行后,美国进入了自由银行阶段,总体上金融行业在快速的成长中。

但1873、1884、1893、1907年这些愈加频繁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上至政府下至投资者都苦不堪言。

在1893年金融危机中,国内外的投资者在恐慌中抛售股票,大量外国资金从美国撤出,不安的民众纷纷涌向银行提取现金,造成了银行挤兑,而遭受挤兑的银行又暂停支付,重演了1812年战争州银行暂停铸币兑换业务的一幕。

民众将手中珍贵的现金自己储存起来,使得相当一部分现金退出流通。

这种种因素导致了通货紧缺,人们开始使用存款凭证、保付支票、临时凭证等作为通货。

货币稀缺到被以高出面值2%的价格在店面内出售的地步。

而就在1907年金融危机即将重演这15年前的一幕时,金融寡头J.P.摩根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号召旗下公司以及洛克菲勒等大金融家拿出资金提供贷款,用募集到的上亿美元挽救即将倒闭的公司甚至是政府(如纽约市政府),同样为了缓解通货紧缩,他还通过各种手段使得1亿美元的黄金从欧洲流入美国。

J.P.摩根的救世主般的力量和举动使得对强权十分敏感的美国人在感激的同时也感到恐惧。

为了改善金融危机中的混乱萧条、通货紧缺、银行制度缺乏弹性的局面,并且预防未来出现一个如J.P.摩根般有着过大的能力、可以威胁到国家命运的巨头的出现,美国人终于认为,建立一个中央银行还是有必要的。

1908年,国会通过了《奥尔德利奇—弗里兰法案》,法案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银行组织——全国通货协会来增强银行制度的弹性,以避免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再次出现通货紧缺或者依靠私人救市的这样对于政府来说较为尴尬的情况。

法案中要求建立一个货币委员会来从历次危机中总结教训。

而这个委员会的建议就是建立一个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

由于创立中央银行的草案中银行体系均由私人银行家控制,议案在到了国会的强烈反对。

同样反对寡头却又意识到必须建立中央银行的威尔逊总统选择支持一个混合的中央银行体系——由政府和私人共同管理。

经过一些修正后,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联邦储备体系——美国的中央银行在时隔近八十年后终于再次确立。

《联邦储备法案》充分吸取了前两个中央银行短命的教训。

它要求,颁给联邦储备体系的是永久性的牌照,而不是二十年,这就使美联储避免了像前两个央行一样遇到特许状危机的厄运。

其次,法案规定,美联储的身份是“银行的银行”,它不再像合众国银行一样面向公众经营业务,这就避免了中央银行与其他银行之间的竞争,消减了普通银行对于央行的敌意。

最后,出于谨慎,美联储的股票将不再允许外国人所有,股票所有权仅限于银行内部,并且对转移也有严格的限制。

美联储至今已经存在了整整一百年,尽管人们对它仍有一些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缓解了危机时的混乱局面,成为了是美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如果我们把英美中央银行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美国的中央银行实在是命途多舛。

我认为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英美两国的政治信仰及传统不同,英国作为老牌君主制国家十分的习惯服从强权,英格兰银行就是由英王特许建立并拥有特权,而同样的情况放在美国阻力就会大得多,当财政部长提议建立中央银行时,政治家会因它有强权危险反对,其他银行会因它加剧了竞争反对,与英国的服从强权的传统不同,美国的传统是反对强权和平等民主。

其次,英格兰银行建立其权威是用了一段长达数百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渐渐垄断货币发行权,在危机中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逐渐取得了商业银行的信任,提高了自身的地位,而美国前两个中央银行牌照只有20年,在它们还未来得及建立其中央银行的威信时便因政治斗争而夭折了。

第三就是英格兰银行建立在十七世纪,而合众国银行建立在十八世纪,此时工商业与农业的斗争要更为激烈,更多的为工商业服务的央行自然会在这时遭到农业的强烈反对。

参考文献:

1.休斯(Hughes,J.),凯恩(Cain,L.P.).美国经济史:

第7版[M].邢露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剑桥美国经济史:

漫长的19世纪.第二卷[M].高德步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杰拉尔德·冈德森.美国经济史新编[M].杨宇光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4.付美榕.美国经济史话[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司美丽.汉密尔顿传[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沈学民.独立战争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回顾[J].思想战线,1983(06):

18-22

7.莫亚平,杨麦龙.评杰克逊“反银行斗争”的性质和历史作用[J].史学月刊,1986,(04):

86-92

8.黄兆群.论杰克逊反银行斗争及其影响[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

33-39

9.赵伟.美国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溯源[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8(04):

38-43,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