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918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地质说明部分Word格式.docx

比高152.5m。

区内一般表高1310~1360,相对高差50m左右。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区域性分水岭“东胜梁”南侧,井田四周沟谷属于勃牛川和纳林川的上游。

勃牛川位于井田西侧,纳林川位于井田东侧,二者均为黄河支流。

井田正处于勃牛川流域和纳林川流域分水岭坝梁之处,其西侧的沟谷由东至西汇入勃牛川,而中东部沟谷由西至东汇入纳林川。

上述沟谷除勃牛川和常年有溪流之外,其余均为季节性干谷。

1.1.3气象、地震及灾害地质

井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多雨。

全年降水量小且集中,每年7、8、9三个月为雨季;

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8倍。

无霜期短,结冻期较长,属于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区内最高气温38.8°

C(1961年6月1日),最低气温-39.9°

C(1971年1月20日),年平均气温6.2°

C;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40~3175h;

历年平均降水量277.2(1980年)~544.1mm(1989年),24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96mm;

年平均蒸发量1749.7(1964年)~2436.2mm(1972年);

最大风速20m/s(1983年4月)平均风速2.3m/s,一般多为西北风;

最大冻土深度1.50m一般冻土深度1.20m冻结期从10月初到翌年4月底;

初霜日一般为每年的9月底,无霜期160d左右;

积雪厚度20~150mm。

最大沙尘暴日为35d/a.根据《中国地震动态参数区划分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0,对照强度为7度,区内无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发生。

1.1.4区域经济

井田位于川掌镇境内,区域人口稀少,居民分散,劳动力相对匮乏。

地方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养殖业为辅由于本区气候干燥,多风少雨,土壤贫瘠,发展农牧业存在着“先天不足”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随着东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目前煤炭产业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随着全国煤炭市场的逐渐好转,煤炭开发带动乡镇工、商业的快速发展,适当地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道路建设及电力、通讯设施配套已初具规模,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5矿井现状

整合后的鸿鑫纳户沟煤矿包括原广利煤矿、乌素沟(纳户沟)联办煤矿和尔林兔煤矿三个煤矿。

1、原广利煤矿

原广利煤矿采矿许可证2005年11月9日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颁发,证书150********24,有效期至07年11月,生产规模9万吨/年。

广利煤矿始建于1994年9月。

1995年7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

后经技术改造,至2003年7月生产能力提高至25万吨/年。

煤矿主要才6-2煤层,穿过6-1煤层,井口坐标为:

主井:

X=4384318,Y=37463813;

副井:

X=4384327,Y=37464354井筒为半圆拱形巷道,长210m,宽4m,高3.8m,采用毛石料砌碹支护。

采煤方式为花点残柱式,放炮落煤,ZL-30装载机装煤,5吨自卸车运煤至工业广场,井下照明为矿灯照明。

矿井水地质条件简单,正常生产时矿井涌水量小,出水方式为顶板淋水。

日涌水量小于5m3/d,不影响矿井开采。

矿井生产过程中未发生瓦斯、煤尘及冒顶、底鼓等事故,只有零星片帮及掉渣现象。

目前煤矿处于停产整顿,没有再进行采煤。

2、原乌素沟(纳户沟)联办煤矿

原乌素沟(纳户沟)联办采矿许可证于2005年6月3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证书150********90,有效期至2005年12月,生产规模6万吨/年。

200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采划字【2004】0817号文下达《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划定井田范围。

矿井始建于1998年2月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后经技术改造,至2004年8月生产能力提高至20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6-1煤层有两个井筒,6-2煤层有两个井筒,矿井有4个井筒。

6-2煤层井筒为半圆形拱形巷道,长210m,宽4m,高3.8m,采用毛石料砌碹支护。

采煤方式为花点残柱式,放炮落煤,ZL-30装载机装煤,5吨自卸车运煤至工业广场。

3、原尔林兔煤矿

原尔林兔煤矿许可证05年1月29日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颁发,证书号150********46,有效期至05年7月,生产规模6万吨/年,后经技术改造提高至21万吨/年。

矿井有4个井筒,原主采6-1煤层,经长时间回采,6-1煤层除井口广场外已全部采空。

6-1煤层的两个井口已被封闭。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现有一对6-2煤层斜井,井口坐标为:

X=4383630.686,Y=37465712.111;

X=4383645.324,Y=37465692.286;

开采方式为区段前进,工作面后退,中央边界式通风,机械放炮落煤,四轮车运输。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在生产情况下,涌水量5~10m3/d,出水层位于顶板淋水。

目前煤矿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没有再进行采煤。

1.1.6周边煤矿

矿区位于东胜煤田浅部,四周小煤矿甚多,例如井田北侧的尔林兔联办矿井、南部的欣发达煤矿,西部的伊泰安家坡煤矿等等。

这些小煤矿生产能力一般10~20万吨/年,均开采6-1和6-2煤层,开采方式、地质情况大致相同。

目前一些小煤矿已经停产关闭,具备整合条件的伊泰安家坡煤矿在申报开发利用整合,周边煤矿不存在超层越界情况。

井田周边煤矿示意见图2-1-3。

1.2外部建设条件

1.2.1交通运输条件

鸿鑫纳户沟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南部,矿区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

矿井距准(格尔)~东(胜)铁路西营子火车集装站约5km。

曹(家石湾)~羊(市塔)公路从井田通过。

本区煤炭外运极为便利,

1.2.2电源条件

井田内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运输条件较为便利,矿井建设及生产的电力供应来源于川掌镇的35kv变电所向矿井馈出10kv电源线路。

1.2.3水源条件

本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

本矿井供水水源一是将井下用水处处理后返回井下,作为消防洒水;

二是可在本区内的自备深井取第四系水作为水源。

1.2.4其他建设条件

1、通信条件

川掌镇是准格尔旗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镇内经济随着准格尔煤田的开发,近年来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通讯网络发达,可以满足矿井对外通信联络需要。

2、主要建材供应条件

矿井建设所需的砖、瓦、砂、石等大宗建筑材料可就地解决,钢材、木材及高标号水泥等主要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购入,建材供应渠道畅通。

1.3矿井资源条件

1.3.1地层及构造

1、地层

井田内梁峁地带被新生界地层覆盖,含煤层延安组沿沟谷两侧出露,根据地质填图和钻孔资料揭露,井田内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Q)。

现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组为煤系地层的基底,主要出露于井田东南边界附近的白家沟内,岩性组合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中夹深灰色、暗紫色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粗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岩屑和黑色矿物,粘土质填隙。

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属典型的河道沉积物。

利用钻孔仅揭露本组顶部,全组厚度不清。

(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T1-2y):

该组为含煤地层,在区域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段,含2~6五个煤组。

由于本区位于东胜煤田浅部煤系地层遭到广泛地剥蚀。

因此,延安组在本区发育不全,根据地质填图和钻孔控制结果,延安组在井田内仅残存一岩段中下部,含6煤组,二、三岩段和2-5煤组已被剥蚀殆尽。

本区赋存的延安组一岩段中下部岩性组合以细碎屑岩为主,具体岩性为灰~深灰色粉砂岩、砂泥岩和泥岩互层,中夹透镜状河道砂岩,属三角洲平原沉积。

6煤组一般含煤一层,编号为6-2煤层,为本区可采煤层。

根据利用钻孔统计,延安组厚度53.14~75.13m,平均64.53m;

与下伏地层延长组呈假整合接触。

(3)区内广泛出露和赋存,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红色半固结的砂质泥岩和泥岩,含丰富的似层状钙质结核。

钻孔揭露厚度12.26~13.39m,平均12.83m。

与所有老地层不整合接触。

(4)第四系(Q):

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冲洪积物(Q4al+pl)和残坡积物(Q3-4)冲洪积物主要分布在冲沟沟底,由季节性洪积砂、砾石和杂基填隙物构成。

残坡积物岩性随基岩岩性不同而变化,一般为次生黄土,残积角砾,坡积砾石及砂土等构成。

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小于5m。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构造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东南部,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区域构造特征基本一致,表现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200°

~260°

,倾角1°

~3°

,由于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使岩煤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均有变化。

井田内没有发现断层和明显褶皱,也无岩浆岩侵入,故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3、火烧岩

火烧岩是由于煤层裸露地表接受氧化自燃发火后烘烤煤层顶板岩石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岩类,一般在沟谷两侧呈条带状分布。

在煤层埋藏很浅的地段,煤层自燃发火后由于供氧充足,煤层燃烧面积加大,使烧变岩呈面状分布。

一般来说,煤层厚度越大,煤质越好,裸露地表时间越长,煤层越容易自燃且自燃程度越严重。

在火烧轻微地段,岩石烧变只是颜色发生了变化,原岩成分、原生沉积构造尚清晰可辨。

火烧严重地段,顶板多被熔融后重新冷凝为团块状、炉渣状。

火烧影响范围与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

煤质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本区最宽者可达400m,一般在100~200m之间。

在垂深尚一般影响40~60m深度,平均50m左右。

1.3.2煤层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浅部,煤系地层在井田内遭受广泛地剥蚀。

延安组二、三岩段已被剥蚀殆尽,一岩段也仅残留中下部。

可才煤层被冲沟切割,只有在峁梁之下才得以残存。

根据利用钻孔统计,延安组残存厚度53.14~75.13m,平均64.53m。

井田赋存6-2煤层,煤层总厚度累计平均8.55m;

可才采煤层总厚累计平均7.86m,含煤系数13.25%,可采煤系数12.17%。

6-2煤层:

位于延安组一岩段(J1-2y`)下部。

在区内沟谷两侧出露,沿煤层露头有自燃现象,并在其顶板形成浅红~紫红色的烧变岩。

火烧影响(垂深)一般50m左右,水平影响宽度一般100~200m。

根据利用钻孔统计,煤层总厚4.04~5.33m,平均4.65m;

利用厚度3.60~5.07m,平均4.05m.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3层,夹矸累计厚度0.07~0.44m,岩性为灰色泥岩。

猛冲顶底板岩性均为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

该煤层对比可靠,层位稳定,由于剥蚀和自燃影响而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两煤层主要特征详见表2-3-1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自然厚度

利用厚度

煤层结构

可采程度

稳定性

评价

最小~最大

——

平均(点数)

夹矸层数

夹矸厚度

6-2

4.04~5.33

4.65(3)

3.60~5.07

4.50(3)

1~3

0.07~0.44

大部可采

较稳定

1.3.3煤质、煤类与煤的用途

1、物理性质与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

本区煤呈黑色,条痕褐黑~黑褐色,弱沥青光泽~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

性脆,莫氏硬度2左右;

燃点300℃左右,燃烧试验为剧燃,燃烧时火焰不大,残灰为灰白~灰黄色粉状;

显微硬度19.5~20.3kg/mm2。

2)煤的视比重:

区内煤层视比重值6-2煤层为1.28t/mm3

2、化学性质

原煤水分(Mad)9.58%~9.77%,平均9.68%;

浮煤水分(Mad)6.86%~8.04%,平均7.45%。

原煤灰分(Ad)6.94%~7.82%,平均7.38%;

浮煤灰分(Ad)4.59%~5.15%,平均4.87%。

原煤挥发分(Vdaf)33.28%~34.95%,平均34.12%;

浮煤挥发分(Vdaf)34.35%~35.63%,平均34.99%。

原煤全硫(St.d)0.17%~0.19%,平均0.18%;

浮煤全硫(St.d)0.05%~0.19%,平均0.12%。

原煤磷含量0.031%。

综上所述,本区6-2煤层属于低灰分、中高挥发分、特低硫、低磷煤。

煤层主要煤质特征,详见表2-3-2.

煤芯煤样分析成果表

煤层号

洗选情况

工业分析(%)

发热量(MJ/kg)

St.d

煤类

Mad

Ad

Vdaf

Qb.d

Qnet.d

9.58~10.86————

9.68

(2)

6.94~7.82————

7.38

(2)

33.28~34.95————

34.12

(2)

28.90~29.14————

29.02

(2)

28.03~28.30————

28.17

(2)

0.17~0.19————

0.18

(2)

BN31

6.86~8.04————7.45

(2)

4.59~5.15————4.87

(2)

34.25~35.63————34.99

(2)

表二: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平面布置示意图;

29.71

28.78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其他要求0.05~0.19————0.12

(2)

3、煤的工艺性能

1)发热量:

井田内6-2煤层28.03~28.30MJ/kg,平均28,17MJ/kg;

均属于特高热值煤。

2)气化性能:

①煤对CO2的反应性:

当试验温度在900~950℃时,6-2煤层对二氧化碳还原率为68.5%;

当试验温度在950~1000℃时还原率为79.1%,说明区内煤对CO2反应性较好,是良好的气化用煤。

②结渣性:

当鼓风强度为0.20m/s时,6-2层的结渣率为18.84%,属于中等结渣煤。

③热稳定性:

6-2煤层热稳定性Ts+6在66.24~94.84%之间,属于高稳定性煤。

3)低温干馏:

井田6-2煤层焦油产率6.4~8.7%,平均7.70%属于富油煤。

4)灰成分、灰熔融性:

6-2煤层灰成分以SiO2为主,其次为Fe2O3、CaO、Al2O3、MgO和TiO2。

其中SiO2含量27.27~51.49%,平均为36.59%;

CaO含量10.62~37.74%,平均29.45%;

Al2O3含量11.60~24.46%,平均14.83%;

Fe2O3含量2.91~13.17%,平均5.72%;

MgO含量0.66~2.84%,平均1.93%;

TiO2含量0.42~0.76%,平均0.60%。

煤灰熔融性与煤灰成分密切相关,其软化温度(ST)与Al2O3含量成正相相关系,与碱性氧化物成负相相关关系。

本区煤灰成分中Al2O3含量较低,平均值仅为14.83%,故本区6-2煤层灰熔融性(ST)在1050~1340℃之间,平均为1220℃,属较低软化温度灰(RLST)。

5)粘结性:

根据原报告试验成果,井田煤粘结指数为0,焦渣类型为2,不具粘结性。

6)煤中腐植酸和苯抽出物:

根据原报告测试成果,本区煤中腐植酸含量2.5~9.9%之间,属于低腐植酸煤。

苯抽出物一般在0.26~0.46之间,属低等。

7)可选性:

根据勃牛川普查报告测试成果,6-2煤层原煤筛分试验粒度主要集中在0.5~13mm粒级,各粒级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且随粒级减小略有降低。

0~0.5mm所占比例小于11%,灰分比前三级增高。

简选样浮沉试验结果,浮煤产率主要集中在-1.3、1.3-1.4两级,占88%,灰分一般在4.6%以下。

随着比重级增大,灰分也随之增高。

根据“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采用“±

0.1含量法”进行评定,6-2煤层±

0.1含量0.5~9.5%,均小于10%,属于易选煤.

4、其他有害成分

本区原煤砷(As)含量0.1~0.2PPm,符合食品工业燃烧用煤要求;

氟含量144~272PPm,平均199PPm;

氯含量平均值0.010PPm。

5、煤类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低变质煤分类指标为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RI)及透光率(Pm)。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浮煤挥发分(Vdaf)在34.25~35.67%之间,低于37%,粘结指数为0,透光率72~78%,故本区煤类为不粘结煤。

6、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鸿鑫纳户沟煤矿为低灰、特低硫、低磷、特高热值的不粘结煤,是良好的民用和动力用煤。

适用于火力发电、各种锅炉、焙烧材料。

化学反应性好,也可用为城市气化和工业气化用煤。

1.3.4井田水文地质

一、概况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东南部,地形中部较高,东西两侧较低,四周被沟谷切割,峁梁总体呈南北向分布,其西侧的沟谷属于勃牛川流域,东侧的沟谷属于纳林川流域。

井田正处于两流域分水岭坝梁处。

其西侧的沟谷由东至西汇入勃牛川,东侧的沟谷由西至东汇入纳林川。

上述沟谷除勃牛川和纳林川常年有溪流外,其余均为季节性干谷。

勃牛川流域面积1593km2,河长72km,平均流量4.22m3/S,最大流量8150m3/s;

纳林川流域面积2142km2,河长91km,平均流量4.14m3/s,最大流量8610m3/s。

井田内无地表水及较大沟川,一般对煤矿开采不会造成大的水害。

二、含,隔水层

井田含水岩组的划分与区域含水岩组划分基本一致,区内含水岩组划分为两大类,即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

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1第四系(Q):

根据成因可分为残坡积砂土、砾石和现代冲洪积层。

残坡积层主要分布在峁梁和山坡,该层透水而不含水;

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沟底之中。

该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不均匀,勃牛川内富水性较强,地形较高处富水性一般较弱。

2第三系(N2):

岩性为浅红色砂质泥岩,位于峁梁和沟谷上部,为相对隔水层。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岩组

井田内具有水文地质意义的碎屑岩类含水岩组为延安组。

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粒砂岩,该含水岩组孔隙、裂隙潜水,局部为承压水,富水性弱。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1)第四系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的补给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冲洪积潜水亦接受上游侧向径流补给及其他含水层以泉的形式排泄补给。

第四系潜水径流受沟谷地形控制,由高向低洼出径流。

强烈的蒸发也是第四系潜水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

碎屑岩类潜水~承压水的补给源以大气降水为主、侧向径流补给为辅。

其径流方向受单斜构造控制,多沿地层倾向由北向南方向径流,排泄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局部以泉的形式排泄估计冲洪积潜水。

四、井田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复杂程度评价

井田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孔隙为主、裂隙次之,属裂隙、孔隙充水矿床。

可采煤层位于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微弱,其补给源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储水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弱。

据此将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一~二类第Ⅰ型,即裂隙~孔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

五、矿井涌水量

储量核实报告没有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计,根据以前矿井的生产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在2m3/h左右,考虑以后机械化生产的消防洒水量,设计确定并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20m3/h。

1.3.5工程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情况

井田内可采煤层的顶板以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砂岩为主,底板以泥质岩类、粉砂岩类为主,岩石的RQD值多在60%左右,岩石质量等级为中等,岩体完整度为中等。

据原普查报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结果,岩石自然状态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0~40Mpa,属于软弱~半坚硬岩类。

井田工程地质勘察类型初步确定为第三类,即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床。

2、瓦斯

据审查通过的《储量核实报告》原普查报告在5个钻孔中采取了6-2煤层瓦斯煤样,并对其测定了瓦斯成分及含量。

自然瓦斯成分中可燃气含量0~5.02%、CO2含量为5.37~13.67%、N2含量为81.31~94.63%,瓦斯成分分带均在二氧化碳~氮气带之内,属瓦斯风化带。

属低瓦斯煤层。

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报告》,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833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09m3/min。

3、煤尘爆炸

据审查通过的《储量核实报告》区内煤层火焰长度大于400毫米,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0%,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4、煤的自燃

据审查通过的《储量核实报告》井田内可采煤层为低变质的不粘煤(BN31),煤中水分含量高,挥发分产率高,化学活性号,其自燃发火趋势必然很强,还原性与氧化性之差(△T1-3)为15~21℃,煤层为易自燃煤。

自然发火期一般为40~60d。

5、地温、地压

因煤层埋藏较浅,无地温异常及地压异常区。

1.3.6井田勘探程度平价

储量核实报告基本阐明了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地特征,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

叙述了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同时对相关的开采技术条件,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做了评价。

核实报告提交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011万吨,全部为推断的内蕴竞价的资源量。

储量核实报告基本可以满足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阶段的设计需要。

但是,储量核实报告没有钻探工程,全部为推断的结论;

没有高级储量,不能满足下一步的设计,煤矿应尽快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井田进行精查。

1.3.7矿井资源量

1、资源储量计算范围

井田内含可采煤层两层,编号为6-2煤层。

两煤层均参与资源/储量估算。

在平面位置上,估算边界根据内蒙古国土资源厅2006年2月17日给予准格尔旗鸿鑫纳户沟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内国土资采划字【2006】0079号)为界。

由于井田地处煤田浅部,煤层露头沿沟出露并局部有自燃现象,计算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