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951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名词解释整理.docx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刘海宁0930101020609临五中山班

第一部分 产科

1.子宫峡部:

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

非孕期约长1cm。

上端狭窄,称解剖学内口;下端由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

孕期末达7~10cm,组成软产道。

2.早孕反应:

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畏寒、头晕、流涎、乏力、嗜睡、食欲缺乏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

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称围绝经期。

40岁后开始。

常出现无排卵性“月经”及绝经综合征。

4.围生期:

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经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国际上规定有4种。

我国采用围生期Ⅰ来计算围生期死亡率。

产前

产后

28

1

20

4

28

4

0

1

5.无应激试验(NST):

在无宫缩、无外界符合刺激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测和记录,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

本试验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故又称为胎儿加速试验。

连续监测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bpm,持续时间>15秒为正常,称为反应型,一周后再复查;若胎动数与胎心率加速数少于前述情况或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称为无反应型,应寻找原因。

无应激试验方法简单、安全,可作为缩宫素激惹试验前的筛选试验。

6.缩宫素激惹试验(OCT):

又称宫缩应激试验。

原理是诱发宫缩,用胎儿监护仪记录胎心率变化,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的储备能力。

可用静滴缩宫素或乳头刺激法诱发宫缩。

诊断可分为阴性(提示胎盘功能良好)、阳性、可疑阳性、可以的过度刺激、试验不满意5种结果。

7.双顶径:

是指两顶骨隆凸间的距离,为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宽部位的长度,又称为“头部大横径”。

孕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

按一般规律,在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

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

8.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偶见纵产式时头或臀与胎手或胎足同时入盆,称复合先露。

9.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有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10.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

枕、面、头、肩先露分别以枕骨、颏骨、骶骨、肩胛骨为指示点。

11.临产:

指孕妇临近生产,进入分娩期。

开始的标志为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用强镇静药物不能抑制临产,由此可与“假临产”鉴别。

12.假临产:

①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

②宫缩时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

③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

④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13.见红:

在临产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黏液栓相混并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较可靠的征象。

14.分娩机制:

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5.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

16.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是胎儿娩出的首要条件。

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胎头下降程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

17.内旋转: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

(仅抬头旋转)

18.复位: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再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

19.外旋转:

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20.子宫复旧:

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需6周。

宫体肌纤维缩复,肌浆中蛋白质分解排出,细胞质减少使子宫缩小。

子宫内膜再生。

21.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称为恶露。

经阴道排出,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恶露、白色恶露。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250~500ml。

22.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

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23.先兆流产:

①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

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②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

子宫大小符合孕周。

③可继续妊娠或发展为难免流产。

24.难免流产:

①指流产不可避免。

先兆流产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疼加剧,胎膜早破。

②宫颈口已扩张。

宫颈口有妊娠物。

子宫大小符合孕周或略小。

25.不全流产:

①难免流产继续发展。

部分妊娠物排出宫腔,但仍有部分妊娠物或胎盘残留宫腔或嵌顿于宫颈口。

②影响子宫收缩,大量出血甚至休克。

③宫颈口已扩张,有妊娠物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

子宫大小小于孕周。

26.完全流产:

①妊娠物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

②宫颈口已关闭。

子宫大小接近正常。

27.稽留流产:

①又称过期流产。

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除者。

②典型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任何症状。

子宫缩小。

③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小于孕周。

质地不软,无胎音。

28.习惯性流产:

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及以上者。

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一旦胎膜破裂,胎儿迅即娩出。

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

29.早产:

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

早产儿体重为1000~2500g。

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越差。

15%的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

30.早产临产:

早产临产的诊断依据是①妊娠晚期者子宫收缩规律(20分钟≥4次,持续≥30秒),②伴以宫颈管消退≥75%,③进行性宫口扩张2cm以上。

31.过期妊娠:

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前提),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

可能会发生胎盘功能减退。

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如胎儿窘迫、胎粪吸入、过熟综合征、巨大儿等。

3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症):

①妊娠特有的疾病,常发病于妊娠20周后至产后2周,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多数病例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分娩后消失。

③分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33.HELLP综合征:

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

以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为特点。

可能因DIC、MODS危及母亲生命或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死产、早产。

3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是妊娠期中晚期特有并发症。

以皮肤瘙痒、黄疸为特征。

主要危害胎儿。

本病具有复发性,分娩后可迅速消失。

母血胆酸测定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

35.输卵管妊娠流产:

受精卵种植在输卵管黏膜皱襞内。

由于蜕膜形成不完整,发育中的胚泡常向管腔突出,最终突破包膜而出血,胚泡与管壁分离。

分完全流产和不完全流产。

多见于8~12周输卵管壶腹部妊娠。

36.输卵管妊娠破裂:

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黏膜皱襞间,胚泡生长发育时绒毛向管壁方向侵蚀肌层及浆膜,最终穿破浆膜,形成输卵管妊娠破裂。

,短期内可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使患者出现休克。

多见于娃振6周左右输卵管峡部妊娠。

37.陈旧性宫外孕: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若长期反复内出血形成的盆腔血肿不消散,血肿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38.继发性腹腔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胚胎从输卵管排入腹腔内或阔韧带内,偶有存活者。

若存活胚胎的绒毛组织附着于原位或排至腹腔后重新种植而获得营养,可继续生长发育,形成继发性腹腔妊娠。

39.持续性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手术后,残余滋养细胞有可能继续生长,再次发生出血,引起腹痛等,称为持续性异位妊娠。

40.胎盘早剥: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

分显性、隐性、混合性3种。

内出血可引起子宫胎盘卒中。

可能引发DIC。

41.子宫胎盘卒中:

①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

②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

③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痕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42.前置胎盘:

①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②前置胎盘是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

③分为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3种。

④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43.双胎输血综合症:

①是双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的严重并发症。

②通过胎盘间的动静脉吻合支,血液从动脉向静脉单向分流,使一个胎儿成为供血儿,另一个胎儿成为受血儿。

③供血儿贫血、血容量减少,致使生长受限、肾灌注不足、羊水过少,甚至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④受血儿血容量增多、动脉压增高、各器官体积增大、胎儿体重增加,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胎儿水肿、羊水过多。

44.肩难产:

①凡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胎儿双肩,称为肩难产。

②可造成母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甚至死亡。

③可采用屈大腿法、压前肩法、断锁骨法等处理。

45.羊水指数(AFI):

将孕妇腹部经脐水平线与腹白线作为标志线,分为4个区,4个区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之和,为羊水指数。

国内羊水指数>18cm诊断为羊水过多。

46.胎儿生长受限:

指胎儿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未能达到其潜在所应有的生长速率。

表现为①足月胎儿出生体重<2500g;②或胎儿体重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5;③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

47.胎儿窘迫:

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胎儿血气分析是诊断金标准。

48.胎膜早破:

即临产前胎膜破裂。

由感染、腹压突然增加、营养因素等引起。

孕妇突感有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

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

4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无既往心脏病病史及体征,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②在发生心力衰竭之前,常有干咳,夜间明显。

③治疗得当产后可治愈,不留器质性病变。

50.围生期心肌病:

指发生于妊娠期晚期至产后6个月内的扩张性心肌病。

其特征为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孕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愈后应避免再次妊娠。

51.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分娩期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以及不适当地应用宫缩剂或粗暴地进行阴道内操作所致。

特点是不随宫缩上升(与病理缩复环鉴别)。

52.均小骨盆:

外形属女型骨盆,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狭窄,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为均小骨盆。

多见于身材矮小、体形匀称的妇女。

53.持续性枕后位/横位:

在分娩的下降过程中,胎头应转成枕前位。

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横位。

使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

54.胎头高直位: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呈不屈不仰姿势,以枕额径衔接于骨盆入口,其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高直位。

分高直前位(枕耻位)和高直后位(枕骶位)。

对母儿危害较大,常需手术助产。

55.产后出血:

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可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主要表现是阴道多量流血和失血性休克。

56.羊水栓塞:

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严重分娩并发症。

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DIC、肾衰竭或猝死。

也可发生于妊娠早、中期,引起流产。

57.病理缩复环:

①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陆,称为病理缩复环。

②可见该环逐渐上升达脐水平或脐上,压痛明显。

③是先兆子宫破裂的主要表现之一。

58.生理缩复环:

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

不易自腹部看到。

(P63)

59.脐带脱垂:

当胎膜破裂,脐带脱出于宫颈口外,降至阴道内,甚至露于外阴部,称为脐带脱垂。

脐带受压可导致胎儿缺氧、胎心率异常。

应尽快娩出胎儿。

60.产褥感染:

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的三大症状。

61.晚期产后出血:

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

阴道流血少量或中等量,持续或间断,亦可表现为急骤大量流血,同时有血凝块排出。

产妇多伴有寒战、低热,且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62.TORCH综合征:

指新生儿时期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及其它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感染性疾病。

特点是孕妇感染后,自身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但可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宫内感染,使胚胎和胎儿呈现严重症状和体征,甚至导致流产、死胎、死产。

即使出生后幸存,也可能遗留CNS障碍等严重先天缺陷。

第二部分 妇科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①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②可能会自然消退,也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③发病与高危HPV感染、性活跃、吸烟相关。

④分为3级。

Ⅰ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扁平湿疣,范围是上皮下1/3细胞,细胞极性正常;Ⅱ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范围是上皮下2/3细胞,细胞极性尚存;Ⅲ级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范围是上皮全层,无极性。

2.转化区:

也称为移行带,为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和生理鳞-柱状交接部之间的区域为转化区。

宫颈腺囊肿可作为辨认转化区的一个标志。

3.宫颈腺囊肿:

在转化区形成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将腺管口堵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形成瘢痕压迫腺管,使腺管堵塞,腺体分泌物潴留于腺管内形成囊肿,称为宫颈腺囊肿。

4.子宫肌瘤:

①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

②可能与性激素相关,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

③分为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3种。

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④外有一层假包膜,易剥离,可变性。

⑤绝经后可萎缩,可用“假绝经”疗法及手术治疗。

5.子宫内膜癌:

①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

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②分激素依赖性(雌激素无孕激素拮抗)和非激素依赖性。

③症状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

④分段刮诊是最常用、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⑤主要是手术治疗加术后化疗,术后极易复发。

6.子宫肉瘤:

少见,恶性程度高。

分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症状非特异性,手术治疗为主,极易复发,预后差。

7.蒂扭转:

①急腹症,好发于瘤蒂较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卵巢肿瘤,如成熟畸胎瘤。

②扭转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

③因静脉回流受阻,瘤内充血或血管破裂致瘤内出血,瘤体迅速增大。

若动脉血流受阻,肿瘤可发生坏死、破裂和继发感染。

④典型症状是体位改变后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可扪及压痛的肿块,以蒂部最明显。

⑤一经确诊尽快剖腹手术。

8.畸胎瘤:

是一种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多由多个胚层组成。

分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瘤,20~40岁多发。

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或骨质。

囊壁常见小丘样隆起向腔内突出称为“头节”。

未成熟畸胎瘤为恶性肿瘤,肿瘤多为实性,可有囊性区域,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

9.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常有内分泌功能,故又称为卵巢功能性肿瘤。

分为颗粒-间质细胞肿瘤(分泌雌激素)和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睾丸母细胞瘤,分泌雄激素)。

颗粒-间质细胞肿瘤又分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

10.库肯勃瘤:

①即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在胃肠道。

②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

一般无粘连,切面实性,胶质样。

③镜下见典型印戒细胞,能产生黏液。

④治疗原则是缓解和控制症状,预后差。

11.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简称内异症,为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

②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绝大多数在盆腔。

③病理上呈良性形态,但具种植、侵袭、远处转移能力,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

④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是主要临床表现。

⑤可用“假孕”、“假绝经”、手术等方法治疗。

12.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

多发生于经产妇,合并内异症、子宫肌瘤较多。

多呈弥漫性生长,故子宫均匀增大,且难以剥离。

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加重痛经。

可用“假绝经”、手术等方法治疗。

13.药物性卵巢切除:

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

以此治疗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称“药物性卵巢切除”,即“假绝经疗法”。

【书上的翻译“激动剂”实为“类似物”,并非激动剂】

1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

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

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其中,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合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

大多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葡萄胎,也可发生于任何妊娠以后。

15.水泡状胎块:

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

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称为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块。

②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不完全性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无胎儿,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为空卵受精或双精入卵而形成。

不完全性葡萄胎可有胎儿,染色体核型大多为三倍体。

③易发展成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需术后随访hCG的含量。

16.卵巢黄素化囊肿:

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称卵巢黄素化囊肿。

常为双侧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囊液清亮,可自行消退。

17.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

指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临床罕见,大多数无转移,预后良好。

症状、体征不典型,需组织学确诊。

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应随访。

1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BUD):

简称功血,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两大类。

无排卵性功血因子宫内膜受持续的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拮抗,引起雌激素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

排卵性功血因黄体功能紊乱而引起不规则子宫出血。

19.闭经:

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

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

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

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1、靶器官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2、下生殖道的通畅3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闭经。

诊断闭经后需找出病因。

20.原发性闭经:

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

较少见,多为遗传学原因或先天性发育缺陷引起。

分为第二性征存在和第二性征缺乏两类。

21.继发性闭经:

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

病因复杂,以下丘脑性最常见,依次为垂体、卵巢、子宫性闭经。

22.希恩综合征:

产后大出血休克,导致垂体(尤其是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缺血坏死,引起腺垂体功能低下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如闭经、无泌乳、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第二性征衰退,生殖器官萎缩,以及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畏寒、嗜睡、低血压等症状。

23.Asherman综合征:

又称宫腔粘连综合征,多因人工流产等原因刮宫,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黏连,造成闭经。

仅宫颈管粘连时有月经而不能流出,宫腔完全粘连时则无月经。

是子宫性闭经最常见的原因。

24.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是育龄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

基本特征是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

内分泌特征是雄激素过多1、雌酮过多2、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增大3、胰岛素过多4。

病理见双侧均匀增大的多囊卵巢和增生的子宫内膜。

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

25.黑棘皮症:

以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病。

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柔软。

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

26.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其他皮肤病。

易发现,预后不严重,病因不明,无特效治疗方法。

27.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病因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绝经后期妇女多见。

恶变率2%,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

晚期皮肤增厚,色素沉着。

多采用皮质激素和激光治疗。

28.外阴硬化性苔藓:

以外阴肛周皮肤萎缩变薄、色素减退变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病因不明。

主要症状为外因瘙痒。

采用丙酸睾酮(雄激素)或黄体酮(孕激素)或激光治疗。

29.盆腔炎性疾病(PID):

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累及几个部位。

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

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

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原则为经验、广谱、及时和个体化。

30.性传播疾病(STD):

①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②我国现阶段将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和艾滋病(HIV)8种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性病;③其中,淋病、梅毒、艾滋病是乙类传染病。

31.盆底功能障碍(PFD):

是一组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可形成尿瘘、粪瘘)。

治疗与否取决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2.盆腔器官脱垂(POP):

盆底组织退化、创伤、先天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损伤、张力减低导致其支持功能减弱,使女性生殖器官和相邻脏器向下移位。

包括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子宫脱垂。

33.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常伴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脱垂。

可由分娩损伤、长期高腹压、盆底组织发育不良、退行性变引起。

有症状者采用子宫托、盆底肌肉锻炼、手术等方式治疗。

34.不孕症:

①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不孕症。

②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