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956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docx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查报告

河西地区师范学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甘南州河西教育考察组

 

在州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下,州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我校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一行17人在副校长赵彦恒为考察组长、州教研室主任任义信为副组长带领下,于2007年3月28日至4月3日,经过七天时间,较为深入地考察了河西地区师范学校:

包括天祝师范、武威师范、张掖师范、金昌师范和酒泉师,以及部分中小学。

这次考察工作尽管行程较远、时间紧,但安排紧凑、富有成效。

考察主要就新时期、新环境下中等师范学校就如何适应社会实际,如何从中师教育面临的困境中寻求出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大家看到、听到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和感触的东西,为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少走弯路,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教训和经验。

一、考察背景

中等师范学校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小学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有用之材,可以说是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史上绘出了浓抹重彩的一笔,真正起到了初等教育的“母机”的作用,每到一所师范,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

“师范是我们这个地区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

不难看出,中等师范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着不可推托的重大责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师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中师的出路成为每个师范人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社会是不断的运动变动和发展的,新事物必然需替代旧事物,这是一条不可抹灭的真理,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进步,只有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规律,依据社会发展的轨迹发展教育,教育才有出路,教育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强大的动力。

中师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实际,发扬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居一席之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出台了中师教育的相关政策,中师教育的危机感就已渐露端睨。

为了适应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全国各省、市中师学校都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积极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变,为自身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在“升、转、并、改”的不同方式和渠道中,绝大部分中师都已完成了自身转型的任务,成为社会教育事业的新成员。

河西地区的情况基本也是这样,在九十年代初,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已达标的学校,也都基本上陆续完成了转型。

在影响中师发展的诸多客观因素中,生源的枯竭和学生素质的下降是中师发展进入困境的主要问题,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两个问题是中师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学校将无法生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造成这两大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一)就业渠道不畅、门路不宽,直接导致报考中师的人数锐减。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和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中小学教师的中专学历已逐渐被大专、本科学历所取代,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低于大专学历的中师毕业生将很难找到工作岗位,这就使得初中毕业生在选择继续学业时基本上选择上高中,就业的严峻现实彻底改变了初中毕业生的选择,也同时彻底改变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命运和办学方向。

(二)高考扩招,进一步影响了师范的生源。

二十世纪末期,我国的高考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况是高考连年扩大招生,高中毕业生基本上都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

上高中、上大学成了每一个中学生的基本观念和首要选择。

上高中考上大学取得高学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比中专生较容易找到工作,尤其在农村,只有上了大学,才会有出路,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个人的命运能否改变,全凭能否上大学,在农村,这种观念尤为强烈。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大学”,这就是农村家长的真实心愿。

而原本这些优秀的孩子大都是中师的生源,但因社会的变化,不得不重新选择。

(三)高中的扩招,将中师招生最后的一点生源也一扫而光。

高中教育的发展是伴随高考的步伐推进的,巩固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是我的基本教育战略,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大潮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学历标准在不断提高,选择上中专无异于失业、下岗,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找工作,谋出路,于其那样,毋宁上高中,那怕贷款借钱也要上大学,因为这样,可以找到一个生活的出路。

于是,原本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因高中招生的扩大,也就能如愿去上高中。

(四)基于以上原因,中师为了生存,只能择低而就,放低入学的门槛,从而造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下降。

中师所招的学生,基本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而且,许多情况是,只有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万般无奈之下才去选择上中师,这样必然导致师范生源质量的大幅下跌。

造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伟大工程的中师教育将会变得怎样的令人心酸,在考察中,酒泉师范的校长说了一句做了很好的注解,他说:

“过去的师范是香饽饽,考上师范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现在上师范,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话语中透出无限的悲凉。

(五)甘南师范的现状。

甘南师范学校是甘南地区办学历史最长的一所中专学校,她有过非常辉煌的昨天。

但今天依旧跳不出中师教育日渐衰落的轨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甘南师范办学规模达到了建校70年来的鼎盛时期,学生人数已过千人,学科设置较为齐全,师资队伍较为强大,教学设施在突飞猛进地改善,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同样面临着其他师范学校曾遇到的共同困难,因就业形势的严峻使生源日益枯萎,因高校高中的扩招只能招收余下的“残羹剩饭”。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本着寻求中师教育如何转型改制的问题进行了本次考察,以期找到合理而有益的答案。

中等师范学的发展从辉煌的过去到今天的困境。

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性,从小到大,从盛到衰,从适应社会需求到不适应。

只有正确的分析和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找到问题的关键,善于引导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积极主动地利用条件创造条件,中师教育必然会迎来再次辉煌。

通过这项考察,给我们震动非常大,使人们认识到中等师范学校现有的模式和方向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河西五所师范的痛苦经历,很可能是甘南师范明天要走的路。

如果不能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我们明天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

这次考察的目的也就显得清晰和重大,看他们是怎样面对困境,如何实施转型的,可以说,这次考察就是学习、就是取经,就是展望明天的甘南师范。

二、河西师范学校的转型情况及发展情况:

在此次考察中,五所师范给我们影响很深的主要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这五所师范所拥有的共同特点,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可以说为我们的办学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也基本上能看出我们今后的结局。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师教育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的培养小学教师的使命,必须进行自身的转变,如不及时转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河西区地五所师范都已发生质的变化,除天祝师范作为一个民族师范外,其余四所师范有的直接转为独立高中,师范已名存实亡;有的虽然还挂着师范的牌子,但办学方向已不再是师范教育,而是多条腿走路,有的已停止招生,有的停招三四年了,总之,五所师范都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师范,而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新生事物,都在变化中获得了新生。

第二,河西区地五所师范的校园建设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不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天祝师范,还是经济较为发达的金昌师范,走在校园里,环境优美,教学楼气势不凡,各类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室、图书馆、阅览室、教师娱乐室、设施完备齐全,管理规范到位,基本上做到校园园林化,教学楼、公寓楼宾馆化、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和育人化。

由于学校的转型,目前,各学校又进入了校园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次高峰。

根据考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我们将五所师范的转型划分为六个基本模式。

(一)全盘端的“武威模式”

武威师范,已转型为武威十八中,目前师范“名实皆无”。

该师范建校于1915年,办学历史悠久,是省级重点师范。

从2002年开始生源不足;办学前景堪忧,在这次考察中,该校校长在介绍转型的情况时说了一件事,说这件事的发生像一针清醒剂,催醒了在困境中彷徨的教职员工。

他说,02年按计划招收了200名“3+2”师范生,新生报到期间,全校教师像过节一样,按惯例宰了三只肥羊,迎接新生,但没有想到的却是三天报到注册了十三人,其中一人第二天还走了,剩下十二人。

师范学校已没人上了,师范要发展,教职工要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型,于是校领导果断决策,顶着极大的压力,多方调研,反复讨论,最终决定走办高级中学的路子。

经过努力,于04年正式挂牌,成为独立高中,到06年,送走了最后一批中师生。

到今年在校学生3000多人,48个教学班,教职工218人,本科生96%以上,生源较好。

在武威地区较好的办学声誉,正在审报市级示范性高中。

(二)双学籍两条腿走路的“张掖模式”

张掖师范、现名张掖实验高中,41年建校,97年成为省级示范化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单位,中师大专化实验学校。

因张掖师专升本科院校后,生源大幅下降,办学困难,01年开始着手转型,经过探索,在保留师范牌子的同时,03年挂牌成立张掖实验高中,在校师生实行双学籍模式运行,中师生参加高考。

转型后保持两条腿走路,在办好师范,教师培训的同时,重点发展高中,突出特色,发展特长,准备创办省级示范性高中。

现教职工200余人,专职教师168人,本科学历100%,在校学生3000余人,50个教学班。

发挥师范优势资源,开设音体美特长班,特长班高考升学率超过50%.

(三)分层育人,多元发展的“金昌模式”

金昌师范在转型改制中结合金昌市是一个工业城市的实际,从2004年开始,金昌师范在“分层育人,多元发展”办学战略和“稳定中师,发展职教,扩大培训”的方针中取得了生面与活力。

在保持中师教育,教师培训的同时,积极争取机会,利用师范有利资源,创办了金昌职业技术学校,起步早,方向正确,办学状况良好;中师生实行双学籍模式,或参加高考,或3+2模式、或参加高职考试,也可以取得职业技术鉴定证后,被推荐到发达地区企业单位就业。

基本保证了充足的生源,通过创办职业技术学校,为金昌工业部门培养大量的技工.全市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培训市场很大,保证了金昌师范顺利转型,走出了困境。

他们正在积极争办“金昌职业技术学院”。

(四)教职工积资办学的“酒泉模式”

酒泉师范创建于1918年,原为省立第九师范学校。

在师范改制转型过程中同样遇到生源枯竭办学困难的问题,在转制过程中经历了比较多的挫折。

在“升、留、并、转”中选择了走“升”的道路,征用新校共500多亩新地,按高等学校标准规划建设,但省教育厅没有通过,而旧校区又面临被商业开发的命运,于是,全校职工集资800多万元购买旧校园办高中,属于民办性质;新校区依然挂师范牌子,学生实行双学籍,从06年开始停止招生,现在学生走“3+2”路子,后两年到定西师专,送完在校生,新校园让给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和酒泉卫校,教职工依旧回旧校区,07年1月民办高中转型为酒泉实验中学。

教职工187人,研究生32人,专职教师150人,教授2人,高讲18人,在校高高中生1400多人。

武威十八中、张掖师范职工也集资近千万缓解了校园建设资金的不足。

(五)多条腿走路的“天祝模式”

天祝师范是一所民族师范,主要专业有民师和普师,随着师范改制的不断深入,天祝师范亦陷入困境,因学生就业的困难,报考师范的人越来越少,民师专业基本停招,普师专业亦离停招不远。

为了谋求出路,在师范基础上并入原职业高中,现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兼办中师,师资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并与青岛、天津等地联合办学,使学校得以继续办下去。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创办有生机和能力的学校;开拓思路,抢抓机遇,借助“中国联合国UNDP403”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项目,创建电气焊、发动机、钳工等职业技术项目,结合天祝牧区现实,积极开办农牧民技术培训项目;超前设置了汽车运用的维修,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航空服务等就业门路广,前景看好的专业,为天祝师范走出困境找到了出路。

学校被省、市有关部门确立为“甘肃省再就业培训点机构”,“武威市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基地”。

(六)多块牌子下的“教师培训模式”

河西五所师范中,有四所师范挂有教师培训的牌子,承担着本市(县)教师培训的任务。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于培训经费的制约,它们目前也只承担了短期的中英项目培训和少量的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等,而这些培训基本上是在寒暑假进行的,这些培训任务在学校总的工作中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五所师范,六种模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发展原则。

从以上五所师范发展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出,拓宽办学渠道是中师发展对中师提出的必然要求,经济越发达,这种改制转型越迅速快捷,变化越明显,经济稍欠发达的地区,虽然变化的势头不强烈,中师教育似乎还能基本适应社会的发展状况,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隐藏在表象下的那股转型求变的暗流却是非常强大的,如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被现有的繁盛所遮蔽,就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及早认识,看清形势,明确目标,已是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

三、在转型改制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和困难

从中师转向高中,从培养小学教师转向培养高中学生,这是两种性质、任务完全不同的教育,不论以上提到的哪一种模式,都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的如下四个方面。

(一)科学决策。

面对师范教育发展历程上的困境,能否科学决策,因时制定,紧抓机遇,是师范摆脱逆境的关键。

不论是客观因素还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人为因素,科学决策,开放转型,勇于创新,才能从扭转危机。

武威师范在转制中,就遇到来自上级部门的阻碍,但学校提出合理的规划,多方论证,反复调研,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才有今天武威十八中的新面貌。

(二)转变观念。

中师教师历年来的教育教学模式,理念、思维方式已成立定势,多年养成的托、懒、散的习惯、方法和作风、已无法适应高中教育,转型为高中或其他专业学校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酒泉师范,我们了解到,每学期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实行末尾淘汰制,被淘汰的教师参加一年的岗前培训,培训期间只拿80%的工资,拿到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否则自找门路就业.

(三)师资队伍建设。

转型后原有的师资队伍必须改变观念,不断适应高中教学。

如武威师范、张掖师范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大量聘请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和有经验的高中教师,补充新鲜血液,以此带动原师资队伍的成长;其次是选派原师范骨干教师到高校深造;第三是边学边教边提高,第四是聘请专家到学校搞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师资队伍的转型。

(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中等教育对校园硬件要求比中师高得多,具备必要教学条件是搞好教育的基本保证。

为了满足转型后的教育需要,各学校经过多方筹集资金,硬件建设基本上达到了高标准。

如张掖实验中学,酒泉实验中学、武威十八中等,各类实验室齐全,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都已达到标准化,校园建设做到硬化、美化,体育器材、音乐、美术教具都非常充裕,为转型后开展特色教育奠定了基础。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想方设法创造办学条件,营造富有人情的氛围。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如有条件的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发的笔记本电脑,在教学区设置教师生活服务区,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特色。

我们看到,五所师范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2002年起,三所转为高中的师范学校经过努力,都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发展势头良好。

而金昌师范和天祝师范,主要以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存在,据金昌师范的王校长和天祝师范包校长说,他们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仍然面临着生源的枯竭和学生素质的下降结局,今后的发展出路,也正在苦苦的探寻和摸索之中。

四、对我们的一点启示

(一)中师教育的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原地踏步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深刻认识中等师范面临的窘境,主动适应中师发展的大潮。

(二)从甘南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甘南师范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我们认为必须从我们学校的现状出发,提出甘南师范的特色,具体地说,“升”已经不可能实现,当初的标准化建设尚且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升格。

根据我州民族地区的特点,维持现状,可能还有一点余地,但发展空间没有多少。

我们认为,学校面临的形势很严峻。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培训在职教师,为明天的学校转型做好准备。

(四)加快学校硬件建设进程,增添教学设施,为今后的学校转型增添筹码。

总之,在这次考察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东西,学到了许多东西,从河西地区师范学校的艰难探索中即看到了中师教育的重重困难,也看到了甘南师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以上是我们在考察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由于时间短暂,了解的不够深入,因此,有些看法可能失之过偏,请学校各位领导和全体教职工批评指正。

 

二00七年四月六日

 

抄报:

拉书记、王校长、杨校长

抄送:

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