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004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0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经典选修三基因工程复习题Word下载.docx

D.注射药物提高肌肉细胞上化学递质受体的灵敏性

7.下列有关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的相关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用限制酶识别目的基因并进行连接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是否导入

C.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利用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上接种外植体

8.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产生抗甲胎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9.为增强玉米抗旱性,研究者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获得抗旱的转基因玉米。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2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以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C.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D.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

10.科学家将编辑基因的分子工具构建到靶向侵染心肌细胞的病毒中,通过尾部静脉注射到成年小鼠体内,成功编辑线粒体DNA。

该研究让耳聋、癫痫、肌无力等线粒体遗传病迎来治愈的希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线粒体DNA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C.侵染心肌细胞的病毒在该研究中作为载体起作用

D.该项研究中雌性小鼠后代心脏功能仍然未能改善

11.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12.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13.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以鉴某些物质,医学上常用一些化学试剂进行疾病的辅助诊断。

下列关于一些试剂诊断疾病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选质

化学试剂

诊断疾病

检测原理

检测对象

A

基因探针

白血病

DNA分子杂交

癌基因

B

斐林试剂

糖尿病

与斐林试剂显色反应

尿液葡萄糖

C

双缩脲试剂

肾炎

与双缩脲试剂显色反应

尿液蛋白质

D

单克隆抗体

乙型肝炎

抗体与抗原基因特异性结合

血液乙肝病毒

 

A.AB.BC.CD.D

14.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B.以叶绿体作为标志物观察胞质环流(细胞质流动)

C.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D.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研究基因的表达过程

15.微生物常被用于基因工程中。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耐热的细菌中获取PCR所需的DNA连接酶

B.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C.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具有合成抗生素的基因

D.常利用土壤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16.下列结构或物质中,组成单位相同的一项是(  )

A.胰岛素、纤维素B.质粒、基因

C.生长激素、生长素D.糖原、抗体

17.下列过程中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B.切取草莓幼苗的茎尖,获得脱毒的草莓苗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得到多倍体植株

D.培育转基因植物得到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18.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基因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取供体囊胚的内细胞团培养胚胎干细胞,原理是细胞增殖

B.过程②利用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可以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取

C.过程③中通过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

D.凝血因子IX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原因是其他细胞不含有该基因

19.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雌雄同株异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穗玉米上结出200个子粒,它们的基因型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B.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在于后代子粒多,有利于统计分析

C.受雨天影响受粉不足时,通过生长素处理培育无子果实可减少损失

D.利用基因工程将植酸酶转入玉米细胞内,可获得转基因植酸酶玉米

2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CR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

C.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遗传信息不同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具有无限增殖、灵敏度高等特点

B.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

C.用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

D.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白菜—甘蓝新品种

22.下列关于各种与基因工程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B.PCR反应中的酶需要在PH稳定的缓冲液中发挥作用

C.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上至少有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

D.逆转录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

23.如图所示,两个核酸片段在适宜条件下,经过X酶的催化作用,发生下列变化,则X酶是

A.DNA连接酶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4.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是对蛋白质分子的直接改造

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蛋白质工程获取的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D.实施蛋白质工程的前提条件是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5.下列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

B.能任意切割DNA,从而产生大量的DNA片段

C.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同一种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可产生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

26.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分子杂交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杂交

B.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核酸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和转录

D.抗原—抗体杂交常以目的基因产物作抗体

27.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

为此,操作正确的是

A.直接改造上述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对指导上述两种酶蛋白合成的mRNA进行改造

C.利用诱变育种技术促使上述两种酶蛋白的基因突变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控制上述两种酶蛋白的基因进行改造

28.下图为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同时选用限制酶PstI、SmaI对含目的基因的DNA进行切割

B.过程②中,可直接将过程①得到的产物注入受体细胞

C.过程③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便获得并培养活的原生质体

D.过程④中,若利用探针在试管苗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则转基因成功

29.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操作的,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一定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黏性末端结合

C.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表达D.DNA探针检测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

30.SPL蛋白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

不同植物的SPL蛋白结构不同,但均有一个大约由80个氨基酸构成的结构相同的功能区,可识别并结合到某些基因的特定区域。

SPL基因最初是从植物花序cDNA文库中得到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PL是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B.SPL基因能在花序细胞中表达

C.SPL可催化特定基因的翻译过程

D.SPL在不同绿色植物中功能差异较大

31.下列生物学过程中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的是()

A.转基因小麦的种子发育成小麦幼苗

B.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

C.杂交瘤细胞在培养基中无限增殖

D.经体细胞杂交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32.用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制成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人脑垂体细胞的DNA

②人下丘脑细胞的mRNA

③人脑垂体细胞的mRNA

④人下丘脑细胞的DNA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33.下列各项结果中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是

A.白菜和甘蓝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白菜和甘蓝基因

B.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菌株

C.把雄性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到雌性动物去核卵母细胞中培养出新个体

D.R型肺炎双球菌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混合培养后获得S型菌株

34.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

若想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取抗旱植株,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钙离子处理细菌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后,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D.若能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35.下列关于“基因探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某一特定的DNA,也可检测RNA

B.基因探针是一小段具有随机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单链DNA

C.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核酸分子,又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

D.基因探针以其双链形式发挥作用,其放射性和荧光标记便于检测

3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C.遗传机理的揭示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D.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人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人胰岛素

37.下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需用到的工具是

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3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B.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C.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D.基因治疗就是把有缺陷的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39.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物种多样性B.保护害虫的天敌

C.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D.维持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40.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不正确的是:

A.①→②利用两种不同限制酶处理,能避免抗虫基因的DNA片段自身环化

B.②→③可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有助于促进重组Ti质粒转化到农杆菌细胞中

C.③→④用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重组Ti质粒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D.④→⑤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具有抗虫性状的植株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二、实验题

41.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I+I-)的胚胎干细胞转入胚胎干细胞,用含新霉素抗性基因替换I+基因的外显子2片段使其变为失去功能的I-基因,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带突变基因(I-)的杂合子小鼠。

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b。

(1)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______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_______有关。

(2)分析系谱图______(能/不能)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只有突变基因来自_______(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______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4)为验证以上推测,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检测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新霉素基因的RNA,请将支持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i、ii、iii处。

(能检测到用“+”表示,检测不到用“-”表示)

野生型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

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

Actin基因的RNA

+

新霉素抗性基因的RNA

i____

ii_________

iii_________

(5)若人类的某种遗传病以此种方式遗传,用常规的基因诊断能否确定胎儿是否发病?

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如果不能,请提出一种确诊胎儿是否发病的检测方案。

_________________。

42.近年来研究发现,H5亚型禽流感能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

因此,在流感疫苗开发中考虑对人流感和禽流感主要亚型进行共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针对人流感病毒H3以及禽流感病毒H5进行了相关研究。

(1)H蛋白是构成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可以作为____________制成疫苗,接种到小鼠体内,使小鼠产生____________免疫。

(2)研究人员利用p质粒构建p-H5/H3共表达的重组质粒(如下图)。

设计思路是:

获得H5基因和H3基因,先将H5基因整合到p质粒(仅含有Nh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上,再将H3基因插入,获得重组质粒。

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在目的基因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在H5基因两端需要引入____________酶切位点。

(3)为研究共表达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员在第0、21和35天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重组质粒p-H5/H3,对小鼠进行免疫;

对照组处理是____________。

分别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抗体含量。

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实验组小鼠体内针对H5和H3的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说明p-H5/H3免疫后诱导小鼠产生了针对H5和H3的____________免疫。

(4)研究人员分离了实验组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刺激,发现p-H5/H3免疫后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且产生了大量的干扰素,说明免疫后诱导小鼠产生了____________免疫。

(5)科研人员研制的p-H5/H3DNA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3.铁硫簇是一种氧化还原蛋白,它参与电子传递、基因表达和调控等重要过程。

嗜热杆菌铁硫簇中有三种关键蛋白SufB、SufC、SufD,为研究三种蛋白能否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做了下面的研究。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若实验室保存的嗜热杆菌被大肠杆菌污染,可将菌种接种到LB细菌通用培养基上后,_____________,将嗜热杆菌筛选出来。

(2)提取嗜热杆菌基因组作为体外扩增的___________,加入__________种不同的引物,扩增出蛋白SufB、SufC、SufD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3)为获得sufBC融合基因,需要选择图1中的__________端,使其带上相同的酶切位点后,利用_____获得sufBC融合基因。

(4)图2中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sufBC-PET28a导入受体细胞X。

受体细胞最好选择______(酵母菌或大肠杆菌)。

(5)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X扩大培养,并诱导其表达融合蛋白SufBC。

将融合蛋白与固体基质相连,再加入SufD蛋白,混合摇匀,然后洗去未结合的SufD蛋白。

最后将固体基质上的蛋白洗脱下来进行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选择题

44.下图1表示某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的部分片段,其中a、b、c分别表示该基因片段中特定的碱基对。

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内DNA自我复制及控制多肽合成的过程。

请分析回答:

(1)图2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

在真核细胞内,核基因控制的该过程发生在同一场所的是(选填序号)。

过程①的产物分子中只有一条单链是新合成的,因此这种合成方式被称为____。

过程②需要催化。

完成③时,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2)基因突变是由于,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若图1中基因位点a的碱基对变为

,位点b的碱基对变为

,位点c的碱基对变为

,则其中位点的突变对生物性状表现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

(3)若将此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根细胞中,欲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应将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在含的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中。

抗除草剂基因能在大豆细胞中表达说明。

45.藏红花素是藏红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

2019年7月,中科院天津生物所研究员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藏红花素方面取得进展。

下图为藏红花素合成过程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靶DNA片段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在藏红花植株内获得靶DNA分子后用PCR技术扩增目标片段,基本原理是_________,Taq酶催化DNA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

—3'

,应选择与模板结合的引物是(填字母)________。

若向反应体系加入a个靶DNA分子,经4次循环获得目标DNA片段所占的比例_______。

(3)为保证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应含有以下_________部分(请选择)。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标记基因④启动子⑤终止子⑥终止密码子⑦起始密码子⑧复制原点

(4)上述过程中,大肠杆菌成为生产藏红花素的细胞工厂。

基因工程中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挥功能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__,检测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若出现杂交带,则表明成功,具体操作过程为____________。

46.科研人员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拟南芥突变体库,并研究光信号(远红光)控制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生长的分子机制。

(1)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过程如下。

①将插入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与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得转化液。

将转化液稀释后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继续培养拟南芥植株并收获其种子,再将种子放入含有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出能正常萌发的种子,命名为F1代种子,F1代种子因插入了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导致DNA分子发生了_____________这一分子结构上的变化。

②下面是利用F1种子构建纯合突变体库的流程图。

将每株F1植株所结种子(F2代种子)单株存放,用①中的方法筛选F2代种子,表现为正常萌发和不能正常萌发比例约为____________时,F1植株为单拷贝插入(只有一个位点插入T-DNA)的杂合转基因植株用同样的方法筛选出单株F2。

植株所结种子(F3代种子),若都能正常萌发,则F3植株为纯合转基因植株;

F3自交得到F4代种子即为纯合突变体库。

(2)将上述突变体库中的种子置于远红光条件下培养,挑选出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明显变长的甲、乙、丙三个突变体植株。

①将甲、乙、丙分别与野生型杂交,其后代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均表现为下胚轴长度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说明3株突变均为___________突变。

②将甲和乙杂交得到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下胚轴长度与甲和乙两株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请在图画出甲、乙突变基因与其以及对应的染色体的关系______(甲的基因用A或a、乙的基因用B或b表示)。

③将甲和丙杂交得到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表现为________则可推测甲和丙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科研人员还获得了甲和丙的双突变体,并在远红光条件下培养,测定其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长度,结果如下图。

有人提出了下面两种种子萌发时基因调控下胚轴生长的示意图(A、a表示甲的相关基因;

D、d表示丙的相关基因)。

为验证上述两种推测是否正确,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已知A基因控制A蛋白的合成,D基因控制D蛋白的合成。

研究发现远红光下,D蛋白进核后才能调控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生长。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D基因启动子连接,分别转入野生型和突变体甲,将其幼苗在黑暗处理4天,再在远红光处理30分钟,发现两种转基因植株细胞核中均出现绿色荧光且强度无明显差异。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提取黑暗条件和远红光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甲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得到D蛋白的电泳结果如下图。

上述结果表明,在远红光条件下,磷酸化D蛋白只在___________拟南芥植株的__________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图1、图2)更为合理。

47.科技文阅读——P53蛋白

1979年,人们发现了p53蛋白,认为它是SV病毒的癌蛋白。

随后,人们又发现野生型的p53蛋白并非癌蛋白,而是抑癌蛋白,这种认知的反转是因为编码P53的TP53基因容易发生突变,真正致癌的是突变型P53。

P53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p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