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005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

岩石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绪论

一、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1.概念

岩石(rock):

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①    火成岩:

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冷却固结的产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到地壳的火成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的火成岩。

②    沉积岩:

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表面积的70%、地壳体积的8%。

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混积岩:

☆化学及生物风化→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化学沉积(岩);

☆剥蚀及机械破碎→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碎屑岩;

③    变质岩:

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

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

互相过渡:

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

             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

互相转换:

  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

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第二篇火成岩(Igneousrocks)

二、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

1、岩浆的定义:

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

有以下两层含义:

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

2)岩浆的基本特点:

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2、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包括→成分、粘度、挥发分、温度、压力)

2.1岩浆的成分

△SiO2、Al2O3、Cr2O3含量高,岩浆粘度增加;

△Ca、Mg、Fe、K、Na、OH-含量高,粘度低。

2.2温度:

温度增高,粘度显著减小,流动性增加。

    例如→相同成分相同密度的酸性岩浆,有些喷出地表形成流纹岩,有些形成呈花岗岩侵入体,原因之一是前者温度高,因而导致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

2.3压力:

压力对粘度的影响较小;

    例如→压力从1巴增高至30仟巴,粘度仅增大1/10。

2.4挥发分:

一般挥发分含量增加,岩浆粘度降低。

    主要为H2O,溶于硅酸盐熔体时,羟基代替硅氧四面体中的共用氧,使阳离子与共用氧断开,出现了更多的[SiO4]4-单体,从而减弱了硅氧四面体之间的聚合程度,岩浆的粘度也随之下降。

3、岩浆的温度

    起源较浅的低温酸性岩浆往往形成中深成花岗岩体,而来源较深的高温(过热)酸性岩浆则可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目前技术条件下直接测定的现代火山岩浆的温度如:

基性玄武岩岩浆:

1100-1250℃

安山质岩浆:

900-1100℃

流纹质岩浆:

700-900℃

1)从基性岩岩浆到酸性岩浆,温度降低;

2)不同岩浆源区,要求的部分熔融温度有很大的差异;

3)岩浆的温度对岩浆的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

4、岩浆中的挥发分

⑴挥发分:

CO2,CH4,NH3,H2,HCl,HF,H2S,SO2,P2O5和H2O等。

其中H2O最丰富占99%

⑵挥发分对岩浆作用的影响:

①岩浆的喷出方式;

挥发分聚集时,在近地表处会强烈膨胀,使岩浆爆裂成火山灰,导致火山强烈爆发。

②岩浆结晶的温度;

   挥发分含量高结晶温度下降,挥发分迅速从岩浆中逸出后,岩浆会快速结晶,其中的晶体数量也随之加多。

⑶了解挥发分的类型及含量的途径:

1)从现代火山喷发的气体中取得;2)通过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获得。

补充→矿物分离结晶的顺序-鲍文(Bowen,1928)反应系列

5、岩浆演化的方式(岩浆分异、同化、混合作用)

5.1分异作用:

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    △未发生相分离:

扩散作用、熔离作用;

•    △结晶相和流体相分离:

分离结晶作用、气体搬运作用。

5.2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熔化或溶解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熔化或溶解较彻底时为同化作用;不彻底时可有未熔物质的残留称混染作用5.3岩浆混合作用:

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

三、火成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

一、火成岩的野外特征

1.侵入岩的野外产状(注意看构造识产状,看颜色识岩性)

  ◇整合侵入体: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包括岩盆、岩盖〔又称岩盘〕、岩床〔又称岩席〕、岩鞍。

  ◇不整合侵入体:

侵入体切割围岩片理、层理,接触面产状与围岩片理和层理产状不一致;

包括岩墙、岩脉、岩株、岩基。

二、火成岩的结构

    结构的概念: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的形态、自形程度和矿

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结构分类的依据:

结晶程度、矿物的自形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矿物颗粒之间的

相互关系、矿物的排列方式。

2.1依据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

  1)显晶质结构:

肉眼能够分辨矿物颗粒

       粗粒结构:

d>5mm

       中粒结构:

d=2~5mm

       细粒结构:

d=0.2(0.1)~2mm

       微粒结构:

d=0.02(0.01)~0.2(0.1)mm

         ※d=1~3cm的矿物称为巨晶:

d>3cm的矿物称为伟晶

2)隐晶质结构:

肉眼不能够分辨矿物颗粒(d<0.02mm)

2.2依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

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

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似斑状结构:

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粒组成,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斑晶与基质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斑状结构:

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颗粒呈斑点状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

(补充→斑晶:

大颗粒基质:

细小的隐晶质及玻璃质)

等粒结构→                        ←似斑状结构

       

                 

斑状结构→                        ←不等粒结构  

                 

斑晶的变化:

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结构类型,斑晶一般在深处(岩浆房)或上升过程中晶出的,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

☆熔蚀结构:

因压力降低使斑晶矿物的熔点降低,或因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升高等,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

☆暗化边结构:

含挥发分的斑晶(角闪石、黑云母等),因低压、高温氧化、脱水等原因,在斑晶的边部出现不透明的边缘(一般由磁铁矿及高温无水的透长石、白榴石、橄榄石、辉石等集合体组成)。

☆细晶结构

由细粒它形的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细粒它形粒状结构。

在手标本上,断口常呈细砂糖状。

2.3矿物的自形程度

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晶形完好程度。

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

①自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自己的结晶习性,发育成被规则的晶面所包围的自形晶。

说明岩浆中矿物结晶中心少,结晶时间长,有足够的空间,或者矿物结晶能力强。

②半自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它的晶面发育不好,而呈不规则的形态。

③它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它形晶),找不到完整规则的晶面。

结晶中心较多,矿物颗粒几乎同时结晶,没有足够的结晶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形成的。

2.4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矿物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结构有:

条纹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填隙(间)结构等。

☆条纹结构

即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

正条纹结构指主晶为钾长石;反条纹结构指主晶为钠长石。

☆文象结构

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象形文字)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镜下才能见到的叫显微文象结构。

成因:

文象结构是长石和石英在共结点同时结晶形成的。

☆蠕虫结构

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或指状的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其中石英的消光位一致。

成因:

固溶体分离和交代(交代是指斜长石交代钾长石,使多余的SiO2析出,生成蠕虫状石英,被包裹于斜长石中)。

☆反应边结构

早生成的矿物或捕掳晶,与岩浆发生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矿物的边缘形成一种新矿物,完全或部分包围早结晶的矿物。

常见的类型有橄榄石的辉石反应边,辉石的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

☆环带结构

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不同的组成而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斜长石中常见。

☆包含结构(又称嵌晶结构)

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

被包裹的矿物结晶较早,而包裹它的矿物结晶较晚,可作为分析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的证据。

☆填隙(间)结构

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形成的结构。

见于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

玻基斑状结构:

基质全为火山玻璃;玻璃质结构→斑晶少于5%

间粒结构:

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

间隐结构:

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

间粒间隐结构:

二者的过渡类型

☆辉长结构:

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

辉长岩典型结构。

☆辉绿结构:

自形晶斜长石之间形成近三角形空隙,其中充填单个的它形辉石颗粒。

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中的典型结构。

☆二长结构:

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含量相近,斜长石自形程度好,为自形—半自形,它形钾长石充填在斜长石间隙中。

☆安山结构(玻晶或玻基交织结构):

岩石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定向排列,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

☆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

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高,长石次之,石英呈它形充填在不规则的空隙中。

2.5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主要有3种)

☆交织结构喷出岩基质中的斜长石微晶呈交织状或半平行排列。

☆玻晶交织结构:

基质中玻璃质含量明显;在安山岩中常见,又称安山结构。

☆粗面结构:

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三、火成岩构造

构造的定义:

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常见的火成岩构:

造块状构造,层状构造或带状构造,斑杂构造,面理构造、线理构造,球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动构造,柱状节理构造,枕状构造。

四、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4.1SiO2

SiO2含量高:

酸性程度高、酸度大、或者基性程度低;SiO2含量低:

酸度小、基性程度高。

火成岩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的划分(Bi指黑云母):

超基性岩:

SiO2<45%,主矿为橄榄石和辉石,主岩为苦橄岩/橄榄岩,色率>90

基性岩:

SiO245~53%,主矿为辉石与基性斜长石,主岩为玄武岩/辉长岩,色率40~90           

中性岩:

SiO253~66%,主矿为角闪石与中性斜长石,主岩为安山岩/闪长岩,色率15~40

酸性岩:

SiO2>66%,主矿为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主岩为流纹岩/花岗岩,色率<15

&(主矿指主要矿物,主岩指主要岩类,中性岩含暗色矿物少,酸性岩含暗色矿物多为Bi)

4.2Na2O+K2O

1)里特曼(组合)指数(δ)δ=(K2O+Na2O)2/(SiO2–43)(wt%),钙碱性岩(δ<3.3)

碱性岩(δ=3.3~9);过碱性岩(δ>9)。

2)SiO2-Na2O+K2O图解(见右图)

火成岩分类:

◇亚碱性系列(S)(可分为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

◇碱性系列(A)

例如:

S型花岗岩:

一般具K2O/Na2O>1;

M型或I型花岗岩:

K2O/Na2O<1。

K2O/Na2O比值是火成岩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

五、矿物成分

5.1矿物组成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统称;

    火成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有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云母类、碱性长石类、斜   

长石类、似长石类和石英类等。

火成岩中常见的矿物只有20多种。

♀主要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次要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副矿物:

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5.2化学成分分类

☆硅铝矿物:

矿物中SiO2与Al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和MgO,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及似长石类。

☆镁铁矿物:

矿物中FeO、MgO的含量较高,有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

5.2.1对应的按矿物颜色的分类:

◇浅色矿物:

颜色较浅的矿物,如白色、灰色和无色,与硅铝矿物相对应。

◇暗色矿物:

颜色较深的矿物,如黑色、绿色、褐色、蓝色等,与镁铁矿物相对应。

有些富含Na2O的暗色矿物称之为碱性暗色矿物,如霓石、钠闪石、星叶石等。

5.2.2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数))及其意义

浅色岩:

色率在0~30间,习惯上把花岗岩、正长岩等浅色矿物占优势的岩石称为浅色岩。

暗色岩:

色率在60~100间,以暗色矿物占优势的岩石。

如橄榄岩、辉长岩等。

色率随岩石酸度变化的大致情况:

超基性岩:

色率>90;基性岩:

色率=40-90;中性岩:

色率=15-40;酸性岩:

色率<15。

五、超镁铁质及镁铁质杂岩

1、超镁铁岩

2、镁铁质岩类(钙碱性系列→如辉长岩;碱性系列→如碱性辉长岩)

2.1辉长岩类(钙碱系列)

主要组成:

辉石,基性斜长石(拉长石或培长石)

主要结构:

辉长结构辉绿结构包橄结构反应边结构

主要种属:

辉长岩、辉绿岩、斜长岩

2.2碱性辉长岩类(碱性辉长岩)

六、镁铁质火山岩→玄武岩及相关岩

镁铁质火山岩:

主要是玄武岩,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当

相关岩类:

超镁铁质火山岩,如苦橄岩、科马提岩和麦美其岩等

1、    常见种属

1.1亚碱性系列

钙碱性玄武岩:

一般K2O、Na2O偏高而CaO、FeOT和MgO较低,Al2O3较高,当Al2O3>16-17%时,称为高铝玄武岩。

拉斑玄武岩:

相对钙碱性的玄武岩贫碱、尤其是贫K2O,低TiO2。

FeOT/MgO的比值具随SiO2增加的趋势。

大洋拉斑玄武岩:

MgO、CaO稍富,显著低K2O(K2O<0.3%),Na/K(>10)高;

大陆拉斑玄武岩:

SiO2稍富,相对富K2O、贫Na2O,Na/K(在1.1-3.5间)比值低;

岛弧拉班玄武岩:

既贫钾又贫钠,且以贫TiO2为特征;

◇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划分:

拉斑玄武岩、高铝玄武岩、粗玄岩、玻基玄武岩、细碧岩

1.2碱性系列:

碱玄岩、碧玄岩

1.3钾玄岩系列:

钾玄岩

2、相关的超镁铁质火山岩:

苦橄岩、麦美奇岩(即玻基纯橄岩)、科马提岩    

七、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类

1、中酸性熔岩:

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相关岩石:

粗面岩(与正长岩成分对应的喷出岩)。

2.火山碎屑的类型及特征

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分为“三屑”

2.1岩屑:

喷出时是完全凝固的刚性(不可塑)固态物质,呈棱角状。

也可能喷出时尚未完全固结,在空中飞行时旋转、碰撞,降落堆积时溅落和压扁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2.2晶屑:

矿物晶体的碎屑;多源自岩浆中析出的晶体,也可源于早形成的粗粒结晶的岩石。

(最常见的晶屑是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其次是黑云母、角闪石。

2.3玻屑:

气泡化的岩浆气孔壁爆碎的产物,喷发时多尚未完全凝固,可分为半塑性和塑性。

3、火山碎屑岩:

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方式固结而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定量粒级分类

1-凝灰岩;2-角砾凝灰岩;3-集块凝灰岩;4-火山角砾岩;5-集块角砾岩;6-角砾集块岩;7-集块岩

◇按岩石中主要碎屑(一般大于50%)的粒度可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砾角砾岩和凝灰岩等类型。

☆凝灰岩中“三屑”命名图

1-玻屑凝灰岩;2-晶屑凝灰岩;3-岩屑凝灰岩;4-晶玻屑凝灰岩;5-岩玻屑凝灰岩;6-晶岩屑凝灰岩;7-复屑凝灰岩

八、花岗质岩及相关岩类

1常见花岗岩种属

1.1花岗岩

花岗岩(狭义):

酸性侵入岩,SiO2>66%,石英大于20%,主要矿物为石英、碱性长石。

花岗岩类(长英质岩类):

SiO2含量>53%、石英含量>5%,主要组成矿物仍为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类岩石(广义):

一般指花岗岩及与花岗岩具密切共生关系、矿物成分以石英(>5%)和长石为主的中性侵入岩(钙碱性岩类及部分钙碱性-碱性岩类的岩石)。

1.2闪长岩:

石英<5%,暗色矿物20-35%,长石类矿物主要为中性斜长石(中长石),常具环带结构;不含或仅含少量碱性长石;最常见暗色矿物角闪石,也有以黑云母或辉石为主者。

1.3正长岩:

浅色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可含少量石英或似长石(霞石、方钠石等,与石英不共生),分别出现在钙碱性岩和碱性岩中。

暗色矿物主要是角闪石、辉石及黑云母。

细晶岩与伟晶岩(见课件)(火成岩中所对应的侵入岩和喷出岩请自己归纳)

九、金伯利岩、煌斑岩、碳酸岩及其它硅不饱和的岩石(见课件)

另外(区分如闪长玢岩与花岗斑岩等,可依据以下规律鉴别)

玢岩:

岩石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斜长石及暗色矿物,主要见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

斑岩:

岩石中的斑晶矿物主要是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主要见于酸性岩、碱性岩。

第三篇    沉积岩(Sedimentarypetrology)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一般特征

1、概  述

沉积岩:

在表生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介质的搬运,再经各种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松散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又经胶结和成岩改造成的岩石。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见课件)

2.1沉积物的来源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四种:

    陆源物质—母岩风化的产物

    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深源物质—火山碎屑和深部卤水

    宇宙物质—陨石

其中,母岩风化产物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它们构成了最常见的三类沉积岩的基本物质→陆源碎屑岩、泥质岩、内源沉积岩)

    ①碎屑物质:

未遭受分解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

    ②不溶残积物:

母岩分解过程新生成的不溶物质,如粘土和氧化物等

    ③溶解物质:

以溶解状态被带走。

如钾、钠、钙等。

2.2沉积物的搬运作用

2.2.1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和沉积

   牵引流:

水流、波浪、空气;重力流:

浊流、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

a.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搬运方式为

    推移搬运:

滚动搬运或推移载荷

    悬浮搬运:

悬移搬运或悬浮载荷

    跳跃搬运:

介于前二者之间

2.2.2化学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2.2.3生物的搬运和沉积

3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颜色

3.1矿物类型:

从矿物的“生成”的角度出发,沉积岩中的矿物分为“它生矿物”和“自生矿物”。

它生矿物(继承矿物):

从母岩继承来的矿物,即在沉积岩形成作用开始之前就已经生成或已经存在的矿物。

其继承来源为陆源碎屑矿物、火山碎屑矿物和宇宙物质。

主要的它生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和岩屑。

自生矿物:

在沉积岩的沉积和成岩过程中,以化学或生物化学方式新生成的矿物。

或者说是由所赋存的沉积岩自己生成的矿物。

常见的典型自生矿物有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玉髓、海绿石、石膏、铁锰氧化物或其水化物等。

3.2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直接反映了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可分为:

◇继承色→主要由陆源碎屑矿物显现出来的颜色;

◇自生色→主要由自生矿物显现出来的颜色。

①白色或浅灰白色:

岩石不含有机质、构成矿物基本上都是无色透明矿物。

如纯净的高岭石、蒙脱石粘土岩、钙质石英砂岩、结晶灰岩等。

      

②红、紫红、褐或黄色:

岩石含高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其含量低至百分之几即有很强的致色效果)。

如深海硅质岩、长石砂岩等,可指示氧化条件,但并非一定是暴露条件。

③灰、深灰或黑色:

岩石含有机质或弥散状低铁硫化物(如黄铁矿、白铁矿)微粒,可指示还原条件,如黑色页岩、炭质泥岩等。

     

④绿色—绿灰色:

一般由海绿石、绿泥石等矿物造成。

这类矿物中的铁离子有Fe2+和Fe3+两种价态,如海绿石石英砂岩可代表弱氧化或弱还原条件。

4、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4.1结构

泥状结构:

细小的粘土矿物(粒度一般<0.005mm)构成粘土岩后所形成的岩石结构。

生物结构:

直接由生物遗体构成,在某些生物灰岩、硅质岩中出现。

碎屑结构:

就是由母岩机械风化产生的碎屑进入沉积物后被胶结起来所形成的岩石结构,为砾岩、砂岩所特有。

晶粒结构:

是指由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从溶液中沉淀的晶粒或成岩后生作用中重结晶形成的晶粒所构成的岩石结构,主要在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中发育。

4.2构造

4.1层理:

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现象。

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描述层理的基本术语:

纹层(细层);层系;层系组;层系界面;

♀纹层:

层理中可以划分出来的最小层状单元,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最小的单元。

纹层内无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层系:

由一组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型纹层叠置而成。

也可不含纹层而只显示粒度的渐变特征。

♀层系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岩性、成分、结构上基本一致的或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置而成,期间没有明显间断。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

细层呈直线状且相互平行,并都与层面一致。

但二者形成的水动力条不同。

水平层理主要主要产于细碎屑岩和灰岩中(低能环境);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

粒序层理(递变层理):

层理中的颗粒粒度在垂向上连续递变,无任何内部纹层或纹理显示。

叠层构造:

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或细菌等在固定基底上周期性繁殖成的纹层状构造。

鸟眼构造:

指细粒沉积岩中成群或单个出现的、一般为几毫米大小的鸟眼状孔隙被亮晶方解

石或石膏等胶结物充填而形成的一种沉积构造。

生物扰动构造:

由动物的机械行为(同沉积的爬行、沉积后的挖掘等等)使松软沉积物原有

的沉积特征、特别是原有的构造特征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无定形构造。

6沉积岩的分类

二、化学风化和风化中矿物的稳定性

三、沉积作用和沉积物

1.物理沉积作用和碎屑沉积物

1.1牵引流:

低粘度、低密度。

一般的河流、海(湖)的波浪流、沿岸流、潮汐流等均属于牵引流。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

1.2颗粒被水流牵引时的搬运方式:

            

    ①滚(挪)动:

粒径>2mm的碎屑物在牵引流底部,以滚的方式向前挪动,如:

砾;

    ②跳跃:

粒径为2-0.05mm的细碎屑物,在牵引流底部时跳时落,如砂;

    ③悬浮:

粒径为0.05-0.005mm的细碎屑物,起动后浮在水中很难下沉,如粉砂;

当粒径<0.005mm的颗粒,易于悬浮,并可能向胶体转化,如泥质。

1.3控制颗粒搬运方式的主要因素

总体受水流牵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