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025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docx

西药药一习题第六章生物药剂学

第六章生物药剂学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转运方式为逆浓度转运的是

A、被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主动转运 

E、促进扩散 

2、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

A、吸收和分布 

B、吸收、分布和排泄 

C、代谢和排泄 

D、分布、代谢和排泄 

E、吸收、代谢和排泄 

3、大多数药物转运方式是

A、被动转运 

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 

E、膜动转运 

4、药物的消除过程包括

A、吸收和分布 

B、吸收、分布和排泄 

C、代谢和排泄 

D、分布和代谢 

E、吸收、代谢和排泄 

5、有关易化扩散的特征错误的是

A、不消耗能量 

B、有饱和状态 

C、具有结构特异性 

D、转运速率较被动转运大大提高 

E、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 

6、关于被动扩散(转运)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需要载体 

B、不消耗能量 

C、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 

D、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反比 

E、无饱和现象 

7、口腔黏膜给药剂型中,常用于全身作用的是

A、气雾剂 

B、舌下片 

C、喷雾剂 

D、混悬型漱口剂 

E、溶液型漱口剂 

8、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不包括

A、制剂处方 

B、脂溶性 

C、解离度 

D、药物溶出速度 

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9、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其溶出速度大小为

A、稳定型>亚稳定型>无定型 

B、亚稳定型>稳定型>无定型 

C、稳定型>无定型>亚稳定型 

D、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 

E、无定型>稳定型>亚稳定型 

10、不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的粒度 

B、药物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C、药物成盐与否 

D、药物的熔点 

E、药物的多晶型 

11、除下列哪项外,其余都存在吸收过程

A、皮下注射 

B、皮内注射 

C、肌肉注射 

D、静脉注射 

E、腹腔注射 

12、眼部药物发挥局部作用的有效吸收途径是

A、角膜渗透 

B、结膜渗透 

C、瞳孔渗透 

D、晶状体渗透 

E、虹膜渗透 

13、关于注射部位的吸收,错误的表述是

A、一般水溶液型注射剂中药物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血流加速,吸收加快 

C、合并使用肾上腺素可使吸收减缓 

D、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转运 

E、腹腔注射没有吸收过程 

14、关于药物肺部吸收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部吸收不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 

C、不同粒径的药物粒子停留的位置不同 

D、药物的分子量大小与药物吸收情况无关 

E、药物从呼吸道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过程 

15、硝酸甘油片剂需要舌下含服,不可以口服的原因

A、首过消除严重 

B、易被胃肠道酶分解 

C、在胃肠道内被代谢失活 

D、胃肠道刺激大 

E、不耐酸 

16、药物首过效应较大,不可选用的剂型是

A、注射剂 

B、口服乳剂 

C、舌下片剂 

D、气雾剂 

E、膜剂 

17、首过效应主要是指药物入血前

A、胃酸对药物的破坏 

B、肝脏对药物的代谢 

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D、肾脏对药物的排泄 

E、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18、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 

B、唾液腺 

C、汗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 

19、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A、氧化、异构化、分解、结合 

B、氧化、甲基化、水解、脱羧 

C、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D、氧化、乙酰化、分解、结合 

E、还原、水解、结合、甲基化 

20、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

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律,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 

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律,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 

E、不受影响 

21、胎儿器官形成期,对药物损害敏感,易影响器官形成,引致器官畸形的是妊娠

A、1~3周 

B、3~12周 

C、12~20周 

D、20~36周 

E、36~40周 

22、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组织转移过程中相关的因素是

A、溶解度 

B、分子量 

C、制剂类型 

D、血浆蛋白结合 

E、给药途径 

23、药物代谢第I相反应药物分子的变化不包括

A、异构化 

B、还原 

C、氧化 

D、水解 

E、结合 

24、关于肠肝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肠肝循环是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门静脉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 

B、肠肝循环的药物应适当减低剂量 

C、肠肝循环发生在由胆汁排泄的药物中 

D、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 

E、所有药物都存在肠肝循环 

二、配伍选择题

1、A.滤过

B.简单扩散

C.胞饮

D.吞噬

E.胞吐

<1> 、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依靠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孔道

A  B  C  D  E 

<2> 、药物的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

A  B  C  D  E 

<3> 、细胞通过膜动转运摄取液体

A  B  C  D  E 

<4> 、细胞通过膜动转运摄取微粒或大分子物质

A  B  C  D  E 

<5> 、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A  B  C  D  E 

2、A.半透性

B.流动性

C.饱和性

D.不对称性

E.特异性

关于生物膜的特点

<1> 、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性小孔吸收,是指

A  B  C  D  E 

<2> 、膜外层的蛋白质和脂类大部分为糖蛋白和糖脂,膜中的蛋白质有的附着于脂质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甚至贯穿脂质双分子层,是指

A  B  C  D  E 

<3>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

A  B  C  D  E 

3、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消除

<1> 、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A  B  C  D  E 

<2>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A  B  C  D  E 

<3> 、药物在血液与组织间可逆性的转运过程

A  B  C  D  E 

<4>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A  B  C  D  E 

4、A.限制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膜动转运

E.溶解扩散

<1> 、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逆浓度梯度转运,此种方式是

A  B  C  D  E 

<2> 、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此种方式是

A  B  C  D  E 

<3> 、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此种方式是

A  B  C  D  E 

5、A.水杨酸盐

B.地西泮

C.红霉素

D.胃蛋白酶

E.螺内酯

<1> 、主要在胃吸收的药物

A  B  C  D  E 

<2> 、主要在肠道吸收的药物

A  B  C  D  E 

<3> 、在胃内易破坏的药物

A  B  C  D  E 

<4> 、作用点在胃的药物

A  B  C  D  E 

6、A.胃排空速率 

B.肠肝循环

C.首过效应 

D.代谢

E.吸收

<1> 、从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又重吸收返回门静脉的现象

A  B  C  D  E 

<2> 、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A  B  C  D  E 

<3> 、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A  B  C  D  E 

7、A.血脑屏障

B.首过效应

C.肾小球过滤

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

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1>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A  B  C  D  E 

<2>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A  B  C  D  E 

<3> 、药物的分布

A  B  C  D  E 

<4> 、药物的代谢

A  B  C  D  E 

8、A.<2μm

~3μm

~10μm

D.>10μm

E.<10μm

肺部给药时

<1> 、粒子沉积于气管中

A  B  C  D  E 

<2> 、粒子可到达支气管与细支气管

A  B  C  D  E 

<3> 、粒子可到达肺泡

A  B  C  D  E 

9、A.静脉注射给药

B.肺部给药

C.胃肠道给药

D.口腔黏膜给药

E.肌肉注射给药

<1> 、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

A  B  C  D  E 

<2> 、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

A  B  C  D  E 

<3> 、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人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

A  B  C  D  E 

10、A.静脉注射

B.动脉内注射

C.皮内注射

D.肌肉注射

E.静脉滴注

<1> 、注射后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的是

A  B  C  D  E 

<2> 、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性试验的是

A  B  C  D  E 

<3> 、可使药物靶向特殊组织或器官的注射方式的是

A  B  C  D  E 

11、A.蓄积

B.血浆蛋白结合率

C.血脑屏障

D.酶诱导

E.酶抑制

<1> 、某些化学物质能提高肝药酶活性,增加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的现象

A  B  C  D  E 

<2> 、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的现象

A  B  C  D  E 

<3> 、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稳定的化学环境

A  B  C  D  E 

<4> 、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和血浆中的全部药物的比例

A  B  C  D  E 

<5> 、药物从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比进入该组织的速度慢,连续应用该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逐渐升高

A  B  C  D  E 

12、A.血脑屏障

B.肠肝循环

C.胎盘屏障

D.胃排空

E.肝提取率

<1> 、在母体和胎儿间的药物交换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  B  C  D  E 

<2> 、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转运期间重新吸收而返回门静脉的现象

A  B  C  D  E 

13、A.首过效应

B.酶诱导作用

C.酶抑制作用

D.肝肠循环

E.漏槽状态

<1> 、药物或代谢产物随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小肠中又被吸收回门静脉的现象称为

A  B  C  D  E 

<2> 、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代谢后,使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

A  B  C  D  E 

<3> 、药物使自身或其他合用的药物代谢加快的现象称为

A  B  C  D  E 

<4> 、在受溶出速度限制的吸收过程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的现象称为

A  B  C  D  E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载体转运的是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滤过 

D、主动转运 

E、膜动转运 

2、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类脂质 

B、蛋白质 

C、少量糖类 

D、纤维素 

E、维生素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蛋白质、类脂和多糖组成 

B、极性端向内,非极性端向外 

C、蛋白质在膜上处于静止状态 

D、膜上的蛋白质担负着各种生理功能 

E、生物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4、食物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A、使胃肠道内的体液减少 

B、增加胃肠道内容物的黏度 

C、延长胃排空时间 

D、促进胆汁分泌 

E、与药物产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 

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

A、饭后服用 

B、饭前服用 

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 

D、小剂量分次服用 

E、有肝肠循环现象 

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 

B、药物溶出速度 

C、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D、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E、胃排空速率 

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包括

A、胃排空 

B、食物 

C、循环系统 

D、药物的溶出速度 

E、药物的脂溶性 

8、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A、普通片剂 

B、口服胶囊 

C、栓剂 

D、气雾剂 

E、口服控释制剂 

9、某药肝脏首过效应较大,可选用适宜的剂型是

A、肠溶片剂 

B、舌下片剂 

C、口服乳剂 

D、透皮给药系统 

E、气雾剂 

10、药物代谢的结果有

A、极性一般增大 

B、通常失去活性 

C、产生活性 

D、形成有毒物质 

E、药物原形 

11、血脑屏障包括

A、血液-脑屏障 

B、血液-脑脊液屏障 

C、灰质-血液屏障 

D、脑浆-血液屏障 

E、脑脊液-脑屏障 

12、肾脏排泄的机制包括

A、肾小球滤过 

B、肾小管滤过 

C、肾小球分泌 

D、肾小管分泌 

E、肾小管重吸收 

1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B、血液循环系统 

C、药物代谢酶系统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E、微粒给药系统 

14、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

A、给药途径 

B、给药剂量 

C、药物剂型 

D、生理因素 

E、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主动转运是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逆浓度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其他选项均是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2】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而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代谢与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大多数以被动转运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药物的转运包括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处置包括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消除包括代谢与排泄。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9】

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易化扩散又称中介转运,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7】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被动转运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转运过程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不受共存的其他物质的影响,即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被动转运包括滤过和简单扩散。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6】

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本题问的是口腔黏膜给药剂型中选择用于全身作用的,一般用于口腔黏膜给药的气雾剂、喷雾剂、混悬型漱口剂和溶液型漱口剂是发挥局部作用的。

【该题针对“药物的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4】

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属于剂型与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该题针对“药物的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3】

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稳定型的结晶熵值最小、熔点高、溶解度小、溶出速度慢;无定型却与此相反,但易于转化成稳定型。

亚稳定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熔点较低,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亚稳定型可以逐渐转变为稳定型,但这种转变速度比较缓慢,在常温下较稳定,有利于制剂的制备。

【该题针对“药物的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3】

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的粒子大小,是否成盐,晶型以及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都会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

熔点不影响吸收,所以此题选D。

【该题针对“药物的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9】

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除了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

【该题针对“药物的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7】

1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眼部药物的吸收途径主要是角膜渗透和结膜渗透。

角膜渗透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该题针对“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2】

1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除了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

【该题针对“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8】

1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的分子量大小影响药物肺部吸收。

小分子药物吸收快,大分子药物吸收相对较慢。

【该题针对“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5】

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硝酸甘油片剂具有首关消除效应,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

1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首过效应较大的药物适合制成非胃肠道吸收的剂型。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0】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代谢后,使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9】

1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及其代谢物除了主要为尿排泄外,通过胆汁排泄也是主要的消除途径。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8】

1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Ⅰ相反应是引入官能团的反应,通常是脂溶性药物经氧化、还原、水解和异构化,引入羟基、氨基或羧基等极性基团。

第Ⅱ相反应是结合反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6】

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快。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5】

2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受孕后的3~12周是胎儿器官形成期,对药物损害敏感,易影响器官形成,引致器官畸形,故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4】

2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向组织转运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以及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0】

2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第I相反应是引入官能团的反应,通常是脂溶性药物经氧化、还原、水解和异构化,引入羟基、氨基或羧基等极性基团。

第Ⅱ相反应是结合反应,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8】

2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肠肝循环是指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肠道中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现象。

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能停留较长时间。

己烯雌酚、卡马西平、氯霉素、吲哚美辛、螺内酯等药物口服后都存在肠肝循环。

一些药物会因肠肝循环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出现第二个峰,即产生双峰现象。

一些不经口服的药物如静脉注射剂、舌下片没有肠肝循环。

【该题针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7】

二、配伍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滤过:

细胞膜上存在膜孔,大多数膜孔孔径约,肾小球与毛细血管内皮的细胞膜孔径较大。

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依靠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孔道,如药物通过肾小球膜的滤过过程。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简单扩散:

生物膜为类脂双分子层,脂溶性药物可以溶于脂质膜中,容易穿过细胞膜。

对于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这个过程是pH依赖性的。

在体液pH下有部分药物分子可解离成离子型,与非解离型的分子呈平衡状态。

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脂溶性较大,易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离子型药物脂溶性小,不易透过生物膜。

所以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易吸收。

但脂溶性太强时,转运亦会减少。

药物的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2】

【正确答案】C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3】

【正确答案】D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胞通过膜动转运摄取液体称为胞饮,摄取的是微粒或大分子物质称吞噬,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称为胞吐。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5】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膜结构具有半透性,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性小孔吸收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分布不对称,膜外层的蛋白质和脂类大部分为糖蛋白和糖脂,膜中的蛋白质有的附着于脂质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甚至贯穿脂质双分子层。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膜中蛋白质也可发生侧向扩散运动和旋转运动,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9】

3、

【正确答案】D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2】

【正确答案】A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3】

【正确答案】B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吸收是指药物经胃肠道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称分布。

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称代谢。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5】

4、

【正确答案】B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8】

【正确答案】C

【该题针对“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药物扩散的方式,限制扩散属于被动扩散的一种途径,其是细胞膜上有许多微孔,一般分子大小小于,分子量小于100的物质可以通过膜上的微孔吸收,水和许多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可由此扩散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