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08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6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2题。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百年来,齐鲁大地的山川河海向来都倍受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杜甫漫游“五岳之首”泰山时,惊叹于泰山雄伟磅礴、神奇隽秀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节/气概)。

而在冯骥才笔下,雄伟的泰山更是代表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泰山上挑山工们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坚韧/坚忍)精神成为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真所谓地杰人灵,山东的秀丽山川让文人墨客们流恋忘返,山东(产生/诞生)的杰出人物所氤氲的人文精神,更是绵延千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倍受雄伟磅礴(bó)

B、隽秀(juàn)弥足珍贵

C、漫游坚持不懈(xiè)

D、氤氲(yūn)流恋忘返

【答案】1、C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和画线词的字形,特别是多音字、易错字。

A项,倍受--备受;B项,隽秀(jùn);C项,正确。

D项,流恋忘返----流连忘返。

所以答案为C。

注意“隽”是多音字,“流连”易写成“流恋”。

备受读音为bèishòu,意思是受尽,尝尽。

◎例句:

这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备受人们的欢迎。

◎注意事项:

区别于倍受,释义不同。

◎意思﹕尽,全,的意思,指受尽。

备受和倍受的区别◎1、“备受”跟“倍受”意思不同,这种不同是由“备”跟“倍”的不同造成的。

“备”有“完全”“周遍”的意思,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倍”有“加倍”的意思,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备受意思是受尽,尝尽;倍受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

◎2、“备受欢迎”是说“受到普遍欢迎”,“倍受欢迎”是说“受到加倍欢迎”;“备受尊重”是说“受到了普遍尊重”,“倍受尊重”是说“受到了加倍的尊重”;“备受磨难”是说“受到各种磨难”,“倍受磨难”是说“受到了加倍的磨难”。

◎3、另外,“关怀备至”是说“对人的关怀极其周到,各方面都关心到了”;“艰苦备尝”是说“各种艰难困苦都经受过”。

这两个词语中的“备”不宜写成“倍”。

◎4、“倍感亲切”“勇气倍增”中的“倍”都是“加倍”的意思,都指程度方面,其中的“倍”不能写成“备”。

也就是说,不宜写“备感”“备增”。

隽秀拼音是jùnxiù,“隽”即“俊”,指人物优异出众,清雅秀丽。

出处: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

“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

”◎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

“第一选隽秀,其次择门楣。

”◎刘白羽《长江三日》:

“山如斧削,隽秀婀娜。

隽多音字,◎拼音是jùn,通“俊”。

优秀,才智出众,◎juàn,一般意思是指美味,肥肉的意思。

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

~永(指言语、诗文)。

流连忘返拼音是liúliánwàngfǎn,流连:

留恋不止,不愿离去。

忘:

忘记;返:

回归。

比喻喜欢、迷醉美好的事物、美丽的景色而不愿或忘记离开。

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示例: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

“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葛中》:

“未几;花渐含苞;百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

”◎2.冰心《三寄小读者》:

“你一旦进入了生活知识的宝库,你就会感到又喜又惊,流连忘返。

”◎3.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

“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留恋往返。

”◎4.朱自清《〈燕知草〉序》:

“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返。

”◎5.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

“这个岛呵,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

只因为:

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流连忘返。

”◎6.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留恋往返。

【考点解析】初中字音字形知识点:

语音和汉字

初中字音字形知识点:

语音和汉字

【考查要点】语音、文字、书写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

课标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

①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③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知识疏理】本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①给汉字注音;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③多音字辨认;④汉字的音、形、义;⑤给古汉字(文言句子中指定的字)注音;⑥改正错别字;⑦书写等。

易错字音字形

一、初中字音字形:

错别字

大厦浚(竣)工慢(漫)不经心改斜(邪)归正涣(焕)然一新南辕北撤(辙)声名狼籍(藉)通霄(宵)达旦直接(截)了当依山旁(傍)水含辛如(茹)苦专心至(致)志星罗其(棋)布雷历(厉)风行真相必(毕)露并行不背(悖)震(振)聋发聩燥(躁)动不安弄巧成绌(拙)熬(煞)有介事相形见拙(绌)千军(钧)一发穿(川)流不息声色具(俱)厉前扑(仆)后继掩(偃)旗息鼓题(提)纲挈领大事(肆)渲染原形必(毕)露

二、同音字与多音字

①同音字:

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按照形声字的构造方法,用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可以构成许多同音字。

而不同声旁的字同一个读音的情形也很多。

对于同音字,必须辨明它们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字形有何区别,特别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该如何正确使用。

②多音多义字:

一个有多种读音和多种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

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义,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判断汉字的读音,表达什么意思,是语文基本能力的表现,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

三、初中语文字音字形:

辨析字音字形的五种有效方法

1.以音辨形---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例如"气慨"、"扑溯迷离",根据形近字与其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发现:

慨读ka?

i,概读ga?

i,此处应为"概";溯读su?

,朔读shuo?

,此处应为"朔"。

2.以形辨形---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

如"有志者事竞成"、"拌脚石"等词语,逐一锁定偏旁进行分析:

"竞"应为"竟","终于"的意思;"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故应为"绊"。

3.以义辨形---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

如"穿流不息"中的错别字,用逐一释义的方式看:

"川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4.结构推形---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

如"兴高彩烈"、"察颜观色"等词语,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

"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因此"颜"应为"言",即语言。

5.来源推形---对于不了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

如"世外桃园"这个错例,"世外桃源"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因此"源"不能误作"园"。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节坚韧产生

B、气节坚忍诞生

C、气概坚韧诞生

D、气概坚忍产生

【答案】2、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词义相近,差别细微,所以辨析起来较困难,辨析时要“存同求异”。

“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气概”指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近)。

第一组词中,显然“气概”更适合语境。

“坚韧”指坚固有韧性,“坚忍”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语境强调的是泰山挑山工的忍受力,第二组词应选“坚韧”。

“诞生”指(人)出生,与“杰出人物”搭配;而“产生”指由已有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用在此处不恰当。

气节:

气节是指坚持正义,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

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示例:

①《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

”②宋·陆游《有所感》诗:

“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③《元史·良吏传》:

“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④清·唐甄《潜书·主进》:

“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⑤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⑥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

“他们的气节也足以彪炳百代。

气概:

拼音:

qìgài,意思是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详解:

1气节、《魏书·李神传》:

“李神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2、气魄。

萧三《血青》诗:

“革命志士气概雄,宁为儿女愁!

”3、气派;声势。

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

“啊呀!

好大的气概!

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中国的乡村吗?

这是我住了三年的皇甫村吗?

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4、气焰;威势。

《红楼梦》第七九回:

“一月之中,﹝薛蟠、金桂﹞二人气概都还相平;至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概渐次的低矮了下去。

坚忍:

读音为jiānrěn,指坚持而不动摇。

长时间的痛苦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而和恪守正道的美德。

引证解释:

◎1.犹坚固。

《国语·晋语一》:

“使之出征,先以观之,故告之以离心,而示之以坚忍之权,则必恶其心而害其身矣。

”◎2.坚毅,有韧性。

《史记·张丞相列传》: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

”宋苏辙《七代论》:

“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出於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遂成而不可解。

”◎3.谓能忍耐。

郭沫若《血的幻影》:

“象这样猪狗不如的生涯也能够泰然,我实在也佩服我们同胞的坚忍。

坚韧:

读音为jiānrèn,坚指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坚韧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险与灾难时精神的坚定、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

示例:

张天民《创业》第一章:

“这干旱、荒凉的旷野上,长着一墩一墩坚韧的骆驼草。

诞生:

读音为jiānrèn,拼音是dànshēng。

一指出生,降生。

诞生一词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及生日(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

二指降生,出生。

三指新事物的出现。

四指成立。

出自《礼运》。

示例:

1.在这个医院每天有十个婴儿诞生。

2.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

3.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一个新希望被点燃。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49年10月1日。

【考点解析】近义词辨析技巧及方法

近义词辨析技巧及方法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

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近义词同义词辨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备考效率。

一、看与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有些实词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辨析选择时,就要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是否搭配。

例①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优秀作品,________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______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______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体味珍爱b.品评体验珍惜

c.品评体验珍爱d.品味体味珍惜

此题第三空该选哪一个?

“珍爱”与“珍惜”都是动词,“珍爱”有“珍重、爱护”之意:

“珍惜”有“珍重、怜惜”之意。

句中“自然”做其宾语,显然只能用“爱护”,不可用“怜惜”,因此,与“自然”搭配的词语应为“珍爱”。

二、从词语轻重程度区分

实词语义有轻重差别,适合不同的语境,如果能准确把握词义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就比较容易选择。

例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______的思想锋芒。

该句的选择项为“锋利”与“犀利”,这两个词语都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但“锋利”常用于口语,语义较“犀利”轻:

“犀利”用于书面语,语义较“锋利”重。

从句子来看是政论体,表达着一种明确的观点,选择“犀利”更能达意。

三、分别给两个词语中不同字组词

有的选择项中两个词语分别只有一个字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去同存异”,把不同的字分别给以组词加以区分,会比较容易区分开这两个词语。

例:

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__能力。

该句的选择项为“鉴赏”与“鉴别”。

把两个词语中相同的字“鉴”去掉,分别给“赏”与“别”组词。

“赏”可组成“欣赏、观赏”等,“别”可组成“区别、辨别、分别”等,这两个词语的侧重点通过组词就很明显了。

而且,“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包含不健康的内容,需要读者或观众加以辨别,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欣赏,因此该句只可选择“鉴别”。

四、看词语在句中受某种限制

多数虚词在句中或多或少受某种限制,这要结合词语本身和具体语境加以分析辨别,才能准确选择答案。

例:

你比他只是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此空选择项为“多少”与“稍微”,“多少”与“稍”微“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但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有一些区别。

”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

”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能与表示时间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不能与”只“连用,因此此处选择”稍微“。

五、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

把握整个句子,认真分析其语义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如转折、递进、并列、选择等几种关系,便可快速准确选择。

例①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该题选择项为“不仅是/而且是”与“不是/而是”。

“不仅是/而且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仔细分析该句的前后语意关系,既肯定其“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又肯定其“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此句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该题选择项是“不再是/而是”与“不仅是/而且是”,分析此句语意间的关系,否定的是“清晰的小屋”,肯定的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属于并列关系,很显然此处应选择“不再是/而是”。

六、采取排除法

上述五法是区分近义词、准确选择的基本方法,如要快速选择正确的答案,切实可行的即是“排除法”,不论区分词语是三组还是四组,我们一般选择两组比较辨析加以排除,也可准确快速选择正确答案。

近义词的辨析是高考词语运用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中考查的重要内容,因为词义相近,差别细微,所以辨析起来就显得困难,近义词的辨析要“存同求异”,两个词的“同”一定多于“异”,所以要在“异”上下功夫,这样就能辨别出它们的细微差别。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涵咏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B、继《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首次走上世界舞台中央之后,人们对科幻在中国的全方位发展拭目以待。

C、李清照以不朽的词作在山东青州留下了独特的时光,循着词韵的蛛丝马迹,也许会从若干细节中勾勒出一代词宗的形象。

D、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货币文化,满载历史记忆与荣耀,真实地记录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变迁。

【答案】3、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使用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深人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

它般用来形容文章或解说易于理解,与前文“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相矛盾,此处应用“潜移默化”。

故选:

A。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辦凊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怡当。

深入浅出:

读音shēnrùqiǎnchū。

由深入显出演化而来。

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

出自清·俞樾《湖楼笔谈》六:

“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显出。

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例句】这篇文章写得~,使人爱看、易懂。

拭目以待:

拼音是shìmùyǐdài,拭:

擦;待:

等待。

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的期望或密切的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示例:

美国和英国已表示将拭目以待,以决定是否向新政府提供任何直接的经济资助。

我相信北京会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的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吧!

蛛丝马迹:

拼音是zhūsīmǎjì,意思是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一种昆虫)的印记可以查明它的去向。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详细解释:

1、从挂下来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

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语文出版社《通用成语词典》的解释:

“蛛丝马迹”的“马”,指“灶马,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

(注:

此处的“马”并非真正的“马”,而是昆虫中的“灶马”。

故蛛丝马迹,也可写作“蛛丝虫迹”。

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

“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

2、也有只解释大意,于“蛛丝”“马迹”各自的含义只字不提,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作:

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源远流长:

读音为yuányuǎnliúcháng,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成语出处:

1、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2、《明史·徐贞羽传》:

“卢沟发源于桑乾;滹沱发源于泰戏;源远流长。

3、清方苞《书删定后》:

“岂气数使然邪,抑浸润於先王之教泽者源远流长有不可强也?

”4、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考点解析】容易造成前后矛盾的成语例释

容易造成前后矛盾的成语例释

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它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前后矛盾。

例如:

1、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而遇”的意思是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与“精心组织”矛盾。

3、他为我送来两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是不相信,并含有蔑视之意,与“感激”相矛盾。

4、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拈轻怕重”的意思是只拿轻东西,怕挑重担子。

前后语意矛盾。

5、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认为错”,可用“不以为非”。

6、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意思,与定语“一位”矛盾。

7、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见面,用于老同学不当。

8、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从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强人所难”的意思,而“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从而造成前后矛盾。

9、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

与“腰缠万贯”矛盾。

10、蒲松龄到了70多岁才成贡生,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聊斋志异》。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与“才成贡生”矛盾。

句中所述也与事实不符,《聊斋志异》在蒲松龄四十岁左右已基本完成。

11、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

【“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在句中与“初稿”相矛盾。

12、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蛛丝马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或明显”与“蛛丝马迹”的词义相矛盾。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航天发射的轰鸣、C919一飞冲天的剪影、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忙碌......等等,2018年,科技领域让人印象深刻。

B、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尤其喜欢雪,他在《对火玩雪》中就曾宣称:

“平生所心爱,爱火兼怜雪”。

C、目前,中国企业在欧洲参与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的全面施工正如火如茶地推进。

D、张广智等撰著的《西方史学史》一书(复且大学出版社出版),让人们在西方史学史这一领域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答案】4、C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笞此题,在明确标点符号基本的使用方法前提下,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A、省略号与“等等”重复,应删掉其中的一个。

B、引文是独立完整的一句话,属于完全引用,最后的句号应移至引号里面。

D。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对《西方史学史》的补充说明,应放在“一书”之前。

C项使用正确。

所以答案为C。

【考点解析】顺口溜: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顺口溜: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问号:

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四注意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顿号:

一、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二、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打顿打逗。

三、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四、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五、多个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插顿。

六、并列词语中用“和”“及”“或”等连词,连词前不带顿。

七、并列词语中带“啊”“哇”“呀”等语气助词,并列成分之间不打顿打逗。

冒号:

1、同一句话不重复使用冒号

2、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外的内容,提示性的词语后不用冒号。

3、冒号不与“即”“也就是”同时使用。

4、引文不独立成句,不用冒号。

5、冒号一管到底。

分号:

1、简单分句不用分号用逗号

2、并列分句内有逗才能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