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14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doc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

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的行为特点是(   )

A.适应性B.系统性C.静态性 D.不可控性

2.下列选项中不是组织行为学学科性质的是(   )

A.边缘性B.系统性C.两重性 D.应用性

3.离中趋势分析是组织行为学中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其常用指标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A.B.C. D.

4.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历的阶段是(   )

A.三个B.四个C.五个 D.六个

5.“时间就是金钱”是一种(   )

A.理性价值观B.政治性价值观C.集体价值观 D.社会价值观

6.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这体现的是创造性行为的(   )

A.首创性B.主动性C.适应性 D.独特性

7.事业生涯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与(   )

A.家庭生活有关的连续经历 B.学习有关的连续经历

C.社会交往有关的连续经历 D.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

8.下列选项中不是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的是(   )

A.地位需要B.自尊需要C.情感需要 D.人为需要

9.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   )

A.完成任务速度快B.易解决复杂问题C.绩效水平高 D.凝聚力强

10.下列沟通形式中属于正式沟通的是(   )

A.偶然式B.全方位式C.集束式D.流言式

11.一个包容动机很强而又主动表现者,一般是一个(   )

A.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B.性格外向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C.性格内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D.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12.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能更加让他人喜欢的人,其个性品质是(   )

A.十全十美B.平庸又犯小错C.能力超群略有小错D.平庸但很守规矩

13.下列四种形式中,不属于相互依赖性的类型的是(   )

A.联营式B.顺序式C.互惠式D.协作式

14.一般认为冲突大约要经历的阶段是(   )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15.领导者的地位与权力主要来源于领导者的(   )

A.影响力B.号召力C.指挥力D.领导力

16.领导者的素质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务实的结合,是可能学来的。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

A.菲德勒B.杜拉克C.斯多基尔D.莱克特

17.决策程序中的最后阶段是(   )

A.决定决策方案B.实验决策方案C.评估决策方案D.实施决策方案

18.组织行为学中,把胜任工作、好奇、对客观事物的操纵掌握、爱好活动及情感这类动机称为

A.原始动机B.优势动机C.一般动机D.习得动机

19.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管理中出现的“工作丰富化”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劳动组织形式,其理论来源是(   )

A.需要层次理论B.ERG理论C.成就需要理论D.双因素理论

20.提出公平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弗鲁姆B.亚当斯C.斯金纳D.奥德弗

21.综合型激励理论属于(   )

A.过程型激励理论B.内容型激励理论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公平型激励理论

22.组织的高层管理层负责制定总目标及方针政策,因此高层管理层也称为(   )

A.执行层B.业务层C.战略层D.作业层

23.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论企业改革》一书中提出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是

A.变革的环境更复杂,竞争更激烈 B.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长

C.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 D.变革的内容更彻底,效果更显著

24.根据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方法,为了开创变革的局面,管理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变革压力的强度 B.降低变革阻力的强度或稳定性

C.增大变革阻力的强度 D.变变革的压力为变革的阻力

25.组织文化理论兴起于(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包括(     )

A.公开性B.可控性C.系统性D.再现性E.预见性

27.态度的特性有(     )

A.社会性B.广泛性C.协调性D.稳定性E.两极性

28.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

在群体成员资源变量中,最重要的有(     )

A.能力B.关系C.性格特点D.服从程度E.规模

29.菲德勒强调领导者对情景的适应能力,提出决定领导效果好坏的条件有(     )

A.情景的好坏程度B.情景的繁简程度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D.被领导者对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E.职位权力所取得的支持程度

30.组织运行要素主要包括(     )

A.领导B.决策C.激励D.创新E.控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自考白皮书

31.案例研究法

32.社会交换理论

33.非正式领导

34.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35.组织文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组织科学的组成部分。

37.简述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作用。

38.简述从众行为的概念及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观因素。

39.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40.简述需要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群体行为的模型。

42.试述优势动机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自考白皮书

2009年四月份组织行为学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A 7.D 8.D 9.A 10.B 11.A 12.C 13.D 14.C 15.A 16.B 17.D 18.C 19.D 20.B 21.A 22.C 23.C 24.B 25.C

二、多项选择题:

26.ABCED 27.ACDE 28.AC 29.CDE 30.ABCDE

三、名词解释

3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一种研究方法。

32、社会交换理论是由霍曼斯首先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一种,他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赞许、声望、符号等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33、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34、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35、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首先规范的总和。

四、简答题

36.

(1)组织行为分析层次。

主要是对个体、群体、领导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2)组织理论。

是指对传统的、行为的和现代的组织理论的特征、理论原则、依据等的研究与评价。

(3)组织发展分析层次。

是对组织发展和组织改革的原理、组织结构改革、组织制度改革、人事改革的技术改革与任务改革等的研究。

(4)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层次。

把行为科学理论运用于工作的研究。

37、

(1)良好的工作绩效会得到应得的奖励,努力会带来工作上的成功,这是组织的奖酬制度应体现出来的

(2)参与管理在管理中要得到具体体现。

(3)组织应使员工内因控制发展。

38、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

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

(1)智力因素。

智力水下越低下,从众行为越是明显。

(2)情绪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情绪不稳定者,要么极易从众,要么拒绝从众;当个体情绪高涨或低落时也极易发生从众行为。

(3)自信心。

自信心差的人常借从众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4)个性特点。

服从性强和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从众。

(5)人际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际关系好的人容易从众。

39、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

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或者说,互动行为的结果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

当群体之间呈合作状况时,群体互动就表现为建设性的,当群体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破坏的互动。

40.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1)指向性

(2)再生性

(3)交替性

(4)转移性

(5)发展性

五、论述题

41、

(1)每个工作群体都要受到来自群体外部因素的影响

(2)工作群体本身蕴藏着由群体成员决定的各种资源

(3)工作群体本身还有一定决定其他成员的角色和规范的内部结构。

(4)这些因素决定着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其他过程。

(5)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受群体所承担的任务类型的影响。

42、

(1)优势动机的含义。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

在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个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个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

(2)优势动机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向及行为活动。

(3)人的动机结构与优势结构是可以变化的,影响优势动机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有三个:

一是爱好和兴趣,如同时有几种目标都可以满足个人需要,则个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嗜好与兴趣往往可以决定目标的选择;二是价值观。

价值观更强调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目标,涉及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人的价值观不同,其人生的追求与目的也不相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也就不同;三是抱负水准。

抱负水准就是指一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要求。

一个人的嗜好与价值观决定人行为的方向,而抱负水准则能决定行为达到的程度。

(4)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是由于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动机结构中的优势动机决定和支配的,所以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员工行为的预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好对行为的引导与控制工作,就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动机结构,特别是了解员工的优势动机是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诱因,利于组织管理工作;二是帮助员工培养起高尚、正确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引导员工价值观朝有利于社会、国家、组织的方向发展;四是帮助员工提高抱负水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