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16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型诗创作技巧浅谈文献综述.doc

浅谈微型诗创作文献综述

昆明学院陈思位

摘要:

由于微型诗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它的写作技巧也值得我们去探究,去挖掘微型诗写作的独特魅力!

从微型诗兴起到现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微型诗的起源和发展、微型诗的类别、微型诗的写作技巧和写作中常见问题、写作忌讳。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微型诗很有帮助,有必要对先辈学者们的研究做个综述。

关键词:

微型诗研究写作技巧忌讳综述

引言

今天,随着文化的繁荣,各种文学样式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现当代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仍然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贴近生活,涌动人们内心的澎湃血液。

因此,更多的人在写诗、读诗、赏诗、论诗。

我自己也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我非常快乐地在诗歌这个园地里摸索、耕耘。

不是因为任何功名利禄,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

再说,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文学家,还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学院的学生,我喜欢在校园里捕捉一丝丝诗意,书写一份份感动。

所以,诗歌成了我学习之余最为喜好的一种兴趣活动。

而微型诗作为现当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别,越来越受到更多的诗歌爱好者的关注,我也不例外。

由于它极其短小,但是写作难度加大了。

因此,很多学者都有了很丰富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微型诗的创作。

为了系统地了解最具权威的学者们的研究,我将其进行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微型诗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诗作,它是从小诗分离出来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诗体,它的内容是诗,形式是微型,即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诗。

题目是微型诗的组成部分,也是微型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行诗总字数一般不超过三十字为宜,也有人认为在六十字以内都叫微型诗。

中国微型诗古已有之,有记载的一首最古老的诗,据称是《吴越春秋》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可以看做古代微型诗。

现代微型诗随着现代小诗的产生应运而生,现代小诗诞生于“五四”前后。

而一般地说,小诗源于印度和日本。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

吕进在《可爱的微型诗——〈微型诗500首点评〉札记·代序》中指出:

“上古的二言诗,也许就可说是微型诗始祖。

微型诗当明白自己的身世,在前人和后人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接前人未了之绪,开后人未启之端。

”精到地点明了微型诗的出身和使命。

穆仁在《小论微型诗》中也认为“一至三行的微型诗,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微型诗从小诗中分离出来,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研究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新诗的创作、研究是有利的”。

这种对于微型诗概念的界定,我认为是科学的,因为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孕育它的土壤,而现代新诗和小诗就是微型诗的前沿。

二、微型诗的起源和发展

刘婧在《论微型诗的创作和鉴赏》中指出:

“考察微型诗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微型诗的产生从接受外国影响,到回归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进而形成本土化风格,最终达到平民化的发展高潮,可分为古代微型诗(渊源)、小诗中的微型诗(母体)、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微型诗(高潮)和90年代中期以来的微型诗(平民化)四个时期。

王珂在《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中有如下介绍:

就新诗而言,初期白话诗也不乏微型诗。

胡适的《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

一本白话诗集,其中的《小诗》:

“开的花还不多,/且把这一树的嫩黄的新叶/当作花看罢。

”就是一首微型诗,道出了当时小诗的生成状态。

冰心受到泰戈尔小诗的影响很大,她的《繁星·春水》中大多都是微型诗。

《春水·三十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繁星》中的《父亲》:

“父亲啊!

/ 我怎样的爱你,/也怎样爱你的海。

”《流星》:

“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然而这一瞥的光明,/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

”毫无疑问,冰心是中国微型诗之母。

其次是别具一格的宗白华的《流云》小诗中也有很多微型诗。

1979 年6月号《东海》上,诗人刘湘如发表了10多首总题为《碎石篇》的两行诗,同年10月复刊的《星星》上,大诗人艾青发表20 多首微型诗,接着1980 年下半年《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又先后推出黄淮的《星花集》、解明的《真情小札》和纪洞天的《思海一束》。

1988年蒋人初出版的《微型诗选》是中国第一本以“微型诗”命名的诗集,作者蒋人初在《微型诗观(代序)》中,最早对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正是把一至三行诗命名为微型诗之前的小诗中,三行或三行以内的小诗,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微型诗,如:

前面所说的胡适、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李云鹏专门致力于“三行”诗创作,在90年代出版了“三行”诗专集。

沙鸥晚年一直竭力创建新的短小诗体,1990年9月17日,他在《小诗的创作》一文中总结百年小诗的创作:

“小诗是一种诗体。

一首小诗一般只有一行、二行,多则四五行。

因其小,历来以小诗名之。

我国二十年代初,以冰心为代表,出现过独领风骚好几年的小诗派,如宗白华、刘大白、朱自清、刘半农、汪静之、康白情、俞平伯、冯雪峰、应修人等都爱写。

小诗这一诗体,影响了数代诗人,近十年来写小诗的人又多起来了,遍及全国。

”而这些小诗中也有一至三行的微型诗。

李大钊也写过微型诗。

1996年1月,中国第一个《微型诗》专刊创刊。

1997年左右,穆仁、林彦、余薇野等诗人(主要是重庆的老诗人,其中穆仁等人长期写微型诗)掀起写微型诗热,仅出版的“微型诗丛”就有三辑16集,诗人多达16人。

虽说这种介绍微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详细和前瞻性,但是就如文中我强调的,把以前的小诗说为“微型诗”这个是我们后人界定的,以前都是以小诗称之,所以我们只能把那些小诗称为微型诗的启蒙时代。

随着微型诗的增多,就有很多学者对微型诗做了深入的研究,如吕进、穆仁、寒山石、李一凡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三、微型诗的特点

前人总结微型诗是三行以内的小诗,特点是短、精、深,优势是快餐文学,难点是于一粒砂中雕刻世界。

对于这一说法我觉得是科学的,但是我个人又认为,它的特点还应该包括奇、美等特点。

奇、美是区别于短、精、深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应该把它找出来。

因为一首好的微型诗是要奇特、奇绝,优美的。

四、微型诗的分类

史进的《中国现代诗体论》应该说是最早最系统地对微型诗进行了分类:

“微型诗短小精练,往往用一两句话,表达比较深邃的意境、哲理,有时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

微型诗一般有概念型、哲理型、趣味型、比喻型、象征型、讽刺型、写实型、夸张型、偷换概念型等几个种类,我们创作时可以考虑这几个类型。

后来的凡夫在《谈微型诗》中具体分类如下:

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以诗歌的音韵特征作依据(因意境是文艺作品的共性),大致说来,微型诗可分为:

古韵微型诗、格律体新韵微型诗、自律体微型诗和自由体微型诗几种......。

人们还以其他的标准分类,如:

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分为微型叙事诗,微型抒情诗,微型哲理诗等;以涉及的文体为标准,可分为微型小说诗,微型散文诗,微型寓言诗等。

无论如何分类,它们的基本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不同形式。

另外,还可根据题材,阅读对象以及功能的不同,分为微型山水诗,微型儿童诗,微型拆字诗等等。

而刘婧在《论微型诗的创作和鉴赏》又具体地多分出微型讽刺诗、微型小剧诗、微型魔鬼诗和微型翻译诗几类。

以上三位知名学者的分类是有交叉的,后两位的分类其实像微型山水诗、抒情诗之类的都是来自吕进先生的分类。

可以说后两位学者是继承和创新了吕进先生的分类法。

他们使微型诗的种类细化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微型诗这种写作题材的多种多样和写作手法的多样化。

但是,我觉得这些也不是最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文学爱好者肯定还会分出不同的类别,写出不同的微型诗。

我自己也觉得我们没想到的分类还有很多。

如:

北岛的《生活》“网”。

唐淑婷的《鸟笼》“关/爱”和《鞋》“知/足”还有《浪》:

拍岸

等这类诗歌,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把它分离出来,就叫做“微型短语诗”吧。

因为无论把它归为哪一类都觉得不妥。

五、微型诗的创作技巧

这部分内容是研究微型诗的核心内容,很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都做了各自较为前沿的研究。

还是要先说吕进先生的《中国现代诗体论》。

他在谈微型诗的创作时,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要求:

1、意境要新;2、感情要真;3、立意要深; 4、构思要巧;5、形式要美。

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科学的,对于微型诗这种诗体的创作。

寒山石在《微型诗论探》中提出的要求是:

1、抓拍亮点,摄下让人心灵震撼的瞬间;2、升华沸点,写出动人的诗篇;3、突破盲点,写人之所未写;4、选准切点,小视角切入,大眼光构思;5、猛击一点,尽情地泼洒智慧的亮光。

韩先生的这几点要求是从大眼光着笔写微型诗,注重的是方法的变换。

我觉得也是很学术的。

穆仁先生在他的《微型诗话》中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微型诗的写作应注意以下三点:

1、炼字、炼句、炼意均不可少,但首要的在炼意,炼意纯粹、才能做到小而精。

2、大型一点的诗文,炼意、炼句、炼字有时无妨分阶段进行;微型诗的炼意、炼句、炼字则是合三为一,同时进行。

3、由于可运用的字句极少,诗的标题也不可轻轻放过,把它当做一行诗来看待,使之在全诗中起到丰富、互补、珠联壁合、相得益彰的作用。

我觉得穆仁先生的这三点要求也很重要,他是针对微型诗的特点提出来的,很有利于我们写作时参考。

凡夫在《谈微型诗的创作》中也提出四点:

1、微型诗是诗,要具备诗歌的基本要素;2、微型诗的“微”在于精微独到,不仅是篇幅的限制;3、微型诗中的哲理诗和寓言诗也应重在描绘;4、微型诗并非字数愈少,语意愈朦胧愈显精美。

凡夫先生有他的看法,当然也是比较好的观点。

但是他对微型诗创作理论的突出研究成果是《由诗素谈微型诗的创作》,这篇两万字左右的论文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诗素”这个新的概念,并把它作为研究微型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元素。

可以说这篇文章有很高的研究成果,我个人也读过,也比较喜欢,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以上几位专家、学者是微型诗创作研究的大家。

研究微型诗创作的前沿成果还有很多,这里我就不再细说了。

下面我要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觉得以上学者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很有价值,对于微型诗的创作。

但是,我个人通过对微型诗的理解和经历了很小部分的所谓微型诗创作,也有自己的一点拙见。

除以上学者们提出的创作技巧外,我个人也提出了几个微型诗创作技巧的新概念,如:

1、一分钟诗人的一分钟创作理论。

微型诗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创作出,并且质量也不错,这是由于它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的。

2、随意诗人用随意眼睛写诗。

由于微型诗更多的是平民大众的文学,它的创作群体很广泛,每个人都能用随意眼睛发现诗意,写出微型诗。

比如,当我自己随意间看到一场婚礼的时候,就有了《婚礼》:

“一枝玫瑰/夜来清香,滚进红尘/偷了谁的嫁妆?

”几句,虽说不成熟,也勉强把它称为微型诗吧。

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我们任何人都可能称为微型诗诗人,即随意诗人。

除此之外,我认为微型诗的创作技巧还有很多,如造词创句、联想扩想缩想、善用反衬和对比、视角转换、音韵美等,这里我也不再详细说了。

六、微型诗创作中常见的问题

很多研究微型诗的学者都会研究创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这有利于我们在创作中加以改进,而对于这一问题阐述最为科学的要算伊凡先生,他提出:

当今微型诗创作中,有那么一些诗人:

1、往往以大写小,把所表达的内容架空了,好象在说大道理,其实里面读出来没有实质性东西。

以这种手法去写微型诗,有被大道理所套住之感,为大道理写诗而写诗。

本人反对此种写作形式,倡导以小写大,来解读大道理。

2、爱用哲理写诗,以为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引起世人警悟。

反而弄巧成拙,说理大过诗意,成了警句、格言了。

本人反对这种写作手法,认为我们每首诗作中,都包涵着或多或少哲理成份,不必以哲理来冠名。

3、用稀奇古怪的词语,来装饰自己所表达的语言,以体现诗歌的创意。

本来好端端的句子,一旦被加上这些词汇后,读出来感到别扭,不舒服的感觉。

本人提倡诗的语言要自然、要仆实。

4、该简练的时侯不简练,不该简练的时侯简练,有一些人认为,微型诗表现手法就是越简练越好,越简练越体现微型诗的特征,这是错误的想法,每每把诗体的想象空间给缩小。

这也是本人所反对的一种写作手法。

然而诗友们总以为这样写作方法,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人认为这样表现手法不是最理想表达方式,写诗等同说话,要把它说完整、说清楚。

这样才能给读者更深、更广、更大的想象空间。

5、有意象,无内涵。

有语境,无含蓄。

在某些诗人当中,只追求意象的表现,语境的发挥。

而没有顾及到诗的内涵、诗的含蓄,营造出不少好的意象,美的语境,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在这时侯,内涵、含蓄的东西不可遣弃什么地方去了?

这种表现手法,本人不赞成的。

认为有血、有肉的诗体才是最完善的诗歌。

6、语言表达上逻辑混乱,有部分诗者在微型诗创作中,上下互相矛盾,前后词语不相通。

自以为发明些新的词汇,来装饰自己的诗句,以达到思维目的,它本身就出现了逻辑混乱的因素。

因此,本人极力反对这种思维逻辑,提倡一气呵成的思维方法,以避免逻辑上出现混乱。

以上六点,在微型诗创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微型诗人最容易犯上毛病的原因所在。

这也许理论性的文章太少了,也许认为微型诗太容易写了。

请诗友们记住:

越短的诗体越难写,越简的话越难说。

微型诗是靠灵性才能写出来的,不是靠文字游戏弄出来的,是用情感把它表达出来的,不是用理据堆出来的,是将内涵呈现给读者,不是将迷语留给读者......

伊凡先生的这些观点很多是我很赞同的,当然也可能有一些是还需要我们商榷的,对于微型诗创作中的问题,还有待于今后更多的人前赴后继地研究、探索。

七、微型诗创作的忌讳

李一凡(凡夫)在《由诗素谈微型诗的创作》中强调微型诗的创作十忌:

一忌就事论事,剥皮剔骨。

二忌搜肠刮肚,无病呻吟。

三忌题目太大,语义空泛。

四忌大话空话,不着边际。

五忌谜面诠释,一览无余。

六忌文字游戏,晦涩绕口。

七忌模仿雷同,千人一面。

八忌字句冗长,意象琐碎。

九忌用字过简,八不沾边。

十忌随意断字截句,故意玩弄技巧。

余小曲总结的微诗九忌:

第一忌,谴词:

忌用转折、关联词。

要转连自在意中。

第二忌,造句:

忌用陈词、冗长句。

要简洁、精炼。

第三忌,炼意:

忌重复、低俗。

要新,达妙,妙趣横生。

第四忌,说理:

忌教条、解说。

求寓情于理,一语中的。

第五忌,叙事:

忌铺陈、延展。

求一语道破天机。

第六忌,抒情:

忌轻浮、造作。

求情理相通。

第七忌,写景:

忌直白、翻拍。

求奇险,情景交融。

第八忌,壮物:

忌虚无、怪诞。

求虚实相生,以物传情,借物传神。

第九忌,言志:

忌空洞、口号。

求无意而生花,石破天惊。

这九个方面的禁忌,并非孤立和呆板,它们之间大多可以互通制约,只是在其相应的写作点上,更应重视这些方面的禁忌。

而且,大多于诗词创作是共同的约束,并强调在微型诗创作中,更具抑制力。

以上两位的观点是相对全面和科学的,特别是李一凡先生,他的观点是我比较欣赏的。

我觉得微型诗的创作如果做到这十忌,那么就一定能成功了。

结语

在日新月异变革的春风中,新诗正以一种优美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绽放它的光艳,散发它的芳香。

而新诗中的微型诗是一朵奇葩,它的美是能让人震撼的,它的精奇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如果说现代新诗是一株垂露娇羞的玫瑰,它给人美的享受和陶醉,那么微型诗就是这一株玫瑰花上的一滴露、一片叶、一片花瓣、一阵清香,是整体美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也可以是独立的,因为它们每一部分也是一个完整的美。

这篇文章,从微型诗的兴起和发展、类别、创作技巧和创作应注意的问题来深入综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也做了简要的评价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他人的研究综述,我认为微型诗的创作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但是可能还有一些领域是有待我们继续研究的。

如:

微型诗的发展生命、前景,微型诗的写作群体定位,微型诗历史变革,微型诗创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微型诗在文化长廊里的情趣等多个方面。

这是我个人觉得目前的研究所欠缺的,可能有部分研究已有所涉及,但是少之又少,还不够系统、科学。

我相信,微型诗已经在现代诗歌中悄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在以后的专家、学者继续研究、摸索中,应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可能在我以上的综述中存在很多不足,部分观点也会遭到质疑,我会谦虚接受,以后加以改进。

我相信这篇文献综述对于我们了解微型诗和它的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珂.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

[2]吕进.中国现代诗体论[M].重庆出版社,2007版.

[3]李一凡.由诗素谈微型诗的创作[J].首发在《小说阅读网》,2010年4月27日.

[4]宋长江.中国微型诗300首[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01.01.

[5]寒山石.微型诗论探[M].现代出版社,2009年12月.

[6]蒋人初.微型诗选[M].1988年版.

[7]穆仁.微型诗话[M].香港天马出版,2004年9月.

[8]张德厚,张福贵,章亚昕著.中国现代诗歌史论[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9]穆仁.微型诗500首点评[M].重庆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

[10]郭密林主编,寒山石首席评论.微型诗精品百首[M].香港天马出版,2007年4月.

[11]华心.中国微型诗萃(第一卷)[M].香港天马出版,2006年10月.

[12]寒山石.滴水藏海——当代微型诗探索与欣赏[M].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13]刘婧.论微型诗的创作和鉴赏[J].语文学刊,2009年第3期.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