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28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docx

幼儿文学课件整理资料

儿童文学释义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美杜威儿童本位论

•鲁迅:

“幼者本位”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朱自强

专为论: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工具论: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专写论: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概念包含三个内容:

接受对象、目的、要求。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l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l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l幼儿文学的七种基本文体

l儿歌

l幼儿诗

l幼儿童话

l幼儿故事

l图画故事

l幼儿散文

l幼儿戏剧

l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首先,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其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

2、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适应幼儿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要简短,尽早提出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宜过长。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Í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Í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Í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J稚拙美

J纯真美

J质朴美

幼儿文学的语言

]两种语言误区

l成人化

l娃娃腔

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

l可接受性

l超前性

1、浅显

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注意词汇的使用

¶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要少用各种虚词

¶尽量选用幼儿口语中的虚词

2)注意句型的使用

¶①多使用简单句,少使用复合句

¶②不要用又是长定语,又是被动型的句子

2、音乐性

①文句有韵

②象声词的使用

③节奏的安排

④反复手法的运用

⑤叠音词、双声词、叠韵词的使用等

3、形象性

{摹状:

摹写事物的情状和声音

{比喻

{拟人

幼儿思维中的“泛灵论”,是幼儿文学拟人手法广泛运用的基础。

{夸张

4、动作性

幼儿文学的语言除了以上特点外,还需注意语言的色彩和语言的趣味性

儿歌

第一节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适合儿童吟唱、欣赏的歌谣。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儿歌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童子歌”、“婴儿谣”。

{明代吕坤编辑成的《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清代郑旭旦称儿歌为“天地之妙文”、“天籁”。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到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

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第二节儿歌的特点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1、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最重要的手段

儿歌押韵的方式主要有:

J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J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数行押韵)

J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2、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直接模拟声响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二、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Z一般来说,一首儿歌大多在四行至十余行之间,二十行以上的儿歌就算是篇幅长的了。

Z四行、六行、八行最为常见

第三节儿歌的分类及其特殊艺术形式

一、儿歌的分类

N从儿歌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民间采集的儿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

N从儿歌的内容看,主要分为知识儿歌和生活儿歌

N从儿歌的行数格式看,可以分为四句为一首的“绝句型”儿歌和行数自由的儿歌

N从儿歌每行字数的句式看,可以分为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三三七言以及杂言

二、特殊艺术形式

1.摇篮曲2.游戏歌3.数数歌

4.问答歌5.连锁调6.绕口令

7.颠倒歌8.字头歌9.谜语歌

儿歌创作——“续写”训练

·想象是使儿歌走向生动有趣、富有灵气神韵的有效途径。

有无大胆、独特的想象往往是检验一首儿歌优劣的试金石。

·续写时,既要符合写作要求,又要不破坏原来作品的整体风格,避免文不对题、内容重复、形式错位、押韵不当等问题。

幼儿散文

一、幼儿散文的概念

幼儿散文是传达幼儿生活情趣及心灵感受,适合幼儿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散文。

二、幼儿散文的发展概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散文

幼儿散文萌芽于“五四”时期。

第一次明确写给小朋友看的散文是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

《寄小读者》开了儿童散文这一文体的先河,成为长诵不衰的佳作。

20世纪80年代,幼儿散文才得以真正崛起。

三、幼儿散文的种类

1.幼儿叙事散文

2.幼儿抒情散文

3.幼儿写景散文

4.幼儿游记散文

5.幼儿童话散文

6.幼儿知识散文

四、幼儿散文的特点

(一)描写真切,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散文受幼儿欢迎,靠的就是真实内容、真切描写、真挚感情和真诚文字。

二)意境优美,充满幼儿想象

l幼儿散文的意境要求优美而不追求深邃,内涵提倡简明而不要求深奥。

表现幼儿散文优美意境的是具体可感

三)明丽清纯,渗透幼儿情趣

五、幼儿散文的创作

(一)从幼儿角度感受生活,确定内容。

所谓从幼儿角度去感受生活,就是以幼儿的眼睛和心理来观察体味客观事物。

这样。

确定的题材才会是幼儿感兴趣的,写出来的散文才会是幼儿化的。

(二)用幼儿想象构思作品,创造意境

(三)据幼儿心理找到合适角度,准确切入。

{幼儿散文简明精练,忌讳拉杂拖沓,所以一般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比较多。

(四)按幼儿水平斟酌语言,落笔成文。

l幼儿散文的语言能吸引和感染幼儿,就要有幼儿味儿。

思考:

幼儿味儿体现在哪里?

l使用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

l用词浅显、准确

l动词、形容词重叠恰到好处

摹形摹声摹色词的使用

幼儿诗

幼儿诗的特点

一、具有内在的节奏与韵律

二、具有充满幼儿情趣的优美意境

三、语言浅近、形象、凝练

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

M幼儿诗与儿歌都属于诗歌艺术,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主要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诗的历史较儿歌短(历史)

2、幼儿诗的形式较儿歌自由(形式)

3、幼儿诗追求充满幼儿情趣的意境,感情的内涵更丰富,主要让幼儿在听赏中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儿歌追求琅琅上口的节奏、韵律,给孩子更多游戏的快乐,让幼儿在诵读中增添生活的乐趣。

(作用)

4、幼儿诗在表达上比儿歌要含蓄、细腻,更讲究用精练、雅致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儿歌的表达更单纯直率,更讲究通俗顺口,使幼儿获得口头念诵的快乐

5、幼儿诗更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听赏、诵读,儿歌则更适合中、小班小朋友诵读。

(欣赏对象)

幼儿诗的分类

1.幼儿抒情诗2.幼儿童话诗3.幼儿叙事诗

4.幼儿题画诗5.幼儿散文诗6.幼儿科学诗

一、幼儿抒情诗

l幼儿抒情诗是侧重直接抒发幼儿内心情感的诗。

l与幼儿叙事诗相比,幼儿抒情诗没有完整的情节,也没有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表达幼儿的情感。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抒情

二、幼儿童话诗

l幼儿童话诗是诗与童话的巧妙结合,也可以称为诗体童话,就是用诗的形式讲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

l童话诗有完整的童话故事情节,其中人物多是动物拟人化的形象。

例:

马尔夏克《笨耗子的故事》等我也长了胡子.mp4

三、幼儿叙事诗

l幼儿叙事诗是侧重于叙述事件来表达幼儿思想感情的诗。

l它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篇幅一般比抒情诗长。

例1:

柯岩《小弟和小猫》小弟和小猫.f4v

四、幼儿题画诗

{题画诗是根据画面题写的抒情诗。

它是诗情与画意的有机融合,其画面包含图画、摄影、雕塑等,它的内容源于画面,但又不囿于画面。

五、幼儿散文诗

六、幼儿科学诗

幼儿科学诗是以表现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诗。

不同年龄班幼儿诗歌仿编的重点要求

小班:

要求幼儿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换词,通过改换某个词来体现诗歌的画面变化。

中班:

要求幼儿通过变换词句,使诗歌整个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大班:

可考虑对原有诗歌的结构进行部分变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仅向幼儿提供一个开头作为想象线索,引导幼儿自己完成诗歌的创编

幼儿诗的创作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用幼儿的眼睛观察世界,抒写幼儿的情感

三、运用简明精练、具体可感的语言

四、掌握多种表现手法,写出幼儿情趣

(一)拟人法

把事物比拟成人,活泼可爱、生动有趣。

(二)比喻法

(三)排比法

v用同一个词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个事物,可以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四)假设法

v使用“假如”、“如果”等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写出美好的希望和理想。

(五)摹声法

Ø模拟自然万物的声音,形象生动,增加趣味。

(六)反复法

l句式的反复(每行的句式都相同)

l结构上的反复(每段的起句均相同)

(七)疑问法

疑问法是故意设问来表现幼儿情趣的构思方法

(八)对话法对话可以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幼儿易于接受。

(八)对话法对话可以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幼儿易于接受。

第八章幼儿童话

第一节童话概说

关于童话的概念,有很多种表述:

l童话是一种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具有特殊幻想性质的叙事文学体式。

(黄云生:

《人之初文学解析》)

l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的想象力的奇特的情节编织成的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蒋风:

《儿童文学概念》)

l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幻想与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奇异故事。

(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

l童话是幻想性质的故事。

(贺宜《漫谈童话》)

一、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二、童话的起源

{“外来说”

{“包容说”

{“演变说”

多数观点认同演变说。

童话的起源:

童话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

三、童话的发展概况

童话的发展经历了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两个历史阶段。

(一)民间童话(传统童话)

1、纯粹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

例:

蛇郎故事、青蛙丈夫故事、田螺姑娘故事

2、作家采录、复述、加工而成的童话作品

例:

①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1697年)

欧洲最早出现的一部童话集

被世人誉为“开儿童文学新纪元”

民间童话的文学特征

1、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

①开头结尾的模式化。

②故事形态的模式化

③情节结构模式化

2、鲜明的主题

抑恶扬善的传统主题

(二)文学童话(现代童话、创作童话)

Í安徒生是文学童话的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童话标志着文学童话的诞生”

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温暖的人道主义

•诗意之美

•安徒生式的幽默

童话佳作

•英国金斯莱《水孩子》

•英国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国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

•英国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

•意大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

•日本中川李枝子《不不园》

•瑞典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

•民间童话与文学童话的区别

 1、民间童话的结构、内容具有模式化的特点,文学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僵硬的结构,呈现自由的,多线索的结构形式。

 2、民间童话的人物是类型化的,文学童话中的人物主人公一般是孩子,且突出个性化。

3、民间童话的叙述方式和对话是模式化的,文学童话的语言和风格有了转变,改变了民间童话叙述方式和语言的模式化。

四、我国童话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收存着许多优秀的童话故事,如晋代的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中的《白衣素女》就是民间流传的田螺姑娘的原型。

]我国的创作童话起步较晚,直到五四时期才形成。

]茅盾创作于1918年的《寻快乐》已经初具文学童话的雏形。

]叶圣陶是第一位自觉进行童话创作的作家,他在1921年冬到1922年夏相继创作了《小白船》《一粒种子》《稻草人》等作品,并在1923年以《稻草人》为名结集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它被鲁迅评价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张天翼在30年代初发表的《大林和小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

]1949年后,我国童话创作取得巨大发展。

题材、主题、表现手法都有新的拓展。

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包蕾的《猪八戒新传》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童话创作再度繁荣,出现了郑渊洁、郑春华、汤素兰、王一梅、杨红缨等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

五、童话的分类

1、从童话的形成过程和作者看,可以分为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2、从体裁分,有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3、从篇幅长短分,有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

六、童话人物形象的类型

1、超人体童话形象。

是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形象。

2、拟人体童话形象

动植物拟人、器物拟人、不具象事物拟人

3、常人体童话形象

l常人表现出超人的神力

常人呈现与现实完全对应的人,无超常之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节幼儿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幼儿童话的特点

1、融入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u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人物:

假想形象

环境:

虚幻境界

情节:

虚构故事

u如何理解童话中的幻想?

•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

•幻想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幼儿童话幻想的内容融进了幼儿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2、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

•思考:

幼儿为什么喜欢用拟人手法创作的童话?

•注意:

拟人体童话应注意人性与物性的和谐统一。

3、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人物性格:

单纯的类型化性格

{情节:

生动有趣,但不复杂。

{篇幅:

短小

{结构

{常为幼儿童话所采用的结构有:

①三段式

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

{例:

格林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

②循环式

循环式也称循环反复式。

故事情节以某个形象为起点,产生一连串基本相同的情节,从一个形象转到另一个形象,最后又回到起点。

3、对照式

①以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为中心,在相同的环境下,出现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反面人物对照出正面人物,用假恶丑对照出真善美

{例:

法国夏尔.贝洛《仙女》

{②前后对照,以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和遭遇来组织故事情节,从而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一、幼儿童话的表现手法

1、拟人

拟人:

来源于人类童年时代的泛灵观念。

①动植物拟人。

例:

《丑小鸭》

②器物、无生命物拟人。

例《小布头奇遇记》—玩具人格化。

③某些不具象事物拟人化。

例:

风—风爷爷、春—春姑娘、真理—仙子时间—老人

童话拟人手法的特殊性:

讲究人性和物性的结合。

2、夸张

童话夸张的具体表现

①形象的夸张

②情节的夸张

③细节的夸张

④环境的夸张

3、象征

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把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形象可感地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

以具体的形象、意象作为象征物

例:

“小老鼠”—完成某些大事不可或缺的微薄力量的象征。

(《大萝卜》)

“丑小鸭”—出身卑微却自信坚毅、甘于忍耐最终赢得辉煌的成功者形象。

(《丑小鸭》)

“狼”—象征现实生活中奸诈凶残的恶人(《小红帽》)

4、神化

神化是指赋予童话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

5、变形

变形是指变更所描写的对象的性质、形态。

例:

①《木偶奇遇记》②《野天鹅》③《青蛙王子》

6、怪诞

怪诞,是指使现实中的形象、现象具有离奇古怪的形式。

第三节幼儿童话的改编和创作

一、幼儿童话的改

1、主题明确

2、脉络清晰

3、语言生动

二、幼儿童话的创作

一、从生活中捕捉童话灵感的素材

二、把握童话的基本艺术特征

l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l童话是非写实性的文学样式。

童话假借幻想,把平凡的人、事、物和现象编织成一副亦虚亦实、似幻尤真的奇异图景,在儿童面前展现一个超现实的奇妙世界。

——教育部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文学》教材

l”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起码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童话创作,是说,没有幻想就写不成童话;二是指童话内容,是说,没有幻想就不成童话。

l三、处理好人性与物性的关系

l人性:

拟人的童话形象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特点,如:

勤劳善良、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等。

l物性:

被拟人化得”物“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如石头坚硬、稻草怕火、兔子胆小、野狼凶恶等。

1、充分尊重物性

要创作既有神奇色彩,又被读者接受的拟人体形象,就应充分尊重“物”身上的基本属性,忽视或无缘无故违反“物性”,都会破坏童话应有的情调。

2、合理选择物性

根据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对“物性”身上多方面的“物性”做出合理的选择,不必囊括全部的“物性”,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而略去其他

3、实现“人性”与“物性”的巧妙结合

四、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幼儿图画故事

一、幼儿图画故事的概念

图画故事是以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它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包括了文学和美术的综合性艺术。

二、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在图画故事中,图与文是互相补充,互相融汇,互相协调的,图文共创一个世界。

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

l文字讲的故事

l图画暗示的故事

l图画和文字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三、幼儿图画故事的作用

l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l可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l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l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l亲子共读的模式有利于培养亲子情感

亲子共读是国际阅读界一直提倡的一种阅读方式,即父母或长辈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四、幼儿图画故事的分类

l根据画面多少,可分为单幅图画故事、多幅图画故事、连续图画故事

l根据画面颜色,可分为彩色图画故事和单色图画故事

l根据文字的有无,可分为无文图画故事和有文图画故事

《无字书》:

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妮克·弗利克斯的代表作。

因其具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力的独特功能而风靡全球!

多次获国际图书大奖!

全套8册:

《字母》、《小船》、《颜色》、《房子》、《数字》、《反正》、《飞机》、《大风》

幼儿图画故事的特点

一、形象的直观性

l适度的夸张、鲜艳的色彩、富于动感都是增强形象性的手段。

例:

1、美国大卫.香农《大卫,不可以》

2、日本宫西达也《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幼儿图画故事的特点

一、形象的直观性

l适度的夸张、鲜艳的色彩、富于动感都是增强形象性的手段。

例:

1、美国大卫.香农《大卫,不可以》

2、日本宫西达也《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二、构图的连续性

l图画故事的图画区别于插图的特征是它的连续性。

“图画书中的每一张画,在传递内容之余,都应扮演好‘承先启后’的角色”

例:

1、《老鼠嫁女》(鲁风/写缪印堂/画)

2、《黑猩猩理发店》

三、画面的趣味性

l图画故事的幼儿情趣主要表现为角色造型和图画情节的趣味性。

整体的传达性

2、图画具有整体感,能够完整表达故事内容

2、文字的连贯性

3、图文的和谐性,文图互补

4、从“书”的角度来说,图画故事的整体传达性还包括封面封底以及扉页和装帧

幼儿图画故事的创作和改编

一、文字要求

总要求:

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

一、要有可视感和动感

(一)可视感:

文字在图画中易于表现

n忽然,大灰狼从树后跳了出来。

n日子过得真快呀

(二)图画故事的文字要富有动感

1、在写故事时首先要考虑情节、场景、人物应有变化

2、脚本文字要富于动感

二、要有节奏感

三、精练、准确、生动、有色彩

四、讲究文字的排列

二、绘画要求

(一)符合幼儿欣赏图画的特点

1、形象

幼儿喜欢人比物多,人物形象应是画面的主要部分。

幼儿很注意人物的面部形象,喜欢面部表情活泼,喜欢用夸张手法表现高兴、生气、着急、哭泣等表情。

对于一些动物形象,画家要突出动物形象夸张而又突出的个体特征。

2、画面

l需要把主要内容放在画面的中央,还要画得很有吸引力。

l背景要简单,细节要少。

3、色彩幼儿感知客观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细,而彩色有对比感,可以帮助幼儿更精细地把握画面上的各种事物。

画家在为幼儿作画时,既要照顾到他们对鲜艳色彩的偏爱,也要注意不同年龄幼儿辨色能力的发展特点。

二)掌握图画的绘制要求

1、富于儿童情趣

l夸张和拟人是使图画显得有趣和新奇的重要手法

2、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

3、有动感

4、有细节

5、充分利用图画书翻页的欣赏方式

幼儿戏剧

一、幼儿戏剧的概念

戏剧有两个含义。

它通常指以表演为中心,融合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成分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当把它和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时候,则单指一种文学体裁,即戏剧艺术中的文学成分—剧本。

幼儿戏剧是戏剧的一个分支,是指以幼儿为对象,适合于他们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

二、幼儿戏剧的发展概况

1、我国幼儿戏剧的开拓者、倡导者—黎锦晖

我国最早的幼儿戏剧是黎锦晖于1922年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随后,他陆续创作了《葡萄仙子》、《三蝴蝶》等十多部儿童歌舞剧,因此被认为是我国幼儿戏剧的开拓者、倡导者。

2、幼儿戏剧事业的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大量优秀的幼儿戏剧作品,如张天翼的童话剧《大灰狼》、乔羽的童话歌舞剧《果园姐妹》、包蕾的童话歌剧《小熊请客》、金近的童话歌舞剧《兔妈妈种萝卜》,稍后还有沈慕垠的木偶剧《老公公种红薯》、柯岩的童话诗剧《小熊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