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4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docx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

叶书兰,孙远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方法运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7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均F<0.05),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P<0.01)o结论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和教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449(2014)05-0528-03

Anexplorationofthecorrelationofjobburnouttoprofessional

identityofcollegeteachers

YEShu4an,SUNYuan

(SchoolofEducation,JianghanUniversity,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jobburnoutandprofessionalidentityofcollegeteachers.MethodCollegeTeachers'ProfessionalIdentityQuestionnaireandCollegeTeachers'JobBurnoutScalewereusedtocollectdataand278collegeteacherswereaskedtoanswerthequestions.Findings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werefoundintwodimensions,namely,jobburnoutandemotional,mentalandphysicalexhaustionamongteachersofdifferentagesandlengthofteachingexperience.Professionalidentitycanpredictjobburnout.ConclusionWorkplaceidentity,objectidentity,socialidentityandlengthofteachingworkexperiencecansignificantlyaffectjobburnout.

Keywords:

collegeteachers;jobburnout;professionalidentity

职业倦怠是从事助人行业的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高校教师是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一个群体⑴。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⑵。

本研究将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收稿日期:

2013-10-03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SZ-2011-24)

通讯作者:

孙远(1974-),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地质大学、江汉大学、湖北中医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以任课老师为对象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回收率为95.33%,其中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为97.20%。

1.2研究工具

1.2.1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选用张伟锋的《高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七问卷共有26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

角色认同、单位认同、观念认同、行业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

问卷拥有适当的信效度。

为了避免教师们答题时掩饰真实想法,将选项修改为六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水平越高。

1.2.2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选用袁红梅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逆,问卷共有23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

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人际关系敏感、职业成就感低。

问卷拥有较好的信效度。

选项也修改为六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1.3数据处理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预测采用回归分析。

2结果

2.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基本现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等级分都介于3和4即有点不同意和有点同意之间,但职业成就感低分数达到了4.46,介于有点同意和非常同意之间。

2.2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中的差异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上没有差异(«=-0.260,P>0.05),在情绪枯竭这一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0.131,尸<0.01);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维度上,30岁以下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均尸<0.01),2年及以下教龄组显著低于6~10年组和10年以上组(均P<0.05),其他组之间无差异。

详见表1、表2。

2.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相关分析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整体水平和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均P<0.01,表3)。

表1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M土SD,〃=278)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F

P

职业倦怠

71.06±10.66

80.62±12.94

79.50±12.98

78.72±10.97

7.269

<0.01

情绪枯竭

22.60±5.79

26.55±5.79

25.32±6.36

25.61±5.72

5.417

<0.01

身心疲惫

21.92±5.01

26.35±5.59

26.15±4.72

25.39±4.19

9.149

<0.01

人际关系敏感

8.58±3.51

10.03±3.94

9.72±3.74

9.72±3.74

1.858

>0.05

职业成就感低

17.96±3.89

17.69±2.98

18.03±2.81

18.00±2.54

0.241

>0.05

表2

不同教龄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M±SD,"=278)

2年及以下

3~5年

6~10年

10年以h

F

P

职业倦怠

72.89±10.92

76.97±14.29

79.70±14.73

80.00±10.57

3.233

<0.05

情绪枯竭

23.09±5.76

24.59±6.77

26.29±6.10

25.95±5.68

2.955

<0.05

身心疲惫

23.37±4.98

24.03±5.66

25.83±6.41

26.34±4.26

3.754

<0.05

人际关系敏感

8.66±3.78

9.86±4.81

10.20±4.03

9.67±3.23

1.440

>0.05

职业成就感低

17.77±3.95

18.49±3.07

17.38±3.17

18.04±2.64

1.437

>0.05

表3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职业倦怠

情绪枯竭

身心疲惫

人际关系敏感

职业成就感低

职业认同

-0.404**

-0.283**

-0.312**

0.449**

职业倦怠

情绪枯竭

身心疲惫人际关系敏感职业成就感低

-0.295**

1

0.893**

1

0.895**0.703**

1

0.721**

0.684**

0.490**

1

-0.056**

-0.328**

-0.023**

-0.442**

1

注:

/><().05,,,/><().01;下同:

2.4高校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把各个人口学因素、职业认同作为预测变量,职业倦怠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教龄分别进入了归方程,共解释职业倦怠20.2%的变异量。

标准化回归方程为:

职业倦怠=77.7-0.727x单位认同+2.395x对象认同-1.223x社会认同+1.534x教龄

表4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P

R2

t

单位认同

-0.727

0.120

-4.549**

对象认同

2.395

0.165

4.803**

社会认同

-1.223

0.188

-2.872**

教龄

1.534

0.202

2.173*

3讨论

3.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分析本研究显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高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比较低.这与他们教育对象的成才、大学教育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社会对大学生成才的考核标准是多元的,很多学生即使走上社会小有成就也不太认可教师的功劳,导致教师的成就感较低。

在性别上,女教师的情绪枯竭状况高于男教师,可能是女性较敏感,情绪体验比较深刻,且不善于调节负性情绪,有更强的消极情绪易感性,更容易患情绪障碍$。

在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和情绪枯竭、身心疲惫两个维度上,年龄30岁以下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并且教龄在2年及以下组显著低于6~10年组和10年以上组。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相对偏小、教龄较少的教师任职时间还较短,还没有出现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

3.2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显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有显著相关,归分析表明,单位认同、对象认同、社会认同、教龄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其中单位认同与社会认同是负向预测作用。

单位认同是指教师对所在学校功能及价值观的认识,而社会认同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认识,这两个方面的认同水平高,教师能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也比较认可自己学校的种种规范,即使工作再累,再辛苦,他们也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对象认同是指教师对工作对象即学生的认识,对象认同水平越高,那么教师就越把学生放在重要地位,要做到为人师表,时时想着与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过多投入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3.3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各个高校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教师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加强疏导,缓解职业倦怠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要特别关注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教师们,女教师的情绪枯竭现象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可以从职业认同入手,加强教师与学校及院系领导的民主沟通、平等交流,以增强教师对本学校的定位、价值观、领导理念及工作思路的理解和认同。

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另外虽然教师在工作中要全身心投入,但是也要把工作和生活、休闲分开,以免出现身心疲惫等倦怠状况气

参考文献:

[1]刘思浚,徐济达,胡鸿宝,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

1895-1896,1907.

[2]魏淑华.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25(3):

16-18.

[3]张伟锋.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组织承诺及其关系研究[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4]袁红梅,张珊明,王小凤,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6):

690-692.

[5]袁加锦,汪宇,鞠恩霞,等.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

1899-1908.

[6]谭机永,邓砚,杨莉.教龄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0(8):

110-112.

[7]赵波,张志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生涯发展对策[J].江苏高教,2012,28

(1):

101-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